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一、固体燃料气化法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P70P72二、一氧化碳变换1、名词解释:高温变换:CO在320~350℃变换,使CO含量低于3%。

使用Fe-Cr催化剂,使大部分CO转化为CO2H2O低温变换:CO在230~280℃变换,使CO含量低于0.3%,使用Cu-Zn催化剂耐硫变换:宽温变换在180~500℃,使用Co-Mo系催化剂重油、煤气化制氨流程中将含硫气体进行CO变换,再脱硫、脱碳2、高温变换催化剂由哪些成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以Fe2O3为主体,加入铬、钾、铜、锌、镍等的氧化物后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加入铝、镁等的氧化物可以改善催化剂的耐热及耐毒性能3、低温变换催化剂由哪些成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铜锌铝系和铜锌铬系两种,均以氧化铜为主体,经还原后具有活性的组分是细小的化45678除9①第三章粗原料气的净化一、硫化物的脱硫1、名词解释: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脱除脱碳:二氧化碳的脱除最终净化:少量残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脱除空间速度: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催化剂通过的标准状态下反应器气体的体积无机硫:在半水煤气中,无机硫是指H2S有机硫:对于半水煤气,有机硫通常以硫氧化碳为主,其次为二硫化碳、硫醇,硫醚和噻吩的含量较少。

天然气中有机硫主要成分是甲硫醇反应性硫化物:可被ZnO催化分解的硫化物非反应性硫化物:噻吩及噻吩族属于最难脱除的硫化物,故称为非反应性硫化物硫穿透:当清净区逐渐缩短直至从床层中完全消失时,继而当出口气中出现H2S时称为硫穿透工作硫容:当整个床层由“饱和区”和“传质区”两部分组成时,床层脱硫剂的硫容称为穿透硫容或称工作硫容穿透硫容:同上饱和硫容:当整个床层由饱和区组成时,床层脱硫剂的硫容量称为饱和硫容2、何为湿法脱硫,其有何优缺点?主要用于哪些原料制气的脱硫?为什么?液体脱硫剂。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基础知识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基础知识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基础知识化工工艺流程设计是指将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变换,最终得到所需的化工产品的过程。

它包括了化工原料的选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的进行、操作条件的控制和产品的分离纯化等步骤。

下面将从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流程设计的步骤以及工艺流程设计的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础知识:1、物料平衡:不同物料在反应器中输入和输出的质量要保持平衡,即输入物料质量等于输出的物料质量。

2、能量平衡:对于化工反应器,要保持输入热量等于输出热量,确保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稳定。

3、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制,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温度、压力等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4、传质和传热:反应器内部需要适当的传质和传热,将反应物质从液相或气相传递到反应表面,提高反应速率。

5、设备设计:根据反应物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反应器和分离设备,确保反应过程高效、稳定和安全。

二、流程设计步骤:1、原料筛选:根据产品要求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考虑原料的可获得性、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2、反应选择:根据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反应物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和反应条件,保证反应的高效和选择性。

3、传质传热:根据反应物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传质和传热方式,提高反应速率和控制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

4、分离纯化:根据反应产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分离纯化方法,将目标产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达到产品纯度和分离效率的要求。

5、设备设计:根据反应过程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反应器、分离设备和辅助设备,确保反应过程高效、稳定和安全。

三、工艺流程设计的要点:1、考虑原料和产品的可获得性和成本,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反应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2、考虑环境因素,选择环境友好的反应和分离纯化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4、确保反应物料的平衡和能量的平衡,保持反应过程的稳定性。

化工工艺的知识点总结

化工工艺的知识点总结

化工工艺的知识点总结一、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1. 化工工艺的定义化工工艺是指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利用化学原理和化学工程技术进行物料的转化、精炼、分离、合成等过程的一种工艺。

2. 化工工艺的特点化工工艺具有多环节、多物料、多反应、多技术和多装置等特点,需要综合运用化学、物理、机械等知识。

3. 化工过程的分类化工过程可分为物料转化过程、物料分离过程、物料精炼过程、物料合成过程等。

二、化工工艺的基本原理1. 化学原理化学原理是化工工艺进行的基础,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原理、化学热力学等。

2. 物理原理物理原理在化工工艺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物料的相变、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知识。

