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新技术

合集下载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之EDB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之EDB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之EBDEBD的英文全称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 。

EBD能够根据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

汽车制动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汽车安全,而制动稳定性与制动时车轮是否抱死以及前后车轮的抱死顺序密切相关。

前轮抱死车辆将失去转向能力,后轮抱死则会发生侧滑甚至甩尾,后果更严重。

理想的前后桥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线) 如图2-1所示,它只与汽车的总重及质心位置有关,因此空载和满载时的I 曲线是不同的。

实际上前后桥上的制动力分配是由前后制动器的大小决定的,因此它只能是一条直线即β线。

图2-1汽车前后桥制动力分配曲线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通常都通过在前后轴制动管路间增加一个比例阀来限制后轴的制动力,以避免制动时后轮先发生抱死侧滑,从而获得如下图所示的制动力分配曲线,但后桥的附着利用率仍然不是最好,其附着损失见图2-2中阴影部分图2-2带比例阀的前后桥制动力分配曲线图2-3带EBD的前后桥制动力分配曲线EBD 采用电子技术替代传统的比例阀来控制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前后桥制动力分配,其基本思想:尽可能增大后轮制动力,由传感器监测车轮的运动情况,一旦发现后轮有抱死趋势,电子控制器控制液压制动器降低制动压力。

由于 EBD 调节频率高、调节幅度小、控制精确,可使β线始终位于 I 线下方且无限接近于 I 线(图2-3所示)。

因此 EBD 在保证制动稳定性的同时,使后轮获得了最大制动力,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制动效能。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的迅速延伸, 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 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部门的重要任务。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和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在汽车上的开发成功, 使汽车的制动性能得到质的飞跃。

ABS解决了汽车紧急制动时附着系数的利用,并可获得较好的制动方向稳定性及较短的制动距离,然而它不能解决制动系统中的所有缺陷。

汽车安全体系

汽车安全体系

汽车安全体系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购买汽车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汽车安全体系是指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旨在保护乘车人员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伤害程度。

本文将从汽车安全体系的构成和功能、主要安全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汽车安全体系的构成和功能汽车安全体系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车身结构、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等。

车身结构是汽车安全的基础,它的强度和刚度决定了在碰撞事故中车辆的变形程度,从而影响乘车人员的安全。

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和座椅等,它们能够在事故发生时提供保护,减少乘车人员的伤害。

主动安全系统则是指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发挥作用的技术,如制动系统、防抱死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它们能够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危害。

汽车安全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乘车人员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车身结构能够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乘车人员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

被动安全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展开,为乘车人员提供保护,减少伤害。

主动安全系统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监测和判断驾驶环境,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的危害。

二、主要安全技术1.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系统,它能够在碰撞事故发生时迅速充气,为乘车人员提供保护。

安全气囊一般包括驾驶员气囊、副驾驶员气囊和侧气囊等,不同的气囊能够提供不同的保护范围。

安全气囊能够有效减少乘车人员的伤害,是目前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2.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驾驶员控制车辆的速度和方向,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目前,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系统和鼓式制动系统。

盘式制动系统具有制动力强、散热性能好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

3. 防抱死系统:防抱死系统是一种能够防止车轮抱死的技术,它能够保持车轮在制动时的旋转状态,提高制动效果,避免车辆在制动时失去操控性。

1汽车发展简史—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三大主题

1汽车发展简史—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三大主题

1汽车发展简史—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三大主题安全、环保和节能概论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三大主题—安全、环保和节能概论授课安排课程主要围绕汽车的“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进行讲授。

节次123456789101112授课时间3.103.173.243.314.074.144.214.285.055.125.195.26授课内容汽车发展简史汽车基本结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新技术汽车安全评价体系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与替代燃料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汽车使用节能技术理论考试课时数222222222222授课方式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三大主题—安全、环保和节能概论参考教材《汽车安全、节能与环保》、《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书籍考核方式1)日常考核(20%)——出勤,提问,课后作业等2)理论考试(80%)——试卷考试考试方式纸质试卷,开卷考试范围无范围,可参照每节课后布置的作业题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三大主题—安全、环保和节能概论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三大主题—安全、环保和节能概论汽车的定义汽车:由动力装置(主要是内燃发动机)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的车辆。

