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与进化-高考模拟题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带答案解析】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
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题号 一二总分1314 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O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D.放射性60CO5.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新人教高考生物专题强化练6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和进化

7.(2022·山东临沂高三模拟)雄性不育一般是指雄配子丧失生理机能的现 象。某小麦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雄性不育基因(ms)对雄性可育基因 (Ms)为隐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某品系植株与雄性不育 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则此品系为保持系。研究人员获得 了一种易位双杂合品系,其染色体和相关基因如图1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表示转录,所需原料为4种
核糖核苷酸 B.过程②表示翻译,需要mRNA、
rRNA和tRNA的参与 C.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D.终止子一般有UAA、UAG、UGA三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2·福建福州高三检测)酪氨酸酶基因(A)有3种隐性突变基因(a1、a2、 a3),均能使该基因失效导致白化病。下图为3种突变基因在A基因编码链 (与转录模板链互补)对应的突变位点及碱基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三种突变基因之间互为等位基因 B.a1基因与A基因的表达产物相比,多一个甘氨酸而其他氨基酸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2022·厦门高三模拟)1966年,科学家提出了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 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 先形成短片段后再进行连接(如图1),为验证该假说,进行如下实验;用 3H标记T4噬菌体,在培养噬菌体的不同时刻,分离出噬菌体DNA并加热 使其变性,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 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 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 性,结果如图2。
第10单元 生物的变异、进化-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

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第十单元生物的变异、进化考点一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1.(2020年Ⅰ,T32) (9分)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
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点】(1)基因重组概念和类型(必修2P83)①概念:②类型:交叉互换≠基因重组A.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Ⅰ前期的四分体时期)B.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2)育种方法的选择(必修2P97-100)提醒:①单倍体育种一般应用于二倍体植物,因为若为四倍体植物,通过单倍体育种形成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操作对象是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育种;若操作对象为正常植株,叫多倍体育种,不能看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认为是多倍体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在幼苗期处理,多倍体育种在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解题。
(1)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可以将该个体进行自交,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重复此过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专题10 变异、育种与进化 2021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教师版)

专题10 变异、育种与进化2021年高考真题1.(2021·湖南高考真题)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
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详解】A、由题干中信息“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人类的喜好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来实现,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因此,人工选择可以决定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
故选B。
2.(2021·湖南高考真题)血浆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
PCSK9基因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当突变使PCSK9蛋白活性增强时,会增加LDL受体在溶酶体中的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LDL受体缺失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B.PCSK9基因的有些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C.引起PCSK9蛋白活性降低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答案】C【分析】分析题干,血浆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LDL受体减少和载脂蛋白apoB-100减少,均会影响胆固醇被细胞利用,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6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

专题06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0年】1.(2020·课标Ⅱ)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2.(2020·山东卷)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 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 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3.(2020·山东卷)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
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 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 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
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 、N 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
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B. M 、N 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C.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D.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4.(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B. 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D.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5.(2020·江苏卷)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A. 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B. 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C.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D. 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2019年】1.(2019天津卷·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下面是生物变异育种与退化专项练习,请考生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B.DNA分子中发作碱基对的交流、增添和缺失一定会惹起基因突变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 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进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流一局部片段,招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D[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染色体变异惹起的不育,但其性状可以经过无性繁衍遗传给后代,故A错误。
DNA中发作碱基对的交流、增添和缺失假设发作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中是不会惹起基因突变,故B错误。
在镜检基因型为AaBb 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说明缺失了一个基因,应是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程中,由于有染色体的存在会发作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流一局部片段而发作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正确。
2.以下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集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集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独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置萌生的种子或幼苗[答案] D[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
假设是马铃薯(四倍体)配子构成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
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以运用高温诱导的方法。
3.以下关于培育生物新种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诱变育种取得的新种类都能动摇遗传B.单倍体育种是为了取得单倍体新种类C.多倍体育种失掉的新种类果实较小D.杂交育种可取得集中双亲优秀性状的新种类[答案] D[解析] 诱变育种取得的新种类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故诱变育种取得的新种类不一定都能动摇遗传;停止单倍体育种是为了快速取得新种类;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新种类果实较大。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生物+Word版含解析

