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政治思想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韩非子ppt课件

韩非子ppt课件

这里要注意的是 ,“术”与公开的“法”
不同,它是隐蔽的。君主要在不动声色之中就 驾驭着群臣。只要有了这样高深莫测的“术” 和严厉的“法”,国君就能够将一切权力集中, 从而独揽政权。
13
* “法”和”术”都必须以掌握“势”为前提,同 时为“势”服务。
“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 有势之于无势也。”
“术”:指人主操纵臣下的手段,特别指不露声色而辨别 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
“势”:指权势,和慎到主张要把政府的权势尽量扩大而 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他成为恐怖的对象,好镇压臣下。
韩非在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主 张君主治理天下要厉行法治和掌握“术”和“势”
11
厉行法治
施法三原则: • 赏罚分明
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6
二、主要思想主张
* 人性观 ——“性恶论” * 继往开来的法家思想
* 进步的历史观
7
(一)、继承其师荀子的“性恶论”, 但舍弃了其师的“人性改造论”
• 荀子认为,人性“生而好利,生而有疾恶, 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但通过礼义 可以加以矫正。他认为,圣人也不是天生 的,只要坚持不懈地以礼修身,普通百姓 都可以成为圣人。
——《韩非子·备内》
医生替病人看病治伤,不是因为医生的心地善 良,道德高尚,而是由于诊金的诱惑,所以车匠造 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 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 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9
面对这样的人性,他认为用道德教化是缘木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鱼,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他们的行为,让他
韩非子

韩非子政治主张PPT课件

韩非子政治主张PPT课件

政 治 主 张
依法治国
韩非子著作吸收了儒、法、道诸家的 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 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 的政治思想体系。 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 须遵法。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 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 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 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谢 谢!
评 价
• 司马迁指韩非子好‘刑名法术’且归本于‘黄老之学’, 司马迁在《史记》评曰:“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其极惨礉少恩。” • 秦始皇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 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 毛泽东在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时批注道:韩非子师 从于荀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法治、术 治、势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 • 梁启超则提出“只有法家的法治主义 才能救中国”。
主 要 作 品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
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 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 作品。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 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 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提供了理论依据。
主 要 作 品
• 《韩非子》其中以下列五篇最能代表其思想:
政 治 主 张
唯物主义
韩非子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他认为“道” 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 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 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宇内 之物,恃之以成。” 韩非同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 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 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 之文也。” “理”在韩非看来,就 是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 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韩非子的政治学说PPT精品文档24页

韩非子的政治学说PPT精品文档24页
【譯】但是卻沒有治術去察知奸詐,結果只是以國 家的富強去助長人臣的勢力而已。等到秦孝公及商 鞅死後,秦惠王即位,秦法並未有任何敗壞。
而張儀以秦殉韓、魏;惠王死,武王即位, 而甘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 侯越韓、魏而東攻齊。
【注】殉:陪葬也。此引申為犧牲之意。穰侯:即 魏冉。
【譯】而張儀卻犧牲秦國的利益去侵略韓、魏;秦 惠王死,秦武王即位,甘茂又犧牲秦的國力去經營 周地;秦武王死,秦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過韓、魏 而攻打齊國。
故戰勝則大臣尊,益地則私封立,主無術以 知姦也。商君雖十飾其法,人臣反用其資。
【注】益地則私封立:領土增加則建立自己個人的 封地。十飾:極力整治。十:極言其多。反用其資: 反利用厚賞蓄積自己的實力。
【譯】因此打了勝仗大臣就尊顯,增加領土就建立 自己私人的封地,這是國君沒有治術來明察奸偽啊。 商鞅雖然極力整治法令,臣子反而利用它來厚實自 己的實力。
【注】道:遵從、援引。悖:牴觸。譎:詭詐、欺 騙。
【譯】所以假使舊法前令對自己有利,人們就依著 舊法前令;新法後令比較有利,就照著新法後令。 舊法與新法相反,前令與後令牴觸,申不害雖極力 促使昭侯用治術,奸臣還是有辦法詭辯。
故託萬乘之勁韓,十七年而不至於霸王者, 雖用術於上,法不勤飾於官之患也。
【注】託:寄託;此引申作憑藉解。萬乘:一萬輛 兵車,指大國言。勤飾:勤加整治。飾:通『飭』 字,整治。
【譯】因此憑著擁有萬輛兵車的強韓,十七年來仍 然無法成為霸主,原因是國君雖用治術,卻無法律 可整治官吏。
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坐而責其實,連什伍而同其 罪;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勞而不休, 逐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兵強。
【注】告坐:告姦與反坐;即鼓勵檢舉罪行,若所 告不實,則反坐其罪。什:指十家。伍;指五家。 卻:退卻。