汽车的主要用途汽车的主要用途:运输—载送人员和(或)货物,或者牵引—载送人员(或)货物的车辆。

汽车发展简史古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手拿、肩扛借助牲畜橇的使用马车车轮的发明利用滚木马车为汽车的产生奠定了前提条件滚木运输是轮式运输的雏形汽车发展简史汽车早期探索时期(1)蒸汽机的发明汽车的产生和发展---汽车早期探索时期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发明了蒸汽机,被称为纽科门蒸汽机。

1763年,木匠出身的詹姆斯·瓦特(吉姆斯·瓦特)改良了纽科门蒸汽机。

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

《汽车安全技术》课件

《汽车安全技术》课件
5.2.4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 1998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吸收了国外先进的车型认证制
度,签署了ECE WP29协议,即参加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 调活动,参照ECE法规体系建立了中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CMVDR(China Motor Vehicle Desin Rule),作为中 国汽车产品车型认证的技术依据。
美国、日本、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自1970年代以 来,虽然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但因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 包括对人的安全教育,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
上-页 下-页 返回
3
5.1 概 述
5.1.2 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汽车、道路和交通环
现行美国FMVSS 一览表(1995年)如表5 -2为主动安全 法规。
《汽车安全技术》
下-页 返回
7
5.2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
5.2.2 欧洲汽车安全技术法规 1.ECE汽车技术法规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ECE)共有21个欧洲国家参加,美
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其 活动。 ECE法规自1958年制定以来,经不断的修改补充,至今已 颁布实施109项法规,其中,有88项是安全法规。 2.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汽车技术指令 EEC汽车技术指令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包括德、法、 英、意、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爱尔兰、希腊等12 国)经协商并经多次表决共同制订的。
《汽车安全技术》
下-页 返回
2
5.1 概 述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一般用年万车死 亡率(或死亡人数)和年10万人死亡人数两个指标。
万车死亡率表示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按机动车拥有量 所平均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一种相对指标。即平均每年每 万辆机动车的致死人数,其计算公式为:RN=D/N×l04。 图5 -1为1995年到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万车死亡 率和死亡人数。

汽车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车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车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1.1 汽车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的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

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乘车人员的安全性能,汽车安全带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带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2 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的原理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是一种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带张力变化,并通过控制器对安全带进行预先拉伸或放松的技术。

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如碰撞或急刹时,安全带会自动调整到最合适的张力,有效地保护乘车人员免受伤害。

二、2.1 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的要求2.1.1 传感器传感器是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实时监测安全带的张力变化。

传感器应具有以下特点:1) 灵敏度高: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安全带的张力变化。

2) 稳定性好: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3) 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有效抵抗来自车辆、路面等外部环境的干扰。

4) 安装方便: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安全带上。

2.1.2 控制器控制器是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的另一个关键部件,其作用是通过控制电机的工作来实现对安全带的预先拉伸或放松。

控制器应具有以下特点:1) 响应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安全带的控制。

2) 控制精度高:能够精确地控制安全带的张力。

3) 过载保护功能:在超过额定负载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4) 人机交互界面友好:能够提供清晰直观的操作界面。

三、3.1 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的试验方法为了验证主动预紧安全带技术的性能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试验。

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1 传感器性能测试通过对比不同型号、不同品牌的安全带传感器在相同工况下的检测结果,评价传感器的性能优劣。

具体测试项目包括灵敏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2章4.5主动安全(四轮转向控制技术、卫星导航与车距控制系统)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2章4.5主动安全(四轮转向控制技术、卫星导航与车距控制系统)

(a)
(b)
(c)
1—转向摇臂 2—转向直拉杆 3—转向节臂 4—梯形 臂 5—转向横拉杆
2021/2/2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
两轮转向的存在问题
朱明工作室
汽车两轮转向技术虽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存 在主要问题:
(1) 两轮转向汽车在转弯时,现有各类转向机构均不能保 证全部车轮绕瞬时中心转动,从而在技术上难以完全消除车 辆行驶中的车轮侧滑。
2021/2/2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2
转向角比例控制
朱明工作室
2021/2/2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3
三、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
1.系统组成
朱明工作室
⑴前轮转向操纵机构
⑵后轮转向操纵机构
2021/2/2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4
三、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
2.控制状态 ⑴大动四轮转向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前后转向轮偏转的驱动 动力是分开的,前后转向轮偏转方向和偏转角度之间不是靠机械 传动链形成固定的联系,而是靠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实现 预设关系,因此后轮转向控制灵活、方便,能够获得更加精确和 复杂的转向特性。
图9 分散驱动四轮转向系统结构框图
2021/2/24
(2) 独立悬架汽车中的转向梯形断开点难以确定,这将导 致了横拉杆与悬架导向机构之间运动不协调,使汽车在行驶 中易发生摆振,从而加剧轮胎磨损,转向性能随车速、转向 角、路面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高,操纵稳定性越差。
(3) 在采用两轮转向方式时转弯半径较大,汽车的机动灵 活性不高。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汽车中的应用,可以从多方面 改善转向系统的各种性能,但这种改善往往是局部的和微小 的。基于两轮转向方式的汽车转向技术发展至今,应该说已 经到了一个顶峰,就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性而言,两轮转向在 性能上难以再有突破性进展。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总结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总结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总结(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1汽车安全技术概论汽车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

