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点燃
[投影提示]氢气在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里安 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四、本课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主要介绍了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课时,分别是《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
本教案主要针对第四单元的整体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水的常识以及简单的化学知识。
但在保护水资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性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水的密度、比热容、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2.水的净化: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保护水资源:学生需要掌握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3.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安全可靠。
2.收集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课堂讨论和拓展。
3.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性质吗?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回顾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件呈现各种净水方法的操作步骤,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水的性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界中的水》,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水的变化》。
通过活动让幼儿探索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认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思考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杯子、冰块、热水、干冰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水滴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水滴的变化,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冰和水的关系。
(2)将热水倒入杯子中,观察水蒸气的产生,让幼儿了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5. 情景再现(5分钟)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循环的过程,让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变化:冰→水→水蒸气2.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以及水循环的过程。
课后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的珍贵,进一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观察水的使用情况,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故事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提高幼儿的兴趣。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考点复习教案(4份)

分子和原子发展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
相信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多不解之谜。
性埋下了一条线索。
新课教学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学习情景中,新鲜、生动的实验所吸引,获得情感的激发,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
kg一滴水中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类比说明:人们常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物质的如芝麻之小。
可是在微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分子比拟的,芝麻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细胞由无数个分子组成,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
50万100万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会自己移动?运用新知识,解析常见方式,理解化学本质。
能信服地承认微粒的客观存在,深刻地认识微粒的客观性状。
“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家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
建议: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
推论三: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气体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知识迁移应用问题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从自然、生活到学科知识,再将学科知识应用到解析实际问题中,解研究身边的物质及化学现象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放飞思维:(可放在课后进行)演示flash动画《“加水也奔驰”》思考问题:氢气燃烧可释放能量。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研究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研究化学知识的情景。
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其中重点内容是: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
2.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等化学基本概念。
3.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课题1爱护水资源知识与技术1.了解水资源的漫衍和现状。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严重意义。
3.了解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
过程与方法开端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研究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短缺。
重点让学生了解天下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关于水的相干图片以及影像、文字资料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师: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生:节省用水的图标。
师:我们为甚么要节省用水?生:统统生命都离不开水。
师:统统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
师:地球上的水虽然储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缺水状态。
我国人均水资源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一些地区严重缺水。
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
二、推进新课(一)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8~70页,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4份)

教学内容:爱护水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虽然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更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对水资源的含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认为自然界中任何形态的水都有可能称之为水资源;而第二种狭义的理解则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并具有足够数量的水才可称为水资源.显然,在实际研究时第二种解释更有实际价值.在地球的总水量中,96.5%是海洋水,有0.97%的其他咸水,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3%.而这2.53%的淡水并不是完全可以利用的.在所有的淡水中,只有0.266%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是比较容易被人类所开发利用的,它的储量约为9.31 万km3,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0067%,其余淡水为高寒地区的冰川、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和大气水,都是无法利用或很难开发的.如图3—7(一)世界缺不缺水?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342 m3,远在3000 m3/人的缺水上限之上,折合地表径流深也达296 mm,也远在150 mm的生态缺水线以上,因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地区和国家是缺水的.