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2011年高考复习)

合集下载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_(高考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_(高考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1.建立:以AgCl溶解为例: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和脱离AgCl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的溶液,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 (s) Cl-(aq)+Ag+(aq)2.定义: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特征: 动、等、定、变、同4.影响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知识点2】溶度积K SP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2.表达式:AmBn(s)mA n+(aq)+nB m-(aq)Ksp= [A n+]m·[B m-]n3.影响因素:温度4.溶度积常数的应用:①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 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②利用溶度积K SP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情况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方向。

5.溶度积规则当Qc>Ksp时,有沉淀析出当Qc=Ksp时,沉积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当Qc<Ksp时,则难溶电解质会溶解考点精讲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原理:若Q c大于K 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在工业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有:(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湖南理工学院2011年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湖南理工学院2011年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记载分析花学中的应用习题11 已知Ag 2CrO 4的溶解度为4.74g·L -1,求其溶度积K sp解:Ag 2CrO 4的溶解度S= 4.74 / 331.74 = 0.0143 (mol/L),K sp = 4s 3 = 4×(0.0143)3 = 1.17×10-5 (题给条件有错)2 已知Ca(OH)2的K sp =5.5×10-6,计算其饱和溶液的pH 值。

解:)L /mol (1011.14105.54K S 2363sp--⨯=⨯==c (OH -)= 2S = 2.22×10-2(mol/L) pOH - = 1.65 pH = 12.353 根据K sp 值计算下列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1)Mg(OH)2在纯水中,(2)Mg(OH)2在0.01 mol·L -1 MgCl 2溶液中,(3)CaF 2在pH=2的溶液中。

解:(1)43123sp1012.141061.54K S --⨯=⨯== (mol·L -1)(2)设Mg(OH)2在0.01 mol·L -1 Mg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OH 2Mg)OH (Mg 22 0.1+S 2S K sp =(S+0.01)(2S)2=5.61×10-12 ∵S+0.01≈0.01 ∴S=1.18×10-5 (mol·L -1)(3) CaF 2+2H +⇔Ca 2++2HFK j =2a sp 22222K K )F (c )F (c )H (c )HF (c )Ca (c =⨯⋅--++ 2410222)1053.3(1046.1)10()s 2(s ---⨯⨯=⋅ s≈3.08×10-3(mol·L -1) 4 欲从0.002 mol·L -1Pb(NO 3)2溶液中产生Pb(OH)2沉淀,问溶液的pH 至少为多少?解:c (Pb 2+) = 0.002 mol/L , c (Pb 2+)c 2(OH -)> K sp 才能产生Pb(OH)2沉淀。

【学霸笔记】专题14 沉淀溶解平衡

【学霸笔记】专题14  沉淀溶解平衡

专题14 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1.难溶、可溶、易溶界定:20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2.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建立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结晶溶液中的溶质⎩⎪⎨⎪⎧v溶解>v结晶固体溶解v溶解=v结晶溶解平衡v溶解<v结晶析出晶体(2)特点(同其他化学平衡):逆、等、定、动、变(适用平衡移动原理)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溶解产生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3)以AgCl(s)Ag+(aq)+Cl-(aq)ΔH>0为例,填写外因对溶解平衡的影响外界条件移动方向平衡后c(Ag+)平衡后c(Cl-)K sp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释正向不变不变不变加入少量AgNO3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 逆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通入H 2S正向减小增大不变4.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调节pH 法如:除去NH 4Cl 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 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 3++3NH 3·H 2O===Fe(OH)3↓+3NH +4。

②沉淀剂法如:用H 2S 沉淀Cu 2+,离子方程式为H 2S +Cu 2+===CuS↓+2H +。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如:CaCO 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 3+2H +===Ca 2++H 2O +CO 2↑。

②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 4Cl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 +4===Mg 2++2NH 3·H 2O 。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溶解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里,沉淀溶解速率和离子生成沉淀速率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再改变时的状态。

(2)表示方法:如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2.溶度积(1)定义: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2)表达式:当难溶强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A m B n(s)m A n+(aq)+n B m-(aq),其溶度积的表达式为K sp=。