3. 化学工程技术化学工程技术是化工工艺的实际应用基础,包括反应工程、传递工程、分离工程等。

三、化工工艺的应用1. 化工工艺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化工工艺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包括化肥生产、石油加工、化工产品制造等。

2. 化工工艺在环保中的应用化工工艺也可以用于环保领域,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3. 化工工艺在新材料中的应用化工工艺也可以用于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包括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四、化工工艺的发展趋势1. 绿色化工工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工工艺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包括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率等特点。

2. 信息化化工工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化工工艺提供新的可能,包括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设备、数据分析等。

3. 资源化利用化工工艺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化工工艺也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包括废弃资源的再利用、能源利用等。

以上是关于化工工艺的知识点总结,化工工艺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化学工程师和化工技术人员来说,对化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化工工艺的发展也将会受到社会、经济和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化工工艺学是研究化工生产中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反应器设计、传热与传质过程、流体流动与传动、分离过程与设备、设备动态建模与控制、工艺安全与环保等内容。

下面是对化工工艺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工艺流程设计是指将化学反应等原始过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工作流程。

设计时需要考虑原料与产品的选择、反应器的布局、能量的供应与回收、工艺条件的控制等。

而优化则是指通过调整工序的参数和条件,使得工艺达到最优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2.反应器设计:反应器是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其设计对反应的效果和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设计时需要考虑反应速率、热效应、催化剂的选择等因素。

常见的反应器类型有批量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等。

3.传热与传质过程:化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热量的传递和物质的传输。

传热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质过程又涉及气体、液体或固体之间的质量传递。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传热传质效率、设备尺寸与功能的平衡等因素。

4.流体流动与传动:在化工工艺中,流体的流动和传动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流体流动包括输运过程的数学建模、流体力学与动力学的分析和解决等。

传动则指化工设备中的动力源,如泵、压缩机等。

5.分离过程与设备:化工生产中常常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以获取纯净的产品。

分离过程包括蒸馏、萃取、吸附、结晶、过滤等技术,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组分之间的分离和纯化。

分离设备有塔式设备、萃取器、蒸发器等。

6.设备动态建模与控制:动态建模是指将化工过程中的设备和参数转化为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和优化系统的行为。

控制是指通过采用控制策略和方法,在化工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稳定和优化。

动态建模和控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7.工艺安全与环保: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至关重要。

工艺安全指的是在化工过程中预防事故和危险性事件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

化学化工工艺知识点总结

化学化工工艺知识点总结

化学化工工艺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工程基础知识1.1 化学工程的定义化学工程是利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的一门工程学科。

它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化学、物理、数学、机械、电气、自动化等。

1.2 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热力学、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等过程。

通过研究化学反应工程,可以设计出高效、高产率和低成本的化工生产过程。

1.3 物理化学原理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科,如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

在化学工程中,物理化学原理对于分析反应过程、设计反应器以及优化生产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工生产相关知识2.1 化学原料化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化学原料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纯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化学原料包括化学品、矿产物质、石油化工产品等。

2.2 化学反应器化学反应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它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常见的反应器有批式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等。

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器的设计和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2.3 分离技术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以获取目标产品。

常见的分离技术包括蒸馏、结晶、萃取、吸附等,这些技术对于化工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4 反应工艺优化化工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反应工艺可以提高产率、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常见的优化手段包括改进反应条件、改进反应器结构、改进催化剂等。

三、化工设备知识3.1 化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化工设备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装备,包括反应器、分离器、储罐、泵、管道等。

这些设备的设计和选择需要考虑流体力学、传热传质、材料耐久性等方面的知识。

3.2 化工设备的材料选择化工设备的材料选择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化工设备需要选择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耐磨损等性能优良的材料。

3.3 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品、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因此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化工工艺学重点内容总结

