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资料讲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赵 瑞 英
【 中圉 分类 . ] 2 . q G6 3 2 - 【 献标 识 码】 文 B 初 中作文 教 学初 中语 文 教学 的 一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作 文教 学 的成 绩直 接影 响 着学 生 的 学 习成 绩 的 好坏 , 是 衡 景 教 师 教 学 成败 的一 个 也 重要 标 准 。因此 , 培养学 生 的写 作 兴 趣 , 高 作 文 教 学 质 量 , 作 文 教 提 是 学 中不容 忽 视的 一环 。 什 么是 写文 章 ?通俗 点说 , 就是 我 们 心 里有 个 什 么 想 法 , 出来 让 说 人听 明 白 , 是说 话 。如果 把 这种 想 法 用 文字 写 出来 , 是 写 文 章 。提 这 就 高写 作 能力 , 应着 重从 以下 两个 大的方 面 人手 。打 牢写 作 基 础 。认 识水 平高 , 敏 锐 的洞 察力 , 活阅 历 丰富 , 有 生 再加 上 知识 的广 博 , 有 可 能 写 才 出好 的 文章 。 因而 , 学会 和 不 断地 观 察 和体 验 生 活 。 累 社 会 和人 生 要 积 经验 , 富各 方面 的知 识储备 , 行 各方 面 的修养 和锻 炼 丰 进 学 习 写作 , 先 主要从 看 、 、 、 首 想 说 写四个 方 面夯 实基 础 。 看 : 括看 包 书 和看 取人 生 两个 方面 。无论 是看 书 , 是看 取人 生 , 要 看 得 清 , 还 都 看得 准 ; : 别人 的文 章是 怎 样写 的 , 什 么这 样 写 而不 那 样 写 , 什 么 写 想 看 为 有 作规 律 和要 求 ; 说 口授文 章 就是说 成 的文章 。如果 说得 好 , 自然 写 出来 就 会好 。说得 清 , 得顺 , 能 写 得 清 , 得 顺 ; : 说 就 写 写 包括 写 和 改 两 个 方 面 。 即勤 写 、 写和 反 复 修 改 。当 然 , 强 的 观 察 能 力 , 富 的 想 象 能 多 较 丰 力, 较高 的 立 意能 力 , 材 能力 。 构能 力 , 选 结 遣词 造 句能 力 和 表达 能 力 也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修改版)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
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
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方式,把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每个阶段又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同时五个板块的内容与各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彼此衔接,协调一致,以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总目标共有以下10条:(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原则与要点

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原则与要点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语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原则与要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二、教案设计的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引导。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循序渐进原则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习顺序。
教案设计中要注意将知识点进行分层次、分步骤地呈现,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并建立起知识的联系。
3.启发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情感体验原则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体验。
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设置,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案设计的要点1.明确教学目标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目标要具体明确,既要考虑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案设计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内容要有层次感,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最新资料推荐------------------------------------------------------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修改版)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
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主要是 2019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
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方式,把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按照 12 年级, 34 年级, 56 年级、 791/ 10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每个阶段又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同时五个板块的内容与各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彼此衔接,协调一致,以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小学语文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所采用的教学工具。
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制定,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那么,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呢?下面将逐一进行讲述。
一、个性化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授课。
二、针对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即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状,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分层教学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分层教学原则,即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分层次进行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程知识进行分类,分成递进的几个层次,分别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四、实践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即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语文实践,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五、启发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即通过教学让学生主动发掘、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启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如何根据这些原则来编写小学语文教案呢?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应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可操作性。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最新完整版)

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最新完整版)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目标怎么样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教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地检测教学效果。
2.上课时要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课后要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写作、朗诵、演讲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课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阅读和理解教学内容,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确定教学知识点,包括重点和难点,分析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
3.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调整教学知识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例如,“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是一个模糊的目标,因为它没有明确指出学生要理解什么内容或达到什么标准。
更好的表述可能是“通过阅读《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培智语文课程目标包括培养智障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交流和运用能力,以及基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在新课程中出现了新的课程内容、新的课程目标、新的师生角色、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等等。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只有弄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论基础,才能增强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的自觉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2.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
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
3、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出信息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成效考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的,而主体是学生,教师由生字词、句子、仿写句子、理解作者感情,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并给学生点拨思考的方向。
这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中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小学语文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其涵盖了阅读、写作、口语等多个方面,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小学语文教案呢?一、教案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语文学科是一个系统性学科,教案设计必须做到系统化。
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包括课前预习、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三个部分。
2.重点突出原则教学内容进行选取时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学习重点,突出要点,注重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
基础上,设计出更加严谨的教学内容。
3.实效性原则教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4.差异性原则小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在教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
二、教案设计方法1.明确教学目标无论是小学语文还是其它学科,教学目标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案设计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并且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实现。
