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集成电路专业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等。
2. 熟悉常用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软件,能够独立完成集成电路设计任务。
3. 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集成电路的测试和调试。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到集成电路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中。
5. 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跟上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设置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路分析与设计: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电路的等效电路、戴维南定理等。
2. 模拟电路设计: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
3. 数字电路设计: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
4.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介绍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包括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布局与布线、测试与封装等。
选修课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包括以下内容:1. 特殊集成电路设计:介绍一些特殊功能的集成电路设计,如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等。
2. 高频电路设计:介绍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射频放大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等。
3. 信号处理与处理器设计: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器的设计方法,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代码:英文名称:IC Layout Design课程性质:专业课学分/学时:3/54开课学期:春季适用专业: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简单介绍课程,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给出一个例子供参考。
课程性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微电子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原理、方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目标:说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课程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下面给出一个例子供参考。
教学目标:本课程讲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涉及的流程、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法,并基于CMOS 工艺讲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掌握版图设计流程;2、掌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优化方法;3、能利用Cadence仿真软件,基于CMOS工艺,完成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4、能利用Cadence仿真软件,基于CMOS工艺,完成集成电路的版图优化;5、正确认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意义、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课程介绍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导论(3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5)1.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和考核等1.2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1.3集成电路设计流程1.4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流程★1.5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2、Cadence Virtuoso 应用(3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2.1环境配置与启动方式2.2 界面介绍2.3基本操作介绍3、集成电路原理图设计(6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3、4)3.1 原理图设计基本操作介绍3.2 电路器件调用与修改参数3.3 电路连线与端口设计3.4 电路设计模块化4、集成电路前仿真(12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4.1仿真环境搭建4.2 直流仿真4.3 瞬态仿真4.4 电路设计与调试★∆5、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9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3、4)5.1 版图设计基本操作介绍5.2 版图器件调用与参数设置5.3 版图连线与端口设计6、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规则检查DRC(3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6.1 版图DRC环境配置6.2 DRC结果报告阅读与理解6.3 DRC错误修改★7、集成电路版图与原理图对比LVS(12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7.1版图LVS环境配置7.2 LVS结果报告阅读与理解7.3 LVS错误修改★8、集成电路版图优化(6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3、4)8.1 版图布板布局优化★8.2 版图连线优化8.3 版图局部优化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式:讲解与实验相结合;2、教师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线,学生复习课件内容,并自学教学参考书相关内容;3、安排27课时设计实践,辅以设计实例的讲解,学生完成上机设计和设计报告。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设计I》教学大纲

西安邮电大学-微电子学系《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设计I 》教学大纲课程编码:DZ240220集中实践环节名称: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设计I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Integrated System I 适用专业: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基础》学 分 :2周 数:2一、课程简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设计I 》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该集中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Multisim 和Altium Designer 软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电路的仿真和PCB 板的设计与制作。
初步掌握一般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巩固和加深对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Course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Integrated System I 》 is an important centralized practice course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integrated system. Through the train in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use of Multisim and Altium Designer software, simulate the circuits, design and fabricate the PCB board. The course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of 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 preliminary,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knowledge of circuit analysis,analog circuit and digital circuit theory, and use the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rough the centralized practice, the manipulative ability,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al, th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greatly.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西安邮电大学-微电子学系《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设计I 》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在学习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基础》课程后所进行的综合应用实践课程。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Project for IC Design课程编号:DZ240060 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先修课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2周实验(上机)学时:2周考核方式:系考执笔者:孟李林编写日期:2010-07-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课程,主要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后两周。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课程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熟练使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的相应EDA工具软件,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使用EDA工具完成集成电路设计全部设计流程,包括:选题,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详细方案设计,电路设计,设计功能仿真,电路综合,静态时序分析,版图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的EDA实现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集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第一章选题由教师提供设计题目,学生自己选题,完成IC设计流程的实践学习第二章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对选题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
