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茶韵】昌宁主要茶叶品种(下)

合集下载

关于昌宁茶叶的调查报告

关于昌宁茶叶的调查报告

关于昌宁茶叶的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昌宁茶叶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种植、加工和市场销售情况,并对其质量和市场潜力进行评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采访茶叶行业专家,我们发现昌宁茶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推进其发展。

一、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名优产品之一,昌宁茶叶作为云南省的特色茶叶之一,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

昌宁茶叶以其独特的种植环境和工艺特点而闻名,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已成为许多茶叶爱好者的首选。

二、昌宁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昌宁茶叶主要种植于云南省的昌宁县,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昌宁茶园的茶树生长快速且茶叶品质优良。

种植过程中,农民注重茶树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的方法,保证茶园的健康生长。

昌宁茶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烘焙等步骤。

在这些步骤中,采摘的时间、萎凋的掌握和杀青的处理都对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使得昌宁茶叶保留了其独特的香气和风味。

三、昌宁茶叶的品质与口感昌宁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首先,昌宁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鲜爽的味道,喝起来回甘生津,带有淡淡的花香。

其次,昌宁茶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

最后,昌宁茶叶的汤色清亮,叶底均匀齐整,展示了其精细的加工工艺。

四、昌宁茶叶的市场销售情况目前,昌宁茶叶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并愿意购买高品质的茶叶产品。

昌宁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同时,昌宁茶叶也通过电商平台和传统销售渠道进行市场销售,确保了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然而,昌宁茶叶的市场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昌宁茶叶的供应量有限,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其次,因为昌宁茶叶的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其了解程度有限,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

此外,茶叶行业的竞争激烈,昌宁茶叶需要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茶叶的品种和名称大全

茶叶的品种和名称大全

茶叶的品种和名称大全茶叶,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饮品,它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丰富的品种和名称。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茶叶的品种和名称大全。

一、绿茶。

1.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具有清香、甘醇的特点。

2. 碧螺春,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江苏苏州太湖东南的碧螺山,具有清香、鲜爽的特点。

3. 竹叶青,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江苏南京市溧水县,具有清香、滋味鲜爽的特点。

二、红茶。

1. 正山小种,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南郊正山岩茶区,具有红润、香醇的特点。

2. 金骏眉,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具有金芽显露、香气浓郁的特点。

3. 祁门红茶,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具有条索紧结、金毫显露的特点。

三、乌龙茶。

1. 铁观音,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2. 大红袍,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醇厚的特点。

3. 阿里山乌龙,台湾名茶之一,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阿里山地区,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四、白茶。

1. 白牡丹,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2. 寿眉,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3. 银针,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五、黄茶。

1. 黄山毛峰,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2. 徽州黄山,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3. 岩茶黄芽,中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六、黑茶。

1. 普洱茶,中国名茶之一,产于云南省普洱市,具有陈香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2. 六堡茶,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堡茶区,具有陈香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3. 湖南黑茶,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具有陈香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昌宁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昌宁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昌宁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引言:
昌宁红茶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鲜艳的红色和口感醇厚而闻名。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茶文化,昌宁红茶于XXXX年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中国茶叶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一、昌宁红茶的历史背景
1.茶叶在中国的起源和传播
2.昌宁红茶的由来和发展
二、昌宁红茶的特点
1.品种和生长环境
2.采摘和加工工艺
3.外形特点和色泽
4.香气和口感
三、昌宁红茶的生产过程
1.苗圃培育和茶树养护
2.采摘和杀青
3.揉捻和发酵
4.烘焙和包装
四、昌宁红茶的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
1.国内茶叶市场的概况
2.昌宁红茶的竞争优势
3.昌宁红茶的市场发展前景
五、昌宁红茶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
1.茶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意义
2.昌宁红茶的文化体现
3.昌宁红茶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推广
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对昌宁红茶的意义
1.地理标志保护的概念和作用
2.昌宁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影响
3.推动昌宁红茶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
结论: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宁红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支持,不仅有助于昌宁红茶本身的发展,还能推动中国茶叶产业的繁荣和茶文化
的传承。

我们应该加大对昌宁红茶的保护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昌宁红
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优秀的茶叶品
种和中国茶文化。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保山市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镇安、保山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在保山隆阳的徳昂日寨、大中寨、摆落塘、邦龙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等处生长,树龄在300-800年左右。

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树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1.5万亩。

保山已发明茶祖植物2个茶系,5个茶种。

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2liensis和滇缅茶种C.ill2w2diensis为主,栽培茶种以普洱茶种C.2ss2mie2和茶种C.sincnsis分布较广泛,勐腊茶种在瓦渡乡有少量分布。

