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化学糖类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糖类的知识点总结一、糖类的基本概念糖类是一类含有可溶性羟基的碳水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一般为(CH2O)n,其中 n 为大于或等于 3 的整数。
糖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蜂蜜、水果、蔬菜、奶制品等食物中,在生物体内则广泛存在于细胞膜、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中。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性质,糖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单糖:是由一个具有多个羟基的碳链所组成的糖类,最简单的单糖是三碳的甘油醛(Glyceraldehyde)和四碳的醣醇(Erythrose);2.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如蔗糖(麦芽糖、大葡萄糖)、乳糖等;3.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在糖类中,单糖是最基本的单位,其他复杂的糖类都是由单糖经过酶催化反应而形成。
同时,单糖也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糖类之一,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它们是细胞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基本结构单元。
二、糖类的结构特点糖类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碳骨架、立体构型和环结构上。
1. 碳骨架:糖类的碳骨架通常是由连续的碳原子所组成的,每个碳原子上都含有一个羟基和一个醛基或酮基,由于羟基和醛基/酮基的特性,糖类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可以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环状结构。
2. 立体构型:糖类分子的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醛基或酮基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糖类分子具有不同的立体构型,常见的有 D 型和 L 型两种构型,它们之间的转化是通过酶的催化反应来完成的。
3. 环结构:糖类在水溶液中通常以环状结构存在,环状结构常见的有六元环和五元环两种类型,其中六元环的糖称为吡喃糖,五元环的糖称为呋喃糖。
糖类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化学性质,同时也为糖类的合成、分离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糖类的代谢途径糖类在生物体内主要通过糖酵解、糖异生和糖原合成三种途径进行代谢。
第1章 糖类

第1章糖类一、糖的概念(一)分布(二)糖的生物学作用(三)糖的化学概念糖类是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及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是多羟醇的醛或酮的衍生物,如葡萄糖、果糖等。
下列的第一式为多羟醇,第二式为第一式的醛衍生物,称醛糖,第三式为第一式的酮衍生物,称酮糖。
二糖,亦称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或其衍生物所组成。
如淀粉、糖原、糖胺聚糖等。
绝大多数糖类的实验分子式可用C n(H2O)n式子来表示。
因而有旧称碳水化合物。
但符合C n(H2O)n式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糖,如乙酸(CH3COOH→C2H4O2);相反,有的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 n(H2O)n式,如鼠李糖(C6H12O5)。
所以称碳水化合物并不恰当,但因沿用已久,至今人们还习惯用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
还有一些多糖是同非糖物质,如肽、脂质或硫酸相连接的;也有一些多糖的组成单位不是单纯的单糖,而是单糖的衍生物如乙酰糖胺、硫酸糖胺或糖醛酸。
(四)糖的分类糖类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三大类;1、单糖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目又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等。
每种单糖都有醛糖(含醛基)和酮糖(含酮基)。
2、寡糖由2—10分子的单糖结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
二糖:由2分子单糖结合而成,如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
三糖:由3分子单糖所组成,如棉子糖。
3、多糖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分同多糖和杂多糖。
前者为相同单糖或单糖衍生物所组成,又分戊聚糖(C5H8O4)n,如阿拉伯胶,己聚糖(C6H10O5)n,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后者为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如半纤维素、糖胺聚糖等。
