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本【三篇】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0篇《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0篇!(1)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含反思活动目标: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明、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

活动过程:一、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1、老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提问:听听老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现。

如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1)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材料装到瓶子里。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

教案/热点专题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导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了解声音,小编准备了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快来看看吧!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1):声音制造者【活动目标】1、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1、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部分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部分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2)声音表演会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着火了(揉搓塑料纸)刮风(摇动旗子)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模板【三篇】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模板【三篇】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模板【三篇】导读:本文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模板【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5、6、7,能找出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2、初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PPT、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小王子历险记》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王子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小王子历险记了。

二、3关挑战,认识数字5,6,7。

1、小猫引出5;(听一听)师:请小朋友闭上你们的眼睛,用你的耳朵听一听,小猫叫了几声。

那么这个数字就是密码。

2、苹果引出6;(数一数)师:请小朋友认真看好图片,数一数掉了几个苹果?那么这个答案就是密码。

3、城堡引出7;(看一看)师:用放大镜找一找,这个隐形的密码是几?小结:我们刚刚找到了三个数5、6、7就是这把锁的密码了。

三、给数字排序,输入正确密码。

按得到数字的顺序,把5、6、7排好队输入密码框。

四、幼儿操作《数一数》。

数一数,将森林里的小动物找出来,并将对应的点数画在旁边的框中。

(提醒幼儿找小动物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找一找,森林里有几个小动物。

五、讲评幼儿作业。

师:请小朋友一起看着老师这里的图片,数一数小动物到底有几只。

请没找对的小朋友游戏结束后再改正。

【篇二】一、活动目标1.能积极探索清洗鹌鹑蛋的方法。

2.简单了解白醋的功效。

3.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究乐趣。

二、活动准备鸡蛋、鹌鹑蛋、蛋窝、水、白醋、标有序号1.2.3.的透明碗每人三个、课件三、活动过程1、认识鹌鹑蛋(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朋友,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蛋)师:那你们知道蛋宝宝的妈妈是谁吗?(出示母鸡图片)师:那我们一起来和鸡妈妈打个招呼吧!(师幼一同和鸡妈妈打招呼)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你们猜猜它是谁?教师出示鹌鹑蛋。

(2)师:请小朋友们来看看鸡蛋和鹌鹑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分别请个别幼儿回答)总结:根据幼儿回答,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三篇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保护蛋妹妹 活动⽬标: 1、巩固认识多种⽔果的名称及外形特征。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活动的新奇、愉悦。

活动准备: 1、柚⼦猕猴桃苹果⽯榴桔⼦⽕龙果⾹蕉等各类⽔果。

2、⾃制"⽔果魔箱",配乐,配班⽼师,礼物包,⽔果⼑,盘⼦。

活动过程: ⼀、猜谜引出"我喜欢的⽔果"。

1、出⽰装满各类⽔果的"礼物包",激发幼⼉对认识⽔果的兴趣。

师:你们才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会有什么呢?那我们来猜猜看,请它们出来吧! 2、出⽰各类⽔果,教师⽤语⾔激发幼⼉的兴趣。

出⽰⾹蕉,师:哎呀,它今天第⼀次来到这,有点难为情了,它指出来了⼀点点,是什么呀?(请幼⼉回答,并引导幼⼉说出⾹蕉的特征) 师:那我们就请它出来吧,1、2、3哇,真的是⾹蕉,你们猜对啦! 总结:⾹蕉是弯弯的,黄黄的,像⼀个⽉亮。

3、⽤以上同样的⽅法把桔⼦请出来。

4、打开"礼物包",让幼⼉认识多种⽔果,说出其特征。

⼆、⽐轻重。

⽐较苹果与柚⼦的重量,师:请⼩朋友说说是苹果重还是柚⼦重,我们来⽤⼿感觉⼀下。

(教师把柚⼦抛到每位幼⼉⼿上,让孩⼦⽤⼿去感觉它的重量) 三、⽔果排排队,认识⽔果的种类。

师:现在⽔果已经排成⼀个长长的队伍,数⼀数有⼏种⽔果。

(教师引导幼⼉注意观察) 四、游戏:谁不见啦 玩法:教师从⽔果⾥拿⾛⼀到两种⽔果,让幼⼉猜什么⽔果不见了。

师:现在,⽔果宝宝要跟我们玩游戏,它们要考考你们,让你们猜猜谁不见啦。

五、出⽰"⽔果魔箱",激发幼⼉游戏的兴趣。

1、师:⽔果宝宝们去了⼀个很神秘的地⽅,你们想知道吗? 2、配合可爱的⾳乐声"⽔果魔箱"出来了。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篇一: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经过活动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己保护意识。

2、经过在操作过程中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准备材料:1、各种食物: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大蒜、香蕉2、各种工具:剪刀、塑料刀、瓶子、一块抹布和一个框子指导过程:(一)开始部分: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明白它们的名称吗(拿出水果和蔬菜来,逐个给孩子看。