化工工艺学重点内容总结
RCH2OH + NH3 RCH2OH + RCH2NH2 RCH2NHCH2R + RCH2OH RCH2NH2 + H2O RCH2NHCH2R + H2O (RCH2)3N + H2O
醇类的氨解是目前制备低级胺类最常用的方法。
(3)磺酸基及硝基的氨解
a)磺酸基的氨解 磺酸基被氨基的置换只限于蒽醌系列。将蒽醌磺酸或其盐在 压力釜中与氨水共热至高温,则磺酸基被氨基取代。反应 如下式所示:
ClCH2COOH Cl
NH3
NH2CH2COOH NH2
+ 2NH3 Cl NH2
+ NH4Cl
2.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对于某些胺类,如果通过硝基的还原或其他方法来制备
并不经济,而相应的羟基化合物却有充分的供应时,则羟 基化合物的氨解过程就具有很大的意义。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主要分为醇类的氨解和酚类的氨解:
COCH3 HCOONH4 180~185oC
H3C
CHNH2
O
HCON(CH3)2 HCOOH
N(CH3)2
二、氨解胺化
• 氨解胺化利用胺化剂将已有的取代基置换成氨基(或芳胺基)的反应, • 主要包括卤素的氨解、羟基化合物的氨解、羰基化合物的氨解、磺基 及硝基的氨解及直接氨解。 • 胺化剂可以用液氨、氨水、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氨、气态胺或者由固 体化合物如尿素或铵盐中放出的氨以及各种芳胺。 • 1.卤素的氨解 • 主要包括脂肪族卤素化合物的氨解和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的氨解。
• ①硫酸磺化; • ②三氧化硫磺化;
• ③共沸去水磺化;
• ④烘焙磺化; • ⑤氯磺酸磺化; • ⑥二氧化硫加臭氧; • ⑦加成磺化; • ⑧间接磺化。

化工工艺学复习资料(DOC)

化工工艺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合成氨固氮方式三种形式:非生物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1、含氮量=氮原子量∕氨分子量=14/172、合成氨的基本过程:①造气:用煤、原油、或天然气作原料,制备含氮、氢气的原料气;②净化: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 、CO 2、S 等脱除到ppm 级(10-6);③压缩和合成:净化后的合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 、450℃左右。

3、甲烷制合成气化学反应:主反应:(高温、催化剂)副反应:4、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5、控制积碳主要通过增加水蒸汽用量以调整气体组成和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力来解决。

6、CO 歧化反应生C 速率最快;从C 的脱除速率看,C 与水蒸汽的反应速率最快。

7、NiO 为制备催化剂最主要活性成份;实际加速反应的活性成份是Ni ,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还原反应,使氧化态NiO 变成还原态Ni 。

8、一段、二段转化压力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1) 降低能耗 能量合理利用(2) 提高余热利用价值 全厂流程统筹(3) 减少设备体积降低投资 综合经济效益9、水碳比高,残余甲烷含量降低,且可防止析碳。

因此一般采用较高的水碳比,约3.0~3.5。

10、生成碳黑危害:堵塞反应管道、增大压降、局部区域高温、损坏催化剂、增大反应阻力、反应管爆裂。

11、干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 量较少的情况(无机硫);湿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 量较大的场合。

12、氧化锌脱硫法:(脱硫不彻底)(主要脱除无机硫)13、氧化锌脱硫过程:氧化锌脱硫就是H2S 气体在固体ZnO 上进行反应,生成H2O 进入气相,ZnS 则沉积在ZnO 固体表面上。

14、ZnO 对噻吩(C 4H 4S)的转化能力很差。

15、钴钼加氢催化剂几乎可使天然气中的有机硫全部转化成硫化氢,再用氧化锌吸收就可把总S 降到0.1×10-6以下。

16、干法脱硫流程图:molkJ H CO O H CH 4.2063)1(224-++=mol kJ H CO O H CO /2.41)2(222+++=124.9.742--+mol kJ C H CH =12.4.1722-++=mol kJ C CO CO 122.36.131-+++mol kJ C O H H CO =2ln RT H dT Kp d ∆=O H CH H CO p p p p Kp 24231⋅⋅=O H CO H CO p p p p Kp 2222⋅⋅=mol kJ g O H s ZnS g S H s ZnO /79)()()()(22+++=↓++=++S NaOH O V Na O H NaVO NaHS 244294223(H)ADA NaVO O =H NaOH ADA O V Na 242232942++++OH CO Na NaOH NaHCO 2323+=+32241H CO O H CH r p p p p Kp ⋅⋅=4222242H CO O H CH r p p p p Kp ⋅⋅=)(1212Kp Kp Kp r ⋅=111Kp Kp r =含硫较少 含硫较多17、ADA (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原理:吸收脱硫塔中: 溶解后的NaHS 进一步反应: 上述吸收脱硫的总反应式为: 在氧化再生塔中: 18、苯菲尔(Benfield)法脱碳: 19、碳化度或再生指数被定义为每摩尔K2CO3所已经吸收的CO2摩尔数,即溶液中K2CO3转化为KHCO3的转化度。