糖类还可和非糖物质结合组成复合糖(结合糖),如糖脂和糖蛋白等。
二、单糖(一)单糖的结构1、链状结构单糖是多羟醛或多羟酮,又因葡萄糖被钠汞齐(钠和汞的合金)和HI还原后生成正己烷,被浓HNO3氧化产生糖二酸(二羧酸),而多羟醛、多羟酮、正己烷和糖二酸等都是开链化合物,所以单糖的结构也必然是链状的,可用下列通式表示醛糖和酮糖:以D一葡萄糖和D一果糖作代表,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式:上述结构式可分别简化为:开链醛糖和开链酮糖都含有羟基和不对称碳原子,所不同者是D一果糖比D一葡萄糖分子少一个不对称碳原子,D一果糖第2碳位为酮基(亦称羰基),而D一葡萄糖分子的第1碳位为醛基。
糖类

麦芽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比旋为+136度,极易被酵母 发酵。右旋[α]D20= 130.4°。麦芽糖在缺少胰岛素的情况下 也可被肝脏吸收,不引起血糖升高,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2.12 蔗糖
蔗糖(sucrose)是主要的光合作用产物,也是植物体内糖储藏、积累和运输 的主要形式。在甜菜、甘蔗和各种水果中含有较多的蔗糖。日常食用的糖 主要是蔗糖。 蔗糖很甜,易结晶,易溶于水,但较难溶于乙醇。若加热到160℃,便成为 玻璃样的晶体,加热至200℃时成为棕褐色的焦糖。它是α-D-吡喃葡萄糖(1→2)-β-D-呋喃果糖苷。它是由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和果糖的半缩酮羟基 之间缩水而成的,因为两个还原性基团都包含在糖苷键中,所有没有还原 性,是非还原性杂聚二糖。右旋,[α]D20= 66.5°。 蔗糖极易被酸水解,其速度比麦芽糖和乳糖大1000倍。水解后产生等量的 D-葡萄糖和D-果糖,这个混合物称为转化糖,甜度为160。蜜蜂体内有转 化酶,因此蜂蜜中含有大量转化糖。因为果糖的比旋比葡萄糖的绝对值大, 所以转化糖溶液是左旋的。在植物中有一种转化酶催化这个反应。口腔细 菌利用蔗糖合成的右旋葡聚糖苷是牙垢的主要成分。
1.7 氨基糖
糖分子中除苷羟基外其它羟基氨基或取代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氨 基糖。多数天然氨基糖是己糖分子中C2上的羟基被氨基或取代氨基取代的产 物。例如:
二、低聚糖
低聚糖又称寡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指2-10个)单糖单位以糖苷键相连形成的 糖分子。寡糖经水解后,每个分子产生为数较少的单糖又称低聚糖,寡糖与多糖之间 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低聚糖的获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5种: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微波固相合成方法、酸碱 转化法、酶水解法等。 含有两个单糖单位的寡糖叫双糖;含有三个单糖单位的寡糖叫三糖。寡糖还可以按 组成的单糖类型是否相同分为同质寡糖和异质寡糖。按是否存在半缩醛羟基分为还 原性寡糖和非还原性寡糖。
糖类(分类与理化性质)..

O OH OH OH
CH2OH H
HOH2C
O OH OH
CH2OH H
一、糖的分类
4. 去氧糖(deoxysugars) 单糖分子的一个或二个羟基被氢原子取代的糖, 常见的有6-去氧糖(甲基五碳糖)、2,6-二去氧糖及 其 3-O- 甲 醚 等 。 这 类 糖 有 L- 鼠 李 糖 (L-
三、多聚糖(polysaccharides, 多糖)
定义 聚合度 性质 举例
糖等。
第七章 糖类
1 3 2 3 4
糖的分类 糖的理化性质 糖的提取分离 糖的结构测定
一、糖的分类
一、单糖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类化合物,已发现 200多 种 , 含 3C~ 8C, 多以结合态存在,以五碳糖和六 碳糖最多见。
一、糖的分类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五碳醛糖 2. 六碳醛糖 3. 六碳酮糖 4. 去氧糖 单 糖
蔗糖(sucrose) 非还原糖 2-O-β-Dglucopyranosyl-Dfructofuranose D-葡萄糖 1α 2β-D-果糖
一、糖的分类
植物中的三糖大多是以蔗糖为基本结构再接上
其它单糖而成的非还原性糖,四糖和五糖是三糖结
构再延长,也是非还原性糖。
O O O O O O O O
一、糖的分类
若两个糖均以端基脱水缩 合形成的聚糖就没有还原性
一、糖的分类
化学命名: 把除末端糖之外的叫糖基,并标明连接位置和
苷键构型。
一、糖的分类
O O O OH
O
化学命名举例
O
O
樱草糖(primverose) 还原糖 6-O-β-Dxylopyranosyl-Dglucopyranose 也可命名 D-木糖 1β 6-D葡萄糖
糖类

HCCCCCC H
OH OH OH OH OH
回到上页
LOGO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CH2OH–(CHOH)4 -CHO
回到上页
糖类的结构和物理性质LOGO
葡单 萄 结构式
糖糖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 溶于 水,有甜味,但不及 蔗糖甜
分子式: 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 )4CHO
官能团:-OH C 羟基 羰基
LOGO
有还原性
葡萄糖 是多羟 基的醛
醛基
羟基
分子式均为C6H12O6, 但它们的结构不同
tāng
羰基构体,
双糖
LOGO
糖类的概念 糖类的分类 单糖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糖类( B )
浓H2SO4
CH2OH
CHO (CHOOCCH 3) 4 + 5 H2O 五乙酸葡萄糖酯
CH2OOCCH3
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LOGO