(3)影响因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和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

(4)意义:K sp反映了在水中的程度。

通常,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和AgI),K sp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就。

微点拨:(1)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2)K sp与溶解度(S)都可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程度,但是Ksp..............小的物质溶解度不一定也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原理:通过改变条件使溶解平衡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2)判断: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①当Q K sp时,就会有沉淀生成。

②当Q K sp时,处于平衡状态。

③当Q K sp时,就会使沉淀溶解。

(3)应用①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②用来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如溶洞中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2.沉淀的转化(1)实质:是的移动。

(2)特点①通常,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

②两种难溶物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3)应用除去废水中的Cu 2+、Hg 2+、Pb 2+等,常用 、 等难溶物作沉淀剂。

如可用FeS 等难溶杂质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Hg 2+,沉淀转化反应为 。

微点拨:沉淀转化虽然是利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但是因为沉淀能够完全转化,所以反应方程式用“===”,不用“”。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一、选择题(共19题)1.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物质CaCO3MgCO3Ca(OH)2Mg(OH)2Fe(OH)3K 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

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

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C.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 (Mg2+)∶c(Fe3+)=2.125×1021D.将适量的Ca(OH)2固体溶于100mL水中,刚好达到饱和[c(Ca2+)=1.054×10-2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其中加入100mL0.012mol/L的NaOH,则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某实验小组探究常温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查得如下资料:难溶电解质FeS CuS Mg(OH)2Fe(OH)3 K sp(溶解平衡常数) 6.3×10-18 6.3×10-36 1.8×10-11 4.0×10-38依据上述数据进行的预测不合理的是()A.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有浑浊出现B.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可选用FeS做沉淀剂C.向含等物质的量的Mg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出现的沉淀是Mg(OH)2D.向1mL0.1mol·L-1MgCl2溶液中滴加2mL0.1mol·L-1NaOH溶液,取澄清溶液滴加2滴0.1mol·L-1FeCl3溶液,有浑浊出现3.已知:CaSO4(s)Ca2+(aq)+SO42-(aq)ΔH<0。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训练 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训练 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沉淀溶解平衡专题1.已知AgI为黄色沉淀,AgCI为白色沉淀,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为1.22×10-8mol·L-1,AgCI饱和溶液中c(Ag+)为1.3×10-5mol·L-1。

若在5 mL含有KCl和KI浓度均为0.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8 mL 0.01 mol·L-1的AgNO3溶液,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3c(K)>c(NO)>c(Ag)>c(Cl)>c(I) B.溶液中先产生的是AgI沉淀 C.AgCI的Ksp的数值为1.69×10-10D.若在AgI悬浊液中滴加少量的KCI溶液,黄色沉淀不会转变成白色沉淀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温度时,AgCI(s ) Ag+(aq)+CI—(aq)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后加入固体NaCl,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也减小B.在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

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OH-)>c(CH3COO-)>c(H+)C.甲烷碱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D.将0.1 mol/L的甲酸溶液加水稀释放10倍,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10倍3.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物质CaCO3 MgCO3 Ca(OH)2 Mg(OH)2Fe(OH)3K 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2CO3溶液比NaOH溶液效果好C.向含有Mg 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 2+)∶c(Fe3+)=2 .125×1021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B.K sp大小取决于难溶电解质的量,所以离子浓度改变时,沉淀平衡会发生移动C.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完全除去D.温度一定,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时,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5.在溶液中有浓度均为0.01mol·L-1的Fe3+、Cr3+、Zn2+、Mf2+等离子,已知:Ksp=2.6×10-39mol4·L-4;Ksp=7.0×10-31mol4·L-4Ksp=1.0×10-17mol3·L-3;Ksp=1.8×10-11mol3·L-3当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下列哪一种离子所需溶液的pH最小A.Fe3+ B.Cr3+ C.Zn2+ D.Mg2+6.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K SP(AB2)小于K 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 SP增大C.已知25℃时,K SP(AgCl)大于K SP(AgI),若向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足量碘化钾固体,则有黄色沉淀生成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不移动7.已知常温下:33112SPLmol101.2][Mg(OH)K--⋅⨯=2210SPLmol101.8(AgCl)K--⋅⨯=33124SPLmol101.9)(AgCrOK--⋅⨯=233SPL102.3COOAg)(CH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mol/L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不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B.将0.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入0.001mol/L的KCl和0.001mol/L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C在Mg2+为0.12mol/L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上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变大8、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Mg2+ + 2HCO3- + 2Ca2+ + 4OH-→ Mg(OH)2↓+ 2CaCO3↓+ 2H2OB.Cu2+ + H2S → CuS↓+ 2H+C.Zn2+ + S2- + 2H2O → Zn(OH)2↓+ H2S↑D.FeS + 2H+→ Fe2+ + H2S↑9.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a2+数目10.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 不变④ c(H+) 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B.①③C.①②④D.①⑤1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