2004年实施(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2006年发布侧碰、后碰标准。

影响汽车行使安全性能的三大因素:人、车、环境。

汽车安全技术发展1953年,第一个气囊专利诞生;1970年开始沃尔沃开始装备儿童安全座椅;ABS技术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ESP被博世发明出来,第一款安装在奔驰轿车。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作用:使汽车在制动状况下不丧失转向控制能力,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且能防止产生侧滑和甩尾。

工作原理:由装在车轮的轮速传感器采集四个车轮的转速信号,送到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出每个车轮的转速,进而推算出车辆的加速及滑移率。

1.建压阶段:制动时,通过助力器和总泵建立制动压力。

此时常开阀打开,常闭阀关闭,制动压力进入车轮制动器,车轮转速迅速降低,直到ABS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转速传感器识别出车轮有抱死倾向为止。

2.保压阶段:ABS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转速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识别出车轮有抱死倾向时,ABS电子控制单元即关闭常开阀,此时常闭阀仍然关闭。

3.降压阶段:如果在保压阶段,车轮仍有抱死倾向,则ABS系统进入降压阶段。

此时,电子控制单元命令常闭阀打开,常开阀关闭,液压泵开始工作,制动液从轮缸经低压蓄能器被送回到制动总泵,制动压力降低,制动踏板出现抖动,车轮抱死程度降低,车轮转速开始增加。

4.降压阶段:为了到达最佳制动效果,当车轮增到一定转速后,ABS电子控制单元再命令常开阀打开,常闭阀关闭。

随着制动压力增加,车轮再次被制动和减速。

电子制动力分配(EBD)作用:EBD能够根据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

电子差速锁(EDS/EDL)作用:它是ABS的一种扩展功能,用于鉴别汽车的车轮是否失去着地地摩擦力,从而对汽车的加速打滑进行控制。

汽车 技术 标准

汽车 技术 标准

汽车技术标准是指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由各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设定的一系列强制性或推荐性技术规范。

这些标准对汽车设计、生产、检测和维修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是汽车行业必须遵守的规则。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汽车技术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1. 汽车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是汽车技术标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这包括了对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规定。

主动安全标准主动安全标准是指那些可以预防事故发生的技术规范,如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轮胎的抓地力等。

例如,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主动安全技术,它可以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锁死,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被动安全标准被动安全标准是指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乘员伤害的技术规范,如车身结构的抗撞性、安全带和气囊等约束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ECE R94和ECE R95是欧洲经济委员会关于前碰撞和侧碰撞保护的规定。

2. 汽车环保技术标准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汽车排放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标准旨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包括CO2、NOx、颗粒物(PM)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限值。

排放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排放标准,如欧洲的Euro 6标准、美国的EPA标准以及中国的国六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渐严格,推动汽车制造商开发更清洁的发动机技术和尾气处理技术。

燃油经济性标准此外,还有关于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标准,如每百公里耗油量(L/100km)或每加仑行驶英里数(mpg)。

这些标准鼓励制造商提升汽车的燃油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 汽车电子技术标准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提高,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包括对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规定、车辆信息娱乐系统的互联互通性、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等。

