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实验
重连口服液解热镇痛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Ab t a t Ai sr c : m T t d h n i y ei ,a ag sc a t i f mmao y a d mmu n mo u a ie ef c s o o gin o a o u in o su y t e a t r t p c n lei , nin a — l t r n i — o d lt f t f Ch n l r s l t . v e a l o
mi e Re u t C o gin oa ou in d p e s d t e fr e c n ee fc iey i as n i i d t e p i n h a i ay p r a i t v d . s ls h n l r s l t e r s e h v s e c f t l n r t ,i h bt an a d t e c p l r e me bl y e - a l o e e v e h l i
风 热 感 冒 的经 验 方 , 由蚤 休 、 翘 、 芩 、 蓝 根 、 青 叶 、) 中( k ) 高 (3 5g・ g ) 4 5g・ g 、 9g・ g 、 1 . k 剂量组 、 阿
药品生产技术《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根本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化学结构及抗炎机制与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本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虽属不同类别,但作用机制相同,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合成,所以具有以下共同作用:1.解热作用人的正常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水平〔37℃左右〕,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散热两个过程的精细调节来维持的。
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局部是由于组织损伤、变态反响、恶性肿瘤等〕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内热源,内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该处的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增加,尤其是PGE2对体温调节中枢作用最强,使体温调定点升高〔37℃以上〕,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体温升高。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通过增加散热而使体温降至正常。
本类药物只能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不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至正常以下,不需要配合物理降温,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有所不同。
2.镇痛作用当组织受损或出现炎症时,局部可产生并释放一些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等〕,前列腺素不仅具有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的作用,还能提高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增敏作用〕,产生持续性钝痛。
本类药物通过抑制外周组织及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对慢性钝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目前认为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强度弱于吗啡类镇痛药,对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轻度癌性疼痛也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是WHO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轻度疼痛的主要药物。
但对各种锐痛疗效差,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提取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从阿司匹林片剂中提取阿司匹林的方法;2. 掌握溶解、过滤、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3. 了解阿司匹林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阿司匹林在水中微溶,但在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本实验通过将阿司匹林片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过滤、结晶,从而提取出阿司匹林。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漏斗、布氏漏斗、滤纸、蒸发皿、磁力搅拌器、酒精灯、温度计、研钵、药匙等;2. 试剂:阿司匹林片剂、乙醇、氯仿、蒸馏水、无水硫酸钠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适量阿司匹林片剂(约0.5g),置于研钵中,用研杵研碎成粉末;2. 将研碎的阿司匹林粉末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乙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至阿司匹林完全溶解;3. 将烧杯中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4. 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滤液浓缩至饱和;5. 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观察结晶现象;6. 用滤纸过滤结晶,收集滤纸上的晶体;7. 将滤纸上的晶体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片剂在乙醇中溶解良好,经过过滤、结晶等操作,成功提取出阿司匹林晶体;2. 提取得到的阿司匹林晶体呈白色,结晶良好,说明实验操作正确;3.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从阿司匹林片剂中提取阿司匹林的方法,以及溶解、过滤、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从阿司匹林片剂中提取阿司匹林,掌握了溶解、过滤、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操作条件,可以成功提取出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研碎阿司匹林片剂时,应尽量将片剂研碎成粉末,以提高溶解度;2. 溶解过程中,应充分搅拌,确保阿司匹林完全溶解;3. 结晶过程中,应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以获得良好的结晶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阿司匹林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题目: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及含量测定姓名:罗曼专业班级:工业分析2班学号:0806060213同组者:蔡召志指导教师:万其进、喻徳忠2010年 9 月17日目录摘要 (3)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3)前言 (4)阿司匹林简介 (4)阿司匹林的常见合成方法及比 (5)本实验中采用的合成法 (6)阿司匹林的常见表征及鉴定方法 (7)本实验中采用的表征及鉴定方法 (9)实验内容 (9)实验仪器与试剂 (9)阿司匹林的合成 (9)乙酰水杨酸的表征实 (10)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分析实验 (10)结果与讨论 (11)对合成产品的表征 (11)对合成产品的含量分析 (13)结论与建议 (16)参考文献…………………………………………… (17)摘要:以水杨酸和醋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合成乙酰水杨酸,副产物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并用乙酸乙酯重结晶除去。
