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一)城市轨道交通认知

客运管理
安全管理
运 营 调 度
设 备 调 度
车 站 值 班 员
电 动 列 车 驾 驶 员
客 流 组 织
客 运 服 务
( 乘 客 ) 人 身 安 全 管 理
( 员 工 ) 人 身 安 全 管 理
设 备 设 施 安 全 管 理
突 发 事 件 应 急 处 置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一)城市轨道交通萌芽阶段(19世纪初~19世纪末)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1.有轨电车
大连老式有轨电车
大连现代化有轨电车
上海老式有轨电车
上海现代化有轨电车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2.地下铁道
3.轻轨
地面轻轨
高架轻轨
4.独轨
跨坐式独轨
悬挂式独轨
5.磁悬浮
常导吸型磁悬浮列车
常导吸型磁悬浮列车悬浮原理示意图
超导斥型磁悬浮列车
超导斥型磁悬浮列车悬浮原理示意图
(二)城市轨道交通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停滞萎缩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末)
(四)城市轨道交通复苏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五)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化
(一)运营网络构成条件和效率 (二)网络运营对客运服务的要求
6.新交通系统
日本自动导向道交通系统组成
(一)设备保障类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
线 路 工 程
车 辆
通 信 系 统
信 号 系 统
交 配 电 系 统
接 触 网
自 动 售 检 票 系 统
车 站 机 电 设 备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1)项目 1 城市轨道基础 (1)任务 1 概论 1 项目 2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介绍 (3)任务 1 线路及车站 3任务 2:车辆基础 4任务 3 供电系统5任务 4 信号系统7任务 5 通信系统10任务 6 机电设备11任务 7 自动售检票系统14任务 8 自动化系统15 项目 3 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组织 (19)任务 1 正线行车组织19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项目 1 城市轨道基础任务 1概论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运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特色:快捷,准时,舒坦,安全,运能大,污染少.耗能低,占地面积少。
弊端:建设投入大,线路无再利用价值,营运成本高,技术条件要求高等。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1:顶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区分:( 1)高运量系统(顶峰小时 4.5 万— 7 万人)( 2)大运量(顶峰小时万— 5 万人)( 3)中运量(顶峰小时万— 3 万人)2:按轨道交通空间地点区分(1)地下轨道(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3:按轨道形式区分(1)重轨铁路(2)轻轨铁路(3)独轨铁路4:按支撑导向制式区分(1)钢轮双轨系统(2)胶轮单轨系统(3)胶轮导轨系统5:按线路隔绝程度区分(1)全隔绝(2)半隔绝(3)不隔绝6:按服务地区分类区分(1)市郊铁路(2)市内铁路(3)地区迅速铁路7:按列车运行控制方式的不一样区分(1)按信号控制列车运行(2)按视野可见距离控制列车运行主要形式:(1)地下铁路(2)有轨电车(3)轻轨铁路(4)市郊铁路(5)独轨铁路(6)磁悬浮交通等项目 2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介绍任务 1 线路及车站概括:城市轨道线路按轨道空间地点区分,分为地上线.地面线和高架线分类 :( 1)正线 :指链接车站并贯串营运线路始、终点的线路,绝大部分设计为双线,分为上下行线。
(2)协助线:包含折返线、渡线、联系线、泊车线、进出段线、安全线等。
(3)车场线:包含牵出线、泊车线、检修线以及综合基地内各样作业线和试车线。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 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
运营模式
国有国营:由国家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 ,如中国的地铁系统
国有民营:由国家投资建设,但交由民 营企业运营管理,如美国的地铁系统
民营独营: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并 运营管理,如一些新兴城市的轻轨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
管理机构与职责
管理机构:通常设有董事会或理事会, 负责制定战略方向和管理政策。下设的 部门负责具体运营和管理事务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 设与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建设原因
缓解交通压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增加交通供给,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快速、 安全、舒适等优势,可以提高出行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 产业的发展,如建筑、机械制造、电力等产业,同 时也可以提高沿线地区的商业价值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管理 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融合优势:城市轨道交通与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相互促进,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 便利性。例如,通过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共享单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进行无缝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供电与信号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与设备
供电设备:包括变电所、输电线路、电 力机车等设备。其中,变电所是供电系 统的核心设备之一,负责将高压电转化 为适合列车使用的低压电
信号设备:包括信号机、道岔控制器、 联锁设备等。其中,信号机是信号系统 的核心设备之一,用于指示列车的行驶 和停止
