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50例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作者:郎学莲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引发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依据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引发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

4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皆抢救成功,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并无身体不适状况。

结论:造成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有很多,在护理救助过程中,及时采取救治,有助于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几率。

关键词女性;产科出血;休克;护理出血性休克是产科中最为常见的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急症.产科出血性休克与患者自身的身体抵抗力和耐受力有着很大关系。

只有了解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才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施救和护理。

因此,为探明原因,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患,现将在我院接受护理的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0例,孕周30~42周。

其中,产前出血20例,产后出血20例。

年龄20~42岁,平均(27.11±3.6)岁。

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23例;有流产史和引产史者分别为10例和8例。

21例失血量400~1000mL,11例失血量1000~1500mL,8例失血量>1500mL。

出血原因:引发产科出血的单种因素主要为宫缩乏力、全身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

而其中产妇宫缩乏力导致出血性休克65%。

引发产科出血的多重因素有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和产道因素、宫缩乏力和重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胎盘因素。

其中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所占比例最大,接近50%。

护理方法:在临床救治过程中,面对产科出血性休克,首要目的便是通过抢救护理措施控制住产妇的出血量,纠正休克。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研究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研究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研究目的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我院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54例患者进行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的研究,在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出血性休克原因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

结果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包括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及局部性子宫因素等;经治疗之后,53例患者救治成功,成功率为98.15%,1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85%。

结论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对策,有助于减轻产科出血性休克对产妇的危害。

标签: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治疗对策出血性休克是临床产科常见的一种的并发症,具有病理变化较为迅速、预后效果较差的特点,严重者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1]。

因此,加强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的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探讨了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实施了针对性的治疗对策,效果较好,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4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产后出血。

患者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29.5±1.4)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25例,在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为依据,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54例患者均表现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反应迟钝以及疲惫感等临床症状,且患者的脉搏频率在110次/min以上,血压在90 mmHg以下。

1.2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分析在本次研究中,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及局部性子宫因素等,其中宫缩乏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造成产妇宫缩乏力的原因通常是产妇的精神太过紧张,合并症的出现及镇静剂的使用对其机体状况产生影响;胎盘因素主要包括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难以彻底剥离及及胎膜残留等几类;凝血功能障碍是因为生产的时候产妇受到严重肝炎或者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影响;产道破裂主要有会阴、宫颈及阴道裂伤等;局部性子宫因素是指产妇出现子宫畸形、子宫膨胀异常及子宫腔壁出现水肿现象[2]。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Part Four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并发症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胎儿发育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饮酒、辐射等,降低胎儿畸形风险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Part Two
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防:加强孕期保健、合理使用宫缩剂、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等
治疗措施:加强子宫收缩、使用宫缩剂、手术治疗等
症状: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不良等症状
手术治疗:进行手术止血,如子宫切除、子宫动脉结扎等
酸中毒原因:产科出血性休克时,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受到破坏,导致酸中毒
注意事项:在纠正酸中毒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平衡
效果评估: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电解质水平和临床症状,评估纠正酸中毒的效果
纠正方法:通过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使血液中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出血情况:评估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等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反应能力等
皮肤颜色:评估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等
尿量:评估尿量、尿色、尿液性质等
实验室检查: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浅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

