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同步练习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
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乙]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2 项脊轩志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9.2 项脊轩志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偃仰:安居,休息。
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兀坐:坐在高高的凳子上。
C.令人长号不自禁长号:大哭。
D.后五年,吾妻来归来归:嫁到我家来。
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执此以朝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3.下列画线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算而今重到须惊B.寒水自碧C.中原北望气如山D.借书满架4.下列句中划线字,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A.而母立于兹B.先妣抚之甚厚C.汝姊在吾怀D.久不见若影5.下列句中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大母"是对自己已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是对自己已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男子三十岁。
D.“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吾妻来归”,“归"旧指女子出嫁。
6.与例句中加横线“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三五之夜,明月半墙A.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B.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7.下列对《项脊轩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由“篱”到“墙",变化的不仅是隔离的材料,更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B.选文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直接描写了她们的语言,都属于正面描写的方法,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C.作者在文中采用了白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与母亲、祖母相关的日常琐事,用语清新淡雅,却自成一格。
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项脊轩志》同步练习一、夯实基础(每题4分,共80分)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A.君臣相顾,不知所归B.大行不顾细谨C.顾不如蜀鄙之僧D.三顾频烦天下计2.请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A.学而时习之B.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C.张良是时从沛公D.不拘于时,学于余3.选出对下面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____________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4.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②或凭几学书(学写字)③妪每(每次)谓余曰④大母过(过问)余曰⑤先妣抚(抚摸)之甚厚⑥妪(妇女的通称)每谓余曰⑦而母立于兹(这儿)⑧大类女郎也(像)A.①④⑤B.②⑦⑧C.③⑥⑧D.②④⑧5.下列句中划线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A.而母立于兹____________B.久不见若影____________C.汝姊在吾怀____________D.先妣抚之甚厚6.请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A.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革灭殆尽之际C.百战不殆D.农者殆则土地荒7.请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比去,以手阖门A.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B.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C.朋比为奸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他日汝当用之____________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____________ 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____________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9.请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____________B.愚人之所以为愚____________ C.庭中始为篱____________D.余既为此志10.请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儿之成,则可待乎A.三五之夜B.先妣抚之甚厚____________ C.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1.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_________B.娘以指叩门扉____________C.比去,以手阖门____________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解析版)

《项脊轩志》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修葺.(qì)栏楯.(dùn)万籁.有声(lài)B.渗漉.(lù)老妪.(ōu)珊.珊可爱(shān)C.垣.墙(yuán)偃.仰(yǎn)呱.呱而泣(gū)D.先妣.(pǐ)阖.门(hé)冥然兀.坐(wù)【答案】C【解析】A项“楯”读shǔn,B项,“妪”读yù, D项,“妣”读bǐ。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C.往往..女郎也(太像)..而是(到处) D.大类【答案】B【解析】B项,清闲烦闷,无事可做。
3.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C.其制稍异于前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答案】B【解析】A是判断句,B是省略句,C、D是状语后置句4.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妪每.谓余曰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执此.以朝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答案】A【解析】A:每次∕常常;B:才∕起初;C: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D:环顾∕只是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C.“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答案】A【解析】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岁才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客逾庖而宴逾:越过B.妪每谓余曰每:每次以手阖门阖:关闭。
C.殆有神护者殆:大概其制稍异于前制:修建。
D.室西连于中闺闺:内室余既为此志志:志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 先妣抚之.甚厚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 其.后六年,吾妻死D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其.制稍异于前轩凡.四遭火,得不焚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吾妻来归.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不上漏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B.妪,先大母婢也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其制稍异于前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项脊轩(xuān)渗漉(shèn lù)修葺(qì)墙垣(huàn)B.万籁有声(lài)偃仰啸歌(yǎn)珊珊(shān)婢(bì).先妣(bǐ)余泣(lǐ)大类(lèi)迨(dài)D.阖门(kè)象笏(hù)扃牖(iōnɡ yǒu)不自禁(īn)提示:A.“垣”应读“yuán”;.“泣”应读“qì”;D.“阖”应读“hé”。