高三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高三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2.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
Ca5(PO4)3OH(S) 5Ca2+(ag)+3PO43- (ag) +OH- (ag)
糖发酵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 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腐蚀牙齿。
已知F-会与难溶于水的羟基磷酸钙 [ Ca5(PO4)3(OH)]反应生成更难溶且耐酸的氟磷酸钙 [Ca5(PO4)3F]。请解释含氟牙膏使牙齿变坚固原因并 写出此离子反应方程式。
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
表达式 如 Mg(OH)2 (s)
Mg2 + (aq) +2OH- (aq)
25℃时, Ksp= [Mg2+ ][OH-]2 = 5.6×10-12mol3•L-3
溶度积(Ksp )的性质
①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 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平衡发 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
(重复①②操作)
BaSO4 、BaCO3
……
BaCO H+ Ba2+
例1:0.004mol·L-1AgNO3与0.004mol·L-1 积混合,有无Ag2CrO4沉淀生成? (Ag2CrO4的Ksp=1.1 ×10-12)
K2CrO4等体
解: 2Ag+ + CrO42-
Qc = c2(Ag+)c(CrO42-)
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有时也用1L水中所溶解的溶质的物
质的量来表示。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难溶
(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性 (20℃)
0.01
1
10 S(g)
一、沉淀溶解平衡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 考点 沉淀溶解平衡化训练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 考点 沉淀溶解平衡化训练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考点28 沉淀溶解平衡[题组一基础小题]1.有关CaCO3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aCO3沉淀析出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CaCO3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几乎不导电,属于弱电解质C.升高温度,CaCO3的溶解度增大D.向CaCO3沉淀中加入纯碱固体,CaCO3的溶解量降低答案B解析达到平衡时,v沉淀溶解=v沉淀析出;CaCO3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越大;纯碱电离出的CO2-3抑制CaCO3沉淀的溶解,故CaCO3的溶解量降低。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越小的电解质,其溶解度一定越小答案D解析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外界温度有关,故A、C正确;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故B正确;同类型的难溶物(如AgCl、AgBr、AgI),K sp越小,溶解度越小,而不同类型的难溶物(如Ag2SO4和AgI),K sp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需要进行换算,故D错误。

