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大都市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PPT

带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环球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高端企业和专业人才,将有力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 城市经济实力。
增强上海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
环球金融中心作为上海的新地标,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国 内外游客和投资者。
05
CATALOGUE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文化意义
与上海文化的融合
的潮流。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成功建设为 中国建筑业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 良好的形象,为中国建筑业走向
世界奠定了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球金融中心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理念,采用环 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 发展。
智能化升级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环球金融中 心将提升运营效率,为访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 的体验。
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融合
01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环球金融中心将加强与金融科技企
业的合作,推动金融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豪华酒店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内设有一家豪 华酒店,提供五星级的服务和设 施,满足高端商务和旅游客人的
需求。
高级餐厅
在酒店的各个楼层,有多家高级餐 厅提供各种美食,包括中式、西式 以及其他国际风味。
商务会议
酒店配备有多功能会议室和宴会厅 ,适合举办各种商务会议和活动。
环保与节能
绿色建筑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设计上注重环保与节能,采用了多项绿色建 筑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2018年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翻 新和改造,提升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和游客的舒适度。
对上海的影响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作为上海的地标性 建筑,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 度。
环球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高端企业和专业人才,将有力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 城市经济实力。
增强上海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
环球金融中心作为上海的新地标,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国 内外游客和投资者。
05
CATALOGUE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文化意义
与上海文化的融合
的潮流。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成功建设为 中国建筑业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 良好的形象,为中国建筑业走向
世界奠定了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球金融中心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理念,采用环 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 发展。
智能化升级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环球金融中 心将提升运营效率,为访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 的体验。
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融合
01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环球金融中心将加强与金融科技企
业的合作,推动金融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豪华酒店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内设有一家豪 华酒店,提供五星级的服务和设 施,满足高端商务和旅游客人的
需求。
高级餐厅
在酒店的各个楼层,有多家高级餐 厅提供各种美食,包括中式、西式 以及其他国际风味。
商务会议
酒店配备有多功能会议室和宴会厅 ,适合举办各种商务会议和活动。
环保与节能
绿色建筑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设计上注重环保与节能,采用了多项绿色建 筑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2018年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翻 新和改造,提升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和游客的舒适度。
对上海的影响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作为上海的地标性 建筑,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 度。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3
国际化标准值应达到4500万人次以上。这些,西安都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三、关于“国际化”的解读 2、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途径
1
参考以上标准,现阶段,西安在综合经济实力、国际化职能、城 市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置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都与国际化大都市的 标准有一定距离,西安尚未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因此, 西安要实现国际化道路必须另辟蹊径。根据西安的特点,其国际化具 有自身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通过编制西安大都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整合西安-咸阳 两市的城市空间,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大提升。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1
