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妊娠剧吐的住院患者。
一、恶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恶阻病(TCD编码:BFR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妊娠剧吐(ICD-10编码: O21.9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及卫健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中妊娠剧吐拟定。
2.证候诊断参考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出版)。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恶阻病(妊娠剧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恶阻病(妊娠剧吐)。
2.其他原因引起的妊娠期间剧烈呕吐,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未出现危及生命征象,可以继续妊娠者。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关注患者的呕吐情况,脾胃虚弱证的患者还应关注口淡,脘腹胀满,神疲思睡,纳差便溏等证候的动态变化;肝胃不和证患者还应关注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心烦口苦等证候的动态变化;气阴两虚证的患者还应关注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尿少便秘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酮体、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型、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孕酮、血HCG、心电图、子宫附件B超。
妊娠剧吐中医诊治

妊娠剧吐中医诊治摘要】妊娠剧吐是在妊娠早期,出现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发病率约O.35%~0.47%。
严重呕吐者可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损伤肝肾功能。
中医学亦称之为“恶阻”、“子病”、“病儿”、“阻病”。
【关键词】妊娠剧吐诊断中医治疗临床资料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其中,初孕者67例,经孕者29例。
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6岁。
孕6~8周的59例,孕9~10周的24例,孕11~12周的13例。
尿化验尿酮体(+)17例,(++)42例,(+++)27例,(++++)10例。
肾功有改变61例。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识妊娠剧吐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临床常见的原因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并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1)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子宫内实,冲脉之气较盛。
冲脉起于胞宫,隶于阳明,冲气循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反随冲气上逆而发为恶阻。
若脾虚痰饮内停者,痰饮亦随之上泛而呕恶。
(2)肝胃不和: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孕后血聚养胎,肝血益虚,肝火愈旺,火性炎上,上逆犯胃,胃失和降,遂致恶阻。
呕则伤气,吐则伤阴,呕吐日久,浆水不入,气阴两虚。
胃阴伤不能下润大肠,便秘益甚,腑气不通,加重呕吐;肾阴伤则肝气急,肝气急,则呕吐愈甚,如此因果相干,出现阴亏气耗之恶阻重症。
诊断(1)病史:有停经史、早孕反应。
(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频繁,头晕、厌食,甚则恶闻臭气,食入即吐,不食亦吐。
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消瘦,更甚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脉搏加快,黄疸,嗜睡或昏迷。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子宫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
根据尿酮体、体温、脉搏、血压、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的检测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可判断病情的轻重。
鉴别诊断(1)葡萄胎:孕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偶有水泡状胎块排出,可伴有恶心呕吐,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多数较停经月份大,质软,血HCG水平明显升高,B超显示宫腔内呈落雪状或蜂窝状图像,而无妊娠囊、胎芽、胎体及胎心搏动征。
中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研究

第2 3卷第1期2021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LIAONING UNIVERSITY O F T C MVol. 23 No. 1Jan •,2021D( )1: 10.13194/j.issn. 1673-842x.2021.01.025中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研究李梦雪1,王昕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妊娠恶阻为妊娠早期的常见病,相比于西医的对症、支持疗法,中医治疗妊娠恶阻方法颇多通过文献整理研究,总结了中医临床上常用治疗妊娠恶阻的方法,包括中药口服、针刺、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法并将现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及临床实验进行汇总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妊娠恶阻;中药口服;针剌;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图分类号:R714.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1) 01-0109-04C lin ic a l S tu d y o n t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y p e re n ie s is G r a v id a r u m w ith T r a d it io n a l C h in e s e M e d ic in eLI Mengxue1,WANG Xin2(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flitional Chine.se M edirine,Shenyang 110847, Liaoning,China; 2. AffiliatedHospital of Liaoning l niversity of Tradilional(Chinese M edicine,Shenyang 110032, Liaoning,China )A b s t r a c t:Hypereniesis gravidarum is a common disease in the early stage of paredwith the symplomatic and supportive therapy 〇(Western m 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 ine has many methods to treat hypereniesis gravidarum.Throngli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hypereniesis gravidaru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cluding oral Chinese rnedirine,arupuncture,arupoinl injec tion,acii|)〇int application,auricular point pressing and other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liinese medicine.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clinical experiment of modern doctors were summarized.After a numher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rlirimMreatnient()f hyperemesis gravidami^significant,and no adverse reac tions,it is worth promoting the use.K e y w o r d s:hyperem esis gravid arum;oral Chinese m ed icin e;acu pu n ctu re;acupoint in je ctio n;acupoint application;auricular point pressing妊娠恶阻一般见于妊娠早期,临床表现为恶胎生命,以致妊娠终止。
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精编

