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习题2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是指()A. 医学理论的不同流派B. 中医各个学院的教学内容C. 医学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D. 中医学的三大理论体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学说主张“阳气亢盛,阴气亏虚”?A. 四气学说B. 五行学说C. 六经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C3.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哪一学派的核心理论?A. 阴阳学派B. 五脏学派C. 望诊学派D. 针灸学派答案:A4. 中医学中的“寒热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B.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依据C. 中药的使用和配方原则D. 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答案:B5. 下列哪个学说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对应?A. 八纲学说B. 九候学说C. 六经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
答案:元素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对立统一体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等八个方面。
答案:表4. 中医学中的“卫气营血理论”是指卫气、营气、()和血液四种生理物质及其运行规律。
答案:津液5. 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主要将疾病的发生与()等因素联系起来。
答案:情志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
答: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心理情绪等方面相对应,通过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疾病发生的规律。
2. 请说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
答: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是如何分类疾病的?答: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表、里、气、血八个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 练习习题(无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1 分,共35 分)()A.苇茎汤B.大黄牡丹皮汤C.普济消毒饮D.附子薏苡败酱散E.仙方活命饮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A.张机B.王熙C.王焘D.孙思邈E.巢元方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A.陈自明B.陈实功C.薛己D.高秉钧E.吴师机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A.麻杏石甘汤B.防风通圣散C.桑菊饮D.银翘散E.葛根芩连汤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A.肝B.心C.脾D.肺E.肾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A.香砂六君子汤B.龙胆泻肝汤C.理中汤D.九味羌活汤E.独活寄生汤7.张从正的著作是()A.《儒门事亲》B.《兰室秘藏》C.《阴证略例》D.《温疫论》E.《时病论》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吴有性E.余霖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吴有性D.张介宾E.吴师机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A.孙思邈B.刘完素C.李杲D.吴有性E.叶桂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杲E.朱震亨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 )A.逍遥丸B.枳术丸C.左归丸D.右归丸E.越鞠丸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A.张元素B.李杲C.罗天益D.薛己E.张介宾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缪希雍E.叶桂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A.婚配要求B.保精养血C.择时交会D.调治疾病E.注意饮食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A.养性B.情欲C.饮食D.老人六戒E.劳倦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龚廷贤E.缪希雍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A.张机B.李杲C.缪希雍D.叶桂E.唐宗海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A.郁金B.麦门冬C.薏苡仁D.鳖甲E.枸杞子20.陈实功的著作是()A.《外科正宗》B.《外科大成》C.《外科全生集》D.《外治医说》E.《外科理例》21.张介宾的著作是()DA.《三消论》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22.善用熟地黄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己C.赵献可D.缪希雍E.李中梓23.李中梓的著作是()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24.提出“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是( )A.张机B.王熙C.孙思邈D.方有执E.喻昌25.喻昌创制的方剂是()A.桑杏汤B.清燥救肺汤C.葛根汤D.增液承气汤E.益胃汤26.傅山认为导致带下病的关键是().A.风B.寒C.湿D.燥E.热27.叶桂创立的辨证纲领是()A.卫气营血辨证B.三焦辨证C.气血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28.王清任的著作是()A.《医宗必读》B.《医林改错》C.《医宗金鉴》D.《医学启源》E.《医学源流论》29.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剂是()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癫狂梦醒汤D.补阳还五汤E.膈下逐瘀汤30.吴师机著作是()A.《外科正宗》B.《理瀹骈文》C.《外科全生集》D.《外科大成》E.《外科理例》31.王士雄阐发温病的著作是()A.《温热论治》B.《湿热条辨》C.《温病条辨》D.《温热经纬》E《温疫论》32.唐宗海认为“补血第一方”是()A.归脾汤B.四物汤C.独参汤D.当归补血汤E. 炙甘草汤33.撰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家是()A.张锡纯B.张山雷C.张生甫D.陆晋笙E.杨如侯34.创制镇肝熄风汤的医家是()A.孙思邈B.刘完素C.缪希雍D.王清任E.张锡纯35.倡导十纲辨证的医家是()C.吴瑭D.程国彭E.施今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15 分)()A.孙思邈B.陈实功C.缪希雍D.万全E.喻昌37.刘完素的弟子有()A.穆大黄B.马宗素C.荆山浮屠D.罗知悌E.朱震亨38.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渊源于()A.《内经》B.《金匮要略》C.《中藏经》D.《备急千金要方》E.《小儿药证直诀》39.张从正所论邪气包括()A.天邪B.地邪C.人邪D.七情所伤E.药邪40.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因为()A.饮食不节B.劳役过度C.情志内伤D.痰饮E.瘀血41.朱震亨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A.情志过极B.色欲无度C.六淫侵袭D.饮食厚味E.劳役过度42.温补学派医家包括()A.薛己B.张介宾C.李中梓D.李杲E.王好古43.缪希雍治疗阴虚火旺吐血三要法是()A.行血B.凉血C.补肝D.降火E.降气44.张介宾真阳论内容不包括()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精气之辨45.