1.昌宁县古茶树资源分布昌宁县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的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里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

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四十六点七,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年日照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独特的土壤、气温、雨量、温度等自然生态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1268-1398),官绅令人在碧云寺内植茶,制作明朝贡品“碧云仙茶”,开始了昌宁县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

昌宁县境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野生型古茶树、茶园主要有箐茶和苞红。

青茶于1981年发现在,街水炉阿干梁子原始森林内,方圆百亩面积内分散出现,一般树高700厘米-800厘米,树幅300厘米×500厘米,胸径8厘米-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厘米。

包洪茶属大理茶叶种,在大田坝乡与漭水镇相联界得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厘米×700厘米,胸径15厘米。

栽培型古茶树、茶园主要品种有理茶、腾子茶和昌宁大茶(漭水原头种)。

浅析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及感官品质

浅析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及感官品质

茶叶Journal of Tea2017,43(3) :164 ~ 170浅析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及感官品质宿迷菊1王盈峰1邹新武12张德恩3李湘3范晓玥1(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310016;.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310016;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保山678100)摘要昌宁种茶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茶乡”处于滇红的核心产区,昌宁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

本文介绍了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审评了一批昌宁工夫红茶,以期发现昌宁红茶感官品质的优势和不足。

为提升昌宁红茶品质,对昌宁县红茶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昌宁红茶;滇红;感官品质;茶产业中图分类号:TS272. 5 + 2 ;TS207.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8921 (2017)03-164-07A review on development ofChangning black tea and its sensory qualitySU Miju1,WANG Yingfeng1,Zou Xinwu1,2,ZHANG De-en3,LI Xiang3,Fan Xiaoyue1(1. Hang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COOP, Hangzhou 310016, China;2. ChENA National Center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Tea, Hangzhou 310016 , China;3. Leading Grou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Changning County , Baoshan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 Baoshan 678100 , China)Abstract Changning has a long history for tea production and it is known as a M Millennium Ancient Tea County11.Changning is a core area for Yunnan black tea with excellent quality.The development of Changning black tea is reviewed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of Channing black tea was evaluat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lack tea quality in Channing.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changning black tea industry were proposed.Key words Changning black tea;Yunnan black tea;Sensory evaluation;Sensory quality;Tea industryi 刖言昌宁县隶属云南省保山市,位于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介于东经99。

云南昌宁红茶历史研究

云南昌宁红茶历史研究

2017年第10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在世界茶树发源地澜沧江流域的所有茶山中,昌宁县的千年茶山扼其上游,其地出产的昌宁红茶近年来逐渐被世人所认知,被市场所接受。

作为云南滇红茶代表之一的昌宁红茶短暂而辉煌。

笔者将从云南红茶发展史等几个方面对昌宁红茶做一个概述。

1云南红茶发展概述据史料记载及调查取证,世界上最早茶源地在今西双版纳地区,也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源地。

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附近或沿途,是云南古茶树最为集中的原生地。

这里不但出产举世闻名的普洱茶,也孕育出后起之秀云南红茶。

红茶,是茶中的一个品种,它有别于普洱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红茶属全发酵茶类,其制作工艺主要是用茶树的嫩芽叶为原料,通过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制成后,无论是干茶叶还是水泡茶汤都色泽红润、浓艳飘香,故“红茶”因此而得名。

红茶源自中国,而中国红茶最早起源于福建著名的"正山小种”茶。

云南近代盛产红茶,统名"滇红”。

"滇红”出世以来,它特有的芳香和浓郁的口感征服了众多品茶人。

同时独具的形美色艳而举世闻名。

云南红茶历史发展短短70多年,经历了从调研到实验在到规模化生产的三个阶段。

近代中国历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1938年因抗战全面爆发后红茶产地祁门沦陷,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先生受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到云南调研茶叶产供销情况,1938年11月到达迤西顺宁(清1770年置,为顺宁府治。

1954凤庆县置县),发现这里的云南大叶种茶古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是红茶生产再好不过的原材料基地。

凤山茶树都是单本植物,古树往往高达一丈有余,所发新芽实壮叶肥,白毫浓密,同时嫩叶中含有大量叶黄素,加之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茶产量很高且质量上佳,非常合乎制作红茶要求。

冯绍裘等人见云南从来没有生产过红茶,当即上报中国茶叶公司,拍板决定马上试制红茶,并试得出样品红茶绿茶若干,其中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

千年茶乡昌宁歌曲12首

千年茶乡昌宁歌曲12首

千年茶乡昌宁歌曲12首
千年茶乡昌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有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歌曲。