(5)、发酵成醇
酒化酶
C6H12O6
2C2H5OH + 2CO2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归纳
1.氧化反应
a、燃烧 b、 银镜反应 c、与新制Cu(OH)2反应 d、生理氧化
A、CH2OH–CHOH- CHOH-CHOH-CH2OH 木糖醇 B、CH2OH–CHOH- CHO 甘油醛
C、CH3–CHOH- COOH 乳酸
D、
CO N Na
SO2
糖精
随堂练习
2、丧失体内自我调节血糖水平的人会 患糖尿病,在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 葡萄糖,设想如何用学过的知识去检验 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知识概念1、糖类概述糖是一类碳水化合物,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也是维持生活和保持健康的重要物质。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类型。
其中,单糖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最简单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和乳糖。
多糖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2、糖类的分类根据单糖的不同,糖类可以分为葡萄糖类、果糖类、半乳糖类和氨基葡萄糖类四大类。
其中,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葡萄糖,它是动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单糖。
果糖类主要包括果糖和蔗糖,它们在水果和甘蔗中含量较高。
半乳糖类主要包括半乳糖和乳糖,它们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
氨基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氨基葡萄糖,它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3、糖的生物学功能糖是细胞内外能量储备和供应的主要物质,它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此外,糖还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温、维持酸碱平衡、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等。
二、糖类的代谢1、糖的吸收和消化体内的糖类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的,消化道主要吸收三种糖类: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糖在消化道内主要经过淀粉酶和蔗糖酶的作用而变成葡萄糖,再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运输蛋白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肝脏和其他组织细胞所利用。
此外,糖类还可以经过代谢过程,被储存为糖原。
2、糖的利用和合成糖类被摄入后,主要是被细胞利用,转化成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糖的代谢主要分为糖酵解和糖酵解两大过程。
糖酵解是指糖分子被分解成丙酮酸和磷酸酯化合物,再转化成乳酸或乙酸,最终转化成ATP分子。
糖异生是指糖分子通过多道途被合成成脂肪和蛋白质。
3、糖的储存体内的糖类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储存:一种是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另一种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肝脏和肌肉组织可以通过糖原来合成葡萄糖,进而供给身体需要的能量。
糖类

糖类
糖的分类
单糖
简单糖
寡糖
多糖
糖 类
同多糖
杂多糖
糖复合物
糖类
糖复合物 (Glycoconjugate)
糖蛋白(Glycoprotein)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肽聚糖(Peptidoglycan)
糖脂(Glycolipid)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 ) ……
多糖类
糖胺聚糖的功能
透明质酸能结合大量的水,形成透明的高粘性水合凝胶。 具有保护及粘合细胞使其不分散的作用;使结缔组织具有抗 压性与弹性;在形态发生或创伤修复期间有利于细胞迁移。 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一般与蛋白质共价 连接形成蛋白聚糖。 肝素可与抗凝血酶结合,具有阻止血液凝固的特性。
多糖类
糖胺聚糖的类型
种类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硫酸皮肤素 硫酸角质素 肝素 硫酸乙酰肝素 缩写 HA CS DS KS Hp HS 重复数目 25025,000 30 60 30 100 25 15 50 15 30 二糖重复单位 -[GlcUA-β(1→3)-GlcNAc-β(1→4)]-[GlcUA-β(1→3)-GalNAc-β(1→4)]-[GlcUA-β(1→3)/L-IdoUA-α(1→3)GalNAcβ(1→4)]-[Gal-β(1→4)-GlcNAc-β(1→3)]-[L-IdoUA-α(1→4) – GlcNSO3H/GlcNac-α(1→4) ]-[GlcUA-β(1→4)GlcNSO3H/GlcNac-α(1→4) ]-
糖类
还原反应
单糖有游离羰基,所以易被还原。 在钠汞齐及硼氢化钠等还原剂作用下,糖被还 原成多元醇。
