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八版《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止血与血栓
合集下载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100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2 参考值 < 5mg/L
3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纤溶、DIC、恶性肿瘤、肝 脏(肾脏)疾病、肺梗死、溶栓治疗、 白血病、移植排斥反应
四 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1 原理 受检血浆+DD抗体 2 参考值 凝集法阴性;ELISA <200μg /L 3 临床意义 ① 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
1 定义
被检血浆+TF(组织凝血活酶)+Ca2+后血 液凝固所需时间
2 原理
TF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块形成
Ⅶ
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主要是检查外原性凝血途径是否有异常的筛选试验。同 时也可检查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Ⅴ、Ⅹ是否有异常
3 参考值 11~13s,与正常对照 >3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4 临床意义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 止血检测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 纤溶机制
一 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损伤后,血管的止血机制表现为
1 血管收缩
(1)作用 血流变慢或受阻、血小板粘附
、聚集 (2)机制
①神经反射 ②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TXA2、5 -HT
2 血小板的激活
血小板粘附、聚集 由vWF介导
3 凝血系统的活化
3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Ⅷ 、 Ⅸ、 Ⅺ 明显缺乏( 血友病A、B ,因子Ⅺ缺乏症)
(2凝血酶原、Leabharlann 子Ⅴ、因子Ⅹ减少:严重肝 损害(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严重肝损害、 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5)纤溶亢进:FDP增多 (6)循环血中抗凝物质增多
CT缩短见于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③内外源性凝血启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收缩蛋白 使纤维蛋白收缩,血栓坚固,止血完善。
3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纤溶、DIC、恶性肿瘤、肝 脏(肾脏)疾病、肺梗死、溶栓治疗、 白血病、移植排斥反应
四 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1 原理 受检血浆+DD抗体 2 参考值 凝集法阴性;ELISA <200μg /L 3 临床意义 ① 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
1 定义
被检血浆+TF(组织凝血活酶)+Ca2+后血 液凝固所需时间
2 原理
TF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块形成
Ⅶ
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主要是检查外原性凝血途径是否有异常的筛选试验。同 时也可检查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Ⅴ、Ⅹ是否有异常
3 参考值 11~13s,与正常对照 >3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4 临床意义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 止血检测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 纤溶机制
一 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损伤后,血管的止血机制表现为
1 血管收缩
(1)作用 血流变慢或受阻、血小板粘附
、聚集 (2)机制
①神经反射 ②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TXA2、5 -HT
2 血小板的激活
血小板粘附、聚集 由vWF介导
3 凝血系统的活化
3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Ⅷ 、 Ⅸ、 Ⅺ 明显缺乏( 血友病A、B ,因子Ⅺ缺乏症)
(2凝血酶原、Leabharlann 子Ⅴ、因子Ⅹ减少:严重肝 损害(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严重肝损害、 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5)纤溶亢进:FDP增多 (6)循环血中抗凝物质增多
CT缩短见于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③内外源性凝血启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收缩蛋白 使纤维蛋白收缩,血栓坚固,止血完善。
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诊断

➢ 诊断试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检测 √ 6-酮-前列腺素F1a检测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检测
出血时间测定
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 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T) 。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 相互作用。
高度怀疑血管因素异常时才做!
意义: 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血管性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WHO规定口服抗凝剂患者的报告方式)
INR= PTRISI ,参考值为0.8-1.5
WHO规定不同情况下抗凝治疗时合适的INR范围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术前2周或术中口服 1.5-3.0 抗凝药
原发、继发性静脉 2.0-3.0 血栓的预防
活动性静脉血栓、 2.0-4.0 反复静脉血栓、肺 栓塞预防
一期止血缺陷筛选试验应用
血小板计数
正常 出血时间
减低 外周血涂片
正常或vWD 正常:疑vWD
延长 血小板聚集
➢ 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
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
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
血浆游离蛋白S抗原和总蛋白S抗原检测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凝血酶时间TT(thrombin time)
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
血浆
标准凝血酶 凝固时间
参考范围:16-18秒, 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有病理意义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 vWF+VIII
血小板黏附
GPIb/IX/V (CD42)
PLT聚集 (Ⅰ)
GPIIb-IIIa
PLT释放(5-HT ADP) (CD41/CD61)
出血时间测定
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 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T) 。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 相互作用。
高度怀疑血管因素异常时才做!