喻昌治单臌胀的方法有()A.培养B.招纳C.解散D.软坚散结E.悍毒峻攻46.傅山治疗带下病最常用的方剂有()A.完带汤B.清震汤C.易黄汤D.参苓白术散E.八正散47.叶桂认为引起胃阴不足的主要原因有()A.五志化火伤及胃阴B.过食辛辣C.燥热伤胃D.失血之后E.热病后期48.吴师机认为膏药中的药引需具备()A.通经走络B.开窍透骨C.拔病外出D.清热解毒E.软坚散结49.发明清暑益气汤的医家是()A.孙思邈B.李杲C.王士雄D.余霖E.叶桂50.唐宗海治疗血证注意事项是()A.忌汗B.禁下C.禁吐D.禁补E.禁攻三、判断题(正确答案划“A”,错误答案划“B”,每小题1分,共15分)陈自明编写孕妇药忌歌。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着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着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介宾B、朱丹溪C、献可D、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完素B、元素C、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河间B、杲C、王好古D、从正7、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从正认为《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介宾B、薛已C、文垣D、献可24、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题卷两套及答案

原色复印社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黄帝外经》 C.《扁鹊内经》D.《扁鹊外经》E.《白氏内经》2.对于医学流派的形成年代,任应秋先生的观点是()。
A.金元时期B.战国以前C.汉代以前D.秦汉之际E.宋代以前3.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4.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重视经络C.突出治法研究D.八纲辨证E.用章句法注释5.哪部医著既是一部伤寒验案集,又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专著?()A.《千金翼方》B.《注解伤寒论》C.《伤寒百证歌》D.《伤寒发微论》E.《伤寒九十论》6.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方有执B.喻昌C.张璐D.孙思邈E.柯琴7.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A.易水学派B.温病学派C.滋阴派D.伤寒学派E.攻邪派8.攻邪派的师祖是()。
A.张宛丘B.朱震亨C.张元素D.李东垣E.吴又可9.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李东垣B.薛己C.孙一奎D.赵献可E.李中梓10.对外感温热病的研究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B.汉代末年的《伤寒杂病论》C.金元时期的火热论D.明末的《瘟疫论》E.清代中叶的《温热论治》11.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朱沛文B.唐宗海C.张锡纯D.恽树珏直.陆彭年12.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A.张子和B.孙思邈C.吴有性D.刘完素E.朱震亨13.惟一传世的唐代《伤寒论》传本收藏于()。
A.《备急千金要方》B.《素问玄机原病式》原色复印社C.《宣明论方》D.《局方发挥》E.《千金翼方》14.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伤寒论指微》B.《婴孺论》 C.《颅囟方》D.《钱氏小儿方》 E.《小儿药证直诀》15.陈自明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基础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要高分,好好看看选择题中的A、B型题和填空题及名词解释、问答题。
其中名词解释、问答题以统计分析的为重点。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2.刘完素认为肺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3.刘完素认为心的本气是()A.温B.清C.燥D.湿E.热4.刘完素认为肝的本气是()A.热B.温C.清D.燥E.湿5.刘完素认为脾的本气是()A.寒B.燥C.湿D.热E.清6.刘完素认为肾的本气是()A.清B.寒C.湿D.热E.燥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A.张洁古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9.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选用除……以外的下列方剂()A.防风通圣散B.双解散C.天水一、凉膈半D.天水凉膈各半E.三一承气汤10.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应用何法()A.以解表为主B.和解表里C.表里双解D.以清里热为主E.以上都不是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二)B型题A.小柴胡汤B.防风通圣散C.三一承气汤D.黄连解毒汤E.大柴胡汤1.刘完素治疗大下之后,热势尚盛者用()2.刘完素治疗表证而兼有内热者用()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刘河间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4.朱丹溪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5.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F.诸寒收引,皆属肾水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4.刘完素对消渴病的主张是()A.补肾水阴寒之虚B.培脾土后天之本C.泻心火阳热之实D.除肠胃燥热之甚E.济一身津液之衰5.以下药物中哪些是“地黄饮子”的组成()A.熟地黄B.巴戟天C.山茱萸D.石斛E.肉从蓉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二、名词解释题1.河间学派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3.亢害承制论4.六气皆从火化说三、填空题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或以解表,才是正治。
2.阳热郁遏于表,刘完素以石、石、甘草、、开发其郁结。
3.表证兼有内热的,刘完素用散、散表里两解之剂。
4.表证而兼有内热的,刘氏采用表里的办法。
5.表证而兼有内热的,刘完素或用、或、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
6.刘完素创立了承气汤。
7.对热毒极深,甚至阳厥极深者,刘完素用___汤清热解毒,或与________汤配合应用。
8.大下之后,热势尚盛,刘完素用解毒汤清解余热。
9.对里证的治疗,刘氏或攻下或清热____,或养阴10.邪在半表半里者,刘完素宗法,以汤和解之。
11.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有所,世态居民有所12.刘完素把消渴分为、和三种。
13.刘完素说:“补肾水阴寒之而泻阳热之实,__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之衰。
”四、判断题1.刘完素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有“热病用河间”之说。
2.刘完素重视大运客气。
3.刘完素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
4.刘完素的观点以“清热养阴”为中心。
5.风邪为病,刘完素创立防风通圣散治之。
6.刘完素明确提出辛凉解表的方法。
7.养阴退阳,刘氏运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隔散。
8.刘完素对《素问》六十一种杂病一一提出了治疗方药。
五、简答题1.简述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2.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3.简述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方法。
六、问答题1.刘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什么?本气虚实是如何变化的?2.刘河间对“亢害承制”理论是如何认识的?简述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方法。