现状解读 相关规划解读 “国际化”的解读
2
西咸一体化解读 空间关系解读
3
近期建设情况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一、现状解读
2
3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六、近期建设状况
4、浐灞生态区 浐灞生态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重点之 一。区域发展的三大特色——生态、文化、现代。 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3月,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
1
2
6、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 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
1
在2000年,为了提升关中城市群地位,强化西安都市圈核心功能,推进都 市圈建设,确保关中率先发展,提出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
以西咸一体化带动的大西安建设,将是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中之重。 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西安、咸阳两市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整个区 域的综合竞争力。两市一体化后,仅仅从规模上,GDP总量在设区的市排名上 升8位,现状城市规模达到600万人,规划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800万人标准。 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咸一体化发展区被定位 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龙头核心,其发展关系到我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 大局,必须加速推进。
中国旅游地理(北京市) ppt课件

ppt课件
10
ppt课件
北海公11园
北京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 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 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 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 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 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 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
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ppt课件
7
名 胜 古 迹
故宫全景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历史 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 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 千年的历史。北海公园继 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 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 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 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 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 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 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 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北京市
ppt课件
1
北京市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全国第二大城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 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 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 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 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 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ppt课件
16
颐和园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 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 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 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 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 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 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 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对外开放》ppt优秀版

沿海开放城市 → 沿 海 经 济 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放区→内地
2001年12月
《对外开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t优秀版(PPT优秀课 件)
《对外开放》ppt优秀版(PPT优秀课 件)
随堂训练
1.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
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
B 城市是 (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 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79 年的 深圳
改革 开放 后的 深圳
5.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 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 开放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 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 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 优惠条件