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与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重点)分析

:位于地下(或水下)隧道内的那部分轨道
:位于地面的轨道交通线路。 高架线:位于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 线网规划:在一定线路数量规模的条件下,确定路网的形态及各条线路走向的决策过程。 线路平面: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是直线和曲线。 限界: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 盖挖法:又叫盖挖逆作法,是在挖进土层上先加个固定盖,再在下面掏土挖进,主要用在地铁经过城市的闹市区、交通主干道下面,可以尽快恢复城市地面交通,保护两侧建筑物的稳定。 盾构法:利用盾构机的盾壳作支护,前端刀盘切削土体,液压千顶顶推盾构机前进,在开挖面上拼装预制好的管片作衬砌,从而形成隧道的施工方法。 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的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线路标准要求高。 辅助线: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线路,包括折返线、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折返线:在线路两端终点站或者准备开行折返列车的中间站设置的,专供列车折返掉头的线路。 道床:在路基、桥梁或隧道等下部结构之上,钢轨、轨枕之下的碎石、卵石层或混凝土层。它是钢轨或轨道框架的基础。 道岔:列车车辆有一股道线路转入另一股道线路的连接设备。 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吸引客流和疏散客流、为旅客乘车服务的基本设施,同时它又集中设置了轨道交通运用中很大一部分技术和营运管理系统。 站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将乘客迅速、安全、方便地引导到站台乘车,或将下车的乘客引导至出入口出站的场所,具有集散客流兼顾客运服务的功能。 岛式站台:位于上、下行两股正线中间,上下行到站列车上车与下车的乘客均在同一站台集散,两端都设楼梯或自动扶梯与站厅连接,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
一般换乘站:是一般中间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认知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认知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是指在城市内铺设的轨道交通系统。
它以地铁和城市轻轨为代表,通过铺设轨道、设置车站和运行列车,为城市居民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
城轨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
最早的地铁系统是伦敦地铁,于1863年建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铁系统。
随后,巴黎、纽约等城市也相继建设了地铁系统。
20世纪后期,城市轻轨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形式。
城轨交通的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便捷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凸显。
城市轨道交通有着许多优势。
首先,城轨交通能够提供高效快速的运输服务。
相比传统的公交系统,城轨交通的速度更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乘客从一个地方快速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其次,城轨交通的承载能力较大,能够容纳更多的乘客。
这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来说非常重要,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城轨交通还具有环保和节能的特点。
与私人汽车相比,城轨交通的能耗更低,排放物减少,对环境污染更少。
城市轨道交通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
修建地铁或城市轻轨需要巨额的投资,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地下工程、征地拆迁等问题,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
其次,城轨交通的建设对城市空间布局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地铁站的建设可能导致周边道路交通瘫痪,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此外,城轨交通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精细的规划和操作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需要综合考虑。
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线路。
线路规划应既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又能够考虑到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空间利用效率。
其次,需要注重合理的投资和成本控制。
可以通过引入私人资本、合理规划站点和线路等方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完整word版)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一、绪论1、世界和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诞生于何时何地世界:1863.1.10、英国伦敦、由帕丁顿到法灵顿,全长6KM中国:1969.1、中国北京2、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按技术类型分类:市郊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系统、磁浮交通、其他3、地铁和轻轨的定义(区别)地铁:国际隧道协会将地铁定义为轴重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或采用高架的方式。
地铁多用于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市区内部高密度地区间的交通出行,运营速度一般为35~40km/h,而最大车速一般可达80km/h,最小发车时间间隔为2min。