3.将足量的AgI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I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①5 mL 0.001 mol·L-1 KI溶液'②15 mL 0.002 mol·L-1 CaI2溶液③35 mL 0.003 mol·L-1HI溶液'④15 mL蒸馏水'⑤45 mL 0.005mol·L-1 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答案B解析AgI(s)Ag+(aq)+I-(aq),c(I-)或c(Ag+)越大,对AgI溶解的抑制程度越大,AgI的溶解度就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一.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例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与溶解的速率相等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例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 5(PO 4)3OH 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 5(PO 4)3OH(固)5Ca 2++3PO 43-+OH -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 5(PO 4)3F (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知识,减小右边离子的浓度,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增大右边离子的浓度,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H ++OH -=H 2O ,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 5Ca 2++3PO -34+F -Ca 5(PO 4)3F ↓加Ca 2+(或加PO -34等)二.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中溶质浓度的计算例3:已知:某温度时,Ksp(AgCl)=[Ag +][Cl -] =1.8×10-10Ksp(Ag 2CrO 4)=[Ag +]2[CrO 2- 4] =1.1×10-12试求:(1)此温度下AgCl 饱和溶液和Ag 2CrO 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 -1的AgNO 3溶液中,AgCl 与Ag 2CrO 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解析①AgCl(s)Ag +(aq)+Cl -(aq)1510sp Lmol 103.1108.1)AgCl (K )AgCl (c ---⋅⨯=⨯==Ag 2CrO 4(s)2Ag +(aq)+CrO 42-(aq)2x x(2x)2·x=Ksp1531234242105.64101.14)()(---⋅⨯=⨯==L mol CrO Ag K CrO Ag c sp∴ c(AgCl)<c(Ag2CrO4)②在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c(Ag+)=0.010 mol ·L -1AgCl(s) Ag +(aq) + Cl -(aq) 溶解平衡时: 0.010+x x(0.010+x)·x =1.8×10-10 ∵ x 很小,∴ 0.010+x ≈0.010x =1.8×10-8(mol ·L -1)c(AgCl)= 1.8×10-8(mol ·L -1)Ag 2CrO 4(s) 2Ag +(aq) + CrO 2-4(aq) 溶解平衡时: 0.010+x x(0.010+2x)2·x =1.1×10-12 ∵ x 很小,∴ 0.010+2x ≈0.010x =1.1×10-8(mol ·L -1) ∴ c(Ag 2CrO 4)=1.1×10-8 (mol ·L -1) ∴ c(AgCl)>c(Ag 2CrO 4)三.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积规则当难溶物溶解于水后,溶液中浓度积与溶度积有如下规则: Q i >K SP 时,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沉淀析出。

Q i =K SP 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

Q i <K SP 时,溶液为未饱和溶液 ,沉淀溶解 。

例4.将等体积的4×10-3mo1·L -1的AgNO 3和4×10-3mo1·L –1 K 2CrO 4混合,有无Ag 2CrO 4沉淀产生? 已知K SP (Ag 2CrO 4)=1.12×10-12。

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为原来的一半。

c(Ag +)=2×10-3mol·L -1;c(CrO 4 2-)=2×10-3mol ·L -1 Q i =c 2(Ag +)·c(CrO 4 2 -) =(2×l0-3 )2×2×l0-3 =8×l0-9>K SP (CrO 4-2) 所以有沉淀析出【练习】在100ml0.01mol/LKCl 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AgNO 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Cl 的Ksp =1.8×10-10) ( )A .有AgCl 沉淀析出B .无AgCl 沉淀C .无法确定D .有沉淀,但不是AgCl四.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 例5.将足量BaCO 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 ②10mL 0.2mol/LNa 2CO 3溶液 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 ④100mL 0.01mol/L 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

请确定各溶液中Ba 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例6.已知室温下BaSO 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1.07×10-5mol·L -1,BaSO 4在0.010mol·L -1 Na 2SO 4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在纯水中溶解度的多少倍? 已知K SP (BaSO 4)=1.07×10-10 解:设BaSO 4在0.010mol·L -1 Na 2SO 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xmol·L -1,则溶解平衡时:BaSO4(s) Ba (aq)2++SO 4(aq)2—平衡时浓度/mol.L -1 x 0.010+x K SP (BaSO 4)=c (Ba 2+ )·c ( SO 42-)=x(0.010 + x) =1.07×10-10 因为溶解度x 很小,所以0.010+x ≈0.010 0.010x=1.07×10-10 所以 x=1.07×10-8(mol·L -1) 计算结果与BaSO 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相比较,溶解度为原来的1.07×10-8 /1.07×10-5 ,即约为0.0010倍。

五.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中的除杂和提纯 例题7. 在1.0mol ·L -1Co 2+溶液中,含有少量Fe 3+杂质。