。 • (4)试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改革开放
的影响。 • (4)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水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外开放》ppt优秀版(PPT优秀课 件)
《对外开放》ppt优秀版(PPT优秀课 件)
•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 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 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
【发展战略】成都经济发展与国际大都市建设

一、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意义
• 2、中国对“国际化城市”的认识
• 第二阶段
• 此后,许多城市开始重新规划目标,转而 去建设“生态城市”、“文化城市”、“ 宜居城市”等。即使是在国际化城市的这 个同一发展目标之内,也有“差异化”和 “个性化”的新思路。比如,西安定位于 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 都市;大连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宁波定 位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等。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国际化”与工业化、城 镇化、市场化并列在一起,称之为中国在全面参 与经济全球化时所面临的新课题与新矛盾。接着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际化”又与“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一起,并称作 是需要“全面认识”的“新形势新任务”及需要 “深刻把握”的“新课题新矛盾”。
• (7)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的标准。
•
依据这些指标,里德曼认为包括纽约、伦敦、东京等30具有不同的序列等级,分布在美
洲、欧洲和亚太三个子系统的核心以及半边缘国家中。
二、国外关于国际化城市的研究进展
• 1991年,美国学者萨森(Saskia Sassen) 出版了《全球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一 书,对伦敦、纽约和东京3个公认的世界城 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2001年 , 萨 森 出 版 了该书的第二版。
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判定世界城市主要有7个指标,分别是:
• (1)主要的金融中心;
• (2)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 (3)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
• (4)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 (5)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
• (6)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指港口和国际航空港);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PPT课件

12
方面四
• 城市绿化和环保工作得到加强。
• 小城镇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发展绿色经济、倡导 绿色文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城市环 境已成为每个城市发展的首要选择。2006年末 我国城市拥有公园7913个,公园绿地面积33.3 万 公 顷 , 人 均 公 园 绿 地 8.98 平 方 米 。 分 别 比 1978年增长11倍、3倍和9倍。城市建成区绿化 覆盖面积12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 截止2007年末有89个城市被建设部授予“国家 园林城市”称号。
11
4、邮电
• 邮电通讯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地进入中国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 一 。 2007 年 我 国 地 级 及 以 上 城 市 ( 包 括 市 辖 县 ) 邮 电 业 务 收 入 9184亿元,邮(政)电局(所)数达5.4万处。比1985年增长3.9 倍。家用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城市每百人 拥有本地电话机数从1985年的0.88部增加至2007年28.3部;移 动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县(市),在城市等重点地 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风景区也基本实现了 无缝覆盖,室内覆盖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大中城市都基本建立了完 善的室内覆盖系统。中国移动公司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 了漫游服务,网络无线接通率达到99%以上,短信接通率也超过 了98.5%,GPRS城市覆盖率达到了100%。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 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5023万户,城市每百 人拥有移动电话机数达94.3部,国际互联网用户达6487万户。
7
上海交通建设实例
8
方面三
• 文化、教育、卫生、邮电、通讯设施发展迅速。
方面四
• 城市绿化和环保工作得到加强。
• 小城镇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发展绿色经济、倡导 绿色文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城市环 境已成为每个城市发展的首要选择。2006年末 我国城市拥有公园7913个,公园绿地面积33.3 万 公 顷 , 人 均 公 园 绿 地 8.98 平 方 米 。 分 别 比 1978年增长11倍、3倍和9倍。城市建成区绿化 覆盖面积12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 截止2007年末有89个城市被建设部授予“国家 园林城市”称号。
11
4、邮电
• 邮电通讯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地进入中国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 一 。 2007 年 我 国 地 级 及 以 上 城 市 ( 包 括 市 辖 县 ) 邮 电 业 务 收 入 9184亿元,邮(政)电局(所)数达5.4万处。比1985年增长3.9 倍。家用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城市每百人 拥有本地电话机数从1985年的0.88部增加至2007年28.3部;移 动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县(市),在城市等重点地 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风景区也基本实现了 无缝覆盖,室内覆盖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大中城市都基本建立了完 善的室内覆盖系统。中国移动公司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 了漫游服务,网络无线接通率达到99%以上,短信接通率也超过 了98.5%,GPRS城市覆盖率达到了100%。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 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5023万户,城市每百 人拥有移动电话机数达94.3部,国际互联网用户达6487万户。