韩非子的思想介绍培训资料.ppt

韩非子的思想介绍培训资料.ppt

精选整理
3
荀子 韩非
人的动物性 人的本性
恶善恶Fra bibliotek恶精选整理
4
韩非子的法律思想
▪ (二):“依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 ▪ 1.“以法为本” ▪ 2.法术势结合论
精选整理
5
明法 势 权势 术 权术
精选整理
6
韩非子的法律思想
▪ (三)“以法为教、以史为师”
▪ 主张文化专制主义,取缔一切学术派别, 立法家学说于一尊,主张以法律做教材, 以官史为老师,远仁义,摒德治,实行愚 民政策。
韩非子
精选整理
1
韩非子简介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期杰出的思 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 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继承,发展了李悝、吴起、商鞅、 慎到和申不害等人的法律思想,形成 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法治”理论, 成为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精选整理
2
韩非子的法律思想
▪ (一)变法论 ▪ 1.“法与时转则治” ▪ 2.:“好利恶害,之所有也”
精选整理
7
韩非子的法律思想
▪ 1、变法论 ▪ 2、“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 ▪ 3、“以法为教、以史为师”
精选整理
8
精选整理
9

韩非子--PPT课件

韩非子--PPT课件

《韓非子》注本中,重要的有清王先慎的《韓非子集解》,近人梁啟雄的
《韓子淺解》,以及今人陳奇猷《韓非子集釋》等。今據《四部叢刊》本整理。
.
2
五蠹
《韓非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 了韓非的社會歷史觀和政治主張。作者分析了古今社命 的變遷,論證了“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道 理,提出社會的一切政治措施都要適應當時情況的觀點, 為推行變法、實行法治提供了理論基礎。在這篇文章中, 作者把當時的儒者、遊俠、縱橫家、患禦者(逃避服兵役 的人)和工商之民稱為“五蠹”,主張堅決加以清除,持
.
11Biblioteka 近古之世:指距今不遠的古代。與遠古相對而言。
《穀梁傳·桓公三年》:“夏, 齊侯 、 衛侯 胥命于 蒲 ,胥之為言, 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告而退,以是為近古也。” 楊士勳 疏: “二國能行三王五帝之法,而傳雲近古。”
桀:夏朝末代之暴君。
紂:商朝末代之暴君。
湯:殷朝開國之君。
武:武王,周朝開國之君。
近古時代,夏桀和商紂殘暴淫亂,商湯和周武王起兵討伐。
.
6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果蓏(luǒ):木本植物的果實叫果,草本植物的果實叫蓏。 形声字。从艸(c ǎ o),㼌(y ǔ )声。本义指草木的果实。《说文》:“蓏,在木 曰果,在地曰蓏,。’ 蜯(bàng):同“蚌” 蛤(gé):蛤蜊 津田鳳卿曰:山雲:腹,當做腸。解老:民以腸胃為根本。
形声字,从木,苒(gòu)声。《说文》:“構,盖也。”本义是架(木)。 引申指修建,建造。《淮南子.氾论》:“筑七構木,以为宫室。”
王:(wàng )為天下之王。“王”用作動詞
號:稱,給加上某種稱號
有巢氏:和下文的“燧人氏”都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国学韩非子PPT课件