掌握功能的定义和特点取舍,掌握接口的划分和接口时序的制定。
第三章详细方案设计熟悉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针对所选题目,编写出详细设计方案。
第四章电路设计熟练掌握HDL,针对设计需求,采用HDL进行电路设计。
第五章设计功能仿真熟悉仿真工具的使用。
熟练应用EDA仿真工具进行设计功能仿真验证。
第六章电路综合理解电路综合的概念。
理解Tcl语言,掌握综合约束脚本的写法。
熟悉电路综合工具,完成设计电路的综合。
第七章时序分析理解静态时序分析中基本概念。
掌握PT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DigitalIntegratedCircuits课程编码:B09062课程类别:必修学分数:48学时数(理论、实验分别表示):48/0周学时:3课内学时/课外学时:1/1授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微电子物理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数字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集成电路的发展动态,初步熟悉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标“*”者为重点内容;标“△”者为难点)(一)TTL集成电路分析:TTL集成电路的基本电路。
(二)TTL集成电路版图设计*△TTL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规则、设计要求。
(三)NMOS逻辑集成电路NMOS的直流特性、瞬态特性和功耗。
(四)CMOS逻辑电路△*CMOS逻辑门的构成特点;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的分析及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类NMOS电路;传输门逻辑电路计。
(五)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设计要求。
(六)双极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双极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应用举例。
(七)MOS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MOS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举例分析。
(八)MOS电路的分析△*MOS电路的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等。
(九)版图设计*△VLSI的设计方法;门阵列和标准单元设计方法;版图设计。
三、课程主要环节及时数分配见下表:四、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本课程的授课,使学生掌握双极和MOS两种工艺条件下的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分析部分包括器件结构、电气参数和电路功能的分析;设计部分包括双极和MOS基本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设计及其对应的版图设计。
五、对知识、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包括TTL集成电路、TTL集成电路版图设计、NMOS逻辑集成电路、CMOS逻辑电路、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对双极电路和MOS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及电路的分析、版图设计等。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143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时数:48 学分数:3执笔者:董珍望编写日期:2006年2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集成电路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选修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介绍VLSI的基本组成单元及构成、设计思想、导线布局、电路结构设计、硬件描述语言CAD设计概况等。
使学生对VLSI的构成及设计有一个基本的系统知识,为日后从事VLSI的设计及生产提供知识储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系统和VLSI的知识概况;熟悉晶体管、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构成、参数及设计;掌握子系统设计、导线设计、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理解CAD、硬件描述语言的原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共40学时)1、VLSI概况(2学时)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概况、CMOS电路设计与测试、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及制造前景展望。
2、晶体管及其布局(4学时)晶体管制造程序、晶体管结构、寄生效应、布线、趋肤效应、设计规则、布局设计与工具。
3、逻辑门电路(4学时)组合逻辑电路构成、静态互补门结构、开头逻辑、交变门电路、低功耗门电路、电阻与导线连接的延时。
4、组合逻辑电路(4学时)单元电路布局、组合电路延时、连线设计、功率优化、开关逻辑网络、组合电路测试。
5、时序逻辑电路(4学时)触发器、时序系统与时钟规律、时序电路系统设计及有效性、功率优化、时序电路测试。
6、子系统设计(4学时)子系统设计原理、加法器、ALU、乘法器、高密度存储器、可编程门阵列和逻辑阵列。
7、布线设计(4学时)布线设计方法、单元布局、综合布线、电源和时钟布局、芯片连线、焊盘设计、I/O口结构,设计有效性。
8、结构设计(4学时)硬件描述语言VHDL、Verlog、C语言、寄存器—转换器设计、高端合成器、低功耗结构、芯片系统和嵌入式CPU、结构测试。
9、芯片设计(4学时)设计方法、定时器芯片设计、微处理器数据路径。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课程标准1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详细信息1.适用对象高中后三年制学生2.适用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4.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IC的基本概念、MOS器件工作原理、MOS集成电路与工艺接口、晶体管规则阵列设计技术、单元库的基本概念和各种设计技术、基本模拟单元及版图设计、设计系统的基础知识等。
通过本课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设计过程,理解MOS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IC基本单元的原理及设计方法、晶体管规则阵列的设计方法模拟IC基本单元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具备基本的IC设计能力。
5. 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集成电路设计原理》课程是微电子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定位:本课程以《数字电路》、《低频电子线路》、《电路分析》等为先导课程,为后续课程《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集成电路设计CAD》的学习奠定认知与知识基础,共同构建立体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架构,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过程具有整体认识,并为今后从事集成电路辅助设计奠定必要基础。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工艺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具有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为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取得“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装调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6.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依据鲁电职院教字〔2013〕94号文件“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落实微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定位要求,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设计,培养学生“理解”和“会用”为基本目标,围绕实际工作任务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采用多媒体仿真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统一性,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学分:5(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分为数字集成电路部分和模拟集成电路部分。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的结构、制备、特性;集成电路的典型工艺;常用的数字双极集成电路和MOS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拟集成电路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稳压器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电路设计,数模转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类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集成电路包括双极集成电路、MOS 集成电路和BiCMOS电路的典型电路结构及其制造工艺;熟练掌握构成数字集成电路以及模拟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结构、工作机理、及其与数字、模拟系统的关系;掌握基本电路单元的设计能够识别和绘制版图,能够用相应软件进行模拟仿真;了解数字集成电路以及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基本过程。
