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自读课文: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齐读词语。
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éng]满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资料优秀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资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与理解。
2.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2.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情感表达等。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节、诗行、韵律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心脏”、“祖国”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思念”等,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朗读、解析和分享。
2.教师挑选几组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五、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一首关于祖国的诗歌,要求用具体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家人的诗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的重要性吗?它有什么作用?2.引导:诗人把心脏与祖国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诗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情感表达等。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第二课时一、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节、诗行、韵律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心脏”、“祖国”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优秀教案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优秀教案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⒉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⒈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品析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爱国情怀。
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下面这些词语,相信你能读正确,读出词的情义。
2.出示:悲愤悲愤欲绝忧愤不得不彻夜长眠四处奔波3.指名读。
要求:正确有感情4.你能用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文章的内容吗?5.再读词语,体会情感。
(意图:这组词语,不但是文本内容高度浓缩,而且体现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此环节既复习词语,又回顾文本,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走近肖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探究激动原因。
1.默读第二段,谁能把这段话读成两个字?(离别送别等)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你能背一背吗?3.汪伦借踏歌表达对李白不舍深情,高适以敬酒表达厚重的义。
埃斯内尔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心中真情?默读第二段,思考。
(咏唱送别曲言语叮嘱赠送银杯)4.感情朗读本段。
(扣“特殊”“紧紧”“深情”指点,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送别诗,联系旧知,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抓住“特殊”“紧紧”“深情”等词语诵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深情和期望。
“泪水溢满眼眶”的原因水到渠成。
一个情真意切的肖邦走进学生的心田。
](二)扣“疾驰”,悟报国志。
1.上勾下连,悟“疾驰”内涵。
⑴泪水溢满眼眶的肖邦回首华沙城,不舍、留恋之情在同学们读中涌动,既然肖邦如此留恋祖国,为什么不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而是疾驰而去?“疾驰”似乎不合情理呀。
⑵仅仅如此吗?请大家默读课文三、四段。
想一想,离别的18年是怎样的18年?⑶他为什么而奔波、工作?肖邦真的没有时间概念了吗?⑷这看似不合情理的“疾驰”还告诉我们什么?(肖邦想尽快投入到为国家解放而斗争的新的战斗中去,一刻也不能耽搁等)⑸那在“回首”和“疾驰”之间你现在感受到什么?(肖邦对祖国和亲人的爱,为国而战的志向、决心。
2023最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精选7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7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一、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①,解释辞。
(告别)②说说它的意思。
(永远离开人世)(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精彩创意搜索信息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1、讨论记忆线索:告别亲人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1、仿照第2段分场景的写法,写一段自己与别人的告别场面。
2、欣赏肖邦的作品。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篇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2、咏唱送别曲告别2、无论……都……不要忘记祖国3、赠银杯4、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二、学习第五节(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b、肖邦爱国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1、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
(看书中插图)(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板书: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化音符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
(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指导读(悲愤)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四、练习说话,人物精神升华。
肖邦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课型阅读本课题课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二、初读指导二、精读指导四、指导书写一、揭示课题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4、指导分段二、精读指导三、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补充介绍: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1、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8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8篇读句思考:想想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你了解他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肖邦)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
再次读题。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努力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生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理清__脉络。
4、交流评议。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⑴简介当时背景,讨论交流。
⑵相机理解“列强”“瓜分”等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课文内容。
3、过渡语。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情景?汇报交流。
2、品读体会人物心情。
⑴默读文段,找出反映肖邦情感变化的句子。
(“感动地点了点头”——“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⑵那么他感动的是什么呢?⑶品读体会,交流。
(感动于师生都来送行;感动于咏唱老师特地谱写的送别曲;感动于老师的深情叮嘱。
)⑷自由读,体会肖邦的感动。
⑸肖邦又为何激动呢?⑹交流朗读。
1、选择部分内容练习背诵。
检查。
2、品读肖邦“离去”的句子。
3、过渡。
三、研读三、四自然段。
1、浏览课文,找有关词语填空。
这是个的18年。
2、交流。
3、理解第三自然段。
⑴这是个悲愤的18年,他悲的是(),愤的是()。
⑵听音乐,老师朗诵,学生朗读。
4.出示第四节。
⑴读,文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全部、彻夜……)⑵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⑶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的工作?⑷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加深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情感动力。
⑸齐读。
四、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师过渡引出句子。
2、指导读:“喃喃”的语气。
3、理解“紧紧”,弥留之际,他已经虚弱得不得了,可是他哪来的力量紧紧握住姐姐的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4、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
溧城黄秋瑾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试读课文。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3、指导朗读。
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四、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提问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
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学生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
溧城黄秋瑾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什么?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学3、交流并指导朗读。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4、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
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
(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7)思考:为什么这么做?看插图,(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三、试背第二段。
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 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学生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1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2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指读第3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肖邦的悲愤。
让学生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自由读、指名读。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
重读带点的词。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资料提供者:黄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