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古诗解读元日_长春版

二年级上语文古诗解读元日_长春版
二年级上语文古诗解读元日_长春版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

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

桃换旧符。

读王安石的《元日》,仿佛看到了一幅有关春节的风俗画。一边读诗,一边搜寻有关资料,实实地品味了流传千年的春节文化。

元日,是古人对元旦的称呼,就是现在的“元旦”。它不是指公历新年,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宋人吴自牧在其《梦梁录.正月》的开篇话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

雅》有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古称很多,如元正、元长、元朔、元辰、

元春、端日、上日等。

过年燃放爆竹,由来已久。《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据说有人曾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便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放。到了宋代,

民间开始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后人则卷纸为之。

“屠苏”有两解:一说用屠苏草泡的酒。“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有在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的习俗,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说是以中药材泡酒。清人笔记《归田琐记》有载:制屠苏酒是将大黄、白术、桔梗、肉桂等七种草药,各按一定分量研成细末,盛入布袋。于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中午,用绳子将布袋悬在井里,务使布袋沉入井底,接触到泥土。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将布袋吊起,入酒煮开几滚,全家老少面向东方饮之,古人认为,这样做可以除瘟气,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

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开始依次饮酒。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桃符”是什么?据《淮南子》及在,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成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用来压邪。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后来,虽经历史风雨,这一习俗却代代相传,经久而不衰。桃符真正改称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了,只是桃木已

经换成了纸。

掩卷静思,我在想,王安石为什么会在一首小诗内集中写了春节的诸多习俗呢?这显然与成诗时诗人的所处的环境与心情有关。据载,此诗写于诗人初登相位之时,那时的他对革除旧制,推行新政充满了信心,心情非常愉快。所以,诗人心中那种新事物终究要代替旧事物的信念,必然会溢于言表。一年之始,新春佳节所特有的除旧迎新,春风送暖,艳阳高照、祝福吉祥景象,必然会凝聚、流淌于诗人的笔端。古人所谓的“情动而辞发”,“诗言志”,在这里找到了有力

的证据。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8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科书中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通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

三层高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座楼的名字。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写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远近闻名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鹊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学写“楼”字。 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师范写,生书空。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着名诗篇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出示图片入手,用轻松的言语带孩子们认识鹳雀楼,激发孩子们想进一步了解鹳雀楼的欲望;接着巧妙地引出诗人和诗题,设下悬念,让孩子们带着疑惑去学习古诗,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二、读文识字 1.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对照拼音,把诗读通顺。我喜欢按自己的速度用心读书的聪明孩子。 2.检查自读。 逐字落实正读音。大诗人王之涣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课堂,要听听我们班选派出来的最优秀的孩子是怎么读他的大作的。读书,尤其是读诗,讲究字正腔圆,把每个字音咬准了哦!谁来试试 3.孩子们,你们读得都太好了!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吗单独认看看!(出示生字词)哪些字容易读错你给大家友情提示一下。齐读生字词。 4.师范读,生轻声跟读,注意语感节奏。 孩子们都读得这么好,王之涣先生很满意!教师也想试试读一读。大家听听教师是怎样读的。教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在课件里标出节奏线。逐句练习,逐句跟读,师生合作,按节奏读。 设计意图:请来了大诗人王之涣,激发了孩子认字识字的兴趣;而让孩子感受教师朗读时的不同之处,从而发现感悟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三、想象画面,理解感悟 1.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教师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黄河入海流”可以怎样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多么壮观啊!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二首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8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科书中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通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高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座楼的名字。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写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远近闻名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鹊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学写“楼”字。 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师范写,生书空。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着名诗篇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出示图片入手,用轻松的言语带孩子们认识鹳雀楼,激发孩子们想进一步了解鹳雀楼的欲望;接着巧妙地引出诗人和诗题,设下悬念,让孩子们带着疑惑去学习古诗,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二、读文识字 1.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对照拼音,把诗读通顺。我喜欢按自己的速度用心读书的聪明孩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黄山奇石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获取更多新改版教学资料请加微信:hls htx01以清晨和中日月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学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1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4、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夜宿山寺》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3、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三、明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4、站在楼上,李白感受到什么了? 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高百尺”是什么意思? 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所以是“危楼”。 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分组读、自由读。个别读,再评。 6、这时候,李白想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遍朗读。 7、李白还想到什么?(“不敢高声语”) 为什么呢?(“恐惊天上人”) 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高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教师指导小声读,个别读,齐读。 四、表演诵读古诗。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表演这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教师巡堂参与。 五、背诵古诗。 1、填诗背诵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手可()()()。 ()()高声语, ()()天上人。 2、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辰寺诗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语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读 1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 1, 认读 1 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教具准备: 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红豆或,图片 . 师讲红豆的特点 .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豆的诗歌. 板书课题:相思 解题:思念 . 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 读准节奏.

相思 红豆/生 xx,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二、学习生字 读 "此ci"此物,此事,此地. 注意与 "些 "的区别 .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8 个 . 组词识记. 师进行指导识记 . 此 ,客 ,何 ,背 ,尾 ,房 ,屋 ,层 xx 写 . 生书写 . 三、朗读诗歌《相思》 自由读诗. 师引导读诗. (1)大家找找,哪一句写了红豆(红豆生南国) (2)出示红豆(可以是图片)

出示地图(xx以南叫 xx也叫 xx) 红豆生长在什么季节,找一找,读出来.(春来发几枝)

出示挂图,红豆树枝繁叶茂,红豆累累 . 师引导:这红豆美么大家想把这份美读出来么 齐读"红豆生xx,春来发几枝 " 如果你要离开故乡了,会带走故乡的哪些东西 (泥土 ,水 ,树叶,红豆) (3)师:.江南的水,土 ,叶,豆代表了故乡,所以诗人这样写. 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多多采摘) 此物最相思.(这东西最会引起人们思念故乡) 挂图了解诗意 . 红豆生长在江南,春天来了红豆常得十分茂盛. 希望大家多多采摘,这东西能引发大家思念故乡. 大家想想学过哪些写到思念的诗.(静夜思) 对故乡的思念还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 请一学生示范读 . 评价 . 读出红豆树的xx. 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 大家齐读.

(完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 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 含义。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重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 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导入新课 第1课时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演示第2张幻灯片)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演示第3张 幻灯片) 这首诗描写了白鹅在水中畅游的欢快情景。 喜欢。 读课题《登鹳雀楼》。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

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

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