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片段,说出不同的场面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并在练笔中营造出拔河比赛时紧张的气氛;2.通过阅读片段,说出场面的表达顺序,并尝试按一定顺序来描绘拔河比赛场面;3.学习并运用片段中的点面结合、突出典型、交织穿插等方法、技巧,来写拔河比赛片段。
【教学过程】:一、回忆经历,借用图片导入1.出示学生拔河时的照片。
还记得你们拔河的情景吗?2.学生交流当时的情景。
3.这样的情景如果写下来,再配上这样的照片,那将会是我们永久的回忆。
二、借助例文,学习场面描写1.写拔河比赛,并非是写一个人或几个人做的是,而是一群人,我们称这样的描写为“场面描写”。
(板书:场面描写)2.我们课文中就有这样的场面描写。
快速浏览第二单元的课文,找一找有哪些场面描写的片段。
3.根据交流出示两个片段:迎接场面、销烟场面。
片段一:“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欢迎队伍立刻沸腾起来。
江主席一走出机舱,就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挥手。
他满面春风地走下舷梯,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高兴得热泪直流。
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我给江主席献花》片段二: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虎门销烟》4.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再默读这两个片段,你能感受到怎么样的气氛?又是如何感受到的?(板书:营造气氛)5.交流:迎接场面——激动销烟场面——壮观震撼、大快人心6.再读两个片段,从表达顺序、表达手法的角度,思考三个场面描写是如何来写出这样的气氛的?7.小组交流。
场面描写指导名师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指导名师教学设计《场面描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场面描写的含义,学习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习作方法。
2.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将场面描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将场面描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件、游戏工具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谈话:成语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来玩个成语填空的游戏。
1.交()接()喜气()()()()朝天谁来填填。
看着这些成语,你分别联想到生活中哪些场面。
2.接下来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想想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画面(车水马龙……)。
3.教学过程:一、导入1. 既然大家都喜欢猜成语,那再考考你们,出示“人山人海”:先出示一个人,猜不出吧,其实它只是画面中的一个人物,完整画面是——人山人海。
2. 我们刚才看到了生活中一个个生动而丰富的活动场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快乐学写“场面”。
二、创设情境,感知“点面结合”既然要学得快乐,我们就先来玩一个游戏,分别出示:筷子、弹珠。
1.猜猜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夹弹珠)2.教师渲染气氛,指导选选手,以能把刚才看到的大家踊跃举手的场面用语言描述出来,谁说的最生动,就选谁!3.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师生互评,(关注同学们的动作、语言等)4.范文引路,学习写法: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我们班的孩子在选选手时情景的描写。
(1)咱们先来听一听(推荐班上两位朗读高手朗读)(2)你们觉得这段描写写得怎么样,你也来当小评委评一评。
第一个层次,指导感悟“点面结合”。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指导,如上面这段描写关注了全体同学,是“面的描写”,犹如给大家拍了一个大合照;而下面这段话是对典型人物王大明的描写,是“点的描写”,犹如给他照了一张单人艺术照。
这段话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描写,既写到了全体,又关注了典型,这种方法就叫做“点面结合”。
第二个层次,指导刻画“点面结合”。
学生自由交流刻画“点面结合”的具体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细节进行描写。
写作指导:场面描写(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写作指导:场面描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意义,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培养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可以分析出文章中的点面结合段落。
3、引导学生将多种写作方法结合,把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当中。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得出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在阅读中,分析点面结合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那么,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用点面结合写场面,我们以《狼牙上五壮士》中诱敌上山的场面为例进行分析。
二、例文分析: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那么,这里面哪些是整体的描写,也就是面的描写呢?“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这一段就是面的描写,作者在进行面的描写时眼观全景,关注群体。
通过描写人物群体体现了五位战士的勇猛机智。
点的描写在这里。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一)濮阳市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陈晓娜课型:快速作文方法学习课学习目标1.借助视频了解场面描写。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重点列举、人物特写、侧面穿插。
3.创设情境,运用所学方法更准确生动地描写这一场面。
学习重点、难点1.借助视频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重点列举、人物特写、侧面穿插。
2.创设情境:根据原来游戏的场面图片,运用所学方法更准确生动地描写这一场面。
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气球爆爆爆的游戏2.搜集学生平时活动的照片和文字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同学而言,在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场面,自己也会亲历很多场面,只不过还处在比较模糊的状态,缺少认真细致的观察,因而使得文章内容较单薄。