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将来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固体电子学或固体电子器件、半导体工艺原理或集成电路工艺原理等,这几门课程为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在材料、器件和工艺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微电子专业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半导体集成电路》朱正涌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书目:《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甘学温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数字集成电路—电路、系统与设计(第二版)》(美)拉贝艾(JanM Rabaey)等著,周润德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第2版)》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影印版)[美]拉贝(Rabaey J.M.)钱德拉卡山(Chandrkasan,A.)尼科利奇(Nikolic,B.)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美] 毕查德〃拉扎维著,陈贵灿等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集成电路基本制造工艺(共3学时)第一节双极集成电路工艺(1学时)第二节MOS集成电路工艺(1学时)第三节 BiCMOS集成电路工艺(1学时)第二章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共6学时)第一节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3学时)第二节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2学时)第三节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1学时)第三章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共12学时)第一节一般TTL与非门(3学时)第二节TTL逻辑结构(3学时)第三节OC门(2学时)第四节三态逻辑门(1学时)第五节集成电路中的简化逻辑门(3学时)第四章发射极耦合逻辑(ECL)电路(共6学时)第一节 EC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3学时)第二节 ECL门电路的逻辑扩展(3学时)第五章MOS反相器(共15学时)第一节基本NMOS反相器(6学时)第二节CMOS反相器(3学时)第三节静态反相器(3学时)第四节动态反相器(3学时)第六章MOS基本逻辑单元(共12学时)第一节NMOS逻辑结构(3学时)第二节CMOS逻辑结构(3学时)第三节传输门逻辑(3学时)第四节各种逻辑类型的比较(2学时)第五节触发器(1学时)第七章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9学时)第一节单管、复合器件及双管放大级(3学时)第二节恒流源电路(3学时)第三节基准电压源电路(3学时)第八章集成运算放大器(9学时)第一节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2学时)第二节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2学时)第三节双极型集成运算放大器(2学时)第四节MOS集成运算放大器(3学时)第九章开关电容电路(6学时)第一节开关电容等效电路(2学时)第二节开关电容积分器(2学时)第三节开关电容放大器(2学时)第十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12学时)第一节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原理(3学时)第二节数模转换器的基本类型(3学时)第三节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3学时)第四节模数转换器的基本类型(3学时)(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程组织: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讲稿;板书作为辅助;考试:平时30%,期末考试70%;学时分配:本课程共90学时,其中,数字集成电路部分占54学时,模拟集成电路部分占36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重点掌握】:集成双极晶体管和集成MOS晶体管的结构和基本工艺;【掌握】:二极管、双极晶体管、MOS晶体管的单管制备过程;●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重点掌握】:TTL门电路的特性,以及基于TTL电路的逻辑单元结构;【掌握】:掌握TTL电路基本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STTL、LSTTL、ASTTL、ALSTTL电路;●MOS反相器【重点掌握】:CMOS反相器的原理、结构特点;【掌握】:其他结构反向器的原理及其特点,不同反相器之间的区别;【了解】:静态反相器和动态反相器的特点;●MOS逻辑单元及功能部件【重点掌握】:基于CMOS反相器的逻辑单元结构、基于不同结构反相器逻辑功能结构的设计;【掌握】:传输门逻辑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各种逻辑类型之间的区别,触发器的设计;●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重点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基准电压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重点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设计;【掌握】:不同类型的集成运放;【了解】: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及输出级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重点掌握】:数模转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模转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的类型;制定人:李颖弢审定人:批准人: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ProjectforICDesign
课程编号:DZ240060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先修课程:学分数:2
总学时数:2周实验(上机)学时:2周
考核方式:系考
执笔者:孟李林编写日期:2010-07-2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课程,主要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后两周。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课程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熟练使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的相应EDA工具软件,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使用EDA工具完成集成电路设计全部设计流程,包括:选题,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详细方案设计,电路设计,设计功能仿真,电路综合,静态时序分析,版图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的EDA实现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集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第一章选题
由教师提供设计题目,学生自己选题,完成IC设计流程的实践学习
第二章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
对选题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
掌握功能的定义和特点取舍,掌握接口的划分和接口时序的制定。
第三章详细方案设计
熟悉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针对所选题目,编写出详细设计方案。
第四章电路设计
熟练掌握HDL,针对设计需求,采用HDL进行电路设计。
第五章设计功能仿真
熟悉仿真工具的使用。
熟练应用EDA仿真工具进行设计功能仿真验证。
第六章电路综合
理解电路综合的概念。
理解Tcl语言,掌握综合约束脚本的写法。
熟悉电路综合工具,完成设计电路的综合。
第七章时序分析
理解静态时序分析中基本概念。
掌握PT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采用EDA仿真工具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时序仿真验证。
第八章版图设计
熟悉EDA版图设计工具。
采用EDA版图设计工具完成设计电路的版图设计,包括:布局(P&R)、参数提取、设计规格检查(DRC、ERC)、版图与网表的一致性检查(LVS)。
三、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课程,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在2周进行。
为保证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课程设计可以分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资料的收集、方案论证、实验及改进。
具体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如下表:
四、实验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1、实验所需设备及材料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VerilogHDL数字系统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学习使学生达到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课程所学知识。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1)CadenceNC-Verilog说明书
(2)SynopsysDC培训教材
(3)SynopsysPT培训教材
(4)崔凯译,Tcl/Tk编程权威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6
(5)相关EDA工具软件学习手册,工具帮助信息等
(6)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请勿用作它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