问应如何控制pH 值,才能达到除去Fe 3+杂质的目的? K SP {Co(OH)2}=1.09×l 0-15,K SP {Fe(OH)3}=2.64×10-39 解:①使Fe 3+定量沉淀完全时的pH 值: Fe(OH)3(s) = Fe 3+ + 3 OH - K SP {Fe(OH)3} = c(Fe 3+)·c 3(OH -)1136393331038.1101064.2)(Fe}sp{Fe(OH))(OH ---+-⨯=⨯=≥c K cpH =14 - (-log1.38×10-11)=3.14②使Co 2+不生成Co(OH)2沉淀的pH 值: Co(OH)2(s) = Co 2+ + 2OH - K SP {Co(OH)2} = c(Co 2+)·c 2(OH -) 不生成Co(OH)2沉淀的条件是c(Co 2+)c 2(OH -) < K SP {Co(OH)2}pH = 14 - (-log3.30×10-8)=6.50所以应将PH 值控制在3.14~6.5之间才能保证除去Fe 3+,而 Co 2+留在溶液中。

六.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中沉淀的转化例题8、 BaS 为原料制备Ba(OH)2·8H 2O 的过程是:BaS 与HCl 反应,所得溶液在70℃~90C 时与过量NaOH 溶液作用,除杂,冷却后得到Ba(OH)2·8H 2O 晶体。

据最新报道,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Ba(OH)2·8H 2O 晶体的新方法是使BaS 与CuO 反应……1.新方法的反应方程式为: 2.该反应反应物CuO 是不溶物,为什么该反应还能进行:3.简述新方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原因。

解答:(1)BaS +CuO +9H 2O =Ba(OH)2·8H 2O +CuS [也可写Ba(OH)2] (2)CuS 的溶度积比CuO 小得多(更难溶),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进行。

(3)CuS 为难溶物(未反应的CuO 也不溶),过滤后,将滤液浓缩、冷却,就可在溶液中析出Ba(OH)2·8H 2O 晶体,故生产效率高;CuS 在空气中焙烧氧化可得CuO 与SO 2,故CuO 可反复使用(SO 2可用于制硫的化合物),因而成本低。

例题9、向少量的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固体会溶解。

对此,甲、乙同学分别作了如下解释: 甲:Mg (OH )2Mg 2++2OH -①;NH 4++H 2O NH 3·H 2O+H +②;H ++OH -H 2O ③。

由于③的反应,使平衡①右移,沉淀溶解。

乙:Mg (OH )2Mg 2++2OH -①;NH 4++OH —NH 3·H 2O ②。

由于②的反应,使平衡①右移,沉淀溶解。

(1)你认为_____同学的解释正确。

(2)为了证明你的结论正确,可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加入_____(填序号:①硝酸铵溶液;②醋酸铵溶液;③盐酸;④醋酸钠溶液;⑤氨水),若出现________现象,则证明______同学的解释正确。

答案:(1)乙; (2)②;沉淀溶解;乙(或沉淀不溶解;甲)解析(2):甲、乙两位同学解释的题干是―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固体会溶解‖。

甲的解释是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的H +与氢氧化镁电离的OH —发生中和反应使氢氧化镁溶解,乙的解释是只要溶液中存在NH 4+,NH 4+就与氢氧化镁电离的OH —反应使氢氧化镁溶解。

所以要证明甲乙那一个正确,首先必须选铵盐,如果选硝酸铵,他和氯化铵是一样的,其水溶液都显酸性,不能说明甲乙谁正确。

所以选的铵盐必须是中性才行,因为该溶液含有NH 4+,并且溶液是中性,如果氢氧化镁溶于这种铵盐,则乙的解释―只要溶液中存在NH 4+,NH 4+就与氢氧化镁电离的OH —反应使氢氧化镁溶解‖是对的,如果氢氧化镁不溶于这种铵盐,说明乙的解释是错的,则甲的解释―因为CH 3COONH 4溶液为中性,无法与氢氧化镁电离的OH —发生中和反应,当815221030.30.11009.1)Co(}sp{Co(OH))OH (--+-⨯=⨯=≤c K c然氢氧化镁不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