但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场面描写力,内容更为丰实。
导写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我来猜猜你们特喜欢什么吧,一个字——玩;玩的感觉,一个字——爽!谁来说说让你感觉最爽的游戏?生交流。
师:我发现一说起玩儿,你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
恰好,在四时花开公众号上新推出了一个栏目——游戏作文连连看,征集游戏作文喽!你们的游戏终于有用武之地、展示之台了。
二、认知目标师:入选标准:游戏描写精彩,深深吸引读者。
游戏描写何以精彩,何能吸引读者?秘密就在这里——场面描写。
(板书)三、点拨学习(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1.师:什么是场面描写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杂技表演(播放视频)。
像这样人数众多、并且活动变化的画面,称之为场面。
2.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摄影师在呈现画面时采用了什么方法?生交流。
(1)画面呈现:整体镜头,重点呈现重点列举板书:重点列举师结合图片和文字,相机指导:重点列举要抓住事物特点(2)画面呈现:聚焦主角特写镜头场面描写:人物特写板书:人物特写结合图片文字指导:人物特写可以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进行。
(3)师:在这段视频中除了主角,画面中还出现了谁?(观众)把拍摄观众的镜头去掉行不行?为什么?画面呈现:观众反应音乐渲染场面描写:侧面穿插板书:侧面穿插结合图片文字相机指导:可以描写观众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具体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引导学生能够用心地观察生活,多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4、通过习作交流,让学生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突出气氛特征,突出中心;点面结合。
教学难点:探寻突出气氛特征和场面描写的“点”:特定镜头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面。
2.多媒体课件3.实物展台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成语积累的情况。
(出示成语,指名补充完整)2.你从成语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场面?3.出示画面,说说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画面?4.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画面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场面,人无时无刻都处在不同的场面中,今天的课上我们就学习用笔去记录生活中的场面(板书课题)(二)指导作文写法1.范例感知(1)先看下面一段文字(出示片段,指名读)2.老师提出问题:这段文字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你可以用哪个词概括这个场面?3.引出概念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比如,师生一同庆祝教师节,生日聚会,一场比赛,课间十分钟等。
其实生活中只要有事件发生,就会有场面出现。
一家人一起吃饭,和朋友一块赶集逛街,甚至我们的课堂课间都在演绎着数不清的故事,回放着精彩的场面。
真可谓“事件发生中,场面时时在。
”那么如何写好场面,再现事件风采呢?请结合刚才的片段,想一想场面描写的方法。
(指名说)老师相机板书: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营造气氛4.小结(出示课件)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
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场中的主要人物是“点”,写作时要做到点面结合。
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面),又要选好角度,分清主次,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即详点),详细刻画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不能用一两句话带过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三篇

【导语】在《语⽂园地⼆》中,“交流平台”介绍了场⾯描写中点⾯结合的⽅法;“词句段运⽤”栏⽬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是相同句式的连⽤,其⼆是“说”的不同表达⽅式;“⽇积⽉累”栏⽬让学⽣感知名⾔。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语⽂园地⼆》教案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并把这种写法运⽤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种不同表达⽅式,并尝试运⽤。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些古代的爱国名⾔。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组爱国名⾔。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学习运⽤。
2.学习并运⽤说话的⼏种不同表达⽅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1.读下⾯两段⽂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课件2、3】 ⽂段1:为了拖住敌⼈,七连六班的五个战⼠⼀边痛击追上来的敌⼈,⼀边有计划地把⼤批敌⼈引上了狼⽛⼭。
他们利⽤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次⼜⼀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沉着地指挥战⽃,让敌⼈⾛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吼⼀声,好像细⼩的枪⼝喷不完他的满腔怒⽕。
战⼠宋学义扔⼿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圈,好使出浑⾝的⼒⽓。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射击。
敌⼈始终不能前进⼀步。
在崎岖的⼭路上,横七竖⼋地躺着许多敌⼈的⼫体。
⽂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的帽⼦,跟海洋⼀个颜⾊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阵,齐步⾏进。
接着是炮兵⼀个师,野炮、⼭炮、榴弹炮、⽕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样。
