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学案 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释。
2.强调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比热容的性质,能够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分析其原因。
3.掌握比热容的单位,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并理解比热容的国际单位制。
4.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节“比热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热量和能量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热学内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反映了物质吸热和放热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比热容的概念抽象,计算方法复杂,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5.作业小结具有针对性: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这种作业方式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业小结中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进步。这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小结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比热容?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1.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符号是。
3.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合作探究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提出问题:〔1〕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2〕将-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3〕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实验:〔1〕如何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怎样测出水和食用油的温度?〔3〕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有关。
二、比热容类比思考:比拟不同瓶子的容水能力,思考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方法。
高度相同的两种瓶子,倒人同样多的水,液面升高得少的瓶子容水能力更强,或者液面升高相同高度,倒人的水多的瓶子容水能力更强。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P12,知道如何科学地表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这种特性。
提出问题:分析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可以找出哪些规律?归纳总结: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有关,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还与物质的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
三、热量的计算例1.某温泉度假村利用地热水作为房间洗浴用水,请计算:质量为100kg 的地热水,温度从70℃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c 水=4.2×103J/(kg ·℃)]例2.使20 g 冰的温度从-10℃升高到0℃,但未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降低到0℃的水供应的,需要多少克5℃的水?[冰的比热容2.1×103 J/(kg ·℃)]课堂检测1.一杯开水,从刚倒入杯中到可以喝的这一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约是〔 〕A.5×106JB.5×105JC.5×104JD.5×103J2.在热现象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同时升高B.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到达了100%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应该早晨多排水,黄昏多灌水3.由Q=cm(t -t 0)可得0()Q c m t t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假设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那么比热容增大一倍B.假设质量增大一倍,那么比热容减至一半C.假设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那么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4.为了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参加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食用油,选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并配备了秒表用来计时,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学案:13.3比热容

第三节比热容【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预习检测】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阅读11-12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
物理学中规定: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它的国际单位是符号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沙石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3)你能再举一例吗?(4)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物理教案-比热容

物理教案-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比热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比热容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PPT、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
2.提问: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感觉水的温度变化比土地慢?(二)新课讲解1.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讲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种类有关,与质量、温度无关。
3.讲解比热容的单位:J/(kg·℃)。
4.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为比热容,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三)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将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放在太阳下,为什么水的温度升高较慢?2.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解释。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种不同的物质。
b.测量两种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计算比热容。
c.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二:探究比热容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质,改变质量或温度。
b.测量实验数据,计算比热容。
c.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课后作业: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否掌握?2.实验探究部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准确?3.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能否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改进措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较好,但实验探究部分还需加强。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学案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引入新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初三物理教科版 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学案