浅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

硬膜外阻滞联合基础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周 健 ( 沅陵县中医医院 湖南 怀化 419600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基础麻醉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3 月 - 2013 年 6 月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基础 麻醉( 观察组) 和单纯采用基础麻醉( 对照组) 施行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病例资料各 31 例, 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 切口疼痛出现时间分别为( 24. 3± 5. 9) min 、 ( 35 1 . 4± 31 . 7) min 、 ( 26. 4± 14. 8) min , 对照组分别为( 44. 9± 8. 5) min 、 ( 9182. 6± 42. 6) min 、 ( 49. 5± 12. 4) min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疝气手术实施硬膜 外组滞联合基础麻醉的安全性、 麻醉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基础麻醉 小儿疝气 麻醉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726.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4 - 4949 ( 2015 ) 05 - 0289 - 02 小儿疝气俗称” 脱肠“ 。即小儿腹股沟疝气, 是普外科常见疾病, 其治疗一般采用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需要麻醉处理, 过去麻醉方式常单一的采用氯胺酮基础麻 醉或持续的硬膜外麻醉, 每种麻醉方式都有各自优缺点, 单一氯胺酮或持续的硬膜外麻 醉虽醉或持续的硬膜外麻醉虽诱导迅速、 镇痛良好, 但用药剂量大, 安全性相对差, 术中 患儿合作性差,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本文就我院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 麻醉联合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31 例患儿中男孩 23 例, 女孩 8 例, 年龄为 3 - 9 岁, 平均年龄 5 . 2 岁, 平均体 重( 30. 1± 7. 24 ) kg. 两组患儿的年龄、 性别、 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8年8月A第5卷/第22期Aug. A. 2018 V ol.5, No.2216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王艳红(昌邑市人民医院产二科,山东潍坊 261300)【摘要】目的 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对应的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整体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控制以及开展止血等治疗内容,通过这些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2.16.02Clinical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WANG Yan-hong(people's Hospital produces two families,Shandong Weifang 26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Methods In this study,65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Results In this study,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Conclusion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body mass of the patients and to carry out the treatment of hemostasi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Key words】Hemorrhagic shock;Clinical causes;Treatment对于产科临床治疗,其中出血性休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孕产妇在分娩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之一,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1]。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对症措施,为临床提供可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分娩产妇中发生出血性休克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出血量与出血性休克发生关系。

结果抽取23383例分娩产妇中,发生分娩出血1261例,出血发生率5.39%。

出血产妇中有31例发生出血性休克,出血性休克发生率2.46%。

进行多因素Logistic恢复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产道撕裂、凝血功能不全、宫缩发力和胎盘问题、产前子宫破裂(P<0.05),是导致产科发生出血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通过总结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高危因素,对产前检查产妇进行评估,对高危产妇进行预见性治疗,在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及时输血,保证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对策产科是出血性休克高发科室,患者在产前或产后可能发生大量出血现象,导致身体内的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减少,造成患者身体外周的循环衰竭、内部含氧量降低,严重者会发生身体多种器官衰竭而死亡。

本文研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病原因和对策,选取31例出血性休克产妇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分娩产妇23383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分娩出血事件产妇1261例,发生出血性休克产妇31例。

选取发生出血性休克产妇为危险评估对象,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9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2例,包括:单胎妊娠29例,双胎妊娠2例;疤痕子宫9例。

1.2出血量评估方法[1] 产科出血量估算方法,平产以记血量纸、记血量盆计量,剖宫产手术术中纱布浸血量为1 mL/cm2血量,手术中积血量、积液量和出血量为引流瓶内总液体量减去冲洗液用量的差值。

1.3观察指标调取患者治疗资料,分析出血性休克产妇出血原因、出血量以及院内抢救方案。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门诊诊治医药卫生2015年8月·65·门诊诊治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杨明丽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分析造成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因大出血引发休克的原因,并找出相应治疗方式,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存在产科出血患者共88名,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出血因素与出血量,分析其出血主要原因,并研究采用的治疗方式,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注意事项。

结果导致产妇大量出血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出血量的多少也可能引发产妇休克。

结论对于不同出血原因,医护人员应注意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产妇休克几率,保障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08-0065-01失血性休克是产妇面临的最危险并发症之一,当产妇大量出血时,体内血小板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及时为产妇输血并止血,极易引发出血性休克。

产妇休克不仅会让婴儿长时间在子宫或阴道中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威胁到婴儿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产妇因大出血死亡。

这种症状短时间内变化较大,且预后效果不佳。

我院针对这种现象展开研究,旨在优化治疗方式,提高产妇及婴儿生命安全。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患者资料所有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生产并出现产科出血症状的患者,共有88例。

在这些患者中,产前出血36例,占总人数40.91%;产后出血52例,占总人数59.09%。

患者大多妊娠正常,只有7例为异位妊娠,占总人数7.95%,有2例患者流产。

这些患者最大36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为28.3岁。

一次妊娠患者52例,占总人数59.09%;二次妊娠患者30例,占总人数34.09%;三次及以上妊娠患者为6例,占总人数6.82%。

50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论文

50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论文

5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分析其预防和防治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750毫升,剖腹产患者相对于阴道分娩产妇的出血量高,且具有人工流产、引产的产妇出血量较多。

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患者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50例产妇均健康出院。

结论生活常识和产后出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针对防治产后出血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产后出血属于妇科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特指胎儿产出后,产妇在二十四小时内出血大于五百毫升。

