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二轮复习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常用的表达技巧1 、常见的情感、主旨2 、常见的语言风格3 4、常用的意象、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5 (详见学案)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

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诗句、情语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2、审题要细化。

根据要求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

还是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

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3、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

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解题技巧(详见学案)四、真题强化。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分))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分)这一意象的作用。

(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2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霜月、枫桥等意象,鸟、【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鱼、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9题。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注]①本诗为4分)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 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 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爱好饮酒,可见出其性情中的洒脱;“亭角 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答案: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 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 《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都 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风景,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 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 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掩映于 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书法技艺高深,兴趣一来,书法自成一绝;酒醉后言语狂放不羁;性情淡泊,自在闲适, 白发垂垂,和蔼可亲,一派隐者风范;嗜好饮酒,床前放一壶酒,显得率真可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 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 触怒唐肃宗而被疏远。
3.要分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还是“概括”。如果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则考生只需从诗 歌中提炼出要点。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则考生第一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表达技巧公开课获奖课件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表达技巧公开课获奖课件
了诗人闲适而悠游情怀。
(1分) 第16页
真题示例1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 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 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 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 寂寂昼门关。
[注] ①朱樱: 樱桃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 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体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 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重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详细阐明。(4分)
第29页
巩固练习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
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使用多种色彩互相映衬手法 。
(1分)
樱桃“朱”, 豆“青”, 草“绿”, 鹅“白”, 四种色
彩互相映衬,
(1分)
描绘出一幅清新绚丽、生机勃勃初夏乡村图。表达
了作者闲适愉悦之情。
(1分)
第15页
真题示例1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 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 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 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 寂寂昼门关。
第14页
真题示例1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 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 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 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 寂寂昼门关。
[注] ①朱樱: 樱桃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 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体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3分)

高三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PPT优秀课件

高三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PPT优秀课件

结合尾联诗句,赏析整首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答案一: 刻画了一个孤独的老者形象。
答案二: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刻画诗人的形象,写作者旅途中看到一只 飘飞的沙鸥,来引发感慨,突显人物的 。
答案三: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在旅夜之中看到静寂、空阔的景 象,想到自己仿佛就象天地间孤独飘飞的一只沙鸥, 刻画了一 个孤苦无依、辗转飘零、孤独老迈的诗人形象。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单项练习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诗歌形式 ------ 表达技巧
诗歌内容 ------ 形象 (人物 ------ 思想情感
事物 景物)
二、古代诗歌形象单项练习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四、课堂作业
生查子
朱淑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1、此词历来为人所称道,人多以为 “抒感伤怨抑之情 ”,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三段论)
明确表达技巧 +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表达效果
表 达 技 巧
表现手法 (描写 抒情)
描写: 方位 正侧 虚实 动静 视听 想象 抒情: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用典) (象征)
修 辞 : 比喻 拟人 对比 衬托 列诗句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1、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2、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颔联、尾联均抒情,“不知厌”“无限 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大病初愈后, 感叹时光飞逝,转眼间一秋又至的无奈、 感伤。
审题不准,答非所问
1分
诗句理解不 准确
请你评卷
请你评卷
1.诗人病中饮酒,倚楼感怀,体现出诗 人的愁苦。
2.”鸦带斜阳”“草入荒城”的凄凉之 景衬托出诗人的孤寂悲伤。
3.诗人又负黄花约,表达出诗人的遗憾。
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友人远离的不舍。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 国,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与不 舍。“折尽梅花,难寄相思”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 ②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中直抒年老力衰之痛,谁念方回, 直抒无人念及之伤。
❖ ③国家沦亡的伤痛。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含蓄地表达了国家沦亡之痛。
❖ ④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人未南归” “折尽梅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仕元的 不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读懂
析明 写细
高阳台•送陈君衡入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美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 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 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 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课堂小结
❖ 四看诗歌通大意 ❖ 逐句梳理感情明 ❖ 严谨审题方向准 ❖ 复杂情感一一理 ❖ 规范作答要点全 ❖ 观点解析不分离
4.诗人感叹秋风发上生,染白双鬓,自 己已然老去。
2分
概括宽泛
请你评卷
请你评卷
①雨过天晴,蝉鸣清亮,烽烟灭、战事休,不日便 可踏上归途,体现了诗人无比欣喜、归心似箭的心 情。
②久病初愈,登楼把酒,心中说不出的舒畅快意, 表达了诗人病愈凯旋无比兴奋欣喜的心情。
③寒鸦在斜阳余晖中飞落古刹,四野荒草离离掩映 孤城,渲染了凄迷、荒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眼见 因战乱而衰败的景色时心中无限的怅惘与哀愁。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 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 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 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哪些感情?请 简要概括。
①诗中表达了作者率意而为的闲适之情; ②对吏隐两全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 ③自伤不遇,不得君王赏识的牢骚不平之情。
1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 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一读 题目、注解、意象、语言
‥‥‥
整体把握情感走向
二析 逐句梳理概括
三写
请你评卷
请你评卷
①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副雨后蝉鸣的画面; 颈联刻画了斜阳下一只乌鸦飞过,草色流 入荒凉的徐州城的画面。
②写景的两联中均用到比拟的手法烘托出 一种寂寥、人迹罕至、荒凉的氛围。
缘文入情
——诗歌鉴赏情感题升格方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作于 诗人任徐州宝丰监时。②黄花:菊花。
诗人病后思归,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 了回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
❖ ②羁旅在外的凄凉落寞之感。
颈联以斜阳、暮鸦、衰草、秋风意象营造出凄清萧 瑟的氛围,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落寞之感;秋风 萧瑟,侵入发肤,让诗人心中倍感凄凉。
❖ ③年华老去的伤感。
“落日斜晖”,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 的迟暮之感;“但觉秋风发上生”写秋风吹白了 双鬓,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④遥想故园又是深秋,自己在外客旅又过了一年, 鬓上已生华发,表达了诗人浓烈的乡愁与对光阴易 逝、年华已去的哀伤与无奈。
概括不准确,交叉重复
5分
未先概括后分析
情感类答题常见问题: 1.理解不准确 2.概括不具体 3.条理不明晰 4.归纳不全面
参考示范
❖ ①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惆怅(归乡的渴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