产率为乙酰水杨酸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结构,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出现多个特征振动频率吸收峰,与标准红外光谱图比较,再结合产品的熔点,可以对合成的产品进行表征。
在过量氢氧化钠介质中,乙酰水杨酸定量水解为水杨酸。
水杨酸含有苯环,在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B 带和E带。
其中E2带由于共轭效应红移与K带范围。
此外,水杨酸还含有羧基和羟基,可以产生K带和R带吸收。
谱图中可以出现K带R带和B带吸收,以K带吸收最强,位于290~300nm处。
紫外吸收吸光度符合朗勃-比尔定律,即水杨酸的吸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与阿司匹林浓度成线性关系。
因此,可以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此外,乙酰水杨酸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在溶液中离解出一个质子。
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可分析其含量。
操作中控制温度在100C以下,在中性乙醇溶液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可有效防止乙酰水杨酸水解,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Abstract: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catalyst in the synthesis of acetylsalicylic acid,by-product washed by saturated sodium bicarbonate solution and recrystallized with ethyl acetate to remove. YieldAspirin has a series of special structure, in the IR spectrum, you can have multiple characteristic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of absorption peaks,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infrared spectra, combined with the melting point of products that can characterize the synthesized products.Excess sodium hydroxide in the medium, the quantitative hydrolysis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salicylic acid. Acid containing benzene, under UV irradiation produces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with B and E bands. One E2 conjugation with the redshift and K band range. In addition, it also contains salicylic acid carboxyl and hydroxyl groups, can produce K band and R band absorption. K band spectra can occur with the absorption of R & B band to K band absorption of the strongest, at 290 ~ 300nm Department. UV absorbance found Langbo - Beer law, the absorption intensity of salicylic aci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spirin. Therefore, the standard curve method can be used acetyl salicylic acid.In additi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carboxyl, dissociation in solution a proton. Direct titration with NaOH standard solution, using phenolphthalein as indicator to analyze its content. Operating in controlled temperature 100C below the neutral ethanol using NaOH standard solution titr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hydrolysis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are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1 前言1.1阿司匹林简介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英文别名:Acenterine、Acetard、Acetophen、Acetylsalicylic Acid、Acidum Acetylsalicylicum、Adiro、Albyl、Aluprin、Asadrine、Aspirinetas、Bayaspirina、Bi-Prin、Codral Junior、Ecotri、Ecotrin、Elsprin、Empirin、Enteretas、Novosprin、Rhonal、Salitison、Salicylic Acid Acetate等拉丁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IUPAC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结构式为:C9H8O4分子相对质量:180.16<B>用途:1.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扑热息痛精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的基本性质和精制原理。
2. 掌握扑热息痛的精制方法,包括重结晶、过滤等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通过精制提高扑热息痛的纯度,确保药品质量。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较差的有机溶剂溶解性。