试着让孩子们说出名称、外形特征,让他们说出例如黄瓜属于蔬菜、苹果属于水果。

)2、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师:“接下来马教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小朋友仔细看!变!变!变!你们看我变出什么东西来呢这些漂亮瓶子里都装了什么呢!”(让孩子们猜出是哪一种蔬菜或水果)3、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能够拿出苹果试着放进瓶子里,让孩子们观察为什么放不进去,个别孩子在教师的帮忙下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4、提问:“请小朋友猜猜瓶子里的东西是怎样装进去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准备好瓶口不一的瓶子,拿出苹果示范一边切一边说出方法(怎样切)让他们明白大块的要放进大的瓶口里小块的放进小的瓶口里。

大蒜能够先用剪刀剪开,然后再剥开。

(二)基础部分:1、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改变物体大小师:“爸爸妈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刀子、剪刀、还有瓶子(出示给幼儿看)。

今日你们也来当小魔术师,我们一起来变魔术,看看要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东西放到瓶子里去,等一下我要看看哪个聪明的小魔术师懂的把桌子上的东西装进瓶子里,好!小魔术师们去试试吧!”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真棒!你懂的怎样变魔术。

真聪明,你懂的把东西变小然后在放进瓶子里。

”(1)教师引导幼儿将物体放进瓶子里师:“刚刚马教师发现__魔术师与__魔术师很棒!他们懂的怎样变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变魔术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标: 1.通过游戏,观察、⽐较⽔⽆⾊、⽆味、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在游戏中体验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盆清⽔,⼀盆有⾊⽔。

2.各种运⽔⼯具:有孔的塑料袋、⼩⽔壶、瓶⼦、杯⼦等;每组⼀个⼤盆⼀个⽔桶。

3.盛满⽔、盖上有孔的饮料瓶每⼈⼀个。

活动过程: ⼀、引导幼⼉运⽤多种感官感知⽔的特点。

1.教师出⽰⽔盆,提问。

这是什么?(幼⼉回答) 2.感知⽔是⽆⾊、透明的。

这⾥有⼀个玩具,如果我把它丢到⽔⾥,我们能看见它吗?请⼀个幼⼉轻轻地将玩具放进⽔⾥,其他幼⼉观察。

提问:你们能看见玩具吗?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教师启发幼⼉说说⽔的颜⾊和透明性。

) 3.教师出⽰⼀盆有颜⾊的⽔,轻轻地将玩具放进去,请幼⼉观察。

提问:这⼀盆⽔怎样?和我们平时见的⽔有什么不⼀样?请你看看玩具放在⾥⾯会怎样?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楚玩具呢? 4.教师⼩结:原来⽔是没有颜⾊、透明的。

⼆、进⾏玩⽔游戏、感知⽔⽆味、会流动的特点。

1.运⽔游戏,感知⽔会流动的。

请⼩朋友选⽤⼀个喜欢的运⽔⼯具,然后⽤它把⽔盆⾥的⽔盛进桶⾥。

2.幼⼉相互交流⽔的感受盆⾥的⽔都运到桶⾥了吗?你是怎么运的?你发现⽔会流动吗? 3.请你闻⼀闻桶⾥的⽔有没有什么味道路 4.教师⼩结;原来⽔是没有颜⾊、透明的、⽽且没有味道,还会流动呢。

三、户外游戏,看谁的⽔射的远。

请幼⼉⼀⼈拿⼀个装满⽔的饮料瓶当⼩⽔枪,挤⼀挤瓶⼦,看谁的⽔射得运。

篇⼆ ⼀、活动⽬标: 1、激发幼⼉的好奇⼼,使幼⼉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幼⼉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观察、感知⽔的沉浮。

3、帮助幼⼉学习运⽤语⾔来表达,发展幼⼉讲述。

⼆、班级:⼩班 三、活动准备: 盆、可舀⽔的玩具杯、海绵、沙、棉花、⼩⽯块、积⽊、朔料玩具、⽩纸、⼀个熟鸡蛋⼀⽣鸡蛋。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排序,体验事物的规律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动物玩具:大象、长颈鹿各不少于5只。

活动过程:1、教师逐个出示大象与长颈鹿,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师生一起按照1头大象、1只长颈鹿、1头大象、1只长颈鹿。

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3、按照1头大象、2只长颈鹿、1头大象、2只长颈鹿。

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4、让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排序方式,请幼儿上来自己排序,边排边说出排序的规律。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动作“跑”、“站”、“走近看”。

2.学说短句“请问你看到我的蛋宝宝了吗?”3.体会故事情景中鸡妈妈找宝宝的急切心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学说短句“请问你看到我的蛋宝宝了吗?”难点:学习动作“跑”、“站”、“走近看”。

[活动准备]课件《鸡妈妈和它的宝宝们》[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好呀!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们分享故事啦,但在分享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

2.师: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猜一种动物。

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对啦,就是鸡!3.师:鸡妈妈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总是跑来跑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鸡妈妈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二、观看故事,学习动作“跑”、“站”、“走近看”1.师:故事:鸡妈妈的蛋宝宝。