就容量指标而言,地铁系统均可达到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3万人次以上,属于大容量、高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轻轨:是指轴重相对较轻,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3.0万人次/h的一种中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在我国,根据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用轻轨来命名中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面和高架线路)。
轻轨系统一般采用C型车。
而欧洲所说的“轻轨”,一般是特指现代有轨电车交通。
4、单轨系统的类型单轨交通(Monorail Transit),又称独轨交通,是指以单一轨梁支撑车厢并提供导引作用而运行的轨道交通。
通常区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跨座式是车辆跨坐在轨道梁上行驶,悬挂式是车辆悬挂在轨道梁下方行驶。
5、单轨系统的特点独轨铁路一般使用道路上部空间,故土地占用较少。
大多数独轨系统采用橡胶轮胎,可以适应急转弯及大坡度,对复杂地形有较好的适应性,从而减少拆迁量。
同时,独轨系统建设工期较短,投资也小于地铁系统。
6、磁浮交通的技术类型超导:以日本技术(MLX型)为代表;常导:以技术(TR型)为代表二、线网规划1、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基础性功能和先导性功能)基础性功能是指轨道交通应当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出行时间、解决交通拥堵。
先导性功能是指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引导和反馈表现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高效、环保和便捷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以及优势和挑战等内容。
基本概念城市轨道交通,又称地铁、轻轨等,是一种基于轨道系统运行的大众交通工具。
它通常由地下、地上或高架轨道组成,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提供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的交通服务。
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伦敦地铁。
最初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蒸汽机车驱动的,后来逐渐过渡到电力驱动。
20世纪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
许多大城市都相继建设了地铁系统,以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一些城市也建设了轻轨系统,以提供便捷的城市交通服务。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展迅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地铁和轻轨项目不断增加,大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
分类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根据运营方式和技术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运营方式,可以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类。
地铁主要在城市内部地下运行,覆盖范围较广;轻轨则主要在城市内部地面或高架运行,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根据技术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分为传统轨道交通和新型轨道交通。
传统轨道交通采用传统的轨道技术,如钢轨和传统列车系统。
新型轨道交通则采用新技术,如磁悬浮列车和无人驾驶技术。
优势和挑战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其次,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快速和舒适的交通服务。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还具有环保的特点,减少了尾气排放和交通噪音。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其次,如何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公交、汽车等)实现无缝衔接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应对恶劣天气条件和应急事件也需要一定的应对措施。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一种高效、环保和便捷的交通方式,能够大大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受到广大城市居民欢迎的公共交通工具,它通过铺设在地面或地下的轨道,运行在固定的线路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出行方式。
本文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源、发展、类型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起源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交通出现了严重的拥堵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轨道交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
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诞生于伦敦,它以地铁为主要形式,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之后的几十年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类型城市轨道交通根据轨道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类型。
地铁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它通常运行在地下,沿着城市的主要道路或地下街道铺设轨道。
地铁系统通常由多个站点组成,通过高频率的列车服务,提供快速、高效的交通服务。
轻轨轻轨是一种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它通常运行在地面或高架上,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共享道路。
轻轨系统通常覆盖较大的区域,但运行速度较地铁慢一些。
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它通常运行在地面,沿着城市街道铺设轨道。
有轨电车系统通常有多个站点,车辆速度较慢,但适合在城市繁忙的街道上提供居民通勤的便利。