意义: 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血管性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WHO规定口服抗凝剂患者的报告方式)
INR= PTRISI ,参考值为0.8-1.5
WHO规定不同情况下抗凝治疗时合适的INR范围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术前2周或术中口服 1.5-3.0 抗凝药
原发、继发性静脉 2.0-3.0 血栓的预防
活动性静脉血栓、 2.0-4.0 反复静脉血栓、肺 栓塞预防
一期止血缺陷筛选试验应用
血小板计数
正常 出血时间
减低 外周血涂片
正常或vWD 正常:疑vWD
延长 血小板聚集
➢ 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
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
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
血浆游离蛋白S抗原和总蛋白S抗原检测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凝血酶时间TT(thrombin time)
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
血浆
标准凝血酶 凝固时间
参考范围:16-18秒, 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有病理意义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 vWF+VIII
血小板黏附
GPIb/IX/V (CD42)
PLT聚集 (Ⅰ)
GPIIb-IIIa
PLT释放(5-HT ADP) (CD41/CD61)
实验诊断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及其应用

Ⅸa、Ⅹa、Ⅺa、Ⅻa 這種抗凝作用占體內總抗凝的5067%。 PC 轉變成(活化PC)APC,在PS協同下滅活Ⅴa/Ⅷa TFPI:抑制 Ⅶa/Ⅹa。
抗凝系統檢驗包括生理性抗凝因數檢測和病理性 抗凝物質檢測
病理性抗凝物質主要包括肝素及類肝素物質,狼 瘡抗凝物、凝血因數抑制物。
(一)生理性抗凝因數檢測
1.血漿抗凝血酶活性測定(AT:A):
參考範圍:108.5%±5.3%
血漿抗凝血酶抗原檢測(AT:Ag)
意義:AT活性或抗原測定是評估高凝狀態良好指標,尤其 AT活性減低。
增高:見於白血病、血友病、口服抗凝藥的治療中及AA等 的急性出血期。AL是AT水準下降是DIC發生的危險信號
減低:見於先天性或獲得性AT缺陷症(如血栓前狀態、血 栓性疾病、肝病和DIC)。在疑難DIC診斷時,AT水準下 降具有診斷價值。在抗凝血酶替代治療時,葉應首選AT檢 測來監護。
VWD、巨大血小板綜合症、低(無)纖維蛋白血征等。
增高,血栓前狀態和血栓形成性疾病。
3.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
聚集率減低:血小板無力症、血小板儲存池病、VWD 等。
聚集率增高:見於手術後、糖尿病、心梗、靜脈血栓 等。
三、凝血因數檢測
凝血因數是參與凝血過程的生物分子。目前證 實14個,包括12個(因 Ca2+離子為因數IV。VI為因 數V的活化形式而廢除,纖維蛋白原也不稱為I) 經典的凝血因數以及激肽系統的激肽釋放酶原和 高分子量激肽原。除Ca2+外都是蛋白質,且多為蛋 白酶(原)。大多數在肝臟中合成後分泌入血。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PTRISI
ISI國際敏感度指數
臨床意義:
PT為外源性凝血系統常用的篩查指標: 延長:1)先天性因數Ⅱ、Ⅴ、Ⅶ、Ⅹ減少以及低或無
抗凝系統檢驗包括生理性抗凝因數檢測和病理性 抗凝物質檢測
病理性抗凝物質主要包括肝素及類肝素物質,狼 瘡抗凝物、凝血因數抑制物。
(一)生理性抗凝因數檢測
1.血漿抗凝血酶活性測定(AT:A):
參考範圍:108.5%±5.3%
血漿抗凝血酶抗原檢測(AT:Ag)
意義:AT活性或抗原測定是評估高凝狀態良好指標,尤其 AT活性減低。
增高:見於白血病、血友病、口服抗凝藥的治療中及AA等 的急性出血期。AL是AT水準下降是DIC發生的危險信號
減低:見於先天性或獲得性AT缺陷症(如血栓前狀態、血 栓性疾病、肝病和DIC)。在疑難DIC診斷時,AT水準下 降具有診斷價值。在抗凝血酶替代治療時,葉應首選AT檢 測來監護。
VWD、巨大血小板綜合症、低(無)纖維蛋白血征等。
增高,血栓前狀態和血栓形成性疾病。
3.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
聚集率減低:血小板無力症、血小板儲存池病、VWD 等。
聚集率增高:見於手術後、糖尿病、心梗、靜脈血栓 等。
三、凝血因數檢測