专题生物的变异和进化1.(2019天津卷·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A、a的频率分别为P(A)、P(a),则基因型AA、Aa、aa的频率为:P(AA)=P(A)2,P(aa)=P(a)2,P(Aa)=2P(A)×P (a)。
2.(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微专题1遗传的分子基础1.(2022·江苏南通大联考)在探索遗传物质的道路上,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判断S型菌的DNA是否导致R型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判断R型菌是否向S型菌转化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差异推测侵入细菌的物质D.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 A解析格里菲思通过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判断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A错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分别将特异性去除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菌落的特征判断R型菌是否转化为S型菌,从而确定谁是遗传物质,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以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差异推测侵入细菌的物质,从而确定遗传物质,C正确;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一步步排除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2.(2022·江苏南京调研)叶绿体DNA分子上有两个复制起点,同时在起点处解旋并复制,其过程如下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苷酸链的合成需要RNA或DNA引物B.新合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序列相同C.两起点解旋后均以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D.子链合成后即与母链形成环状双链DNA答案 A解析DNA复制需要引物,故脱氧核苷酸链的合成即子链的合成需要引物,在体内引物常是一段RNA,在体外如PCR时引物是一段DNA单链,A正确;新合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序列互补,方向相反,B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到,两起点解旋后均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C错误;DNA连接酶能连接两个DNA 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故子链合成后需DNA连接酶催化连接成环状,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卷(六) 变异与进化一、选择题1.(2019·江苏泰州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能损伤碱基而诱发基因突变B.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的频率如果过高有可能会导致个体死亡D.生殖细胞中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越利于种群进化答案D解析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能损伤碱基而诱发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正确;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因此如果突变的频率过高,可能会导致个体死亡,C正确;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突变频率过高,可能造成种群的消亡,D错误。
2.(2019·天津七校高三期末联考)某植物的基因M控制M蛋白质的合成,在基因M中插入2个碱基对后,引起植物性状发生改变,该变异( )A.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种类发生改变B.可能会改变了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C.导致该植物种群生物进化方向发生改变D.可能会改变基因中G+A/T+C的比值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引起植物性状发生改变,可能改变了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B正确;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但不能导致生物进化的方向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基因中G+A/T+C的比值为1,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3.(2019·辽宁辽河二中高三期末)基因突变既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也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两种突变都( )A.不利于生物体生存和进化 B.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C.只能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产生 D.能在突变当代观察到突变性状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A错误;不论是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还是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都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B正确;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错误;隐性突变在当代不一定能观察到突变性状,D错误。
4.(2019·青海师大附中高三期末)已知某DNA片段上有基因A、无效片段和基因B,其分布如图所示,现将某外来DNA片段(m)插入位点a或b,下列关于变异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m为无效片段且插入位点a,则发生了基因突变B.若m为无效片段且插入位点b,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a,则发生了基因重组D.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b,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答案 C解析若m为无效片段且插入位点a,由于位点a也位于无效片段,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若m为无效片段且插入位点b,由于位点b位于基因B中,说明外来无效片段插入原基因内部,导致原基因结构被破坏,原基因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若m 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a,由于位点a也位于无效片段,所以原基因无影响,原基因表达,插入基因也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b,由于位点b位于基因B中,说明外来有效片段插入原基因内部,导致基因结构被破坏,原基因发生改变,若插入基因表达,则发生了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D错误。
5.(2019·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B.基因重组并非只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移接属于基因重组D.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子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由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的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自由组合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移接属于染色体易位,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为基因重组,C错误;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进而形成新的基因型,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子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D正确。
6.(2019·河南周口高三期末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可能会改变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B.一般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C.基因突变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量D.一对花斑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但可能改变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如交叉互换,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的改变,一般情况下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B错误;基因突变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C错误;一对花斑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可能是发生了性状分离,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7.(2019·湖南永州第一次模拟)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用烟草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B.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C.人的某对常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D.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答案C解析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正确;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先天性愚型的成因是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正确。
8.(2019·哈师大附中高三期中)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为显性,图中所示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的功能。
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
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A.2∶1 B.1∶0 C.1∶1 D.3∶1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植物产生的雄配子为1A(致死)∶1a,雌配子为1A∶1a。
所以该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为aa∶Aa=1∶1,即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1∶1,C正确,A、B、D错误。
9.(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阶段性检测)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形式是重复,这种变异发生的顺序是( )①DNA产生断裂片段②染色体产生断裂片段③DNA断裂位置增添重复序列④DNA断裂位置增添同一基因⑤断裂片段连接到非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⑥断裂片段连接到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A.①→③ B.①→④C.②→⑤ D.②→⑥答案D解析结合教材图示可知,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重复,故选D。
10.(2019·湖南永州高三模拟)对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不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B.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C.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答案D解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四倍体细胞和二倍体细胞,但是不会出现三倍体细胞,A、C正确;多倍体细胞的形成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没有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的,因此无完整的细胞周期,B正确;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只进行了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存在非同源染色体重组,D错误。
11.(2019·江苏省如东中学高三期末)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异常配子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般相同C.②过程如果发生异花授粉,则可能产生三倍体植物D.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答案B解析①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没有分开,A正确;异常配子的产生,若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则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若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则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②过程如果发生异花授粉,则该异常配子与二倍体植物产生的正常配子受精,可产生三倍体植物,C正确;题图显示: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异常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该受精卵发育形成四倍体植物,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D正确。
12.(2019·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模拟)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DNA复制时一定要解旋,DNA解旋时不一定是在复制B.基因突变基因结构一定发生改变,但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遗传病患者一定含致病基因,含致病基因者不一定是遗传病患者D.正常生物体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单倍体生物不一定没有等位基因答案C解析DNA复制时一定要解旋,但DNA解旋时不一定是在复制,因转录时也需要解旋,A正确;基因突变基因结构一定发生改变,但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正常生物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故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一个单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可能有等位基因,D正确。
13.(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阶段性检测)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一个染色体组各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B.雄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由三条不同的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组成C.一个染色体组包含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D.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导致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答案B解析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在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而一般在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A正确;雄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由3条不同的常染色体+X或3条不同的常染色体+Y染色体组成,B错误;据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含有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C正确;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14.(2019·江苏海安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C.与染色体变异相比,基因突变带来的碱基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D.DNA中有1个碱基C被T替换,复制3次后,突变的DNA数一般是4个答案D解析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则可育,A错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C错误;DNA中1个碱基被替换,则只有一条单链发生改变,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式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以突变DNA单链为模板复制的子代双链DNA中,两条单链都发生改变,而以未改变的DNA单链为模板复制的后代DNA中,基因都是正常的,因此在后代DNA中,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各占一半,复制3次后,共产生8个DNA,突变的DNA数一般是4个,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