除了这些主要类型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一些其他形式,如单轨火车、缆车等。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通常有专门的路线和站点,不受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因此可以避免交通拥堵问题,提供高效、稳定的交通服务。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通常采用电力驱动,并且能够承载大量的乘客,因此能够减少对传统燃油交通工具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站长:全面负责车站行政管理工作,对车站的安全、票务、服务、培训、人员及班组建设等工作负责,组织本站人员完成车站行车、票务和客运服务工作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组织的人。
值班站长:直接对站长负责,服从行车调度员、客运调度员的生产指挥,对本班的行车、客运、票务、培训及人员管理等具体事务进行管理和落实的人。
值班员:车站落实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的关键岗位,在值班站长的领导下,具体执行行车和客运要求,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并对当班站务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在发生设备故障或紧急情况时,协助值班站长进行处理。
站务员:主要直接面向乘客提供服务,包括售检业务、接发列车、组织列车、组织乘客乘降、回答乘客问询及对车站设备和设施运营状态进行巡视检查等具体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轻型轨道交通:简称轻轨交通,是以有轨电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独轨交通系统:以单一轨道来支承或悬挂车厢并提供导向作用而运行的轨道交通系统,独轨又称为单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梁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高峰小时:一天内的高峰期间连续 60分钟的最大交通量为高峰小时流量,相应的 60分钟称为高峰小时。
城市交量一般有两个高峰,即早高峰和晚高峰。
地下铁路:位于地下(或水下)隧道内的那部分轨道交通线,线路为单线或双线隧道。
由于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位于地下,所以称为地下铁道,简称地铁。
地面线:位于地面的轨道交通线路。
高架线:位于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
线网规划:在一定线路数量规模的条件下,确定路网的形态及各条线路走向的决策过程。
线路平面: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是直线和曲线。
限界: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
盖挖法:又叫盖挖逆作法,是在挖进土层上先加个固定盖,再在下面掏土挖进,主要用在地铁经过城市的闹市区、交通主干道下面,可以尽快恢复城市地面交通,保护两侧建筑物的稳定。
盾构法:利用盾构机的盾壳作支护,前端刀盘切削土体,液压千顶顶推盾构机前进,在开挖面上拼装预制好的管片作衬砌,从而形成隧道的施工方法。
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的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线路标准要求高。
辅助线: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线路,包括折返线、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折返线:在线路两端终点站或者准备开行折返列车的中间站设置的,专供列车折返掉头的线路。
道床:在路基、桥梁或隧道等下部结构之上,钢轨、轨枕之下的碎石、卵石层或混凝土层。
它是钢轨或轨道框架的基础。
道岔:列车车辆有一股道线路转入另一股道线路的连接设备。
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吸引客流和疏散客流、为旅客乘车服务的基本设施,同时它又集中设置了轨道交通运用中很大一部分技术和营运管理系统。
站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将乘客迅速、安全、方便地引导到站台乘车,或将下车的乘客引导至出入口出站的场所,具有集散客流兼顾客运服务的功能。
岛式站台:位于上、下行两股正线中间,上下行到站列车上车与下车的乘客均在同一站台集散,两端都设楼梯或自动扶梯与站厅连接,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自动售检票系统:由计算机集中控制进行自动售票、自动检票及自动结算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地铁综合自动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站环境监控:将地铁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进行控制,为乘客提供适宜的乘车环境,并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乘客的安全,同时对车站建筑内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加以监控,以保证地铁正常运营。
车辆编组:按照预期目的将各独立的车辆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运行体,就成为车辆编组。
转向架:车辆的走行装置,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轨道行驶,承受并传递车体与轨道之间的各种载荷,并缓和其动力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
受流装置:从接触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将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又称为受流器。
轴重:按车轴行驶及在某个运行速度范围内,该轴允许负担的并包括轮对自身在内的最大总质量。
车辆段: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轨道电路:利用钢轨线路和钢轨绝缘构成的电路,用来监督线路的占用情况和传递列车的行车信息。
调度集中:利用遥信设备汇总线路上各车站的道岔和信号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列车运行情况,利用遥控设备直接操纵控制线路上所有车站的道岔、信号、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
传输线路:调度集中控制中心与各车站之间由传输线连接,距离较远时设置中继器。
时钟系统:为运营准时、服务乘客、统一全线设备的标准时间而设置的系统。
列车交路计划:根据运营组织的要求及运营条件的变化,按运行图或由调度指挥列车,按规定的区间运行、折返的列车运行计划。
长短交路:列车在线路运行中结合了长、短交路两种情况的运营模式。
计程票制:按照乘车距离或乘车站数发售不同票价车票。
一体化的管理方式:集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沿线商业开发为一体的统一运作的模式。
