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和社会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的祖国多辽阔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的祖国多辽阔教案设计课时安排。
篇一第一单元5课时第二单元8课时第三单元12课时第四单元9课时研究课题3课时预计37课时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祖国多辽阔》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祖国多辽阔》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多辽阔》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描绘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了解祖国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祖国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一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提高地理、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熟读课文,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以便课堂上拓展讲解。
4.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祖国主题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我的祖国主题社会领域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祖国之美——我的祖国主题社会领域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主题社会领域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祖国的地理特点:山川河流、地貌景观等。
2. 祖国的历史文化:古代文明、名胜古迹、传统节日等。
3. 祖国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祖国风光优美的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输入(15分钟)1. 介绍祖国的地理特点,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展示祖国的山川河流、地貌景观等。
2. 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明、名胜古迹、传统节日等,配以图片和故事进行生动呈现。
3. 探讨祖国的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所属民族的特色文化。
第三步:小组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或民族文化方面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所研究的主题,并向其他小组进行介绍和分享。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展板或海报,并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主题。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相关知识。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祖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鼓励学生对祖国保持热爱和自豪感。
第五步:拓展活动(15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一项与祖国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祖国的作文、画一幅祖国风景的画、编写一首祖国的歌曲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对祖国的热爱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评价学生设计的展板或海报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收集学生完成的拓展活动作品,评估他们对祖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我的祖国》教案设计

《我的祖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中文流利地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地理:介绍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 祖国的历史:介绍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明、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等。
3. 祖国的文化: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画、民间艺术等。
4.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祖国的美丽河山。
4. 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 教学场地准备:教室、多媒体设备、实践活动所需场地及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祖国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祖国的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介绍祖国的地理情况,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2)介绍祖国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等。
(3)介绍祖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民间艺术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和我的祖国(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祖国地理、历史或文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国旗、学唱国歌,以加深对国家象征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学习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他们不仅了解了这些象征背后的含义,还培养了尊重和维护国家荣誉的意识。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首先,对于地理知识的讲解,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地理位置、地形等概念的理解仍较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运用直观教具,如地图、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理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和我的祖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祖国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国家,增强国家认同感。接下来,我们学习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和象征意义。
2.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具体的案例,如国旗的设计含义、国歌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了解国家象征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祖国的地理特点和国家象征的认识。对于难点部分,如地理知识,我会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品德我的祖国文档

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1.《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的第一个大主题主题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理概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从中体验我国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养成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的人口和人口政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关于中国地形的地图、加拿大地图、美国地图以及中国四个极点的代表物和相关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一、音乐欣赏、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我们赶快来听听吧!课件播放儿童歌曲《祖国真大》,画面以中国的地形图为背景,穿插出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等图片,字幕出示歌词---。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吗?(学生发言)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祖国真大”,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说祖国真大。
二、找一找、算一算,感知祖国疆域的辽阔1、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陆上疆界和大陆海岸线由不同颜色的线条闪动着)播放聪聪的一段话:我国的领土从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5200千米,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约5500千米。
陆上疆界长达20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绵延曲折,总计长度18000多千米。
师:聪聪告诉我们的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说明祖国疆域辽阔)2、现在,我们来做“徒步旅行”的游戏。
(出发前先了解“徒步旅行”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陆上疆界和大陆海岸线。
再了解出发点——河北石家庄,在祖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徒步旅行”开始,由聪聪带路,从我们的家乡开始,先沿陆上疆界走一圈,再沿大陆海岸线走一圈。
在旅行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西边、最北边、最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里)师:“徒步旅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东——西,南——北路程远)(板书:路程远)3、算一算:(1)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祖国的最北端走到最南端大约要走多少天?(约138天,要4个多月)(2)如果火车按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从我国的最东端到最西端要用多长时间?(约43小时)从计算结果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祖国大)三、找一找、填一填,感悟祖国之大1、再现中国地形图问:同学们,我国的地形图的形状象什么呢?(象公鸡)说的对,我们的祖国象一只威武的雄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祖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对祖国的认知还比较表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祖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知道祖国的大致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2.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体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准备网络环境,以便学生查找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国旗、国徽等标志,引导学生说出对祖国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重点信息,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知识,如地理、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各自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概念,培养爱国情感。
2.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的领土、人口、文化及民族构成。
3.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内容《我的祖国》教学重难点重点:鼓励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愿望;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难点:注意学生表达的方式和语言,掌握语言表达规范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诵、对话、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1.教师与学生互动:老师用强烈的爱国情感来讲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带领学生回顾自己对祖国的印象和了解。
步骤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学生组内互助合作解决出现的困难或疑惑,学生可使用思维导图等形式,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展示朗读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步骤三对话,探究知识1.听取学生对于祖国的不同理解,加深对于祖国的认知。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美好愿望和体验,并对学生的思考提出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步骤四总结归纳,课文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涉及到的汉字,注重落实教育行为的效果。
2.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步骤五课外拓展、案例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自己祖国认识,介绍祖国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环境。