国学韩非子PPT课件

• 《韩非子》中的第一把利刃是“法”,法既是 抽象意义的法律法规,也指具体的法律条文。 韩非首先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四个字,他举 例说,赵国上地守令履新伊始,体察民情,行 至石邑山中,见到陡峭如墙、深可百仞的绝壁 山涧,发现一个现象,无论健康人,还是盲聋 残障人、无知婴儿,甚至马牛羊等,没有一个 敢靠近山涧的,因为大家都明白:“入此山涧 必死”。然后他推衍出一个结论,国家的治理 ,也必须有一道最基本的底线,这条触之必死 的底线,就是法。建立并掌握了这个底线,国 可大治。
• 韩非还用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解释历史现象,形成了他的 进步历史观。他以人口增长、利弊权衡、经济发展等作为 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他认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 因循守旧、复古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他用“守株待兔”这 个寓言故事,猛烈抨击顽固守旧的陈腐思想,为推行他的 革新变法主张寻找理论根据。
• 韩非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和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提出了 “质量互变”的看法:“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 之物,族必起于少。……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 大事必作于细。……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尤其突出,他在中国逻辑学史上 第一次提出了“矛盾之说”,给矛盾律提供了正式的称 号。而且他在解说老子关于祸福关系的观点时就比较充 分地论述了矛盾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人有祸 ,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 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 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 ,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 ‘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
• 这是对韩非以及《韩非子》的一种一般性的传 统理解。
• 而在积极倡导依法治国的当代中国现实背景中 ,当我们崇尚国学、重读经典时,发现《韩非 子》的意义远非如此。《韩非子》对于我们复 兴传统国学、建设法治国家、回应主流思潮乃 至提升人格境界都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下 面我就从一把金钥匙打开国学九扇门、三把利 刃破解法治吏治难题、轴心时代精英与千年伟 人共鸣、一剂良药净化性情灵魂四个方面对韩 非子进行解读。

韩非子-ppt

韩非子-ppt

3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 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 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 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 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4 中央集权
前234年(韩王安四年)
四十七岁
韩非到秦国,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揭大臣姚贾 之短。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二人在秦王面前说: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 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 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前233年(韩王安五年) 四十八岁 秦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药,令非自杀。‚韩非欲 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 前257年(韩桓惠王十五年) 二十四岁 ‚数以书于韩王,韩王不能用‛,愤怒于韩 王‚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 之上‛,于是开始埋头著述。
* 前253年(韩桓惠王十九年) 二十八岁 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同学有李斯 等人。 * 前247年(韩桓惠王二十五年) 三十四岁 韩非和李斯学成,先后告辞老师荀子。韩非返回 韩国,潜心于写作,积之年月,成‚五十五篇,十 万余言‛,李斯西行入秦。秦国全部占有韩国上党 郡。
* 前236年(韩王安二年)
四十五岁
李斯奉秦王命到韩国,促其速降。在这次出使韩国过 程中,会见到十五六年未见的韩非。韩非出示《孤愤》 《五蠹》等篇章,李斯看后,把作品带走,传至秦王手 中。韩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弱秦”。
* 前235年(韩王安三年)
四十六岁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 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 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 只得派韩非出使秦国。