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A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3.E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心本热,虚则寒”。
4.B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肝本温,虚则清”。
5.C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脾本湿,虚则燥”。
6.B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肾本寒,虚则热”。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B刘河间论“亢害承制”,认为金极似火。
9.E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者,用表里双解法,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天水一凉隔半或天水凉膈各半。
10.C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以表里双解法为主。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1.D刘河间治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者,用黄连解毒汤清余热。
2.B刘完素治疗表证兼有内热者用表里双解的防风通圣散。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6.E刘河间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于消渴。
7.B刘河间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消中。
8.C刘河间认为渴多饮,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于肾消。
(三)X型题1.ABCDE刘河间著作传留于世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宣明论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ABCDE刘河间论治火热病证,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表里同病用表里双解法及和解法,里证用攻下里热及清热解毒法。
4.ACDE刘完素对消渴病的治疗主张是补肾水、除燥热、泻心火、济津液。
5.ABCDE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
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
二、名词解释题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
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
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
刘完素研究运气,重视小运主气;从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的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特点,了解其正常与失常;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并增加了燥邪致病病机,使运气学说与临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这是《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
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认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4.刘完素强调风、燥、湿、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
三、填空题1.辛凉甘寒2.膏滑葱豉3.防风通圣双解4.双解5.天水凉膈天水凉膈6.三一7.黄连解毒承气8.黄连9.里热解毒退阳10.仲景;小柴胡11.更变12.消渴消中肾消13.虚心火除津液四、判断题1.对。
刘河间开创了用辛凉、甘寒药物治疗火热病证的方法。
2.错。
刘完素研究运气学说,重视小运和主气。
3.对。
刘完素继承《内经》之说,认为五运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现象。
4.错。
刘河间的观点以清热泻火为中心。
5.错。
刘河间治表证兼有内热,用表里双解法,代表方是防风通圣散。
6.对。
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法开辛凉解表法之先例。
7.对。
养阴退阳的治法,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隔散等为刘河间之常用方。
8.对。
刘河间针对《内经》所论六十一种病证,设立了六十二种方药治疗。
五、简答题1.答: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点:(1)重视小运主气。
(2)从六气的属性特点,研究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变化。
(3)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和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把脏腑病机和运气学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4)为病机十九条补充了燥邪致病病机,即“诸涩枯涸,于劲皴揭,皆属于燥”。
2.答:河间学派是以金元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擅长,善用寒凉药物。
简述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方法。
3.答:表证当汗解,惟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
当阳热郁遏于表,则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开发其郁结。
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辛热解表,可加入黄芩、石膏、知…母、柴胡、地黄、芍药、桅子、茵陈、葱白一豆豉等,或以甘草、滑石、葱、豉等药发散甚妙。
表证兼有内热的,又当表里双解,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
里证治法有三:里热郁结可下,当用承气汤之类,刘氏创立的三一承气汤,亦可应用。
热毒极深,当清热解毒,可用清热解毒汤,或与承气汤合用。
下后热盛,当清解余热,可用黄连解毒汤。
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当养阴退阳,可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
六、问答题1.答: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肺气清,心气热、肝气温、脾气湿、肾气寒。
如果脏腑的虚实发生了变化,则脏腑相应之气亦陡之而异。
如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可见,脏腑虚则脏腑本气向相反方向变化。
这样,从腑腑的寒热温清燥湿之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的特点,就可以了解脏腑的太过与不及了。
2.答:刘河间认为运气的承制关系,是维持其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
所以他认为五行之理,甚则无以制之,则造化息,这与《内经》“害则败乱”的认识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河间还注意到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还有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
由于五运之气的偏亢过度,就要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如湿气过甚而见筋脉强直,即“湿极反兼风制之”的现象,所以他说:“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故《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
’谓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