鸡妈妈经过二十一天的努力,马上就要孵出鸡宝宝了。

可就在这时,鸡妈妈发现心爱的蛋宝宝竟然少了一个。

这可急坏了鸡妈妈。

2.师:小朋友猜猜看,鸡妈妈会去哪里找蛋宝宝呢?3.师:原来,鸡妈妈去问邻居鸭妈妈了,那鸡妈妈是怎么询问鸭妈妈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朋友,你觉得鸡妈妈的蛋宝宝不见了她着急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跑的动作)4.师:鸡妈妈这次会请谁帮忙呢?她是怎么问的?鸡妈妈着急吗?你怎么知道?(走近一看)5.师:这次,鸡妈妈又会去问谁呢?那鸡妈妈现在心情怎么样呢?她着急吗?(站在石头上)6.师:最后鸡妈妈去找了谁?这时候的鸡妈妈是不是更着急了?你怎么知道的?(请求)三、玩游戏,学说短句“请问你看到我的蛋宝宝了吗?”1.师: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记忆小游戏吧,看看谁的小脑袋记得最清楚。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精选五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精选五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精选五篇科学既是人类才智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盼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共享的是关于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精选五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你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生长环境,区分长在树上和地里的水果。

2、愿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预备】1、水果乐园背景图;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视频;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1)(出示水果乐园背景图)师:水果乐园里有很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2)可是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儿。

(3)幼儿回答,老师制作背景图。

小结:苹果、橘子长在树上,草莓长在地里。

2、探究操作(1)观看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水果是长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

要求:把长在树上的水果贴在上面的表格内,把长在地里的水果贴在下面的表格内。

(3)沟通共享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3、拓展延长(1)师:水果除了长在地里和树上,长在别的地方有没有?(2)观看长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视频。

(3)师:番茄和葡萄它们长在哪里的?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样长在藤上的,找到了告知老师和小伴侣。

【活动生成及建议】1、在活动前可以带孩子参观果园,拓展孩子的思维。

2、引导幼儿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图片,将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进行操作探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在嬉戏中,观看了解几种动物身上花纹的异同,情愿表达自己的发觉。

2、喜爱动物,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活动预备】1、多媒体《猜猜我是谁》;2、小树林、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幻灯片第一张:情景嬉戏——《作客》1、“今日天气真好,有好多的动物伴侣要来我们菠萝班和我们小伴侣一起玩嬉戏”。

2、多媒体猜谜嬉戏:《猜猜我是谁》第一个动物(1)幻灯片其次张:图片上露出一动物的尾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本【三篇】
【三篇】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理解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

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使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理解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

(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响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

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水平而且也提升了注意力、听觉。

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能够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

对于个别水平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水平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

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能够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能够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二】
活动目标:
1、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3、在理解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

2、物质准备:
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难点: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2、出示魔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引导幼儿观察: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
(二)幼儿变魔术,感知三原色。

1、幼儿自由取瓶子变魔术,初步感知不同的颜色,小朋友我们来当小小魔术师,看看谁能变出好看的颜色。

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还有谁变出这个颜色?
2、给颜色做标记我们来给你的魔术瓶做个标记吧,你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能够做个什么颜色的标记?请小朋友选与水宝宝相同颜色的标记贴在魔术瓶上。

3、引导发现魔术的秘密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结:颜料溶解在水里,水变了颜色。

(三)换瓶盖,变颜色。

发现色彩的变化
1、通过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这里有很多的瓶盖,看看这些瓶盖里藏着什么颜色?怎样让你的水宝宝再变颜色?
2、请幼儿选一个和自己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瓶盖玩变色游戏。

你的水宝宝变色了吗?又变成什么颜色了?怎么变得?
小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

(四)结束部分除了这些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颜色,颜色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丽老师今天把这个魔术瓶送给你们,回去后再用它变出更多美丽的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用变出的颜色实行涂鸦画。

2、引导玩配色游戏感知更多的颜色变化。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三】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懂得爱护自己的嘴巴,并学会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能够做。

什么东西不能够做。

活动准备:
1、吹的(气球、风车、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话筒、录音机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的图片、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猜哪里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轻轻唱歌。

2、问幼儿听到了什么?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
二、幼儿谈论嘴巴的用处。

1、小朋友,你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处呢?
2、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幼儿游玩:“小嘴巴乐园”。

1、教师:“今天,天线宝宝的小嘴巴乐园开张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去游玩,你们开心吗?”
2、引导幼儿去嘴巴乐园游玩,嘴巴乐园里有音乐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儿能够自由地去各个屋游玩,尝试用自己的嘴巴实行游戏。

3、幼儿游戏后,教师提问题让幼儿回答。

(1)谁能告诉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样玩的?(幼儿能够边示范边回答)。

(2)你还看到别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师小结:我们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来又能说,又能唱来又能吹,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四、请幼儿实行记录
1、请幼儿根据记录表中的内容自己实行判断、记录。

2、幼儿讨论记录结果: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
3、小结: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们人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如果把嘴巴伤害了,人就会很痛苦。

(1)坏苹果、发霉的食品、脏的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使人难受。

(2)尖、利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就会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