学案- 13.3比热容知识点1:物体的吸热能力思维导图:练习:1.下列各个因素中不会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是()A.物体本身的吸热能力;B质量; C.温度变化量; D.体积2.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
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3.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4.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先后加热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多次实验表明,要让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器材外还需的测量工具只有秒表B.升高相同温度时,甲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C.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D.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乙液体冷却效果更好5.小明用易拉罐完成下列两个实验:(1)为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图甲),实验中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通过记录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就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
(2)小明在另一个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给易拉罐加热至罐口出现白雾,用棉花塞住小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易拉罐很快变瘪,且有较多水冲进易拉罐(图乙).原因是加热使罐内的水经_____________(填“汽化”或“液化”)成水蒸气,排出空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罐内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__现象,水面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填“>”、“<”或“=”)罐内的气压将水压进罐内。
比热容(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3节比热容(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通过比热容的实验,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3.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学习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2. 热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不相同”)。
2.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我们用到了转换法:①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长短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②加热的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的快慢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
3. 比热容:①比热容是用来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②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③单位:,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4.影响吸放热的因素:物质的、、。
计算物质吸热的公式:Q吸=;计算物质放热的公式:Q放=.【合作探究】探究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思考】以烧水为例,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有哪些事例支持你的猜想?【猜想与假设】(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有关。
例如把水烧开时,水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
(2)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有关。
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
(3)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物质的 有关。
例如加热质量相等的水与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等。
【思考】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呢?【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该实验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进行探究①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时,应该控制两个量不变,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主备:课型:新授审核:九年级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重、难点】理解比热的物理意义;加热条件与吸热的关系;热量公式Q=cmΔt的计算与应用。
【预习检测】1.我们把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叫热运动.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的___________就越大,这个物体的内能就越_______.2.一个物体由于吸收了热量而使它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便________,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___.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课学习】一、观察图片、讨论: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猜想与假设:可能与有关.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内物质吸收的相同.1.实验思考题:(1)小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2)小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而课本中的实验是采取(小明/小华)的实验方法.(3)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4)在实验中用搅拌器给沙子不断搅拌的目的是.(5)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观察.2.分析与结论:见课本42页图12—19完成表格及填空.怎样才能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是(相同/不同)的,物理学中用来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如果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 kg),温度都取 1 ℃,比较起来容易,进一步引出比热容的定义:.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3.比热容: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符号:(2)单位:,读作. (3)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①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②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1.从比热容表中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2.讨论: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相同质量的砂石和水,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升高的快,晚上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则的温度下降得快.3.海陆风的成因:阅读课本44页的生活.物理.社会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大海/陆地)吹来,而晚上的风通常从(大海/陆地)吹去.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温度高/温度低),冬季比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小).四、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表示,物体的质量为,初温度为,末温度为,当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公式为;当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公式为;我们可以将以上两个公式合并为一个公式,其中表示物体温度的变化.典型例题:例1:阅读课本43页的例题例2: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利用。
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50kg的20℃的水,在太阳下照射6h后,水温升高了...40℃,...40℃,问水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J?如果水温升高到问水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J?【巩固提高】1.夏天的夜晚,小丽和小敏准备到室外纳凉。
小丽建议划船到湖中,小敏建议到郊外的林荫小道。
你赞成__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
2.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将2℃(大于/小于/等于).3.关于1g铜丝和10g铜块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丝比热容大B.铜块比热容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则1kg水与2kg 冰的比热容之比为()A.1∶1 B.1∶2 C.2∶1 D.无法确定5.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6.在研究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提供的材料:(1)0.1㎏的铜块;(2)0.1㎏的铝块;(3)0.2㎏的铜块;(4)0.3㎏的铝块。
应选用的材料是()A.(1)与(2) B. (1)与(3) C. (2)与(4) D. (3)与(4)7.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1]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Array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收的热量多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8.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甲、乙两球升高温度之比为()A .甲乙乙甲c C ∙∙ρρ B .乙甲甲乙c c ∙∙ρρ C .乙乙乙甲c c ∙∙ρρ D . 甲甲乙乙c c ∙∙ρρ9.我省许多城市都修建了人工湖,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____的性质来调节气候.若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107kg ,水温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kg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主备: 课型:新授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1.理解热量概念并且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热量有关的相关问题.2.会利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热量的简单计算.【重、难点】 理解比热的物理意义,热量公式Q=cm Δt 的计算与应用。
【预习检测】1.热量(Q ):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 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2.比热容(c ):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吸收(或放出)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外在条件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3.水的比热容是:C=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水80kg ,集热管每分钟吸收太阳能约为7×104J ,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该热水器每小时能使水温升高多少摄氏度?【新课学习】例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时间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练一练: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1)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① ②(2)实验中小明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例2.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___________(Ⅰ/Ⅱ),图中A 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水的质量为 1.5kg ,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请在下列空白处写出计算过程]练一练:1.如图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甲/乙)是牛奶温度变化图像,水和牛奶最后温度 (相同/不同),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 (大/小),牛奶温度变化比水 (快/慢).2.如图所示,是冷水与热水混合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假设在热传递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那么,由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冷水与热水的质量、冷水吸收热量与热水放出的热量之比分别是( )A.1:2;1:1B.2:1;1:1C.1:1;1:2D.1:1;2:1例3.有质量和形状均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较长时间,取出后立即放在0℃的大冰块上,能使冰块熔化较多的金属块应具有( )A.较大的体积B.较大的密度C.较大的比热容D.较高的熔点练一练: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铁、铝三种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终温的高低是(c c c >>铝铜铁)( )A.铜最低B.铁最低C.铝最低D.都相同2.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若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 .热从甲传到乙B .热从乙传到甲C .甲、乙间无热传递发生D .温度由甲传到乙【巩固提高】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根据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判断,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 液体更好.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 (相同/不同).质量均为1kg 的铜块 [ c 铜 = 3.9×102 J / (kg ·℃ ) ] 和铅块 [ c 铅 = 1.3×102 J/ ( kg ·℃ ) ] ,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则它吸收了 J 的热.3.两个铝块的质量之比为1:4,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则两铝块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4.有两个铝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3:2,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如果让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5.“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_;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所吸收的_________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6.一杯水由80℃降至20℃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升高到70℃吸收的热量为Q2,则( )A.Q1<Q2, B. Q1>Q2 C.Q1=Q2D.无法比较7.一茶杯开水,从刚倒入到可以喝的这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约是()A.5×102J B.5×103J C.5×104J D.5×105J8.在常温下,将一高温铁块放入水中冷却,设铁块放出的热量为1.8×105J,假定放出的热量全部被500g温度为30℃的水吸收,则吸热后,水的温度将升高多少?(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第十二章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1)学校班级姓名日期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2.能够用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4.培养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