7
上海交通建设实例
8
方面三
• 文化、教育、卫生、邮电、通讯设施发展迅速。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 PPT

苏州——新型工业强市
第二章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堂练习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 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 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 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下题。
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 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上 海 辐 射 功能
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 级,以上海为核心形 成庞大产业集聚,生 产规模庞大,市场竞 争力强劲
上海已成为 我国区域发 展和对外开 放重要引擎
上海拥有高效率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中心城区已建成立 体交通网络
金融 机构
数量 多
级别 高
科研实 力雄厚, 是我国 最重要
2的高科
技研发 中心
大都市
• 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
现代化城市区域; • 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中心
城市 先 集后 聚辐 射
带
动
EDUCATIONAL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
•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
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
• 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 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
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 人才集聚,进而福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城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点”指增长极,“轴”指交通干线,形 成区城经济优先发展地带。它会对人口和产业产生吸引力,导致人口与产业沿轴线集聚,形成新 的增长带,使集聚与辐射过程在空间上沿着特定方向连续进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堂练习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 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 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 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下题。
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 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上 海 辐 射 功能
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 级,以上海为核心形 成庞大产业集聚,生 产规模庞大,市场竞 争力强劲
上海已成为 我国区域发 展和对外开 放重要引擎
上海拥有高效率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中心城区已建成立 体交通网络
金融 机构
数量 多
级别 高
科研实 力雄厚, 是我国 最重要
2的高科
技研发 中心
大都市
• 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
现代化城市区域; • 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中心
城市 先 集后 聚辐 射
带
动
EDUCATIONAL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
•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
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
• 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 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
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 人才集聚,进而福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城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点”指增长极,“轴”指交通干线,形 成区城经济优先发展地带。它会对人口和产业产生吸引力,导致人口与产业沿轴线集聚,形成新 的增长带,使集聚与辐射过程在空间上沿着特定方向连续进行。
国际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这 国际化大都市 这 个概念的起源, 个概念的起源,究竟 是苏格兰城市规划师 格迪斯于1915年提 格迪斯于 年提 出的, 出的,还是英国学者 霍耳在1966年提出 霍耳在 年提出 在中国, 的。在中国,它业已 成为一顶给城市加冕 的皇冠, 的皇冠,高于现有一 切奖项, 切奖项,而且是一个 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 的城市的最佳搭配。 的城市的最佳搭配。
上海
香港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上海
标准三:会展之城
国际大都市通常也是国际会展城市。 国际大都市通常也是国际会展城市。 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至 少要举办150次以上由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次以上由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少要举办 次以上由 的国际会议。巴黎的国际会议更是多达300 的国际会议。巴黎的国际会议更是多达 多个。各类国际会议的召开可以拉动旅游、 多个。各类国际会议的召开可以拉动旅游、 广告、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 广告、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由它带来的 延伸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国城市中, 延伸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国城市中, 香港的国际性会议是最多的,其次北京, 香港的国际性会议是最多的,其次北京,广 州是最少的。 州是最少的。