凝血因數是參與凝血過程的生物分子。目前證 實14個,包括12個(因 Ca2+離子為因數IV。VI為因 數V的活化形式而廢除,纖維蛋白原也不稱為I) 經典的凝血因數以及激肽系統的激肽釋放酶原和 高分子量激肽原。除Ca2+外都是蛋白質,且多為蛋 白酶(原)。大多數在肝臟中合成後分泌入血。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PTRISI
ISI國際敏感度指數
臨床意義:
PT為外源性凝血系統常用的篩查指標: 延長:1)先天性因數Ⅱ、Ⅴ、Ⅶ、Ⅹ減少以及低或無
(实验诊断学课件)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期止血的过程
血管损伤暴露内皮下膜
血管损伤后血管壁会引起收缩及痉挛,会造成损伤血管处的血流减慢,血管痉 挛持续的时间可达数分钟甚或几小时,这期间可形成血小板栓子及血凝。
1. 血管收缩
胶原
疏松血小板栓子
1. 血管收缩
2. 一期止血
随着血管损伤、挛缩,血小板粘附至暴露的内皮下胶原引 起血小板活化,在损伤部位形成疏松的血小板栓,这一过 程称为一期止血。
Clot stabilisation FXIIIa
Thrombin
FXIII
内源及外源凝血途径- summary
外源
内源
Tissue factor
Factor XIa
Factor VIIa / Tissue factor
Factor IXa/VIIIa
Factor VIII
Factor X
Factor Xa
Fibrin bound thrombin
内源凝血途径(放大)
Tenase complex
FIXa FVIIIa
FX
FXa
Prothrombinase complex
FXa FVa
Prothrombin
Antithrombin
FIXa
FVIIIa
Platelet membrane
FV and FVIII Activation of more platelets Generation of more fibrin
三、纤溶活性亢进:皮肤常呈大片 状瘀斑或内脏出血。
出血特点: 1、常由腺体组织创伤/手术/挤压触
发出血 2、注射部位或创面渗血难止 3、血凝块易溶解
第四节
止凝血障碍常用检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nd critical component of hemostasis • Produced in the BM through phases • 2-4µm, Younger plts larger than older ones. • No nucleus, cytoplasm light blue, red-purple granules. • Very sensitive cells, respond to minimal stimulation. Stronger
人卫第八版《诊断学》实验 诊断学止血与血栓
止血与血栓检测
EXAMINATION OF HEMOSTASIS & THROMBOSIS
山东大学医学院 诊断学研究所 钟 宁 黄涛
CONCEPT
1.Principle of Hemostasis
2.Classification of Bleeding Disorders
增多等
2. AT-III:A 增高:急性出血期,口服抗凝药物 减低:先天或获得性AT-III缺乏,DIC, 血栓性疾病等
(五)纤溶系统的检测
1. D二聚体(D-Dimer)
1)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 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 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 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 标记物。 2)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 ,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DIC)的关键指标。
实验室检查
(一)血管壁的检测 CRT,BT (二)血小板的检测 PLT (三)凝血因子的检测 CT,APTT,PT (四)抗凝物质的检测 TT,AT-III (五)纤溶系统的检测 3P, D-dimer
(一)血管壁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或束臂试验 Capillary fragility(resistance) test, CFT/CRT 【原理】给毛细血管一定的压力,观察其完整性及脆性。 【临床意义】 1) 血管壁结构或(和)功能异常,如过敏性紫癜。 2) 血小板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 板增多症。 3) 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 4) Vitamin C 缺乏症、败血症等。
stimulation causes stronger response within the circulation.
