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舞蹈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宁夏回族舞蹈发展与创新秋霞

宁夏回族舞蹈发展与创新秋霞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分布在中国96%以上的市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回族特有的舞蹈艺术。
1.宁夏回族舞蹈的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歌舞《花儿与少年》问世,标志着回族舞蹈概念的初始。
由于中国回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这一概念便自然成为宁夏舞蹈创作实践的主轴。
回族舞蹈看宁夏。
从五六十年代的《宴席曲》到花儿歌舞剧《曼苏尔》中的回族舞蹈,从八九十年代的《山娃子》、《椰林回回女》到世纪之交的《走出金银滩》、《心泉》,直至近年来的《梆声映彩虹》等,回族舞蹈的发展进步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但同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相比,回族舞蹈又是鲜为人知的。
其中审美特征的模糊、动作体系与训练体系的缺乏以及代表性作品的不足,显然是回族舞蹈屡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据悉,宁夏回族自治区曾在首府银川举行了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此次展演的作品是从全国各地报名的八十多个舞蹈中选拔的,因此具有了较高的起点。
以往回族舞蹈难得有“显山露水”的机会,这台展演作品却全部彰显回回人的形象——浓郁的穆斯林情韵始终如一,独有的回乡特色锲而不舍,鲜见的肢体语言醒人耳目,强烈的民族精神跃动心灵。
当一台纯粹的回族舞蹈历经岁月长河,艰辛却不言放弃地扑面而来的时候,你会为这个民族矢志不渝的文化精神感到振奋。
当然,我们还应清楚的看到,在回族舞蹈的创作与表演上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理念的保守导致典型回族舞蹈语汇的匮乏,已有的语汇运用缺少变化,回族心理特质的表达普遍薄弱,题材的选择比较狭窄,艺术想象力不够丰富等,这需要从事回族舞蹈创作的编导们展现充分的智慧、勇气和使命感加以克服。
2.宁夏回族舞蹈的创新中国文联及中国舞协领导、舞蹈界知名专家学者认为,回族舞蹈已经具备了自身独有的风格和特征,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回族舞蹈的创新依然任重道远。
一是贴近生活。
所有的参演作品全部取材于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并着眼于对民族和睦与社会和谐的赞美,着力于回族新一代舞蹈形象的塑造。
论文

浅谈回族舞蹈《塞上穆斯林扇》的形成发展前言:一九九八年,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魅力无限的西藏拉萨举行,来自宁夏的比赛项目——《塞上穆林扇》给雪域之城带来了一首黄河之滨的穆斯林儿女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艺术传承与创造的赞歌,经过专家评选获得了金奖。
这支代表宁夏表演队的就是吴忠回民中学的师生。
吴忠回中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经历两次发展机遇,使学校由11亩地发展成占地500亩,一个濒临消亡的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校。
回民中学坐落在回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区,是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
全校共有学生3600多人,回族学生占70%。
我们充分开发与利用具有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塞上穆林扇》来丰富我校课程资源。
一穆林扇的起源1·1穆林扇的简介塞上穆林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份动作名称:马步顶肘—虚步接扇—震步下刺—马步对拉—狮子大张口—跟步平崩—马步刺扇—转身下砸—并步平云—仆步抡打—平马立刺—提手下栽—半马横崩—丁步垂扇—黄牛甩尾—马步开打—虚步背扇—歇步擒打—高插上点—震步刺狼—马步对拉—合步弓点—前后平刺—蹬绕单展—跪步后打—顺水推舟—插步平甩—半马抡砸1·2穆林扇的历史渊源二穆林扇的形成2·1穆林扇的风格特征2·2 回族文化对穆林扇的影响三穆林扇的发展与继承“塞上穆林扇”的开发与普及,其经历五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制定科学可行方案:第二阶段摸底、宣传、调查:第三阶段收集、整理、挖掘、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第四阶段推广普及:第五阶段总结、表彰、分享成果,体验快乐。
目前,我们课程但己在征求、收集各方面信息的基本上,制定研究方案。
并上报自治区教研室课题组,召集各班班主任会议,全体女生会议,对开发与普及“塞上穆林扇”价值、进程、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与发动,并下放调查表1000份(其中教师30份)参考面98%,回收率90%,喜欢率98%现在我们已从第二阶段转入第三阶段,积极挖掘素材,对已存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准备编写一套开发推广“塞上穆林扇”的校本教材,此项工作争取在09年2月底完成,09年3月份转入第四阶段,全面普及推广。
回族舞蹈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回族舞蹈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舞蹈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文化特色的表演形式,已经成为了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律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分析回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回族舞蹈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回族舞蹈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从最早的宗教舞蹈到后来的婚庆舞蹈、劳动舞蹈等,回族舞蹈经历了不断创新和传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回族舞蹈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和舞蹈艺术的繁荣,回族舞蹈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不仅在回族地区受到欢迎,还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关注和赞赏。
其次,回族舞蹈在艺术形式上展现出了多样性。
回族舞蹈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群舞形式,还有独舞、对舞等形式。
在舞蹈的动作表现上,回族舞蹈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者的表情动作。
舞蹈动作以流畅、优美为特点,展现了回族人民豪情壮志、情感丰富的一面。
同时,回族舞蹈也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追求艺术的新颖和个性的表达。
这使得回族舞蹈更具吸引力,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此外,回族舞蹈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回族舞蹈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首先,回族舞蹈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来提升其曝光度和传播效果。
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舞蹈视频和演出信息,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关注。
其次,回族舞蹈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入更多元素,使得舞蹈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和表现力。
最后,回族舞蹈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来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例如与音乐、影视以及戏剧等领域的合作,可以使回族舞蹈更加丰富多样,吸引更广泛的观众。
然而,回族舞蹈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回族舞蹈的传承和培养需要加强。
回族舞蹈是需要一代一代传承的文化瑰宝,但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传承工作并不容易。
因此,应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引导,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回族舞蹈。
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的“动态”形象及文化研讨