以下是一些与昌宁茶乡相关的12首歌曲:
1. 《春茶歌》,歌颂昌宁茶乡的春茶,描绘了茶叶生长的美丽景象和采茶的劳动场景。

2. 《茶香韵》,歌颂昌宁茶乡的茶叶香气,描述了品茶时的愉悦感受和茶文化的魅力。

3. 《茶山歌》,描绘昌宁茶乡的茶山景色,歌颂茶树的茂盛和茶叶的品质。

4. 《茶乡情》,表达对昌宁茶乡的深情厚意,歌颂茶农的辛勤劳动和茶叶的独特魅力。

5. 《茶舞曲》,以欢快的曲调展现昌宁茶乡的茶叶采摘和加工过程,让人感受到茶舞的节奏和活力。

6. 《茶乡之恋》,描述一个茶农与茶乡之间的深情故事,唱出
对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7. 《茶乡风情》,以轻快的旋律展现昌宁茶乡的风土人情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8. 《茶乡之歌》,歌颂昌宁茶乡的美丽风景和丰收的茶叶,表达对茶乡的热爱和祝福之情。

9. 《茶乡行》,描绘茶乡的田园风光和茶叶的生长过程,让人感受到茶乡的宁静与美好。

10. 《茶乡的味道》,描述茶乡的味道和茶叶的口感,表达对昌宁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 《茶乡之声》,以悠扬的旋律展现昌宁茶乡的声音,包括茶叶采摘、制作和品尝的声音。

12. 《茶乡之梦》,歌颂茶乡的美丽梦想和茶叶的品质,表达对昌宁茶乡的祝福和期许。

这些歌曲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昌宁茶乡的美丽风景、茶叶的品质和茶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这个千年茶乡。

[昌宁茶韵]昌宁植茶史

[昌宁茶韵]昌宁植茶史

[昌宁茶韵]昌宁植茶史昌宁植茶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者可上溯到宋元时期。

境内大量出土的新石器实物表明,自古就有先民活动生息,他们是昌宁的土著,早就认识了茶的“收敛”作用,并用之于洗目、疗足。

今右甸石佛山的古茶树,经鉴定属人工栽培型,树龄在千年以上。

从史籍中发现,元明时期今昌宁的右甸、勐统等地,植茶和制茶的经验和工艺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

明景泰成化年间的“猛垌”(今勐统镇)茶已经远近闻名。

据《顺宁府志》载,右甸坝西麓有古迹碧云寺,乃明洪僧人所建。

僧侣在寺的周围及后山植茶,并采摘炒晒加工成条索均匀的青茶,其味芬芳复郁,汤色碧绿,誉为“碧云仙茶”,香客施主、善男信女互为传播,名声大噪,相传曾入贡京城。

明洪武年间,朝廷三次“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右甸地方的茶叶也成为商贾的抢手货,汇入了喧嚣的茶马古道。

万历年间,昌宁已有军队驻守,茶成了“土守御所”的饮品。

清康熙年间,右甸民间普遍植茶,右甸境内常有昭通、大理、永昌商人来进行茶叶、骡马交易。

昌宁大规模种茶,据《顺宁府志》记载:“始于清末,太守齐璘督……倡种”,今昌宁境内的温泉、尼诺、勐统等乡镇都是茶叶种植区。

光绪八年(1882),勐廷寨回民杨席三从耿马引进茶籽,植于清真寺四周。

民国二十年,时任镇康县长的温泉里睦人袁恩锡(字羡程)回乡探亲,向桑梓族人及邻里宣传种茶能赚钱的发财之道。

为改变家乡人捉襟见肘、手头拮据的生活现状,族人袁立本、袁恩寿率先育苗种植,不出几年果然改变了囊中羞涩的状况,当地百姓十分感激“袁大官人”的启发和倡导,积极栽茶种茶,使今温泉成为著名的“尼诺茶”乡。

民国二十二年,昌宁设县以后,茶叶成为官府的一项重要财税之源。

民国二十九年,县长曾国才动员全县种茶。

他系本省丽江人,对茶情有独钟,曾任过镇康县长,改任昌宁县长后,看到昌宁水土较之镇康更具诸多不可比的优势,决心一展鸿图,在任期内兴修水利,激励各乡镇广泛种茶。

致令各保甲、寺观庙宇及小学校必须辟有公产茶园,几年间,就在全县宜茶的温凉乡镇增建了数千亩茶园,他向省政府呈报的文本中说“昌宁年产干茶2000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宁茶韵】昌宁主要茶叶品种(下)
云抗14号:国家级良种,云南省茶科所选育。