•Adhesion Aggregation Release
Platelet Count (PC或plt)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PC<100× 109/L 。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先天性、获得性原因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免疫性、非免疫性原因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 2)血小板增多:PC>400× 109/L 。 ①原发性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等。
•Neural
Hemostasis
•BV Injury
•Tissue Factor
•Blood Vessel
•Platelet
•Constriction
•Activation
•Primary hemostatic plug
•Reduced •Blood flow
•Plt-Fusion
•Coagulation
boratory Tests
•Book 1:《实验诊断学》(供八年制、七年制)P.125-153/P.104-130 •Book 2:Use 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Results ( Lothar Thomas,200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2、DIC的诊断试验
1)PLT < 100× 109/L
•筛
2) Fg<1.5g/L,进行性下降
选
3)PT时间延长3s以上
实 验
4)3P试验阳性
5) D-dimer, TT延长
•确 证
6)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实
1.3P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原理】血浆中的sFM与FbDP形成复合物(SFMC),能
够被硫酸鱼精蛋白释出,并自行聚合成纤维蛋白丝, 称为副凝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阳性:继发性纤溶亢进。DIC时可阳性,其它组织损 伤引发的继发性纤溶亢进。 2)阴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晚期。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
钙离子 calcium ion
前加速因子 proaccelerin
前转变因子
因子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因子 IX 因子 X 因子 XI
血浆凝血剂酶 Chrismas因子 斯图亚特因子 Stuart因子 血浆凝血酶前质
•Intrinsic 12,11,9,8 •(aPTT-)
•Extrinsic-7 •(PT)
•Common Path (TT) •FX FXa
•Prothrombin Thrombin •Fibrinogen Fibrin
(四)Anti-coagulation system
1.细胞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血液中的促凝物及凝血因 子。
2.出血时间测定( bleeding time ,BT)
【原理】将毛细血管刺破,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 的时间。
【临床意义】 BT延长 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等 3)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4)药物,如服用乙酰水杨酸等。
(二)血小板的检测
•Activation
•Thromibn, •Fibrin
•Stable Hemostatic Plug
止血的过程
(一)Blood Vessel System 1.通过神经反射使血管收缩。 2.激活血小板释放TXA2、5-HT、ET等使血管收缩。 3.分泌vWF(von Willbrand factor)、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 , P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11~1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3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 ;②后天性缺乏,如严重肝病、DIC、VitK缺乏等。 2)PT缩短见于:DIC早期、心肌梗死等。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
1)增高:血栓前状态;糖尿病、心梗、大手 术、多发性骨髓瘤,妊高征。
2)减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肝 脏疾病。
(四)抗凝物质的检测
1.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标准化凝血酶,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参考值】16~18s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DP
验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测的选择
一期:Blood Routine,BT,CRT 二期:APTT,PT DIC的诊断 血栓前状态:APTT,PT,Fg,AT:A,
FDP,D-D
新技术和新方法
血栓弹力图
– 可在床边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可视化检测; – 操作简便; – 标本全血、血浆均可; – 电脑自动形成报告,出结果快; – 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识别较常规检查更敏感。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和Ca2+后,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同血时间(Clotting Time)测定。
2.体液抗凝 1) AT-III: AT-III/Heprin →IIa,IXa,Xa,XIa,XIIa 2) PC, PS:APC-IIa →Va,VIIIa 3) TFPI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Va+VIIa+III
Anti Coagulation
(三)凝血因子的检测
1.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 【原理】血液离体后,自采血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 【临床意义】内源性凝血功能障碍 CT延长见于:①因子Ⅷ、Ⅸ、Ⅺ减少如A、B型血友病 ;②凝血酶原减少,如严重肝病;③纤维蛋白原减少 ,如纤维蛋白原缺乏症;④应用抗凝药物;⑤纤溶亢 进;⑥循环抗凝物增加等。 C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1.3、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的 缩写。用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正常血浆的PT比值和所用试剂 标出的ISI值计算出INR,使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 性。
INR计算:INR=PTRISI 或INR=antilog(ISI×lgPTR)
因子 XII 接触因子
因子 XIII 稳定因子
•内源性凝血
•XIIa
•XIa
•IXa •VIIIa •Ca2+
•PF3
•PF3 •Xa •Ca2+ •V
a
凝血的过程
•外源性凝血
•III •VIIa •Ca2+
•IIa
•Ia
•Stable Hemostatic Plug
•XIII
Screening Tests for Coagulation Disorders
人卫第八版《诊断学》实验 诊断学止血与血栓
止血与血栓检测
EXAMINATION OF HEMOSTASIS & THROMBOSIS
山东大学医学院 诊断学研究所 钟 宁 黄涛
CONCEPT
1.Principle of Hemostasis
2.Classification of Bleeding Disorders
增多等
2. AT-III:A 增高:急性出血期,口服抗凝药物 减低:先天或获得性AT-III缺乏,DIC, 血栓性疾病等
(五)纤溶系统的检测
1. D二聚体(D-Dimer)
1)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 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 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 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 标记物。 2)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 ,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DIC)的关键指标。
实验室检查
(一)血管壁的检测 CRT,BT (二)血小板的检测 PLT (三)凝血因子的检测 CT,APTT,PT (四)抗凝物质的检测 TT,AT-III (五)纤溶系统的检测 3P, D-dimer
(一)血管壁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或束臂试验 Capillary fragility(resistance) test, CFT/CRT 【原理】给毛细血管一定的压力,观察其完整性及脆性。 【临床意义】 1) 血管壁结构或(和)功能异常,如过敏性紫癜。 2) 血小板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 板增多症。 3) 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 4) Vitamin C 缺乏症、败血症等。
stimulation causes stronger response within the circulation.