最缺水的是中东北非地区,在1000 m3/人的缺水下限之下,也就是在危险线之下,如埃及为47 m3/人,沙特阿拉伯为124 m3/人,以色列为299 m3/人,其次是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南亚和东亚的一些人口大国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一些山清水秀的欧洲国家也是缺水国家,如荷兰、德国、英国等.由于水资源基本上不能进行国际市场调配,淡化海水和融化冰川的经济代价又是绝大多数缺水的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如果不重视水资源危机,到2030年世界上将有1/3以上的人口严重缺水的预测是科学的.(二)中国缺不缺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4 m3/人,处于缺水上下限(3000 m3/人~1000 m3/人)的中值,在世界银行做连续资源统计的132个国家中居82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同样不均匀,中国北方人均水资源仅为995.4 m3/人,属于严重缺水,并由于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使情况更为恶化;中国的南方人均水资源量虽然超过人均3000 m3的缺水上限,但分布不均如上海仅为185 m3/人,又污染严重,使得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将得不到按现模式发展的足够水资源供应.二、爱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如此地需要水,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同时,遭受到人类污染的水资源却越来越多,所以,就目前能利用的有限的水资源来看,数量是只减不增的.这样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呢?解决这样的矛盾只有开发新的水源或走节约用水的道路.目前,开发新的水源一是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再者,靠近人类居住区的水源都已被开发殆尽,而开发路途远、偏僻地区的水源,成本又太高.因而前一个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难以做到,而后者则可贯穿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且据调查,节水潜力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对水资源进行节约使用应该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节约水资源,首先需要人们有爱惜水资源的意识,意识到水的可贵,意识到水对人类社会的支撑作用.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危机很严重的国家,城市供水紧张,农村用水不足.但实际上我国的工农业生产节水大有潜力可挖.我国工业产品的生产单位耗水量比经济发达国家高出5倍~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发达国家为70%以上,我国平均为20%~30%,每年大约有70亿m3的工业用水白白流掉.如果改变一些生产工艺,并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则工业节水大有可为.农业方面则需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我国每年大约有85%的水量用于农业灌溉,每生产1 kg的小麦,要比发达国家多用40%的水,如果我国农业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一年可节水62.8亿m3.同时,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要拧紧身边的每一个水龙头,防止水资源的白白浪费.节约用水要从自身做起,也要对他人的浪费行为进行制止,鼓励大家都来关心节水活动,爱惜水资源,就是爱惜人类的生命之源.※问题全解1.水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答:根据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水资源质量产生的影响,可以认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为四个方面:(1)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如矿山、冶金、化工、造纸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废物.(2)人类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如排泄物、生活污水和排入水体中的垃圾等.(3)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如不易分解或有毒的农药、化肥等.(4)其他污染物,如家禽、家畜粪便、动植物尸体等,尤其是大型牧场、养殖场的废弃物.2.水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影响?答:(1)水污染影响人体健康.污染水质对人体健康危害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污染是使水体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病毒等,这些病毒微生物可引起某些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蔓延;另一类是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引起人的中毒,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水.(2)水污染影响农业生产.水体中的浮游物质附在各种管路上,从而降低机械效率,各种酸性污水还将腐蚀机器,降低机械使用寿命.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过高能直接杀死农作物;有的污染物质能积聚于作物中,进而危害人类;有的污染物又能存积在土壤中恶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影响,进而妨碍农作物的发育生长等等.(3)水污染会影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原材料及能耗增加,此外受污染的水还会对工厂设备、厂房、下水道等产生腐蚀,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总之,水污染与社会的秩序和社会的发展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水污染实际上是一个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全人类的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保护水资源是当今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本课题时,应自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例1]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是①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防止形成酸雨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④解:为了防止水污染,必须防止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工业废水必需进行处理,符合标准后才能排放.生活污水净化后才能排放.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防止形成酸雨使水体酸化.使用毒性小易分解的农药,合理使用化肥,防止雨水冲刷下,氮、磷等过多的营养元素使水体富营养化.答案:B点拨: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不能进入水体,必须处理转化后回收.有毒难分解的农药残留在土壤里,经渗透,雨水冲刷,一旦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目前已禁止这类农药的使用.酸雨使水体酸化后,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水体变臭.过量使用化肥,使土壤中氮、磷元素流进河中,水体中藻类猛增,从而使水体溶解氧降低,藻类死亡,形成赤潮.【拓展训练】一、以色列的沙漠农业中东国家以色列地处半干旱地区,国土的大部分是沙漠,荒山秃岭和半干旱的不毛之地.然而依靠先进的灌溉技术,以色列人将这些不毛之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在以色列,最为广泛推广应用的是滴灌系统,利用此系统对农业进行灌溉,可以减少灌溉时水分的无效蒸发,并把水直接送到植物最需要水的根部,以少量的水获得灌溉的最佳效果.有效的利用滴灌可使产量提高4倍,这是因为滴灌可使土地一年365天都可以种植.所以,在水资源稀少,气候干燥的以色列,应用此种灌溉方式,既使得不毛之地变成了高产田,又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滴灌系统虽多用于干旱地区,但面对水危机日益严重的状况,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种技术,这对于节约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有很重大的意义.二、缺水与战争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些地方的水资源很丰富,而另一些地方水却贵如黄金,如在中东,14个国家有9个国家缺水,每年每人的供水量不足1000 m3.以色列每一位公民所能获得的淡水,只及英国的1/6,而约旦则仅及1/10.在这种情况下,中东的多数大河都是几个国家共有的,一个上游国家只有以牺牲下游国家为代价,才能增加它享受的流量份额,因此供水矛盾不断发生.某些中东国家的人口在今后的25年里将增加1倍,增加供水量是必然的,所以因水源引起的紧张始终存在,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线.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曾预言:“今后某些地区的战争将不是政治的战争,而是水的战争.”叙利亚和以色列和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问题.它其实也与“争水”密切相关.以色列和叙利亚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戈兰高地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因此,成为两家互不相让的必争之地.。