糖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类概述 • 单糖和双糖 • 多糖和复合糖 • 糖类的生产和应用 • 糖类与健康 • 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01
糖类概述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糖类的定义
糖类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由碳 、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 合物。
糖类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不同,糖 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01
02
03
04
单糖的结构
单糖是由五个或六个碳原子组 成的分子,具有开链结构。
双糖的结构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
芽糖和乳糖。
多糖的结构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
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性质
糖类具有甜味、可溶于水、可 被人体吸收等特点。
纤维素
由D-葡萄糖通过β-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 分。
糖原
由D-葡萄糖通过α-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支链多糖 ,是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 物质。
复合糖的种类和结构
糖蛋白
由蛋白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的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甘露糖、 半乳糖、岩藻糖等。
糖脂
由脂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半乳糖、葡 萄糖等。
糖类与糖尿病的风险
高糖饮食与糖尿病
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可能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水平升高 ,最终导致糖尿病。
低糖饮食与糖尿病预防
通过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低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糖类与肥胖症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糖类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碳、氢、氧为其主要组成元素,其化学本质是多羟基的醛、酮或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酮的有机化合物。
按照分子的复杂程度和水解情况,可以将糖类分为3类: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不能水解。
单糖按分子中碳原子的多少还可分成三碳糖(丙糖)、四碳糖(丁糖)、五碳糖(戊糖)、六碳糖(己糖)等;也可按分子中主要官能团的不同,将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中比较重要的是戊醛糖、己醛糖和己酮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的结构有链式和环状两种,当单糖分子从链式结构转变成环状结构时,分子中增加了一个手性碳原子,它在空间的排列方式有2种,因此形成了2种环状异构体,分别称为α-式和β-式,如葡萄糖形成环状结构时,有两种异构体,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
2.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缩聚而成的,能水解生成相应数目的单糖分子。
按水解后生成的单糖分子数,低聚糖可分成二糖(双糖)、三糖、四糖等等,其中双糖最常见,典型的代表是蔗糖、乳糖、麦芽糖。
单糖和双糖一般都具有旋光性,能使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偏振光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按偏转的方向不同,分为右旋和左旋。
不同的糖旋光性能有差异,同一种糖的不同构型旋光性能也有差异。
3.多糖多糖是指单糖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能水解。
多糖中的典型代表是淀粉及纤维素,一些氨基多糖和海藻多糖也日益受到重视。
糖类由于结构特点的不同,体现出某些不同的性质特点,在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是还原性,糖的还原性是指糖还原费林试剂、托伦试剂等碱性弱氧化剂的性质,我们把具有还原性的糖称为还原糖,没有还原性的糖称为非还原糖。
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糖;所有的多糖都是非还原糖;有的低聚糖具有还原性,而有的则没有还原性,比如蔗糖是非还原糖,而麦芽糖、乳糖则是还原性双糖。
食品中常见的糖类有单糖、双糖、转化糖(蔗糖的酸性水解液,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环糊精及麦芽糊精,淀粉、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糖类是食物中重要的供能营养素,可被人体消化的淀粉、单糖、双糖等是食物中的主要热能来源。