接着是⼀个骑兵师,“红马连”⼀⾊红马、“⽩马连”⼀⾊⽩马,五马并⾏,马腿的动作完全⼀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点面结合场面描写教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点面结合在描写场景中的具体应用,理解点面结合取景描写的技巧,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点面结合的概念和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将点面结合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点面结合场景描写的范文、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2.学生准备:纸笔、摄影器材(如手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景物描写的基本技巧,例如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来描绘景物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五感感知景物并将其描写出来等。
然后,引出点面结合的概念,解释其在描写场景中的作用。
2.点面结合的具体应用(20分钟)通过举例和范文阅读,让学生了解点面结合在实际描写中的具体应用。
比如,点可以指代具体景物中的细节,面可以指代整个景物的宏观表现,点面结合可以使描写更加全面和生动。
教师还可使用图片和视频素材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提升观察力和感知能力(20分钟)教师设计观察游戏,在班级内或学校周边选择一个场景,要求学生用摄影器材记录细节。
学生观察后,以小组形式交流观察到的点和面,并将其记录下来。
然后,学生再回归到教室,将观察到的点和面进行归类和整理。
通过这个游戏,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4.创作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30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知,选择一幅图片或一个具体的场景进行描写。
学生可以使用摄影器材拍摄景物作为参考,并结合点面结合的技巧进行描写。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提示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
5.交流与展示(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展示、图片展示等。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我们先来做一个“猜成语”游戏。
(找几个学生根据成语作出动作,其他学生猜他表演的是那个成语。
如:闻鸡起舞、抓耳挠腮、大模大样、惊弓之鸟……)二、指导写作1.这是一个游戏的场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真实感人的场面。
那么你能用你手中的生花妙笔做一下描写,让真实的生活在我们的作文中上演吗?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个场面描写。
场面写好了,就会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般来说,一个场面有三个要素:一是时间、地点、人物;二是活动过程;三是环境气氛。
2.你经历过或是看到过那些场面?3.习作的具体要求:一是语句通顺流利;二是用词准确;三是能把场面写清楚;四是内容真实;五是富有想象力;六是能抓住主要人物的活动情况从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具体生动描写;七是可以表现有趣、激烈、热闹、伤心、感人、无奈……的场面;八是可以用环境渲染气氛。
4.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精彩的描写场面的片段:(电脑出示, 教师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好在哪里? )今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腕力王”对抗赛,两队选手分别为本队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飞龙队”和“飞虎队”。
呵,光听这名字,就能猜出比赛会有多么精彩了!同学们目睹了双方选手的风采。
比赛共分为三场,采取三局两胜制。
第一局上场的选手是滕志广和张阳同学。
同学们有的猜张阳能够获胜,说他虽身材矮小,但肌肉发达;有的说藤志广能赢,说他虽相对瘦弱,但身材高大。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
两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手上的青筋暴起。
张阳同学紧咬牙关,眉头紧皱,好像要把全身的力发到手腕上似的。
再看藤志广,脸憋得通红,眼睛瞪得像铜铃,好像要瞪出来似的。
双方在一段僵持之后,张阳渐渐占了上风,藤志广仍在坚持,没有放弃。
最终张阳取得胜利,为“飞虎队”赢得了宝贵的一分。
第二场参赛的是两位女选手。
真是“昔日女将花木兰驰骋沙场,今朝巾帼腕力王对决赛台”。
这场比赛进行得也十分精彩,最终“飞虎队”的付玉玲经过努力和战胜了韩非,为“飞虎队”赢得一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面描写教学设计张亚芹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在积极地探求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将学生的训练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有机的结合。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即先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进行专项训练。
比如为了写好记叙文进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专项作文指导及训练。
在一系列专项训练后进行综合训练。
在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主张进行作文片段练习。
"小片断成就好作文",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我这节作文课就以此为指导思想,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来设计。
在本课设计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重指导过程的体现。
希望学生能自主构建、深刻领会,从学生自悟出发,让他们通过一些片断材料感受场面描写的作用;提供给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想法的空间,让他们积极探究写好场面描写要做到哪几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确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到初二下学期,学生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方面已有了相应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本着"阅读与教学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随课文学习布置了相应的写作练习并加以指导、评改。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相关的片断作文专题指导,进行了专项训练。
