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毁灭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他们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放映图片,让学生预习本课。

2.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简单介绍圆明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

3.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读懂文章。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的关键内容,比如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毁灭的原因。

5. 读懂课文•学生和教师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重新理解课文。

6. 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以“我眼中的圆明园”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和感悟。

7. 口头报告•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报告自己写的文章,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

8. 思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时的大臣或皇帝,会怎样保护圆明园?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旨和重点,对课文进行归纳,明确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报告和写作,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考虑增加一些圆明园文物的展示,或选取一些历史观点与学生讨论。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5篇范文精选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5篇范文精选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5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成语积累训练。

2、过程与方法: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态度:⑴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习作训练。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成语接龙,分类成语二、复习导入导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新知1、板书课题。

2、《学习指南》提出学习要求。

3、学生自主学习第五自然段。

4、合作交流:不明白地地方和你的收获。

5、学习成果汇报:⑴说话训练:“先……再……最后……”;“不仅……还……”⑵换词法学习:“凡是”,“统统”,“任意”。

6、朗读指导。

7、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

8、说话训练:你想说点什么?9、朗读。

10、质疑:圆明园到底毁灭了些什么?11、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1、读“雨果赞名园”。

2、写作提示:你想学学大文豪雨果吗?你能为让全人类魂牵梦引的圆明园写点什么吗?3、片断写作练习。

4、片断写作展示。

五、小结,作业布置【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牢记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历史文物。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读、议。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xx导入1、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世界上最闻名最壮观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圆”。

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可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从前的辉煌,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它已被毁灭了。

(补充板书,课题完全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学习了一、二自然段,回忆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学习三、四自然段,激发爱的情感1、(随生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从前的圆明园除了布局精美外,还有什么让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让我们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再次走进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历史意义,学习表达手法,激发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历史意义和运用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提问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

2.精读课文
(1)深入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影响。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如对比、描写等。

3.写作练习
(1)让学生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进行写作。

(2)分享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圆明园的纪录片。

(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但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需要更多的指导。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

《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消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才能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出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燃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最重要、最好的局部。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消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4〕是谁消灭了圆明园?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1、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范文(精选8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范文(精选8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篇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

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

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

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

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4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

2.领悟文章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导语:请同学们各用两三个词来分别描述“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自由作答。

)明确:“圆明园的辉煌”——举世闻名,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痛心疾首。

2.谈感受:从“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的对比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明确: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是啊,昔日的辉煌毁于一场大火,圆明园的遗迹如今历历在目,这是我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苦难。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一起去铭记这段曲折的历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走“近”圆明园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

(板书:不可估量。

)(2)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废墟的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教师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这一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

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明确: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学生齐读。

)过渡: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近它,看看它的过去究竟有多么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汇总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汇总5篇)

圆明园的消灭教学目的圆明园的消灭教案第二课时(汇总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吧。

圆明园的消灭教学目的圆明园的消灭教案第二课时篇一一: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练习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三:知道圆明园消灭的经过,激发爱国热情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想看看圆明园的这些美景吗?放课件,谁能用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来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里有什么。

说得真好,来,我们一起来说说圆明园里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圆明园的景观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教师就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吧!圆明园就像孙悟空的口袋,收尽了天下所有的美景!收尽了天下所有的奇珍异宝!同学们,这个比方不过分吧。

我觉得一点儿也不过分,圆明园的景观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教师还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圆明园就像王母娘娘的天宫降临人间。

要是你漫步在这人间仙境里,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来,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漫步园内,有如遨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梦想的境界里。

谁还能用下面这些词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放课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间的人间仙境,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顷刻间,化作了一片灰烬!那是因为…学生读课文最一段,统统掠走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想拿这支笔把桌子也拿走了,谁还能打这的比方,来,我们曾经参加过这次抢劫的一名法国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段日记,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一句话?任意破坏是怎样破坏?学生说,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名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溶入情感中,谁愿意再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读得真好,来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学生读,能拿走的,全拿走了,不能拿走的,用大车搬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比较少,特别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上大概认识了圆明园,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1、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结合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圆明园的园多而美的特点。


2、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

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3、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课件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4、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播放课件]
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5、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
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
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6、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7、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
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8、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三、朗读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1、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2、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

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3、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4、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
“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5、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四、联系历史,激发情感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2、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
联系板书说。


3、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1)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出示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

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

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

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
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

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

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

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

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2)、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

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师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带着感情,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布置作业(选做)
1、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2、读了文章后,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及作用,以及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奠定了同学们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果这些材料让学生自己搜集效果会更好,基于学生现状我做了介绍。

在欣
赏圆明园昔日辉煌后,让同学们说一说此时此刻的感受。

当同学们对圆明园、对祖国文化赞赏后引出:这个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侵略者洗劫一空并烧毁,让我们一起看看侵略者的恶行吧!学生由刚才的赞赏转到遗憾、痛恨。

学生通过读课文深刻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后不等我说话,一个个就开始愤愤不平,借此机会我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这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随着课文内容理解了文章及作者的意图。

我认为这类文章教师的讲解及相关历史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搭建一个平台。

在学生交流中,我及时对同学们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对那些“好战分子”要采取的以牙还牙的报复手段进行了批评和教育,通过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思想倾向加以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