属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形开张,主干粗大,分枝较密,树幅较大,叶深绿色,叶质厚,发芽密度大,芽头肥壮、重实,持嫩性强,茸毛特多,嫩梢黄绿色,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36.1%、氨基酸3%、咖啡碱4.8%,为红绿茶兼制品种,具有抗寒抗旱及抗茶饼病特点,缺点是扦插及移栽成活率较低。

育苗时应注意进行促生根处理和采用袋苗移栽,种植密度3000株/亩,种植海拔1300—2000米。

长叶白毫:省级良种,省茶科所选育,属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树姿开张,叶片厚软有光泽,嫩梢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二叶含茶多酚34.8%,氨基酸2.3%,咖啡碱5.1%,酚氨比3:1。

茸毛特多,梗细叶长,持嫩性好,所制茶叶外形美观,是优良的绿名茶品种,适制高档绿茶、名优茶,以及红茶。

缺点是生长势一般,发芽较稀,产量略低于群体种。

建议种植密度:3000株/亩,种植海拔:1300—2000米,宜在热区、亚热区推广。

金萱:1994年引入昌宁,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分枝密,中叶形,叶色深绿,叶缘锯齿较深,叶质厚、较软,发芽早,抗寒、抗旱性强;制乌龙茶品质上呈,制绿茶香高持久,适宜高水肥条件温热、温凉地区种植。

紫娟:2000年引入昌宁,小乔木,树姿半直立,分枝中等,大叶形,叶形长椭圆,叶、芽、嫩茎紫色,持嫩性好,节间较长,内含物色素、果胶类物较特殊,有对人体保健作用;适宜温热、温凉区种植。

清水3号:凤庆茶科所选育(待审定),属乔木型,大叶类,长叶型,早芽种,树型半开张,长势中等,叶色翠绿,芽叶细长秀丽,茸毛多,扦插容易成活,抗逆性强,属高香型绿茶品种,适制高档炒青绿茶,兼制红茶;建议种植密度3000株/亩,种植海拔1300—2000米,2005年止,我县种植面积2000亩。

凤庆9号:凤庆茶科所选育(待审定),属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树型半开张,枝条粗壮,生长势强,叶片卵圆、隆起有光泽,叶色深绿,为典型的大叶品种;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节间短,持嫩性好,芽头重实,发芽密度稍稀,产量较高,红绿茶兼制;缺点是扦插成活率稍低(70%左右),高山茶园易感茶饼病;种植密度3000株/亩,种植海拔1300—1800米。

昌绿:昌宁县茶科站选育,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树型开张,自然分枝好,生长势强,叶片卵圆型,叶色深绿,茸毛多,节间短,叶片稍硬,发芽密度高,产量较高,抗病虫害及抗寒能力较强,扦插、移栽成活率高,制绿茶,成茶色泽翠绿,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

石丫口小茶:原产于本县耈街水炉石丫口、漭水大竹林等地,野生型,有性繁殖,小乔木,树姿开张、半开张,花冠直经平均4.06×91px,花瓣7-8枚,子房毛多,柱头3裂,果4室,结实性少,属二倍体,叶椭圆,小叶、叶色绿,叶面隆或微隆,叶脉8.3±0.95对,叶着生上斜,芽叶绿带紫,茸毛多,发芽密度高,182个/尺2,一芽三叶百芽重50g,发芽早。

叶片解剖特征:栅栏层厚77.0um、2层,海棉层厚106.6um、1层,上表皮厚19.2um,栅/海比0.72,生产指
数2679。

内质成分:茶多酚总量32.45%,氨基酸总量2.01%,咖啡5.27%,水浸出物45.98%;制茶审评总分:红茶91.3,绿茶83.8,适制红茶、绿茶。

宝丰大叶茶:原产昌宁宝丰回头山,有性繁殖后代,小乔木,树姿半开展,花冠直径3.56×83.75px,花瓣6-7枚,子房多毛,柱头3裂,属二倍体(染色体),叶椭圆、大叶、叶色绿、叶面隆,叶脉平均11对,叶着生状为水平,芽叶
黄色、茸毛多,发芽密度148个/尺2,一芽三叶百芽重109.1g,发芽早,叶片解剖特征;栅栏组织厚49.0um,1层,海棉组织139.2um,栅/海比0.35,上表皮组织厚21.9um,生产指数1556。

内质成分:氨基酸总量2.21%,咖啡碱4.6%,茶多酚30.33%,水浸出物42.25%;制茶审评分:红茶90.95分,适制红茶。

(张子宁)
——摘自《昌宁茶韵》
编辑:王东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