产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疾病严峻时将造成产妇的死亡。

故认清产后出血的因素并掌握其防治措施具有及其重要意义[1]。

现针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50例产后出血患者,其年龄分布在17-45岁,平均年龄为24.5±3.5岁。

50例患者的孕周为33-45周,平均孕周为38.3±1.8周。

其中,34例初产产妇,16例为经产产妇;35例经阴道分娩,15例患者进行剖腹产;26例患者具有人工流产史和引产史,占全部产妇的52%。

1.2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二十四小时内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为胎儿产出后,经阴道产出的产妇马上把积血器放在产妇屁股下检测出血量;剖腹产的产妇在子宫壁划开后使用负压瓶尽量吸完羊水后实施空的负压瓶收集血量,采用容积法计算器皿内的出血量。

然后使用血浸透纱布和染单,使用面积法1ml/cm2来计算失血量。

1.3防治措施防治方法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的出现。

其可分为两个步骤,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根据我院临床资料的总结,预防措施主要分为四点:①提高产妇的孕期检测,及时发现威胁产后出血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出血性休克50例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产科收治的5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整体上找出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措施的总结。

结果通过分析可得出产前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

结论在产科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产前、产后均可发生,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分清发生原因再给予有效的抢救,通过全方面的护理降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and to propose a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two years.Results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occurrence of hemorrhagic shock in the pre-and post-production were mainly caused by placenta,placenta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ic shock.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in obstetrics are many,and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ause of death is effective.
Key words:Obstetrics;Hemorrhagic shock;Cause analysis;Nursing measures
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出血性休克是产科较为常见的急症。

出血与产科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及耐受力有密切关系。

只有弄清患者发生出血休克的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抢救与护理。

我院回顾性分析了5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资料,并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我院产科收治的5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岁,平均孕周为38w。

50例产妇中共有初产妇15例,经产妇35例,流产史产妇12例,引产史9例;产前出血24例,产后出血26例,其中28例患者出血量在400~1000mL,15例患者出血量在1000~1500mL,7例患者出血量>1500mL。

1.2出血原因产前出血的原因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

产后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所占比例最大。

2护理措施
2.1抢救准备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首先应进行抢救准备,采取相应的措
施控制产妇的出血量,及纠正患者的休克状态[1]。

具体方法如下: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检查患者的血型,并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给予患者吸氧,注意在为患者输注氧气的浓度应在40%左右,流量最好控制在2~4L/min 的输送量,同时做好保暖工作。

2.2迅速输血对患者进行止血完成后应立即输血,补充患者的血量。

迅速开放2条静脉通道,采用9~12号针头穿刺,穿刺动作一定要快、准、稳,防止耽误最佳的抢救时间。

如果出现穿刺不能的情形,可以请医生将静脉切开,一定要保证输液和输血的速度。

另外,输液前应当查明产妇的血型,然后进行输血,输血的量要大于失血量,以保证血液有足够的携氧能力。

2.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护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血压、脉搏、尿量、中心静脉压和血细胞比容等数据,根据产妇的全身状态进行药物配置和输液量。

3结果
3.1出血原因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产前出血性休克24例,主要原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性休克26例中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存在单一因素的出血及多因素出血,且多因素导致出血的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因素导致出血的患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同时,产妇出血量越大其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越大。

3.2护理效果50例出血性休克的患者经过正确的抢救与护理均成功,在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量及用药种类,所有患者的休克症状得以纠正,无1例死亡。

4讨论
出血性休克在产科中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一旦发生产妇的血液流失量较大,且流失速度较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及处理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2]。

而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单一因素和多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抢救前应分清发生原因,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可得出,出血性休克发生的主要包括产前出血性休克和产后出血性休克,其中产前出血休克的原因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

其中,宫缩乏力的出血情况最多且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最高。

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失血性休克通常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产妇并没有随着生产进程而增强子宫收缩,导致生产时间拖长,产后出血症状严重。

而全身因素所造成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产妇产前出现紧张情绪、镇定剂使用出现偏差、产妇产后衰竭和合并急慢性病导致产妇在产后过度失血,引起休克。

失血量越大,产妇出现休克的几率就越高。

对于发生出血性休克的产妇应做好抢救工作,应迅速为产妇补液和止血。


产前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备好血液,以对产妇发生大出血实施及时抢救;在救治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全程做好抗感染措施。

在实施救治后,使用床旁监护仪,时刻观察产妇体征,做好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抢救产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寒英.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01).
[2]吴君梅,张有新,刘晗.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