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妊娠剧吐的门诊患者。
一、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二、(一)适用对象三、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妊娠恶阻(TCD编码:)西医诊断:妊娠剧吐(ICD编码:O21.000/O21.001/O21.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马宝璋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谢幸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八版进行诊断。
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中医诊疗方案》。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气阴两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妊娠恶阻(妊娠剧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妊娠恶阻(妊娠剧吐);2.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五项、甲状腺功能;(2)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产科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和胃,止吐安胎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2)肝胃不和型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方药:苏叶黄连汤加减(苏叶、黄连、陈皮、竹茹、砂仁、白术、茯苓、白芍、砂仁等)中成药:左金丸(3)痰湿阻滞型治法:化痰除湿,和胃止呕方药:苍附导痰汤加减(苍术、香附、半夏、陈皮、茯苓、神曲等)中成药:二陈丸(4)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麦冬、五味子、人参、玄参、生地等)中成药:生脉饮2、耳针疗法:将中药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脾、胃、肝)上,用拇、食指指腹相对按压1-3分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天按压2-3次。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方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方*导读:在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头晕,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脘闷腹胀、呕吐苦水,或血性物,称为妊娠恶阻,也称为妊娠呕吐。
一般轻症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随妊娠月数的增加,可自身调节逐渐自行消失。
若有呕吐等重症反应,应及时治疗。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法如下:……在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头晕,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脘闷腹胀、呕吐苦水,或血性物,称为妊娠恶阻,也称为妊娠呕吐。
一般轻症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随妊娠月数的增加,可自身调节逐渐自行消失。
若有呕吐等重症反应,应及时治疗。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法如下:*1.脾胃虚弱恶阻主证:妊娠之后,脘闷腹胀、呕吐不食、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治法: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方药组成:茯苓、党参、白芍各10克,姜半夏、甘草、生姜、砂仁各6克,陈皮、当归各9克,白术12克。
加减:若兼有胃热者,加竹茹以清热降逆止呕。
若偏寒呕吐清水者,加藿香、干姜、桂枝温中和胃,且桂枝有降冲气上逆的作用。
*2.脾胃反胃恶阻主证:妊娠初期,食入即吐、口苦咽干、精神不振、胸中烦闷、大便秘结、呕吐苦酸、舌淡红、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组成:桑寄生、白芍、党参、柴胡各15克,陈皮、当归各12克,甘草6克,茯苓10克,姜半夏、生姜各9克、川断15克。
*3.痰滞中焦恶阻主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闷气短、困倦乏力、苔质淡、苔白腻、脉滑无力。
治疗:理气豁痰、降逆止呕。
方药组成:柴胡、桑寄生、白芍、党参、川断各15克,当归、陈皮各12克,生姜、姜半夏各9克。
以上都是妊娠恶阻的中医治疗方,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妊娠恶阻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妊娠恶阻(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妊娠恶阻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妊娠恶阻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妊娠恶阻 morning sickness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期间,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受阻,甚则食入即吐。
该病又称“妊娠呕吐”、“阻病”、“子病”、“病儿”等。
大多出现在妊娠早期,也有极少数持续至妊娠晚期。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2,3,4,5]有停经史及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3个月内。
3.1.2 症状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6,7,8,9]妊娠期间(多从妊娠早期开始)频繁呕吐,或食入即吐,甚至呕吐苦水或挟血丝,厌食,头晕 ,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黄疸,少尿,嗜睡和昏迷等危象。
3.1.3 体征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0,11]妇科检查 为妊娠子宫。
3.1.4 辅助检查3.1.4.1 血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1,2,7,12,13,14,15,16]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血液浓缩;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可判断有无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肝肾功能化验以确定有无肝肾受损。
3.1.4.2 尿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7,12,13,15,17,18]记24小时尿量,以调整输液量。
同时查尿酮体、尿比重、尿蛋白及管型尿。
尿酮体呈阳性。
3.1.4.3 心电图检查 (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 [19,20]病情严重者,可有低血钾的表现。
3.1.4.4 盆腔超声检查(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2,7,12,13,15,17,18,21]提示宫内妊娠,排除其他病变。
3.2 鉴别诊断3.2.1 葡萄胎(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2,17]患者恶心呕吐严重,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根据B型超声及血β-HCG可明确诊断。
妊娠重度恶心呕吐,中医分型辨治和验方