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自然界中的水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熟悉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自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分;〔3〕熟悉水与人类的亲密关系,熟悉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改变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依据试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水是珍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省用水、自觉爱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分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试验探究:1.水的组成讨论2.纯洁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外表的分布:在地球外表,江河湖海约占地球外表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留意:地球外表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特别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头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浇灌〔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整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供应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得水”4.水污染状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节省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二、水的组成及性质1.水的组成试验:水的电解试验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管子中都消失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消失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氧气〔O2〕+氢气〔H2〕点燃——→水〔H2O〕解释:水在通电的状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H2,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O〕通电——→氧气〔O2〕+氢气〔H2〕气体体积比:1 ∶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4份)

课题4:《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一、课题分析:本课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水资源状况”、“爱护水资源”,前者一方面说明水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又说明水的短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
这种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因为在丰富的水储量与有限的淡水这一现实情况中,本身就蕴含着相对、辨证的思想,同时随着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可利用水的短缺状况又是变化的、动态的,因此这里又蕴藏了发展、变化的观点。
这里教材文字不多,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也就是说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路,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并获得。
教材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
这样既体现了教材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节课的主题是爱护水资源,主要介绍了水的分布及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水资源的保护三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本节主题是学生从小耳熟能详的,但是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来爱护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改善却是他们知识的空白点。
在素材的选择上有意识的挑选学生未知的或知之甚少的材料,这些材料新颖、典型,富有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能概述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和分布情况。
2.会说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操作、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及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训练设计
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达标率100﹪
2、通过观察,小组讨论结果检测目标2,达标率100﹪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达标率98﹪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2.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他们的体积比是,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
3.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它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是否属于氧化物?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吗?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现象?
5.简单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可用哪些方法收集氢气?
物理性质:无、无、于水的气体
氢气的收集方法: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排水集气法(因为氢气于水)
二、学习研讨:
1.水的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讨论:氢气H2氧气O2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氧化物:三、目标检测
物质
种类
物
质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元素
种类
单质: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A、B内收集到的气体的名称:
A内气体______。
B内气体______。
其中A与B体积比
为;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4).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A、B管口,分别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在A管口的现象,在B管口的现象:
该实验能得出哪些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稀有气体;⑧铝箔;⑨海水;⑩过氧化氢溶液,用序号填空: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3.水是一种()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4.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5. 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
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B.海水C.蒸馏水D.矿泉水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电解 B.氢气燃烧 C.呼吸过程D.酒精挥发
8.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只要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雪碧饮料
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
C、汽水、高锰酸钾
D、液态氧、液态空气
10.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
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氢气
11.能够由电解水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③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④水的化学式为H2O。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
12、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13、常温下,碘(I2)与镁化合生成碘化镁(MgI2),但反应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会剧烈反应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此时水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为。
14、阅读下列文字,用序号填空。
①水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
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⑦电石(CaC2)仓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CaC2可与水反应生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
(1)水的物理性质;(2)水的化学性质;(3)水的用途。
学习后问题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