精制扑热息痛主要是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利用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使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分离出来,从而提高产品的纯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扑热息痛粗品- 乙醇- 冰- 烧杯- 玻璃棒- 热水浴- 精密天平- 滤纸- 滤斗- 烧瓶- 冷却水- 酒精灯四、实验步骤1. 称量与溶解:- 称取一定量的扑热息痛粗品,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乙醇,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2. 过滤:- 将溶液通过预先折叠好的滤纸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 收集滤液,弃去滤渣。
3. 冷却结晶:- 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扑热息痛析出结晶。
- 待结晶完全形成后,取出烧杯,用滤纸过滤,收集结晶。
4. 洗涤与干燥:- 使用少量乙醇洗涤结晶,去除表面的杂质。
- 将洗涤后的结晶置于干燥器中干燥,直至恒重。
5. 称量与计算:- 称量干燥后的扑热息痛,计算精制前后的纯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 精制前扑热息痛的纯度为90%,精制后纯度提高到98%。
分析:- 通过重结晶方法,成功提高了扑热息痛的纯度。
- 精制过程中,乙醇作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有利于结晶的形成和杂质的去除。
- 冷却结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在结晶速度和纯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扑热息痛的精制方法可行,通过重结晶可以有效提高其纯度。
2. 乙醇是理想的溶剂,适用于扑热息痛的精制。
3. 温度控制对结晶速度和纯度有显著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
2.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滤纸的折叠和放置,避免滤液泄漏。
3. 在冷却结晶过程中,注意温度控制,避免结晶速度过快或过慢。
扑热息痛片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扑热息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 掌握扑热息痛片剂的制备工艺。
3. 熟悉片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本实验旨在制备扑热息痛片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扑热息痛原料药2. 稀盐酸3. 碳酸氢钠4. 糖粉5. 淀粉6. 羧甲基淀粉钠7. 硅藻土8. 乙醇9. 蒸馏水仪器:1. 粉碎机2. 混匀器3. 压片机4. 精密天平5. 水浴锅6. 滴定仪7. 紫外分光光度计8. 烘箱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将扑热息痛原料药过100目筛,备用。
2. 制粒:将过筛的扑热息痛粉末与淀粉、硅藻土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蒸馏水,用混合器充分搅拌制成软材。
然后将软材过20目筛,制得湿颗粒。
3. 干燥:将湿颗粒放入烘箱中,在60℃下干燥至恒重。
4. 压片:将干燥后的颗粒加入适量糖粉,用混合器充分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适量稀盐酸和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6.5左右。
将混合均匀的颗粒加入压片机中,压成片剂。
5. 片剂质量评价:a. 外观检查:观察片剂的外观,要求表面光洁,色泽一致,无花斑、裂纹、松片等现象。
b. 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扑热息痛的含量。
c. 溶出度测定:采用溶出度测定仪测定片剂的溶出度。
d. 崩解时限测定:采用崩解时限测定仪测定片剂的崩解时限。
e. 重量差异测定:随机抽取若干片剂,称重,计算重量差异。
f. 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无菌检查法检查片剂的微生物限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检查:所制备的扑热息痛片剂外观光洁,色泽一致,无花斑、裂纹、松片等现象。
2. 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扑热息痛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
3. 溶出度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扑热息痛的溶出度符合药典规定。
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2. 了解乙酰氨基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化学名称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
本实验采用乙酰化法合成乙酰氨基酚,反应原理如下:C6H4(OH)NH2 + CH3COCl → C6H4(OH)NHCOCH3 + HCl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对氨基苯酚、冰醋酸、氯化氢、无水碳酸钠、活性炭、蒸馏水、乙醚、无水硫酸钠等;2. 实验仪器:锥形瓶、烧杯、玻璃棒、冷凝管、电热套、水浴锅、烘箱、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干燥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溶液:称取一定量的对氨基苯酚,加入适量冰醋酸,搅拌溶解;2. 滴加氯化氢:在搅拌下,将氯化氢滴加至反应溶液中,控制滴加速度,直至溶液呈淡黄色;3. 加热回流:将反应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用冷凝管连接烧瓶,在水浴锅中加热回流,保持溶液微沸,反应时间为1.5小时;4. 冷却、过滤: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固体杂质,得到滤液;5. 蒸发浓缩: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溶液体积约为原来的1/10;6. 结晶:将浓缩后的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醚,搅拌、静置,使乙酰氨基酚结晶析出;7. 收集、干燥:用滤纸收集乙酰氨基酚晶体,置于干燥器中干燥,得到乙酰氨基酚产品。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产物鉴定: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确认产物为乙酰氨基酚;2. 产率计算:实验所得乙酰氨基酚的产率为40%;3. 性质研究:乙酰氨基酚为白色结晶,熔点为168-170℃,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乙酰氨基酚,产率为40%;2. 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是一种常用的药物;3.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扑热息痛的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扑热息痛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方法及工艺流程。