2.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3.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教案设计必须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和考虑学生的需求。
4.设计教学流程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整个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应该是清晰、有序、有系统的,能够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
5.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如PPT教学、板书讲解、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
6.考虑课堂管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管理也极为重要。
在教案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问题。
7.给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教案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能力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修改版)教育学余云坚 1011408013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
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
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方式,把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每个阶段又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同时五个板块的内容与各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彼此衔接,协调一致,以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总目标共有以下10条:(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祟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有常用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地运用文字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文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在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我们要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
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
第二,语文教育本身的规律性。
即语文学科的多元性、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
第三,语文教师的主导性。
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者、参引导者、合作与者。
第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性、差异性、自主性、创新新件、发展性、思想性、情感性。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
语言是人类进行相互交际,思想交流,相互了解的工具。
而小学语文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同时也是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同时一种语言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语言持有者的独特文化历史和文化心理,反应其认知世界的方式。
从语言形式和人文内容的关系方面来说,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不论是在听、说、读、写中都存在语言这两个方面的特征。
语文教育如果离开语言的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提高;同样要是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也会失去灵性,成为僵死的符号组合。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先分清哪些是工具性的目标哪些是人文性的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工具性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文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目标,以及“三维目标”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
人文性的目标体现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中。
其次我们要明确二者的关系,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是它承担着母语教育的任务,通过语文的学习,是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熟悉掌握语文工具,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性的任务。
语文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所以我们既要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基本能力,也要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陶冶感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发觉教材中语文训练内容和人文教育内容的结合地带,把握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因素。
(二)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或者说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服务于学习,因此,坚持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真诚地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的主导性表现为两点。
首先是教师通过设计成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能动状态,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其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主观感受、独特体验以及创新性的观点、见解的尊重,特别肯定与众不同的立意新奇的表达,以此细心呵护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发挥的萌芽,使之有所成就,甚至使之终身受用。
(三)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促进的原则语文学科的多元性、科学性、系统性,一般认为他语文能力主要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种。
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促进的原则是小学语文阶段目标中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文际”、“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要求和体现。
听话和说话属于口语语言范畴,阅读和习作属于书面范畴。
从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着来年两种不同的语言轰动辣子分析,听话和阅读时理解和吸收口头语言和书卖弄语言文字的活动;说话和写作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的活动。
听和读、说和写,它们两两之间是相通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提高了听和说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读和写的能力;反过来,读和写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利于听和说能力的提高。
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的角度说,听和说都借助口头语言,读和写都借助书面文字,它们两两之间又是相通的、互相促进的关系,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其他日,说和写对听和读起到消化和迁移作用。
总的来说,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又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小学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体现到这一原则。
首先,语文课必须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不可偏废;其次,将的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做到“读写结合”;左后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相结合,是社会发展对学教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通过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阅读习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同时教师创设语文语文实践活动,教师通过拓宽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通过语文实践这种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三,教师需要在语文呢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推理的方法,将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
第四,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设计——《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
3.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让学生学着去仿写外貌、互相神态并交流。
5.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6.引导学生去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故乡》,了解“我”回来之后和闰土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试着去探究原因。
在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中,依据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五大板块”的目标。
通过安排学生识字词、有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仿写、感受作者的感情、安排课外阅读和自主探索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都有涉及到。
同时对于“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也在教学目标中涉及。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中设计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第一自然段以及仿写神态等。
这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的体现。
在这个之余通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安排课后探索让学生去自主理解封建礼教对于闰土的迫害和压抑,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个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人文性。
同时本节教学目标设计,遵循了教学目标设计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促进的原则。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先引导学生们去认识生字词,再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仿写神态、外貌,最后去体味鲁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引起思想的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以及情感理解相结合,各要素和谐发展,相互促进。
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的,而主体是学生,教师由生字词、句子、仿写句子、理解作者感情,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并给学生点拨思考的方向。
这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中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学,2005.[2]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