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单选]固体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A、增大B、减小C、不变D、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单选,A1型题]休克的病理特点是()。A.有效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B.组织器官有效灌流量锐减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C.有效循环血量不足D.组织器官灌流量减少E.组织器官有效灌流量增加 [单选]活期储蓄存款,每年()为结息日。A.3月30日B.6月30日C.10月30日D.12月30日 [单选,A1型题]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心病是()A.动脉导管未闭B.肺动脉狭窄C.主动脉缩窄D.右位心E.大血管错位 [多选]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性能的基本指标有()A、屈服强度B、延伸率C、强屈比D、焊接性能E、冷弯性能 [单选,A1型题]下列哪种检查,不适合于泌尿系统新鲜损伤()A.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B.逆行肾盂造影C.B超检查D.CT检查E.肾动脉造影 [单选]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经理应具有()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中级以上职称。A.3年B.5年C.8年D.10年 [单选]跳汰机除去小修外的中修内容包括()。A.检查各槽体、有无漏水、漏矿。B.拆检中间轴C.电机表面清理D.更换中间轴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哪些部门参与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A.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主管部门C.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D.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判断题]工程项目是一次性事件,所以对工程管理有比较高的要求。A.正确B.错误 [单选]体外检测诊断用核仪器有()A.放射性活度计B.脏器功能测定仪C.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D.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E.γ闪烁计数器 [单选]男性患者,52岁,一个月前出现左肩外侧活动时疼痛,半个月来
戊戌变法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知能演练提升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其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C.变法D.革命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A.维新思想B.儒家思想C.近代科学D.法家思想3.1895年至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4.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是( )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乾隆帝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
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A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6.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是( )A.训练新式军队B.兴办私人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开办新式学堂7.“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改革财政④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8.临刑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
“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C.谭嗣同D.邓世昌9.“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社会经济发展C.促进思想启蒙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10.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C.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考历史 八年级上册对应课程练习 第7课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题第7课戊戌变法选择题[2011·呼和浩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往往有作为自己标志的“年号”,下列属于年号的是( D )A.秦始皇B.北魏孝文帝C.明太祖D.清朝光绪[2011·青岛]《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C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2011·莱芜]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C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血染黄海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1·苏州]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2011·汕头]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B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2011·清远]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C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11·梅州]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B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2011•滨州]《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八年级历史上册 戊戌变法练习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____________》的签订。
过程:________、梁启超邀请各省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知识点2百日维新变法的时间:________年6月到9月。
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____________,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____________。
文化教育上:开办____________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变法结果:变法触犯了________的利益。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宣告失败。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公车上书1.1895年春,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传至北京,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这些应试举人听到的消息是()A.邓世昌壮烈牺牲B.《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2.虽然它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并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上文中的“它”指的是()A.公车上书B.创办《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3.1895年春,在北京邀请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联名上书的主要人物有()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知识点2百日维新4.2015年12月5日-12月20日,国家话剧院上演了2015年度的收官大戏《北京法源寺》。
这部戏截取了戊戌变法最具戏剧冲突的十天,用舞台的形式展开一段澎湃的故事。
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训练新式军队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废除科举制度5.“戊戌变法历残害,赤心肝胆辉百日。
”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6.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03能力提升7.《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第7课 戊戌变法

同步创新训练1.右图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之一,他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光绪帝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B.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中外纪闻》的创办3.戊戌变法时,耍两面派手法,出卖维新派的是()A.慈禧B.袁世凯C.光绪帝D.谭嗣同4.右图是百日维新时的清帝,他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5.强学会成立后,它的机关刊物是()A.《时务报》B.《中外纪闻》C.《万国公报》D.《湘学报》6.“公车上书”的中心内容是()A.要求清政府积极抗日B.要求清政府严禁鸦片C.要求清政府收复新疆D.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7.“变者,天下之公理”的言论出自()A.康有为B.梁启超C.袁世凯D.光绪帝8.下列各项,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A.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9.戊戌变法失败后,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10.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慨念横目,徒具深悲。
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11.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D.《中外纪闻》的出版12.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14.依据右方框中给出的材料,编写成历史小戏剧,在班级演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练习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练习一、选择题1.“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
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材料来自()A.康有为的上书B.曾国藩的奏折C.林则徐的文稿D.陈独秀的文章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3.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
该出版机构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4.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5.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6.“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7.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A.《万国公报》 B.《民报》C.《每周评论》 D.《新青年》8.下列有关戊戍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练习1 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7课戊戌变法一、典例精析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2.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结合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维新志士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4.19世纪末,中国先后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运动兴起的共同原因是()A.封建统治的剥削压迫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D.近代工业日益发展二、专项训练。