妊娠重度恶心呕吐,中医分型辨治和验方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成为“妊娠恶阻”。
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
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若呕吐日久,浆水不入,伤及气阴,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妊娠早期的轻度恶心择食、晨起恶心呕吐等为早孕反应,不作病论。
妊娠恶阻为病状,大约占人群中1%。
病因病机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可由素性肝旺,或肝热气逆,受孕后血聚胞宫养胎,冲脉气盛,冲脉附肝,冲脉之气上逆,冲气夹肝火上犯逆胃,致使胃失和降所致;也可由素体脾胃虚弱,孕后经血不泻,冲脉气盛,冲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致。
这两种未及时治疗,可发展到气阴两虚型。
恶阻的原因主要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降低,饮食消化吸收减缓而引起反射性呕吐。
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对妊娠恐惧以及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人尤易发生恶阻。
临床表现1.中医分型(1)脾胃虚弱型妊娠早期呕恶不食,脘腹胀满,全身乏力,头晕思睡,口淡或呕吐清涎,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2)肝胃不和型妊娠初期,呕吐苦水或酸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精神抑郁,舌淡红苔黄,脉弦滑。
(3)气阴两虚型恶心呕吐日久,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发热口渴,尿少便结,唇舌干燥,呕吐带血水样物,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数无力。
2.西医分类(1)轻度呕吐呕吐反复发作,尤其在进食后,尿酮体阴性。
(2)中度呕吐呕吐频作,不进食亦吐,吐出物为沫状黏液,或含有胆汁和血液,全身出现轻度脱水症状,可有口渴、皮肤口唇干燥、眼球凹陷,小便量少而比重增加,血红蛋白指数升高,体温略高,脉数、血压降低,体重减轻,血糖下降,尿酮体阳性。
(3)重度呕吐体温升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精神疲乏,嗜睡,甚至昏迷、抽搐、黄疽、少尿或无尿,肝肾功能受损表现。
辨证施治1.中药治疗(1)脾胃虚弱型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
中医在妊娠恶阻治疗中的应用实践

中医在妊娠恶阻治疗中的应用实践妊娠恶阻是孕妇在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对于妊娠恶阻治疗有着独特的效果。
治疗该病应强调辨证施治为主,结合调护和现代医学治疗,发挥中医整体优势。
标签:妊娠恶阻;临床;中医治疗;妊娠后,孕妇出现恶心、呕吐不食、恶闻食气,甚至出现饮食即吐,中医称为恶阻。
传统中医认为,恶阻主要是由于妇女因受孕而月经闭止、冲脉之气上逆,因而胃失和降所致。
如果孕妇平常就胃气虚弱、情志郁怒或肝热气逆则更易恶阻且症状会更为强烈。
呕吐过频或持续过久可能会导致孕妇或胎儿营养不良、酸碱失衡甚至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中医在恶阻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
1.恶阻临床症状表现恶阻症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中医将之分为三种类型:1.1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孕妇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精疲嗜睡,舌淡苔白。
可食莲子粥、山药陈皮粥等补脾健胃、和胃降逆之品,避免食用油腻、厚味、坚硬的食物。
亦可服用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芩白术丸等以健脾和胃。
1.2肝胃不和型:表现为孕妇呕吐酸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苔黄腻。
宜清淡饮食,可吃萝卜、芹菜、瘦肉等。
亦可服逍遥丸以抑肝和胃。
1.3痰滞中脘型:表现为孕妇呕吐胸闷,头晕而重,呕吐粘稠痰涎,白带多,身困,苔厚腻。
宜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少食生冷瓜果,忌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
亦可服二陈丸。
1.4阴虚胃热型:表现为孕妇口干而呕,心胸烦热,尿短黄,或发热,呕出物带血,舌赤少苔。
可食用石斛、玉竹、瘦肉汤等滋养肾阴的食物。
亦可服玉泉丸。
2.中医治疗2.1针灸疗法采用常规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脾胃不和型可加太冲穴,在手法上肝胃不和者宜平补平泻,脾胃虚弱和气阴两虚者则应用补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施治1-2次,每5天为1个疗程;或取双内关、足三里和公孙穴,采用1.5寸毫针直刺内关0.8寸,2.0寸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1.0寸毫针直刺公孙穴0.5寸,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s,同侧公孙、足三里接电针用连续波,每次留针30min,疗程为1周;或采用梅花针循经叩打患者头颈部,双侧颞部,耳廓部位,每次叩打15-20min,每天2次,4天1个疗程,疗程1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妊娠剧吐的住院患者。
一、恶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恶阻病(TCD编码:BFR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妊娠剧吐(ICD-10编码: O21.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及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中妊娠剧吐拟定。
2.证候诊断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出版)。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常见证候:
脾胃虚弱证
肝胃不和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恶阻病(妊娠剧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恶阻病(妊娠剧吐)。
2.其他原因引起的妊娠期间剧烈呕吐,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未出现危及生命征象,可以继续妊娠者。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关注患者的呕吐情况,脾胃虚弱证的患者还应关注口淡,脘腹胀满,神疲思睡,纳差便溏等证候的动态变化;肝胃不和证患者还应关注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心烦口苦等证候的动态变化;气阴两虚证的患者还应关注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尿少便秘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酮体、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型、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孕酮、血HCG、心电图、子宫附件B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2)肝胃不和证: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3)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2.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疗法
(2)拔罐
(3)耳穴疗法
3.饮食疗法
4.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转,可基本恢复正常饮食。
2.电解质紊乱纠正。
3.尿酮体转阴。
4.B超提示宫内胚胎存活。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恶心呕吐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治疗过程中出现需终止妊娠的情况,退出本路径。
3.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恶阻病(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恶阻病(妊娠剧吐)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