化工工艺设计必备知识

化工工艺设计必备知识

化工工艺设计必备知识1.化工基础知识:作为化工工艺设计的基础,需要掌握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动力学、质量平衡、能量平衡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材料选择与性能评估:化工工艺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了解不同材料的物化性质,评估其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耐受性、热处理性等。

3.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掌握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体的流动规律、传热机制、传热计算等,以便设计合理的流体流动和传热系统。

4.反应器设计与优化:学习不同类型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应用范围和特点,了解反应器操作参数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掌握反应器设计和优化的方法。

5.分离与净化技术:熟悉各种常用的分离与净化技术,例如萃取、蒸馏、结晶、吸附等,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与净化方法。

6.控制技术与仪表自动化:了解化工工艺控制的基本知识,包括控制理论、控制回路设计、自动控制设备及系统等,能够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和选用适当的仪表自动化设备。

7.安全与环保:了解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要求,熟悉化工事故防范、应急处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能够设计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工艺流程。

8.经济与可行性评估:学习化工工艺设计的经济与可行性评估方法,包括投资估算、成本控制、收益评估等,能够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估,为工艺设计提供可行性建议。

9.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项目进度计划、资源调配和团队协作,有效组织化工工艺设计项目。

10.专业软件应用:熟练掌握化工工艺设计中的专业软件,例如流程模拟软件、计算分析软件、图纸绘制软件等,能够利用软件进行工艺设计和计算。

以上是化工工艺设计的一些必备知识。

化工工艺设计需要多学科综合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工工艺设计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一、固体燃料气化法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蓄热法: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煤层,也称间歇式制气法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或纯氧代替空气进行煤气化外热法: 利用其他廉价高温热源来为煤气化提供热能,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2.气化炉有哪些床层类型,描述各自的特点工业用煤气化炉有几种类型固定床:气体从颗粒间的缝隙中穿过,颗粒保持静止流化床:增大气速,颗粒开始全部悬浮于气流中,而且床层的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升高气流床:气流速度增大至某一极限值时,悬浮于气流中的颗粒被气流带出间歇式气化炉、鲁奇炉、温克勒炉、K-T炉、德士古炉3.煤的气化剂有哪些用不同气化剂进行煤气化,气体产物各是什么空气和水蒸气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H2、CO)、混合煤气、半水煤气4.固定床煤气化炉燃料层如何分区各区进行什么过程干燥区:使新入煤炉中的水分蒸发干馏区:煤开始热解,逸出以烃类为主的挥发分,而燃料本身开始碳化气化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气化区进行灰渣区:灰渣于该区域出炉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

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P70P72二、一氧化碳变换1、名词解释:高温变换:CO在320~350℃变换,使CO含量低于3%。

使用Fe-Cr催化剂,使大部分CO转化为CO2 H2O低温变换:CO在230~280℃变换,使CO含量低于%,使用Cu-Zn催化剂耐硫变换:宽温变换在180~500℃,使用Co-Mo系催化剂重油、煤气化制氨流程中将含硫气体进行CO变换,再脱硫、脱碳2、高温变换催化剂由哪些成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以Fe2O3为主体,加入铬、钾、铜、锌、镍等的氧化物后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加入铝、镁等的氧化物可以改善催化剂的耐热及耐毒性能3、低温变换催化剂由哪些成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铜锌铝系和铜锌铬系两种,均以氧化铜为主体,经还原后具有活性的组分是细小的铜结晶-铜微晶。

铜是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铜对CO具有化学吸附作用,在较低温度下催化CO变换反应,铜微晶愈小,其比表面积愈大,活性愈高,为了提高微晶的热稳定性,需加入适宜的添加物,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铬对铜微晶都是有效的稳定剂4.高温变换催化剂还原时,为什麽需要保证足量的水蒸汽?加入足够量的水蒸汽以防止催化剂被过度还原为元素铁5.低温变换催化剂还原时,为什麽要严格控制还原条件,氢气含量按程序逐步提高?由于还原反应放热量大,工业生产上因还原操作不慎而烧坏催化剂、缩短使用寿命的实例不少。

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还原温度,精心做好配氢工作6.分段高温变换时,段间冷却有哪些作用?为了尽可能接近最佳温度线进行反应,可采用分段冷却。