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的“动态”形象及文化研讨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是回族人民的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动态”形象而闻名于世。
它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回族人民的情感、思想和信仰。
在回族舞蹈中,舞者们的动作流畅自如,如行云流水般的翩翩起舞。
他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舞蹈的编排,展现了回族人民勤劳、开朗、热情的特质。
回族舞蹈以其灵活多变的动态形象,传达出了回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舞者们舞出的精彩动作,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这个世界的中心,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回族舞蹈的编排精美绝伦,充满了民族特色。
舞者们穿着传统的回族服饰,搭配上色彩鲜艳的头饰和配饰,展现出了回族民族自豪感和个性魅力。
舞蹈的动态形象通过舞姿的展示和动作的变化,诠释着回族人民的信仰、文化和精神内涵。
回族舞蹈充满了民族荣誉感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们对回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族舞蹈的“动态”形象还体现在它对情感的表达和故事的讲述上。
舞蹈中的舞者们通过精湛的舞技和舞蹈编排,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声融入其中。
他们用动作和肢体语言,展现出了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思考和感悟。
回族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深的内涵和情感。
观众在观看回族舞蹈时,会随着舞者们的舞姿和动作,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体验到回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
回族舞蹈的“动态”形象不仅体现在舞蹈艺术本身,也展现在文化交流和研讨中。
回族舞蹈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外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通过研讨会、研究论文和学术讲座等形式,深入探讨回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和形态等问题。
这些研讨活动推动了回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也为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族舞蹈发展思考

回族舞蹈发展思考作者:马琼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1期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各民族的艺术竞相绽放,舞蹈也不例外。
回族舞蹈在这段期间从微到显、由小到大、一步一步的发展壮大。
回族舞蹈在时间维度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相对于其他民族的舞蹈(藏、蒙、维、朝、傣)和回族的其他艺术形式(回族音乐、回族文学)来说回族舞蹈还是落后很多。
回族舞蹈发展滞后有其历史必然性,本篇论文结合笔者的学习经历,从回族舞蹈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回族舞蹈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于回族舞蹈发展的一点建议和看法,希望可以为回族舞蹈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回族舞蹈发展现状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平稳发展,回族舞蹈也一步步走上更大的舞台,从2007年开始至今举办四届的回族舞蹈展演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回族舞蹈作品,这些作品相继在全国舞蹈界最高级别的比赛中获得奖项,例如:在第六届“荷花奖”舞蹈比赛中,表现西北地区妇女心灵手巧的舞蹈《剪花花》获得编导银奖、表现回族青年男女欢乐淳朴的舞蹈《踩点点》和表现回族妇女心灵洁净的《水之密语》获得十佳作品、编导奖。
在第八届荷花奖比赛中,回族舞蹈先后荣获三个银奖、两个铜奖。
回族舞蹈影响力越来越大,《金色汤瓶》进入大型音乐史诗《复兴之路》、《花儿与少年随想》在2015年作为少数民族板块登上央视春晚等等。
回族舞蹈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1、回族舞蹈风格特征不明显,缺乏回族气质。
2、回族舞蹈在发展中受到宗教的限制3、回族舞蹈无“史”可寻。
二、回族舞蹈发展问题分析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有挫折,,下面就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1、回族舞蹈风格特征不明显,缺乏回族气质。
在现有的回族舞蹈体态、动律、手势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碎摇头和屈伸步。
但此种舞蹈特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回族?回族是由一个融合了伊斯兰教和中华文化的民族,当需要用肢体语言去诠释回族文化的时候必须兼容上述两种文化,那么宗教文化是回族舞蹈不可规避的一个方面。
分析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