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某些多糖,其可能的营养保健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等能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增殖,有利肠道微生态平衡,又如膳食纤维(包括半纤维素、果胶、无定形结构的纤维素和一些亲水性的多糖胶)可促进肠的蠕动,改善便秘,预防肠癌、糖尿病、肥胖症等。
单、双糖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作为甜味剂、形成食品的色泽等等;多糖的增稠作用在日常烹饪中也有应用;糖类的衍生物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总而言之,糖类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在食品加工中对食品的口味、质地、风味及加工特性也有很多贡献,食物原料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及食品新技术的发展很多也与糖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单、双糖的加工特性(一)(一)物理特性1.甜味具有甜味是单、双糖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在食品加工中常常利用糖作为甜味剂。
甜味的强弱称之为甜度,但甜度是很难用一个绝对的物理化学标准来评判的,只能利用人的味觉来测定,而这种测定又是带有很大的个体性的,但是测定出不同糖之间甜度的差异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常以一定温度条件下蔗糖溶液的甜度作为比较标准,得出不同糖的相对甜度,如表1-9中的数据。
表1-9 糖的相对甜度由表1-9可知,不同糖的甜度强弱顺序一般如下:果糖>转化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研究表明,分子结构决定物质是否具有甜味以及甜味的强弱。
单糖、双糖和一些三糖具有甜味,多糖没有甜味。
糖的甜味与糖的分子结构、状态以及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
晶体果糖中,β-式的甜度比α-式大,而晶体葡萄糖的α-式比β-式更甜。
固态糖与液态糖的甜度也有差异,如果糖在溶液中比蔗糖甜,但当添加在某些饼干、小甜饼等焙烤食品时却与蔗糖的甜度相似。
在溶液中,同一种糖的α-式和β-式会互变且达到平衡,因此某一种异构式的糖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甜度的变化,直到一定条件下平衡后,才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甜度。
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糖的甜度,一些糖在温度升高时甜度下降。
其他物质的存在有可能也会影响甜味强弱。
2.溶解性及渗透压糖的溶解性对食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10列出了果糖、蔗糖、葡萄糖的溶解度。
表1-10 糖的溶解度单糖和双糖都能溶于水,溶解度各不相同,果糖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蔗糖、葡萄糖等;各种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室温条件下,果糖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是80%,而葡萄糖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是50%。
糖的溶解性是糖在食品加工中体现甜味特性的前提。
在食品加工中,有时会同时使用两种糖,这时应考虑这两种糖的溶解度基本相似。
比如,当温度大于60 ℃时,葡萄糖的溶解度大于蔗糖,温度小于60 ℃时,葡萄糖的溶解度小于蔗糖,当温度等于60 ℃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与蔗糖相当。
糖的溶解性也可用于食品的保藏,果酱、蜜饯制品就是很好的实例。
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糖有高的溶解度,以得到高浓度的糖液,才能有效地束缚水分子,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水分活度。
只有糖浓度高于70%时,才能有效地抑制酵母、霉菌的生长。
从表1-9可以看出,室温条件时,葡萄糖和蔗糖都没有达到这个浓度要求,保藏性较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实际生产中的糖煮工序就是利升温来增加糖的溶解度,利于保藏;而果糖在这一方面却有较好的优势,一些淀粉糖浆、果葡糖浆中因水解和结构互变,含有一定量的果糖,从而提高了保藏性能。
高浓度糖液的保藏性实际上是与其渗透压有关的。
糖液的渗透压使食品脱水,降低了水分活度。
高渗透压的获得需要有高浓度的糖。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数成正比,因此相同质量分数的单糖和双糖溶液,由于单糖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数约为双糖的两倍,所以单糖的防腐效果较好。
在保藏过程中,还应注意,糖的结晶析出,会降低糖液浓度,使糖液渗透压下降,保藏性下降。
3.结晶性单、双糖可能会形成过饱和溶液。
但各种糖液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条件下,都能析出晶体,形成结晶,这就是糖的结晶性。
糖结晶形成的难易与溶液的粘度和糖的溶解度有关。