段数越多,越接近最佳反应温度线7.为什么低温变换温度要高于露点温度有什么危害当气体降温进入低变系统时,就有可能达到该条件下的露点温度而析出液滴。

液滴凝聚于催化剂的表面,造成催化剂的破裂粉碎引起床层阻力增加,以及生成铜氨络合物而使催化剂活性减低。

所以低变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不但受本身活性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必须高于气体的露点温度8.以煤为原料制气,为什么高温变换要分段进行而低温变换不必分段进行以煤气化制得的合成氨原料气,CO含量较高,需采用多段中温变换。

用铜氨液最终清除CO,该法允许变换气CO含量较高,故不设低温变换。

低温变换过程温升很小,催化剂不必分段9.如何确定变换工艺,以天然气或煤为原料各应采用什么变换工艺?说明原因。

①CO的含量;②进入系统的原料气温度及湿含量;③CO变换与脱除残余CO的方法结合考虑天然气:中(高)变-低变串联,原料气中CO含量低,中(高)变催化剂只需配置一段煤:多段变换,CO含量高需采用多段变换第三章粗原料气的净化一、硫化物的脱硫1、名词解释: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脱除脱碳:二氧化碳的脱除最终净化:少量残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脱除空间速度: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催化剂通过的标准状态下反应器气体的体积无机硫:在半水煤气中,无机硫是指H2S有机硫:对于半水煤气,有机硫通常以硫氧化碳为主,其次为二硫化碳、硫醇,硫醚和噻吩的含量较少。

天然气中有机硫主要成分是甲硫醇反应性硫化物:可被ZnO催化分解的硫化物非反应性硫化物:噻吩及噻吩族属于最难脱除的硫化物,故称为非反应性硫化物硫穿透:当清净区逐渐缩短直至从床层中完全消失时,继而当出口气中出现H2S 时称为硫穿透工作硫容:当整个床层由“饱和区”和“传质区”两部分组成时,床层脱硫剂的硫容称为穿透硫容或称工作硫容穿透硫容:同上饱和硫容:当整个床层由饱和区组成时,床层脱硫剂的硫容量称为饱和硫容2、何为湿法脱硫,其有何优缺点主要用于哪些原料制气的脱硫为什么液体脱硫剂。

湿法脱硫特点:吸收速度或化学反应速度快,硫容大,适合于脱除气体中的高硫,脱硫液再生简单,且可循环利用,还可回收硫磺。

但因受物理或化学反应平衡的制约,其脱硫精度不及干法适用于煤和石油造气3、何为干法脱硫,其有何优缺点主要用于哪种原料为什么干法脱硫是利用固体脱硫剂。

最大优点是精度高。

主要缺点:脱硫设备机组庞大,更换脱硫剂工作笨重,再生能耗大适用于低含量天然气4、湿法脱硫方法的选择原则有哪些?①满足特定工艺对脱硫要求的净化度②硫容量大③脱硫剂活性好,容易再生,且消耗定额低④不易发生硫堵⑤脱硫剂价廉易得⑥无毒性、无污染或污染小5、氧化还原脱硫为什么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 E Q/H2Q >为保证脱硫剂能充分氧化H2S,同时又能使脱硫后脱硫剂能被空气中氧所再生6、氧化铁脱硫剂由什么构成?以铁屑或沼铁矿、铁木屑、熟石灰拌水调制,并经干燥而制成7、氧化锌脱硫法的优、缺点有哪些具体说明, 最大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哪种原料脱硫脱硫精度高,硫容量大,使用性能稳定可靠可将原料气中的硫化物脱除到~m3数量级天然气、石油馏分、油田气、炼厂气、合成气、以及二氧化碳原料气8、氧化锌脱硫床层如何分区画出双床串联倒换法氧化锌脱硫流程,为什么这样设计9、以天然气或煤为原料制气,各用什么方法脱硫,为什么/多采用有机溶剂法脱硫,因为有机溶剂对有机硫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二、脱碳1、物理与化学吸收法脱碳相比较,各有哪些特点和规律?物理吸收:各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符合亨利定律,高压下,物理吸收的吸收量大,物理吸收的吸收能力比化学吸收大,物理吸收中,吸收剂的吸收容量随酸性组分分压的提高而增高,溶剂即是吸收剂,可采用简单闪蒸法(溶液再生中)化学吸收:各分子间力为化学键力,低压下,化学吸收的吸收量大,化学吸收中吸收剂的吸收容量与吸收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有关,热效应大,溶液再生时,需要用再沸器进行热再生,化学吸收的溶剂是有限的2、热碳酸钾脱碳溶液包括哪些物质各起什么作用A碳酸钾,提高吸收能力,加快反应速率 B活性剂,提高净化度 C缓蚀剂,保护钢表面,防腐蚀 D消泡剂,破坏气泡间液膜的稳定性,加速气泡的破裂,降低溶液的起泡高度3、两段脱碳吸收塔外形如何设计,为什么?吸收塔:吸收塔是加压设备,进入上塔的溶液量仅为全部溶液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气体中大部分二氧化碳是在塔下部被吸收,因此塔分上下两段,上塔塔径较小而下塔塔径较大再生塔:再生塔也分上下两段,上下塔的直径可以不同。