大客流: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达到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承担的流量时的客流。
单轨铁路:它是车辆在一根导轨上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
AGT系统:是一种通过非驱动的专用轨道引导列车运行的轨道交通。
制动装置:是使运行当中的列车减速或停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装置。
钢轨:是城市列车荷载,引导车辆运行的装置。
轨道电路:是由两根钢轨组成,用来反映轨道上是否有车与是否完整的电气回路。
棋盘式线网:是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呈近似长方形布置的线网。
运用车辆数:是指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需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
临时停车线:是为在线运营的列车发生故障时临时停车的线路。
受流装置:从接触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第三轨)将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
车辆结构速度:按安全及结构强度所允许的车辆最高行驶速度。
自动闭塞:是由行驶当中的列车自动完成闭塞作用的装置。
站厅换乘:是指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到达另一个车站的站厅或两站共用的站厅,再由这一站厅通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的换乘方式。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司机的地方。
全日行车计划:指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牵引网:是沿线敷设的专为电动车辆供给电源的装置。
设计能力:某一股道上某一方向1h内通过某一点的旅客空间数量。
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较大的车站的换乘车站。
一般换乘站:是一般中间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中间站的换乘点。
动车组全周转时间:是指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
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速度。
旅行速度:指列车从始发站发出到达折返站时的平均运行速度。
可用能力:在容许旅客需求发散条件下,某一股道某一方向1h所能运载的最大旅客数量。
列车能力:是指每辆车的载客数量与每列车变成辆数的积。
外部供电系统:从发电厂(站)经升压、高压输电网、区域变电站至主降压变电站部分通常被称为牵引供电系统的“外部供电系统”。
馈电线:是将牵引变电所的直流电送到接触网上。
接触网:是沿列车走行轨架设的特殊供电线路,电动车辆通过其受流器与接触网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电力。
一次设备:一次高压电路中所有的电气设备二次设备:二次控制、信号和测量电路中的所有电气设备。
隔离开关:隔离开关是没有灭弧装置和开关的开关电器,在分闸状态下有显的断口,在合闸状态下能可靠的通过额定流和短路电流。
熔断器:熔断器是一种在通过的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使其熔体熔化而切断电路的保护电器。
熔断器的功能主要是对电路及其中设备进行短路保护,但也有的具有过负荷保护的功能。
避雷装置:又称防雷装置,其作用是防止电气设备的雷电过电压。
、电气主接线:是指由变压器、断路器、开关设备、母线等及其连接导线所组成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
电气主接线反映了变电所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在运行中,它能标明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的关系以及变电所一次设备的运行方式,成为实际运行操作的依据。
接触网:是一种悬挂在轨道上方沿轨道敷设的、和铁路轨顶保持一定距离的输电网。
通过电动车组的受电弓(或受流器)和接触网的滑动接触,牵引电能就由接触网进入电动车组,驱动牵引电动机使列车运行。
馈电线:是连接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的导线,它把经牵引变电所变换成合乎牵引制式用的电能馈送给接触网。
电分段:是在纵向或横向将接触网从电气连接上互相分开的装置、为了使接触网的供电具有安全、可靠和灵活性,接触网在区间和车站之间、车辆段和区间之间以及一些特殊线路的始端,如电动车组上部设备检查线、试车段等,通常加设电分段。
分段绝缘器:是用以实现电分段的专用绝缘装置。
跨距:架空式接触网的接触悬挂是通过沿铁路线布置的支柱或固定装置悬挂于铁道的上空,支柱与支柱(或固定装置与固定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跨距。
16、弛度:由于接触线本身的重量影响,在跨距内接触线不能保持在悬挂点水平连线上而形成悬弧形状,接触线在跨距中央位置与悬挂点水平连线的距离称为弛度。
锚段:接触网的架设,经过多个跨距以后必须在两个终端加以固定。
称为下锚。
下锚的支柱称为锚柱。
锚段是将接触网沿线分成一定长度,并在结构上有独立机械稳定性的分段,采用它可以缩小发生事故时的范围并便于检修。
锚段关节:一个锚段和另一个锚段相衔接的接触网悬挂结构称为锚段关节。
在锚段关节,两个锚段的接触导线有一段是平行的,且有一段(或一点)等高,要求当电动车组运行时,能使受电弓从一个锚段平滑地过渡到另一个钱段。
链形悬挂:接触线通过吊弦(或辅助索)而悬挂到承力索上的悬挂称为链形悬挂。
链形悬挂可以在某一温度下,使接触线处于无弛度状态。
接触线:接触线与电动车组直接接触,担负着导流的作用。
它向沿线行驶的电动车组输送电能,在运行中直接受电动车组受电弓的高速摩擦,要承受结构所需的张力。
因此,要求接触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耐磨性能、抗腐蚀性能及足够的机械强度。
远动技术:即是调度所与各被控端之间实现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技术的总和。
遥控:遥控是从调度所发出命令以实现远方操作和切换。
遥调:遥调是调度所直接对被控站某些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的调整。
遥测:遥测是指将被控站的运行参数如功率、电压、电流、电度、温度等参数,传输给调度端。
遥信:遥信是指将被控站设备的状态,如断路器的位置信号、报警信号等,传输给调度端。
互感器:是电压、电流变换设备。
供电系统中的高电压、大电流参数无法直接测量,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也无法直接从主回路上取得参数,因此,需要将高电压、大电流变成低电压和小电流,以供继电保护和电气测量使用。
填空题1.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间的换乘方式主要有站台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式换乘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