蔗糖易结晶且晶粒较大;葡萄糖也易结晶,但晶粒较小;果糖和转化糖较难结晶;淀粉糖浆是葡萄糖、低聚糖和糊精的混合物,不能结晶,并能防止蔗糖的结晶。
蔗糖的结晶性可用于糖果的制造。
如果在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糖浆、低聚糖和糊精混合物或转化糖浆,在冷却时能形成不定形的玻璃体,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造生产各种硬糖。
在糖果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牛奶、脂肪、明胶等其他物质,也会限制结晶的增大而阻碍蔗糖结晶的产生,所以可以各种物料的特性制成各种性质的硬糖和软糖。
蔗糖的结晶性质还用于面包、糕点及其他一些食品表面糖霜的形成。
另外,一些食品外表面糖衣的形成,也是利用了蔗糖的结晶性。
利用蔗糖与风味物质共结晶的方法是一种有用的微胶囊技术。
将风味物掺到熔化的蔗糖溶液中,蔗糖在冷却结晶时可包裹住风味物,当此种结晶蔗糖加入到食品中时,风味物也随之进入,有利于提高风味物的储藏稳定性。
这种技术也可用于提高固体饮料和添加剂的稳定性和速溶性。
糖类的结晶性有其可利用的一面,但对另外某些食品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糖溶液中晶体的析出,直接降低了糖液的浓度,减小了糖液的渗透压,不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食品的保藏,还可能造成糖果、糕点等食品口感的变化(如返砂现象)。
4.吸湿性和保湿性吸湿性和保湿性都表明糖结合水的能力。
吸湿性是指糖在较高的环境湿度下吸收水分的性质;保湿性是指糖在较低的环境湿度保持水分的性质。
这种性质都与糖分子中的羟基有很大的关系。
果糖的吸湿能力最强,转化糖中由于含有果糖,所以吸湿能力也较强。
常见糖的吸湿性强弱为:果糖≥转化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无水乳糖一些糖醇,是糖的还原产物,比糖类具有更好的保湿性。
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对于保持糕点类食品的柔软性和食品的贮藏、加工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面包、糕点需要保持柔软的口感、软糖果需要保一定的水分,避免在干燥天气中干缩,所以在制作时,常用转化糖和果葡糖浆为宜;糕饼表面的糖霜起限制水进入食品的作用,在包装后,糖霜也不应当结块,因此应选用吸湿性较小的蔗糖,吸湿性最小的乳糖也适宜用于食品挂糖衣。
食品加工中利用糖的吸湿性或保湿性,实际上就是为了达到限制水进入食品或是将水保持在食品中的目的。
含有一定数量转化糖的糖制品,比如蜜饯,如果没有合适的包装,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增加自由水含量,使水分活度增大,降低耐藏性。
(二)(二)化学特性单、双糖的许多化学性质在食品生产中也有很多应用。
1.水解反应蔗糖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蔗糖是右旋的,水解后的混合物中,由于果糖的旋光度比葡萄糖大,果糖是左旋糖,因此水解液的旋光性由原来的右旋转变为左旋,所以转化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转化糖。
果品糖制加工时,经糖煮工序,利用加热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蔗糖的溶解度,而且,由于果品含一定量的有机酸,糖煮过程同时发生蔗糖的酸催化水解,可以使转化糖的含量达到30%~40%,这样蔗糖就不易结晶析出,可保证加工品的质量。
当果品的有机酸含量不高时,可以加入少量的酒石酸或柠檬酸。
2.烯醇化作用和异构互变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发生烯醇化作用,此后可以与甘露糖和果糖互变异构,建立动态平衡(见图1-1)。
图1-1 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之间的转化利用这一性质在工业上可以生产果葡糖浆,在一些食品生产中代替蔗糖以获得较好的保藏性及避免蔗糖结晶的析出。
但利用碱催化的结构互变生产果葡糖浆,产率有限,所以现在一般是利用酶制剂,通过葡萄糖异构化酶的催化作用使葡萄糖转变为果糖,生产果葡糖浆。
3.氧化作用单、双糖彻底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糖分子中的醛基、酮基、羟基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产物。
氧化条件可分为碱性条件、酸性条件和酶催化。
碱性条件下还原糖被费林试剂氧化,这一性质已广泛用于糖的定性、定量检测。
酸性条件下,情况相对复杂。
在酸性弱氧化剂条件下,比如溴水作氧化剂,醛糖分子中的醛基被氧化生成糖酸。
例如葡萄糖可以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可以与钙离子形成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可作为医用补钙剂,在食品添加剂中,也可作为钙质营养强化剂。
加热时,葡萄糖酸分子中的羧基与羟基可以形成分子内酯——葡萄糖酸内酯,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蛋白质沉淀剂。
酮糖不与酸性弱氧化剂作用,这是醛糖与酮糖的区别。
在酸性强氧化剂作用下,酮糖可发生分子碳链的断裂,生成较小分子的二元酸。
而醛糖在酸性强氧化剂作用时,醛基和伯醇基都被氧化而生成糖二酸。
在某些酶的作用下,醛糖分子中的醛基可被保护而中氧化伯醇基,形成糖醛酸,是构成果胶质、半纤维素等的基本单元。
4.还原作用许多糖醇,如山梨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等具有甜味且口味较好,化学性质稳定,对微生物的稳定性好,不容易引起龋齿,所以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