“国际大都市”评定标准 国际大都市” 国际大都市
一:区域中心 二:移民之城 三:会展之城 四:组织之城 五:服务之城 六:创业与人居之城 七:传媒之城 八:文明之城
上海
香港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上海
标准三:会展之城
国际大都市通常也是国际会展城市。 国际大都市通常也是国际会展城市。 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至 少要举办150次以上由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次以上由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少要举办 次以上由 的国际会议。巴黎的国际会议更是多达300 的国际会议。巴黎的国际会议更是多达 多个。各类国际会议的召开可以拉动旅游、 多个。各类国际会议的召开可以拉动旅游、 广告、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 广告、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由它带来的 延伸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国城市中, 延伸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国城市中, 香港的国际性会议是最多的,其次北京, 香港的国际性会议是最多的,其次北京,广 州是最少的。 州是最少的。
“国际大都市”评定标准 国际大都市” 国际大都市
一:区域中心 二:移民之城 三:会展之城 四:组织之城 五:服务之城 六:创业与人居之城 七:传媒之城 八:文明之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国际化的第一个特征是经济运行国际 化程度比较高。第二个比较大的特征是物流的 集散吞江吐海。第三个特征是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展开国际会议。
——摘之茹晴著《中国人圆强国梦》 (2002)
21
3.世界城市对上海的三生要求
22
3.1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变化
生活质量指标
发展中国家 A
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研究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诸大建
1
1.上海大都市发展需要考虑的 新座标
2
1.1上海大都市发展的新台阶
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 上海城市发展的变革
以经济中心城市为目标 21世纪的前10年
3
上海20世纪以来发展的三个阶 段
1920-40年代的上海发展
亚洲的纽约与东方的巴黎 [美]墨非.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1953)
城市人口的规模要求
世界城市人口规模区间100-2千万 A类:1千万到2千万(全球性的世界城市) B类:500万到1千万(特大城市) C类:100万到500万(大城市)
15
城市空间的规模要求
1-2小时的通勤半径 上海本身的城乡一体化 长江三角的城市一体化
杭嘉湖与苏锡常
16
世界城市的经济规模与经济水 平
18
上海经济增长与目标城市的比较
上海 北京 2000 2000
GDP(亿 567.5 307 美圆
占全国 4.6
汉城 1995
1075
新加坡 香港 1999 1999
954 1617
伦敦 1987 1134
17
纽约 1995
2792
东京 1994 5593
18.6
人均 4180 GDP(美 圆)
增长率 10.8
B
C
60年代
90年代
A——上升的指标:婴儿 存活率、蛋白质摄入等
B——不敏感指标:中学入 学率、收入的吉尼系数等
C——下降的指标:人均二 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硫等
经济增长
23
三种资本的不同增长状况
ECONOMY
增长
物质资本快速增长
ENV’T SOCIETY
传统现代化的不协调发展
人力资本缓慢增长
自然资本逐渐枯竭 时间
10
人类发展导向的现代化(世界银 行2001)
社会治理结构 (社会资本)
能力层面
人力资本
直接
间 有形资本 接 增长
自然资本
直接
人类福利 与
人类发展
资本层面
目标层面
11
现代化概念的三个变革
目标维度:从经济增长到人类发展 资本维度:从有形资本到综合资本 能力维度:从政府一元到社会三元
12
现代化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展水平,例如韩国)
按照4-5%的增长率
2030年的目标:人均25000美圆(达到高收入的平 均水平,例如新西兰)
2050年的目标:可与最高级别的世界城市进行比较 (例如加拿大)
20
徐匡迪市长谈上海的经济现代化 (2001)
上海现在人均GDP是4180美圆,我们预计到 2005年可以提高到7500-8000美圆,到2010年 肯定超过10000美圆.如果有1.5-2万美圆,应该 说大致达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人均方面:
汇率人均收入在1万美元以上 购买力人均收入在1.5万美圆以上
总量方面:
达到区域的30%及其以上 达到全国的10-15%
17
2000年上海的经济规模
人均方面:
汇率城市人均收入为4180美圆 购买力城市人均收入为15000美圆左右
总量方面:
为长江三角洲的四分之一(500/2000多亿) 城市经济总量为全国的4.6%(500/1万多亿)
1950-80年代的上海发展
竞争能力退化的大都市 [美]墨非:上海并没有改变中国(1990)
1990年代以来的上海发展
凤凰涅磐的未来世界城市 [美]P.Yatsko:新上海-中国传奇城市的艰难再生
(2001) 康燕:解读上海(2001)
4
从“一个龙头”到“一个现代化” 的转变
90年代:一个龙头、三个中心
人类发展竞争力: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衡量 经济增长竞争力:用世界银行人均GDP和GDP 占全国的比例衡量 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用经济增长指数、社会进 步指数、环境和谐指数整合的指标衡量 社会治理竞争力: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概念与 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诚信问题
13
2.建设世界城市对上海的规模 要求
14
姆斯特丹、新加坡 国家性的世界城市:巴黎、苏黎士、悉尼、汉
城、墨西哥、圣保罗
区域性的世界城市:芝加哥、科隆、香港
7
不同发展水平的大都市
发达型大都市(MDM型):
伦敦、纽约、东京
发展型大都市(LDM型):
新加坡、汉城、香港、墨西哥、圣保罗
8
五个层面上的要求
规模层面上的要求 发展维度上的要求 人居生活上的要求 区域整合上的要求(世界城市与城市群 落) 治理能力上的要求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经济增长
21世纪:一个现代化、四个中心、三个 体系
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建设国际城市
5
1.2世界城市的级别与类型
A型
全球级
伦敦 纽约 东京
B型
洲际级
国家级
区域级
落落杉叽 柏林 法兰克福 巴黎
科隆
新加坡
汉城 墨西哥 圣保罗
香港
6
不同规模水平的大都市
弗里德曼世界城市的四个级别(30个) 全球性的世界城市:伦敦、纽约、东京 洲际性的世界城市:洛杉叽、法兰克福、阿
24
ECONOMY
ENV’T SOCIETY
SOCIETY
ECONOMY
上海两高一低的现状
ENVIRONMENT
上海三维发展的未来
25
B型范例:汉城三维发展的指 标
经济类:
人均GDP
社会类:
社会福利 文化活动 交通 城市空间
环境类:
空气质量 水环境与水消耗 生活类废弃物 生态系统
2777 9.6
10508 29610 23520 16850 34900 37211
3.2
5.6
2.9 2.2
4.1
1.8
19
上海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
按照9-10%的增长率
2000年的现状:人均4180美圆(中等发展水平的平 均值)
2007年的目标:人均7500-8500美圆 2010年的目标:人均10000美圆(进入高收入的发
9
1.3提高上海大都市四层次的竞争力
上海新 世纪可 持续发 展的城 市管理
城市人类发展的竞争力:建 设有高生活质量人居城市的 目标
城市经济增长的竞争力:建设世 界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目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建设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和谐的 健康城市的目标
城市治理结构的竞争力:政府、 市场、社会的整合目标
——摘之茹晴著《中国人圆强国梦》 (2002)
21
3.世界城市对上海的三生要求
22
3.1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变化
生活质量指标
发展中国家 A
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研究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诸大建
1
1.上海大都市发展需要考虑的 新座标
2
1.1上海大都市发展的新台阶
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 上海城市发展的变革
以经济中心城市为目标 21世纪的前10年
3
上海20世纪以来发展的三个阶 段
1920-40年代的上海发展
亚洲的纽约与东方的巴黎 [美]墨非.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1953)
城市人口的规模要求
世界城市人口规模区间100-2千万 A类:1千万到2千万(全球性的世界城市) B类:500万到1千万(特大城市) C类:100万到500万(大城市)
15
城市空间的规模要求
1-2小时的通勤半径 上海本身的城乡一体化 长江三角的城市一体化
杭嘉湖与苏锡常
16
世界城市的经济规模与经济水 平
18
上海经济增长与目标城市的比较
上海 北京 2000 2000
GDP(亿 567.5 307 美圆
占全国 4.6
汉城 1995
1075
新加坡 香港 1999 1999
954 1617
伦敦 1987 1134
17
纽约 1995
2792
东京 1994 5593
18.6
人均 4180 GDP(美 圆)
增长率 10.8
B
C
60年代
90年代
A——上升的指标:婴儿 存活率、蛋白质摄入等
B——不敏感指标:中学入 学率、收入的吉尼系数等
C——下降的指标:人均二 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硫等
经济增长
23
三种资本的不同增长状况
ECONOMY
增长
物质资本快速增长
ENV’T SOCIETY
传统现代化的不协调发展
人力资本缓慢增长
自然资本逐渐枯竭 时间
10
人类发展导向的现代化(世界银 行2001)
社会治理结构 (社会资本)
能力层面
人力资本
直接
间 有形资本 接 增长
自然资本
直接
人类福利 与
人类发展
资本层面
目标层面
11
现代化概念的三个变革
目标维度:从经济增长到人类发展 资本维度:从有形资本到综合资本 能力维度:从政府一元到社会三元
12
现代化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展水平,例如韩国)
按照4-5%的增长率
2030年的目标:人均25000美圆(达到高收入的平 均水平,例如新西兰)
2050年的目标:可与最高级别的世界城市进行比较 (例如加拿大)
20
徐匡迪市长谈上海的经济现代化 (2001)
上海现在人均GDP是4180美圆,我们预计到 2005年可以提高到7500-8000美圆,到2010年 肯定超过10000美圆.如果有1.5-2万美圆,应该 说大致达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人均方面:
汇率人均收入在1万美元以上 购买力人均收入在1.5万美圆以上
总量方面:
达到区域的30%及其以上 达到全国的10-15%
17
2000年上海的经济规模
人均方面:
汇率城市人均收入为4180美圆 购买力城市人均收入为15000美圆左右
总量方面:
为长江三角洲的四分之一(500/2000多亿) 城市经济总量为全国的4.6%(500/1万多亿)
1950-80年代的上海发展
竞争能力退化的大都市 [美]墨非:上海并没有改变中国(1990)
1990年代以来的上海发展
凤凰涅磐的未来世界城市 [美]P.Yatsko:新上海-中国传奇城市的艰难再生
(2001) 康燕:解读上海(2001)
4
从“一个龙头”到“一个现代化” 的转变
90年代:一个龙头、三个中心
人类发展竞争力: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衡量 经济增长竞争力:用世界银行人均GDP和GDP 占全国的比例衡量 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用经济增长指数、社会进 步指数、环境和谐指数整合的指标衡量 社会治理竞争力: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概念与 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诚信问题
13
2.建设世界城市对上海的规模 要求
14
姆斯特丹、新加坡 国家性的世界城市:巴黎、苏黎士、悉尼、汉
城、墨西哥、圣保罗
区域性的世界城市:芝加哥、科隆、香港
7
不同发展水平的大都市
发达型大都市(MDM型):
伦敦、纽约、东京
发展型大都市(LDM型):
新加坡、汉城、香港、墨西哥、圣保罗
8
五个层面上的要求
规模层面上的要求 发展维度上的要求 人居生活上的要求 区域整合上的要求(世界城市与城市群 落) 治理能力上的要求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经济增长
21世纪:一个现代化、四个中心、三个 体系
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建设国际城市
5
1.2世界城市的级别与类型
A型
全球级
伦敦 纽约 东京
B型
洲际级
国家级
区域级
落落杉叽 柏林 法兰克福 巴黎
科隆
新加坡
汉城 墨西哥 圣保罗
香港
6
不同规模水平的大都市
弗里德曼世界城市的四个级别(30个) 全球性的世界城市:伦敦、纽约、东京 洲际性的世界城市:洛杉叽、法兰克福、阿
24
ECONOMY
ENV’T SOCIETY
SOCIETY
ECONOMY
上海两高一低的现状
ENVIRONMENT
上海三维发展的未来
25
B型范例:汉城三维发展的指 标
经济类:
人均GDP
社会类:
社会福利 文化活动 交通 城市空间
环境类:
空气质量 水环境与水消耗 生活类废弃物 生态系统
2777 9.6
10508 29610 23520 16850 34900 37211
3.2
5.6
2.9 2.2
4.1
1.8
19
上海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
按照9-10%的增长率
2000年的现状:人均4180美圆(中等发展水平的平 均值)
2007年的目标:人均7500-8500美圆 2010年的目标:人均10000美圆(进入高收入的发
9
1.3提高上海大都市四层次的竞争力
上海新 世纪可 持续发 展的城 市管理
城市人类发展的竞争力:建 设有高生活质量人居城市的 目标
城市经济增长的竞争力:建设世 界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目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建设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和谐的 健康城市的目标
城市治理结构的竞争力:政府、 市场、社会的整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