电子控制单元标准ECU标准涉及到软件和硬件的质量要求,确保车辆的电子系统可以稳定运行,不会因为故障导致安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安全新技术
6)偏离行驶路线警报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车辆 稍微偏离行车路线,而驾驶员又没有注意修正时,该 系 统发出警报,直到车辆回到原来的路线为止。日本 三菱 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采用车载摄像机识别 道路中 间白线的方法,即当车辆偏离白线或偏离白线 较多时, 该系统报警。汽车报警后,驾驶员仍没有使 车辆回到原 来路线时,该系统便自动地使车辆回到原
主动安全新技术
3)视觉增强系统。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 好的视觉效果,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研制出一种视 觉增强系统。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挡玻璃上的雨水、 雾气。典型的结构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除水防护薄 膜,使水膜不易形成;第二种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 用的一种斥水玻璃,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第 三种是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吸附在风挡玻璃 上的水膜雾化消散。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相辅相 成、相互补充的,两者缺一不可。未来的汽车安 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被动安全新技术
1) 智能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 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 都是多级的,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可以自动地感测 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 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 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以此来确定安 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避免乘员被爆炸 的气囊击伤,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主动安全新技术
1)距离警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 与 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 驾驶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 汽车行驶时,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 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会在前挡风玻 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 员 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自动 刹车。
主动安全新技术
9)电子制动辅助系统 (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Brake Assist,缩写为EBA)。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 下,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 EBA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 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 小,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 紧急的制动,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的制动 力,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减小 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EBA则会通过判 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 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 常有利,因此,对于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 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来路线。
主动安全新技术
7)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它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系 统,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 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微电 脑的控制运算,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以获得车辆 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保持汽车在任何行 驶状态下的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的可控性,减少颠簸 和转向时室在事故中的变 形,保证车内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通过采用 高强度合 金材料以及增加乘员车厢材料尺寸,从 而获得汽车中部刚 性车身结构。采用中间有泡沫 填充物的夹层钢板等。
被动安全新技术
7)安全头枕。在追尾碰撞事故中,即使车速较 低,被撞车内的驾乘者会因车辆突然向前加速 而引起 头部剧烈后仰,造成颈部和背部损伤。 安全头枕的作 用就是在汽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 时防止驾乘者因头部 后仰过度而受到伤害。
主动安全新技术
4)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轮胎气压过低时, 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加速轮胎磨损,甚至造 成车辆倾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辆上装有 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 时,该系统报警,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确 保行车安全。为了减少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的 影响,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 的轮胎。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的泡沫塑料, 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轮胎受的压力越大,吸 人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 体,始终保持一定压力。
汽车安全新技术
汽车安全新技术
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 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 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 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 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 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 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 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主动安全新技术
2)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由于高 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增加了长时间驾驶的机会,驾 驶人员极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交通 事故约占整个车辆事故的50%。该系统能够记录汽车 在道路上的行驶情况并向注意力分散的驾驶员发出警 示,避免或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的发生。该系统 使用仪表板处安装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红外扫描装 置,监视驾驶员的脸部表情。通过微机处理来判断驾 驶员是否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当驾驶员打瞌睡或 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发出警报。
主动安全新技术
5)自动巡航系统。普通的巡航系统是汽车行驶到 综 述 2009年 第4期 客车技术与研究 一 定速度时,启动巡航系统,汽车会保持一定的速度 自动前进,不用再踩油门。但当遇到情况时,驾驶员 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生。因此,驾驶员必须随时准 备制动。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必须重 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 度智能化功能,能自动调整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 32 km/h,利用携带的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 统近1 km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物体。自动巡航系统接收 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的车速,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 又会恢复到较快的巡航速度。
被动安全新技术
2)汽车 “黑匣子”。该系统与飞机黑匣子相似。 它可监视和记录车辆碰撞前后的瞬间以及行车途中各 种传感器信号的变化情况,以便准确分析故障的成 因。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汽车黑匣子可以记录事故发生 前后车辆和驾驶环节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再现故障的 全部过程。
被动安全新技术
3)事故自动呼救系统。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 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 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 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 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 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能测出车内是否有 人,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 时救援。
被动安全新技术
4)紧急门锁释放装置。其功能有:当碰撞传感器 确认已发生碰撞时,系统将立即自动地释放门锁, 使车门能迅速打开。
被动安全新技术
5)防撞型安全转向柱。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 时,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 向驾驶员方向移动,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 前冲击,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9年 第4期 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 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碰撞 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 断开,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
主动安全新技术
8)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英文全称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缩写为EBD)。为了防止汽车 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EBD系统可依据车辆 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制动以前轮为基 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 异,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它就会调整汽 车制动液压系统,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 力的分布。因此,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 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防止出 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 制动距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