•Adhesion Aggregation Release
Platelet Count (PC或plt)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PC<100× 109/L 。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先天性、获得性原因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免疫性、非免疫性原因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 2)血小板增多:PC>400× 109/L 。 ①原发性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等。
•Neural
Hemostasis
•BV Injury
•Tissue Factor
•Blood Vessel
•Platelet
•Constriction
•Activation
•Primary hemostatic plug
•Reduced •Blood flow
•Plt-Fusion
•Coagulation
boratory Tests
•Book 1:《实验诊断学》(供八年制、七年制)P.125-153/P.104-130 •Book 2:Use 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Results ( Lothar Thomas,200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2、DIC的诊断试验
1)PLT < 100× 109/L
•筛
2) Fg<1.5g/L,进行性下降
选
3)PT时间延长3s以上
实 验
4)3P试验阳性
5) D-dimer, TT延长
•确 证
6)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实
1.3P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原理】血浆中的sFM与FbDP形成复合物(SFMC),能
够被硫酸鱼精蛋白释出,并自行聚合成纤维蛋白丝, 称为副凝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阳性:继发性纤溶亢进。DIC时可阳性,其它组织损 伤引发的继发性纤溶亢进。 2)阴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晚期。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
钙离子 calcium ion
前加速因子 proaccelerin
前转变因子
因子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因子 IX 因子 X 因子 XI
血浆凝血剂酶 Chrismas因子 斯图亚特因子 Stuart因子 血浆凝血酶前质
•Intrinsic 12,11,9,8 •(aPTT-)
•Extrinsic-7 •(PT)
•Common Path (TT) •FX FXa
•Prothrombin Thrombin •Fibrinogen Fibrin
(四)Anti-coagulation system
1.细胞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血液中的促凝物及凝血因 子。
2.出血时间测定( bleeding time ,BT)
【原理】将毛细血管刺破,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 的时间。
【临床意义】 BT延长 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等 3)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4)药物,如服用乙酰水杨酸等。
(二)血小板的检测
•Activation
•Thromibn, •Fibrin
•Stable Hemostatic Plug
止血的过程
(一)Blood Vessel System 1.通过神经反射使血管收缩。 2.激活血小板释放TXA2、5-HT、ET等使血管收缩。 3.分泌vWF(von Willbrand factor)、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 , P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11~1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3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 ;②后天性缺乏,如严重肝病、DIC、VitK缺乏等。 2)PT缩短见于:DIC早期、心肌梗死等。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
1)增高:血栓前状态;糖尿病、心梗、大手 术、多发性骨髓瘤,妊高征。
2)减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肝 脏疾病。
(四)抗凝物质的检测
1.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标准化凝血酶,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参考值】16~18s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DP
验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测的选择
一期:Blood Routine,BT,CRT 二期:APTT,PT DIC的诊断 血栓前状态:APTT,PT,Fg,AT:A,
FDP,D-D
新技术和新方法
血栓弹力图
– 可在床边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可视化检测; – 操作简便; – 标本全血、血浆均可; – 电脑自动形成报告,出结果快; – 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识别较常规检查更敏感。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和Ca2+后,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同血时间(Clotting Time)测定。
2.体液抗凝 1) AT-III: AT-III/Heprin →IIa,IXa,Xa,XIa,XIIa 2) PC, PS:APC-IIa →Va,VIIIa 3) TFPI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Va+VIIa+III
Anti Coagulation
(三)凝血因子的检测
1.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 【原理】血液离体后,自采血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 【临床意义】内源性凝血功能障碍 CT延长见于:①因子Ⅷ、Ⅸ、Ⅺ减少如A、B型血友病 ;②凝血酶原减少,如严重肝病;③纤维蛋白原减少 ,如纤维蛋白原缺乏症;④应用抗凝药物;⑤纤溶亢 进;⑥循环抗凝物增加等。 C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1.3、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的 缩写。用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正常血浆的PT比值和所用试剂 标出的ISI值计算出INR,使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 性。
INR计算:INR=PTRISI 或INR=antilog(ISI×lgPTR)
因子 XII 接触因子
因子 XIII 稳定因子
•内源性凝血
•XIIa
•XIa
•IXa •VIIIa •Ca2+
•PF3
•PF3 •Xa •Ca2+ •V
a
凝血的过程
•外源性凝血
•III •VIIa •Ca2+
•IIa
•Ia
•Stable Hemostatic Plug
•XIII
Screening Tests for Coagulation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