3. 学习分析扑热息痛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又称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化学结构为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式为C8H9NO2,分子量为151.16。
扑热息痛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适用于感冒、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对乙酰氨基酚(纯度≥98%)2. 冰醋酸3. 乙醚4. 乙醇5. 氯化钠6. 氢氧化钠7. 水合氯醛8. 重铬酸钾9. 碘化钾10. 硫酸铜仪器:1. 热水浴2. 滴定管3. 分光光度计4. 蒸发皿5. 烧杯6. 烧瓶7. 滤纸8. 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合成扑热息痛:(1)将一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加入烧瓶中,加入适量冰醋酸,搅拌均匀。
(2)加热至沸腾,保持30分钟。
(3)冷却后,加入适量的乙醚,搅拌溶解。
(4)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蒸发至干,得到扑热息痛固体。
2. 扑热息痛含量测定:(1)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扑热息痛固体,加入适量乙醇溶解。
(2)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
(3)取一定量的溶液,加入适量的重铬酸钾和碘化钾,搅拌均匀。
(4)用硫酸铜滴定至终点,计算扑热息痛含量。
3. 扑热息痛纯度测定:(1)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扑热息痛固体,加入适量水合氯醛,搅拌均匀。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扑热息痛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扑热息痛含量测定:实验测得扑热息痛含量为98.5%,符合国家标准。
2. 扑热息痛纯度测定:实验测得扑热息痛纯度为99.2%,符合国家标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扑热息痛,并对其含量和纯度进行了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扑热息痛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扑热息痛的合成率和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目的】
1.掌握药理实验设计的方法及基本原理、知识;
2.研究常用解热镇痛药对发热家兔的影响
【相关知识】
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右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POAH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VSA,MAN等。
当外周致热信号通过这些途径传入中枢后,启动体温正负调节机制,一方面通过正调节介质使体温上升,另一方面通过负调节介质限制体温升高。
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
1.体温上升期在发热的开始阶段,由于正调节占优势,故调定点上移,此时,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中枢对“冷”信息起反应,发出指令经交感神经到达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之减少,同时指令到达产热器官,引起寒战和物质代谢加强,产热随而增加,体温升高。
2.高温持续期当体温升高到调定点的新水平时,便不再上升,而是在这个与新调定点相适应的高水平上波动,此期寒战停止并开始出现散热反应,产热和散热基本平衡。
3.体温下降期经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
这时由于血温高于调定点,POAH的温敏神经元发放频率增加,通过调节作用使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降低,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前列腺素E :给动物注射能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同时伴有代谢率的改变,其致热敏感点在POAH。
阿司匹林为一种具有显著解热镇痛作的药,能使发热体体温迅速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体一般无影响。
其解热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COX-2)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E)的合成,阿司匹林为PGE的合成抑制剂。
家兔体温测定一般采取肛门测温法,兔正常体温为38.5℃~39.5℃,而且幼兔体温高于成年兔,成年兔高于老兔。
如果体温升高到41℃,则是患急性、烈性传染病的表现。
【药品与器材】
注射用PGE,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普鲁卡因溶液,0.9%生理盐水,0.4%肝素。
兔手术台,电子称,手术器械, 连有三通的动脉插管,输液架,输液装置一套,10 ml、5m1注射器各2支,压力换能器,心电记录电极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肛温计或体温计算。
【实验步骤】
1.实验计算机参数设置。
打开计算机,启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按下表进行本实验的计算机参数设置。
2.取家兔称1只,称重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1%普鲁卡因(1g/kg),全
麻家兔。
3.动物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在手术台上,进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
动脉导管另一端与连接第1通道的压力换能器相连接,打开动脉夹,记
录血压曲线。
4.四肢皮下插入连接第三通道心电引导电极,红色(负极)---右前肢,黑
色(接地)----右后肢,黄色(正极)----左后肢,记录标准第二导联
心电图。
5.将体温计插入家兔肛门,深度为3.5~ 5 厘米(保持3~5 分钟)。
6.待体温计插入3~5分钟后且血压及心电图曲线稳定后,记录给药前血压
和心率,体温等指标。
7.然后用PGE(6μg/kg)从耳缘静脉注射入家兔体内,30分钟后记录体温,
血压,心率等指标。
8.待体温上升到持续高温阶段,耳缘静脉注射入阿司匹林(20mg/kg),30
分钟后,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9.比较正常,发热中和解热后三组数据的关系。
表1解热镇痛药对家兔的影响结果
注:由于实验室无提供测呼吸频率器材,观察记录呼吸频率指标以“加深加快,稳定,变慢变浅”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要做好压力换能器的定标工作,这对正确读数非常重要。
动脉插管前,进行零点设置,然后再插管,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进行“零点设置“。
2. 压力换能器放置的位置与动物心脏要保持同一水平。
要注意三通管的正确使用。
3. 本实验也可用小鼠进行,但小鼠个体较小,不方便体温测定、血压和心率等的测定。
4. 注意耳缘静脉麻醉的用药量与速度。
5. 由于实验无测定呼吸频率的器材,故每组应分配成员注意观察家兔的呼吸频率程度。
6. PGE和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是要慢。
7. PGE和阿司匹林半衰期为半个小时,但各个家兔机体反正应各异,应注意观察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