这都为写好记叙文做了必要的准备。
但在批改平时的练笔及考场作文时发现不少同学写记叙文不会描写场面,使得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生活气息。
练习写场面是训练同学写好记叙文的一项基础训练。
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中,常常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安排一些或大或小的场面描写,这样不仅能展示具体实在的生活画面,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刻画人物性格。
为了为记叙文写作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设计这节作文课。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场面描写》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上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使作文有深度。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点"的方法;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明确场面描写的要求--突出气氛特征,突出中心。
教学方式:探究式,穿插讲授式及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手段教学过程七年级作文片断训练教案(景物描写)高舫训练目标:通过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学会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训练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呈现一幅山水风光图,要求生描述画面内容,明确描写手段自然揭题。
二,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引出几句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大家讨论他们的作用例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例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一)景物描写的定义所谓景物,指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两种。
前者着重表现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场景。
后者偏重反映社会风气,风俗风情。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3,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
三、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呢?1,根据文章的需要,确定适宜的景物描写,详略要适当。
2、抓住特征,准确用词,写出精神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
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
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a、定点观察威尼斯是"海中之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用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醇,会带你到梦乡去。
(朱自清《威尼斯》)b、定景换点月夜之下,站在果盒桥边,远望合掌峰,此刻竟成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外侧那"男的"绾着发髻,英俊潇洒;内侧那"女的"头插鲜花,婀娜多情......走近,来到灵峰招待所屋檐下,仰头看,只见一只展翅飞的苍鹰,凶悍无比,故叫:雄鹰展翅峰。
再走几步,竟令我们羞而却步一夫妻峰竟又成了一位少妇丰满高耸的双乳了,故称"双乳峰"。
C、多个视角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
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
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片断1:白雪纷飞中,已看不见屋桥的真颜,横在小河上的恰似一座云做的桥。
孤身走在上面:静静的、轻轻的、软软的,就如走上了梦幻中的仙桥......片段2:洁白的、厚厚的雪层罩在屋桥上,犹如给他加了一件漂亮的外套,几行歪歪斜斜的小脚印,恰如巧手的仙女新绣的花朵......写作练习中,创新是灵魂,尤其在景物描写中更要求大家能有创新意识。
以上三个片段中,描写对象同为"雪中的屋桥",但小作者们思绪飞扬,视角各异,分别从个性角度描绘了屋桥之美,令人读来备感新奇而又欣喜。
练习:《雨中妈妈为我送伞》D、融情于景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
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
以有情之眼看景物,景物从而变得富有灵性,充满精神。
如:好一片轻盈的娇鸣,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是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晨。
宇宙为轻雾所笼罩,一阵阵的轻寒,微微地袭上了我的衣襟,太空晴、天一碧,只有一两片的云霞飞舞,东方天边的霞影,时刻在幻变中,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倏忽间,一个像美人脸儿般的朝阳出现了,她羞答答地露出云层,放射出万道光芒,照遍了大千世界,警醒了花草虫鸟沉沉的梦,照暖了这冷冷的心,照苏这世界上的一切一切。
这段景物描写,从听觉入手,继而通过肤觉、视觉和感受等角度,表现出"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天早晨的特点。
又如:......一棵棵柳树也变得沉稳起来,被银装素裹得像一位大家闺秀,淡而雅致;苍翠而庄重的冬青拗不过淘气的雪花,与瑟瑟的寒风玩儿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操场上也铺上了厚厚的白棉毯,新而明亮,让人见了心里发痒,直想躺在上面继续那朦胧的睡意...3.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用呆滞、干涩的语言去生硬描绘是难以写出动人之景的。
因此,要大胆去放开思绪,在联想与想象的基础上恰当选用修辞手法来写景,才能充分展露景之"神",以上范例的成功之处便在与此。
范例:雪花凌乱的飘舞着,像是姑娘的倾诉,絮絮不断......风走了,只有雪孤独的在空中盘旋。
她像是充满惆怅的少女,失落而又无奈。
漫步在雪中,眼前一片渺茫......向远处的路灯望去,那纷纷的雪花像千千万万的萤火虫在灯下飞舞......--习作《雪飘时分》4. 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
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
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四、小结总之,只要仔细观察,精心揣摩,多读多练,要成功进行景物描写并不难。
五、实践训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