韩非子与法家哲学.ppt

韩非子与法家哲学.ppt
國之強弱治亂,決定於是否能依法治國。
xx
3
他的觀點,是針對儒家的德治或人治思想而發。他說:
今世皆曰『尊主安國者,必以仁義智能』,而不知卑 主危國者之必以仁義智能也。故有道之主,遠仁義, 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譽廣而名威,民治而國安, 知用民之法也。(《韓非子.說疑》)
釋法術而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 仲不能成一輪。廢尺寸而差短長,王爾不能半中。使 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君人者, 能去賢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萬不失,則人力盡而 功名立。(《韓非子.用人》)
xx
11
I 循名核實
人主將欲禁姦,則審合形名者,言異事也。為人臣者陳 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 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故 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則罰,非罰小功也,罰功不當名也。 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罰,非不說於大功也,以為不當 名也害甚於有大功,故罰。昔者韓昭侯醉而寢,典冠者 見君之寒也,故加衣於君之上,覺寢而說,問左右曰: 『誰加衣者?』左右對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與 典冠。其罪典衣、以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為越其 職也。非不惡寒也,以為侵官之害甚於寒。故明主之畜 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陳言而不當。越官則死, 不當則罪,守業其官所言者貞也,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 矣。(《韓非子.二柄》)
「勢」即權力,為其治理國家的另一重要標準。如 果統治者有足夠的權力,雖然不肖如堯帝者亦可以 治理好國家。
xx
7
他以「勢」的觀念作為反對儒家人治思想的另一理據。 他說:
客曰:『人有鬻矛與楯者,譽其楯之堅,物莫能陷也, 俄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 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以為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為名不可兩立也。 夫賢之為勢不可禁,而勢之為道也無不禁,以不可禁 之勢,此矛楯之說也;夫賢勢之不相容亦明矣。 (《韓非子.難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授课:XXX
5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4)《商君书》。“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 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 也。”“少好刑名之学”。后“封于商十五 邑,号为商君。”提倡耕战和以法治国,突 出重罚。
(5)韩非子。“综集大成,为法家学术之总 汇”,“韩非综合三家,以君势为体,以法 术为用,复参以黄老之无为,遂创成法家思 想最完备之系统。” 是中国专制主义政治 形成的最主要推动者。
君臣之间更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关系:
“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计数之所出也。”
之二,因人情。
人情如是: “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 也。”
2021/3/10
授课:XXX
13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于是——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 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11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之一,好利。
基于人的本能需要:
“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 于欲利之心。”
父子也是计利而行的:“父母之于子也,产 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同出父母之怀,为什么一贺一杀呢?原因就 在于“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2021/3/10
授课:XXX
12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今天来看,其政治思想的显著特征有三:非 伦理道德性;现实主义;为君主专制唱赞歌。
2021/3/10
授课:XXX
8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三)政治思想概要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演化史观
人类的历史从远古到当今分作四个时期,即“上 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世 ;
“上古”的特点是人类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人类 最初混迹于野兽之中,茹毛饮血,有巢氏教人“构 木为巢”,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从而使人类与动物分离开来,开创了人类的生活方 式。
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 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
之三,自为尚力。
自为(自利)之心人皆有之:
夫买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 而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
2021/3/10
授课:XXX
14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 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 且美钱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 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
2021/3/10
授课:XXX
2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法家产生于“理官” ,以刘歆的看法为代 表;
法家起源于那些建立法制的人。比如刘劭在 《人物志·流业篇》中说: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兵),是谓法家, 管仲、商鞅是也。”
章太炎说“著书定律为法家”。
如果是法家学派的一定会把“法”放在中心 位置。这个“法”是广义的“法”。
2021/3/10
授课:XXX
6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二)韩非子生平及其他 出生于韩国的没落贵族,是“诸公子”之一。 大约是公元前280年出生,约死于公元前
233年 。 大概是由于口吃的缘故,所以特别善于写。
《汉书·艺文志》记载说“《韩子》五十五 篇。”现今流传的《韩非子》也是五十五篇, 大体可信。
2021/3/10
授课:XXX
16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 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2021/3/10
授课:XXX
7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为何保存得这样完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他的思想与现实政治制度结合地最为紧 密,尤其是与君主专制有无法割舍的联系。
从荀子学习,尽管他的思想也有兼收并蓄的 特点,但是在思想体系和取向上明显偏离了 老师,这就是司马迁说的“喜刑名法术之学, 其旨归于黄老”。
2021/3/10
授课:XXX
4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3.法家的思想流派 (1)李悝。据说是法家的创始人,“相魏文
侯富国强兵”,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 (2)慎到。主要论势,“学黄老道德之术”,
曾为“稷下先生”,结合道家思想,给势、 法以理论的说明。 (3)申不害。“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 名”,主要讲术。
第六章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主讲人: 颜 德 如 教授
2021/3/10
授课:XXX
1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一)法家概说 1.法家的称谓和起源 司马谈最早提出“法家”; 《孟子》亦言“法家”,指的是守法令的世
臣 ,其实那些“善战者”,大抵是法家 ; 《管子》称“法术之士”; 《韩非子》称“法士” 。 起源有二:
2021/3/10
授课:XXX
3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2.法家思想的特点
(1)非常重视法的作用,以为法是治国理政 的不二法门 ;
(2)注重实力,提倡耕战。韩非说:“上古 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3)强化君主专制与独裁。
(4)坚持历史演化观和人性恶。
(5)使用相同的基本概念,如法、势、术、 刑、罚、赏、利、公、私、耕、战等。
2021/3/10
授课:XXX
9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中占”以鲧、禹治水为代表,表明人类进 入了改造自然的时代。
“近古”指殷周之世,“近占”的特点是一 治一乱。
“当今”是争统一的时代。
为什么历史呈现这样的演化序列? 他说: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 死而有二十五孙。”
于是造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
为此,人主应牟利以蓄积实力:
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尤其要争取民力:
“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
2021/3/10
授课:XXX
15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2.政治追求:尚一贵独 (1)“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
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 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 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 无乱乎? (2)“用一”“贵独”
2021/3/10
授课:XXX
10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也就是人口的增长与生产资料增长的矛盾造
成的。
面对变化的世道,必然相机而动,这就是: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2)人性论
2021/3/10
授课: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