因其为常压设备,为制作和安装方便,上下塔也可以制成同一直径4、为什么用缓蚀剂,其作用原理是什么?缓蚀剂会在铁表面起钒化作用,使铁氧化成四氧化三铁,形成牢固致密的钝化膜,保护钢表面,使之不遭受腐蚀5、低温甲醇洗涤法脱碳有什么优缺点?优点:A可以脱除气体中的多种组分 B净化度高C可以选择性的脱除原料气中H2S和CO2,,并分别加以回收D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E利于后续工艺缺点:工艺流程长,再生过程复杂,甲醇具有毒性6、甲醇富液如何再生?A减压闪蒸解吸B气提再生C热再生7.脱碳后溶液再生时,加热减压可以促进二氧化碳的解吸,请问解吸压力如何确定为什麽解吸压力低,对多回收二氧化碳是有利的,但考虑到下游工序对二氧化碳气体产品压力要求,二氧化碳解吸压力一般在~。

8.为什么煤、重油的气化工艺不同,低温甲醇洗流程也不相同?解释原因并画出两流程简图。

两步法低温甲醇洗适用于废热锅炉流程,进变换系统的原料气脱硫要求严格,用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硫后进变换,在CO变换后在用低温甲醇洗脱除CO2 。

一步法甲醇洗适用于激冷过程,原料气经耐硫变换后,用低温甲醇洗同时进行脱硫和脱碳9.聚乙二醇二甲醚法脱碳可以百分之百回收二氧化碳,为什么?该法净化度可达10-6级,二氧化碳在聚乙二醇二甲醚溶剂中的溶解度关系在较宽的压力范围内都符合亨利定律,闪蒸的压力越低,二氧化碳的回收率越高,真空闪蒸的级数完全由经济效益决定三、原料气的最终净化1、名词解释:原料气的最终净化(有哪几种方法):残余少量CO、CO2的脱除,CO+CO2<10ppm铜氨液:铜盐氨溶液在高压低温下生成CO的络合物铜洗气:铜氨液吸收法净化后的气体精练气:铜氨液吸收法净化后的气体氮洗:用液体氮洗涤CO的操作甲烷化:在催化剂上用氢气把CO还原成甲烷2、铜氨液由哪些物质组成铜氨液中有几种铜离子(分子式),各起什么作用,它们间有什么关系铜氨液中低价铜是吸收CO的活性组分,为什么要有高价铜的存在?极限铜比的意义及变化规律。

铜氨液中氨有几种存在形式,各有什么作用?铜氨液是铜离子、酸根及氨组成的水溶液Cu+以【Cu(NH3)2】+形式存在,是吸收CO的活性组分;Cu2+以【Cu(NH3)4】2+形式存在,没有吸收CO的能力,但溶液中必须有,否Cu(NH3)4 Ac2+Cu=2Cu(NH3)2Ac 向左进行有金属铜析出防止金属铜的生成,极限铜比R M随T Cu增大而减小络合氨、固定氨、游离氨3.用铜氨液进行最终净化时,工业生产常选用醋酸,为什麽其浓度如何确定若总铜离子浓度为L, 醋酸浓度应达何浓度?不论何种铜氨溶液,溶液中的络离子【Cu(NH3)2】+ 、【Cu(NH3)4】2+都需要酸根与之结合,为确保总铜含量,使用醋酸铜氨溶液,其吸收能力与蚁酸铜氨溶液接近,组成稳定,再生损失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