2.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祖国图画并用汉字标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总结本节课以朗读教学法和互动交流教学法为主要方法,加强学生口语表达,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知和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教师能够通过语言、身体语言、语音表达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北早现学区北孙小学康建军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中的第一课。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需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数量。
同时学会看地图,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对本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两方面的教育内容,设计了“祖国风光,唤起爱国热情;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在温差时差中感受祖国有多大;升华爱国情感”四个任务,在活动中教会学生看懂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祖国的域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过的领土面积,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2、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南北东西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2、学会看图识图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过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教学难点:通过对祖国疆域的了解,激发爱国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祖国风光图片,歌曲《我爱你中国》,《祖国有多大》,中国疆域,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国政区图等相关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及世界排名;了解我国东南西北四个极点教学过程:任务一:欣赏祖国风光,唤起爱国热情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课件出示祖国的风光图片,配乐《我爱你中国》)。
欣赏完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我们的祖国这么美丽,你对祖国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板书:祖国疆域有多大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愉悦的进入学习,在欣赏祖国风光的图片中,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任务二: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看中国的地理位置,并用红色显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祖国地图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像一只雄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真大啊!2、了解我国陆地和海域面积师: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让学生拿出课前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相互讨论、交流,在选出几组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出示“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学生交流从表中得到的信息教师补充:我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于日本的25倍,英国的40倍,法国的17倍,韩国的97倍。
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设计意图:将我国的面积与其他国家的国土面积进行对比,学生比较形象地感知我国疆域的辽阔。
各种数字的呈现,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了解祖国的邻邦师: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所以我国还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请同学们查找地图,看一看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哪些与我国陆地相连?(1)教师出示中国政区图(2)学生组内读图交流(3)学生汇报结果我国陆上邻国有十四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师推荐“巧记邻国小妙招”: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查找地图,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任务三:在温差和时差中感受祖国有多大1、欣赏歌曲《祖国有多大》师:这首歌词告诉我们什么?生:我国的南北气温有很大差异,东西上时间有差异设计意图:这首歌形象地表现了祖国东西南北不同的现象,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差异,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南北差异(1)我国南北的温度差异在冬季最明显(2)播放天气预报,比较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
师:在同一国家,在相同的时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3)教师补充资料:从气温来讲,离赤道越近的地方越热,我国三亚离赤道很近,所以气温比较高,而哈尔滨离赤道较远,所以气温就低。
我国冬季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
师:了解了我国南北温差比较大,现在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在什么地方?生: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心的曾母暗沙;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教师补充:我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二)东西差异1、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在时间上有差异吗?相差多少呢?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我国东西时间差了四个小时)3、教师补充资料:太阳自西向东进行自传,所以位于东边的人总比位于西边的人先看到太阳。
4、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祖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并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介绍。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5、如果我们从祖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开始向西走,乘坐的火车每小时运行140千米,我们到达最西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生计算,需要大约37小时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从穿衣冷暖中感受温差,在起居早晚中感受时差,从而让学生立体的感知祖国的辽阔。
任务四:升华爱国情感1、师:最后,我们用书中的一首小诗总结一下本课的内容。
(课件出示)祖国疆域真辽阔,国土九百六十万;东西时间各不同,南北冷暖有强弱。
学生读一读。
2、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多大,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3、播放《我爱你中国》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感情升华。
板书设计:祖国的疆域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南北温差大东西有时差第二课时我国的人口和政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知道我国的人口政策(2)知道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感受祖国的强大。
(3)知道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和简称,明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4)进一步掌握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展示并运用课前收集的各政区资料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以顺口溜的形式记住《祖国行政区歌》(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玩中国政区拼图游戏,加深对中国政区的认识,养成小组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人口数量,记住祖国政区的划分情况,知道各政区的全称和简称,感受祖国的强大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记中国政区图的方法,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本课相关资料,中国政区图,中国行政区拼图学生准备:搜集我国人口数量的相关资料,根据辩论主题准备正反方的资料;搜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任务一:创设情境,引出人口问题1、播放春运某火车站人口拥挤的画面,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画面吗?2、师:同学们,目前,全世界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出生15540人,每天出生约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
我国每分钟大约出生38人(平均不到两秒钟出生1个人),每小时出生约2273人,每天出生约5万多人,每年净增人口约1184万。
孩子们,地球就是一艘生命之舟,船上有一定量的食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它的承载数量是10人,可是实际上却载了20人、30人,远远超出它的极限,这个时候,这艘生命之舟会怎样呢?生:这艘船会沉的生:人们都会饿死的设计意图:人口问题是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不容易理解。
从这些数据中,能够让学生看到人口众多带来的危机,有利于学生领会感悟。
任务二:对比数据,了解人口现状1、学生展示搜集资料世界50亿人口日:1987-7-11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数量已经突破70亿2、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情况结论:世界人口从10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到30亿用了三十多年,而从1987年开始,平均12年就增长10亿人口。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的变化,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口增长过快的现状。
3、师: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那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人口呢?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情况设计意图:在数字的对比中,学生感受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之快。
任务三:主题辩论赛人口增长速度是很令人吃惊的。
面对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有人说人多了是好事,也有人说人口多有很多不利的地方,如何理解人口多的利与弊呢?下面我们就召开主题辩论会。
辩论主题:人口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小结:在辩论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到:在我国现阶段,人口多弊大于利。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设计意图:辩论会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思考人口多少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任务四:牢记中国行政区1、为了管理我们的十几亿人的大家庭,我国采用什么办法进行管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内容——行政区划2、结合搜集资料,谈一谈我国有多少省级行政单位。
学生交流:我国目前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3、找一找自己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4、为了帮助大家记忆这34个省级行政区,老师教大家一个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湾同胞盼团圆。
5、拼图比赛师:请大家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拿出来,我们进行拼图比赛,看谁拼的又快又准。
学生进行拼图比赛教师小结:行政区的划分,使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更好管理,人们生活更加方便,社会更安定,人们更团结,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歌唱祖国》。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让学生进行拼图比赛,让妙趣横生的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学习中。
板书设计:我国的人口和政区人口居世界第一位:13.7亿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省级行政区:34个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北早现学区北孙小学康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