分析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回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
回族舞蹈作为回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回族人民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
回族舞蹈起源于回族民间生活和宗教仪式,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回族舞蹈中,舞者们通过优美的动作和舞步,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虔诚,传达着回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精神。
通过对回族舞蹈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回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更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深入探讨回族舞蹈的形式特征和动作特征,对于传承和发展回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回族舞蹈的动作与形式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并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回族舞蹈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回族文化的特点和传统,加深对回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对回族舞蹈的分析,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为回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回族舞蹈的形式与动作特征,有助于丰富舞蹈艺术理论,为舞蹈创作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
通过这次研究,希望能够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回族舞蹈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推动回族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回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回族舞蹈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人民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的艺术形式。
研究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和挖掘回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回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回族文化的精髓,促进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研究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还可以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丰富和拓展舞蹈创作的思路和方式。
深入研究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推动回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

分析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摘要】回族舞蹈是回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通过分析回族舞蹈的舞蹈动作和形式特征,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回族舞蹈的舞蹈动作以轻盈、优美、舒展为主要特点,展现出回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回族舞蹈在形式上也具有独特的特征,如舞蹈服饰、音乐伴奏等元素都融入呈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表演风格上,回族舞蹈以舞者身姿的舒展、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节奏感的表现为重点,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回族舞蹈的演变与传承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对其保护与发扬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同时展望未来回族舞蹈的发展方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回族舞蹈、舞蹈动作、形式特征、表演风格、演变传承、传统保护、发扬、发展方向、历史渊源、研究意义、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回族舞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进程中,回族舞蹈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展现着回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情感和审美理想。
通过对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民族舞蹈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探讨其舞蹈表达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回族舞蹈的传统文化,并推动回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回族舞蹈作为中国民族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回族舞蹈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回族文化的特点和传统,还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分析回族舞蹈的动作与形式特征,可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为民族舞蹈的创作与演绎提供借鉴和启示。
对回族舞蹈进行研究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回族文化遗产,促进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深入探讨回族舞蹈的动作与形式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回族舞蹈的宗教特征

回族舞蹈的宗教特征回族舞蹈的宗教特征回族舞蹈是回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族舞蹈发展出许多具有鲜明宗教特征的舞蹈形式,成为回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回族舞蹈的宗教意义和特征进行探讨。
一、回族舞蹈的宗教意义回族舞蹈最初出现是在古代宗教活动中。
在大跃进时期,宗教活动受到了限制,回族舞蹈便逐渐转化为一种文艺形式。
但是,回族舞蹈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传承了回族宗教的意义和价值观。
回族舞蹈表现出的神秘和庄严,以及舞蹈背后的宗教信仰,为回族文化增添了灵性的内涵。
回族舞蹈在回族宗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许多宗教节日和庆典中,回族舞蹈通常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回族人通过舞蹈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崇拜,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在传统的回族婚礼和葬礼上,舞蹈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展示着回族人的信仰和文化。
二、回族舞蹈的宗教特征在回族舞蹈中,有一些明显的宗教特征。
首先,回族舞蹈通常都是一种集体舞蹈,强调群体的团结和协调。
这也是回族宗教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即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其次,回族舞蹈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动作和手势。
比如,手举在头上、胸前和腰际处,以示对天、地和人的崇拜。
同时,回族舞蹈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动物的动作,如鹿、鱼、鸟等,这些动物通常都有神话传说与之相关联,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
此外,回族舞蹈中的服装和道具也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回族人喜欢用色彩鲜艳的丝绸和刺绣花纹的衣服来装扮舞者。
而道具则包括了鲜花、火把、鼓乐等,这些都是回族崇拜神灵时的必备品。
三、回族舞蹈的代表性作品回族舞蹈中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十二花翎》。
《十二花翎》是源于陕西省南部的回族大武当一带,它是一种古老的、庄严的舞蹈形式。
舞蹈背后的故事涉及到了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和历史背景等多个方面,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赞誉。
此外,回族舞蹈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代表性作品,如《千锤百炼》、《英姿飒爽》等。
这些舞蹈作品无不突显出回族宗教文化中的独特特点,为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汤瓶舞
• 汤瓶舞源于宗教习俗, 流传于宁夏回族聚居 区 • 回族人洗手、洗脸、 洗澡均用流水,常用 “汤瓶壶” • 伊斯兰教礼拜前用 “汤瓶”(壶)盛水 净身,故舞蹈中常出 现模拟“汤瓶”的形 象
汤瓶舞
水溢金瓶
娶媳妇
心泉
心中的花儿
回族舞蹈的历史变迁 与发展
09社会学一班 马莉
•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 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 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 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 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 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 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 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独特的审美风 范。
• 公元前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域乐舞传入中国,成为回 回乐舞的前身。 • 宋代时,西域乐舞已广泛流行于市井民众中,并 由于回汉之间长期的密切联系和人口杂居,明显 表现出了波斯、阿拉伯和汉族民间舞蹈混合一体 的民族风格,继而形成了回回乐舞。 • 清王朝统治的三百年,对回族实行残酷镇压,回 族文化受到严重摧残,回族舞蹈亦趋消沉。 • 现代的回族舞蹈,充分的吸收了许多武术和体育 的动作技巧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