(一)基础练习1.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2.为变法而甘愿流血的维新志士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3.请连接以下事件与时间及后果()《南京条约》签订 1898年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 1856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2年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 1894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请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连接虎门销烟谭嗣同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邓世昌收复新疆林则徐黄海大战李秀成戊戌六君子左宗棠5. 1898年对中国而言是震动整个民族的一年,这一年,身居北京城的居民可以看到的爱国壮举是()A.洋务运动B. 百日维新C. 公车上书D. 辛亥革命6.戊戌变法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是()A.训练新式军队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C.改革政府机构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敢当两昆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夯实基础典型题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3、下列关于严复的叙述,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B、地主阶级知识分子C、生物学家,翻译了《天演论》D、资产阶级革命家4、《天演论》的进步作用表现在()A、启发知识积累探索西方社会B、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指导C、促进了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感D、广泛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5、如果你想查找有关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史料,以下不需要搜索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网B、历史名人网C、戊戌风云网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6、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是()A.1898年6月到9月B.1898年5月到8月C.1899年春D.1899年6月到9月7、戊戌变法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8、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9.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群众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并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C.戊戌变法从开始到结束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1、维新变法运动只进行了百余天就宣告失败,说明了 ( )A.维新派事先没有请示慈禧太后,她对此十分不满B.支持变法的光绪是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派对此没有清醒的判断C.维新派颁布的变法法令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D.清朝的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12.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13.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思想解放C.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D.挽救了民族危亡创新题14、同学们举行猜谜活动,有则谜语是“身体好才能工作好”,打一维新时期的历史人物(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D.光绪帝15、1891年1月的一天,有一位清朝官员试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通过这番话请你判断这位官员应属于()A、顽固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民主主义者16、人物肖像艺术有其独特艺术魅力,参照左图欣赏右图。
图中的人物是()图2-7-1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严复17.《天演论》译成后,先是在报刊连载,正式出版后,立即风行全国,一时间,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回头禅()A“以夷制夷” B.“师夷长技以制夷”C.“自强求富”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阅读下列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请回答:(1)这段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材料中的“瓜分豆剖…”“揭竿斩木”暗指什么?(3)依据史实说明戊戌变法的结果。
19、(情境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戊戌六君子”。
行刑时,谭嗣同对围观的群众,大声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刽子手举起屠刀,谭嗣同倒下了。
当时,他才33岁。
请你指出“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感到“无力回天”?在戊戌政变当日,谭嗣同本来有机会可以逃走,但他不愿逃走,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最终就义。
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逃走,以便日后再图维新事业。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0、严复的主张包括 ( )①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1、阅读下列材料:是以生今日,乃转于西学……讨论国闻,审改自镜之道,又断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书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
且于身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严复《天演论》自序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严复是在什么情况下翻译《天演论》,他译此书的目的何在?(2)严复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起了什么作用?(3)今天的你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的社会?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曾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初),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小,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天下的公理,那么以他为首发起了什么运动?(2)从俾斯麦的话里可以看出,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什么不同?并且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3)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什么?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上海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1866年福建马尾左宗棠轮船招商局1872年上海李鸿章注: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二类别颁布的新法改革的旧制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改革律制(2)裁撤冗员(3)澄清吏治经济方面(1)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3)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两次著名的运动?(2)材料一反映的运动发生在近代哪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又是什么?(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起了什么作用?(4)你认为以上两次运动在中国近代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化?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日两国人民都被惊醒,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1)中日开始近代化历程的事件各是什么?这两件事给两国主要带来什么结果?这两件事的不同结果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时隔20多年后,两国的海军进行了一场较量,你知道是哪次战争吗?中国战败后,这场探索的重要人物曾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虚有其表。
”你认为他为什么会这样说?请你结合这次探索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安慰一下这位伤感的老人。
(3)材料二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变法?这次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谁?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有什么积极作用?(4)我们应怎样看待材料二的这场改革?探究题25、(调查研究题)走访周围的老人、学者,听取他们的看法,讨论思考: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如维新派设计的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吗?请说明理由。
聚焦中考典型题26、将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是()A、魏源B、严复C、康有为D、梁启超27.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8、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人物有()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左宗棠C、康有为、梁启超D、孙中山、黄兴29、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指的是()A.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 B.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变法C.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D.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30、“……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创办新式的京师大学堂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学会开放研究典型题31、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的新政法令,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都被废除,是失败的。
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戊戌变法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第7课戊戌变法1.C2.A3.A4.A5.A6.A7.B8.B9.D 10.D 11.D12..C点拨:本题旨在考查上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实质的理解。
13.B14、A点拨:本题具有新意,学生可以通过谜面作答。
15. A点拨:由题意可判断“这位官员”与康有为属于敌对派别,解答此题首先要排除“维新派”这一项。
再结合“这位官员”的话,可知“这位官员”顽固守旧,应为顽固派。
16.D 17.D18、(1)康有为。
(2)“瓜分豆剖”指民族危机,即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揭竿斩木”指国内危机,即农民起义。
(3)变法历时103天,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下令逮捕并杀害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等6人,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19、①“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阶级。
②因为戊戌变法失败了。
③第一种观点:和康有为、梁启超一起逃走。
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维新势力十分弱小,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应该选择逃走,保存力量,以后再图维新大业,挽救民族危亡。
第二种观点:留下,为维新事业的成功牺牲。
这次变法临近失败,谭嗣同十分痛心,为了昭示后人,为了以后的变法能够成功,甘为变法流血牺牲。
表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维新事业的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点拨:本题是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
无论持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都是正确答案。
20.C21. (1)当时中国正遭到甲午战争的失败,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目的是效法西方,推行改革,救国于危亡之中(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推动当时的知识界去探索西方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身的长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作为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这样,以后才能立足于社会,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