答案:B2.下列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冥然兀坐珊珊可爱万籁有声瞻顾遗物B.稍为修葺偃仰笑歌庭阶寂寂桂影斑驳.垣墙周庭常号自禁凭几学书尘泥渗漉D.明月半墙室始洞然卧病无疗大类女郎提示:B项“笑”改为“啸”,项“常”改为“长”,D项“疗”改为“聊”。
答案:A3.对下列言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室始洞然(洞然,明亮的样子,写了修葺后的阳光充盈之美。
)B.小鸟时啄食,人至不去(写出了一种人鸟和谐相处的境界。
)[:高考资网高考资网].“儿寒乎?欲食乎?”(母亲只问寒问暖,祖母却关心自己的前途。
)D.庭有枇杷树(枇杷树,在作者心中是妻之精魂的化身。
)提示:.这种对比是错误的,母亲、祖母都关心我的生活和前途。
答案:4.对下列句中言知识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慢慢的,又如,“稍稍宾客其父”)B.客逾庖而宴(表顺承关系).执此以朝(表修饰关系)D.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提示:A.“稍”,略微,简单。
答案:A5.填写课名句。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有声。
(3)三五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扃.牖(jiōnɡ) 栏楯.(shǔn) 栖息修茸一新万籁.俱寂(lài)B.象笏.(hù) 先妣.(bǐ) 老妪.(ōu)偃仰啸歌姗姗可爱C.渗.漉(shèn) 垣墙异爨.(cuàn)冥.然兀坐(mínɡ) 亭亭如盖D.大姊.(zǐ) 阖门逾.庖(yú)呱.呱而泣(ɡuā) 情不自尽答案 C解析A项修茸一新—修葺一新。
B项“妪”读yù,姗姗可爱—珊珊可爱。
D项“呱”读ɡū,情不自尽—情不自禁。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室始洞然..(宽敞的样子)②桂影斑驳..(错杂)③先妣抚.(抚摸)之甚厚④妪每.(每次)谓予曰⑤风移影动,珊珊..(美好的样子)可爱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⑦其制.(规制,格局)稍异于前⑧或凭几学书.(写字)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⑩瞻顾.遗迹(回顾)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B.②⑤⑥⑦⑧⑩C.③④⑤⑧⑨D.①③⑥⑦⑨⑩答案 B解析①明亮的样子。
③对待。
④每每,常常。
⑨栏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 B.⎩⎪⎨⎪⎧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内外多置.小门墙顾视无可置.者D.⎩⎪⎨⎪⎧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答案 B解析 B 项引出处所,相当于“在”。
A 项每当/每每,常常。
C 项设置/安置,放置。
D 项已而,不久/已经。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答案 C解析 C 项为名词作状语。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而母立于兹B.汝姊在吾怀C.大母过余曰D.久不见若影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等到)B.客逾庖而宴(越过)C.凡再变矣(第二次)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往往而是往往:常常B.先大母婢也先:早先的C.先妣抚之甚厚妣:父亲D.比去,以手阖门比:及,等到解析:选D。
A项,“往往”应释为“到处”;B项,“先”应释为“去世的”;C项,“妣”应释为“过世的母亲”。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日汝当用之 B.杳不知其所之也C.儿之成,则可待乎 D.怅恨久之解析:选D。
D项,与例句的“之”同为音节助词,可不译。
A项,“之”,代词,指象笏;B项,“之”,动词,到,往;C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炊前后的庭院,分炊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
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
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事。
C.这段文字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事。
D.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
解析:选A。
A项中“既表现了作者的喜”不对,作者对家道衰落及诸父分家没有喜悦之情。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译文:答案:(1)庭院中开始用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2)我们家的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功名了,这孩子(今天这样用功),将来的功名是可以期待的了!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
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②。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
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
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③。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④。
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⑤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
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加健:更加强健。
句中指更加费力。
③若不谋夕:好像生计艰难,朝不保夕。
④洒然:犹肃然。
⑤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喑:声音变哑,不能说话B.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辍:停止C.孺人中夜觉寝觉:睡觉D.即熟读,无一字龃龉龃龉:上下牙齿不合,这里比喻错漏解析:选C。
觉:醒。
6.下列各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③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⑤鲜能以名节自立⑥鼻以上画有光⑦以二子肖母也A.②④ B.①⑤ C.③⑦ D.④⑥解析:选B。
①介词,凭;②介词,用来;③介词,用;④连词,表修饰;⑤介词,凭;⑥和“上”连用,表方位的界限;⑦连词,因为。
7.下列各句的内容全都能表现母亲勤于操劳品德的一组是①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②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③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④入城,则缉⑤室靡弃物,家无闲人⑥户内洒然⑦率人人得食A.①③⑤⑥B.②④⑥⑦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解析:选C。
①是说母亲为控制生育服用偏方变成哑巴,属不幸遭遇;③是说母亲宽厚;⑦是说母亲娘家人大方慷慨。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功出生后,先母哺养他比其几个儿女更费力。
(2)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纺木棉。
参考译文: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十六岁嫁到我家。
过了一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姐。
过一年,生下我。
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
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
再过一年,生淑顺。
过一年又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
但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先母病故。
儿女们看见家里大人哭泣,就跟着哭泣,但是还以为母亲是睡着了。
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名桂。
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
外祖父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
经过千墩浦,向南到直桥,沿着小港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
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凭借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和和气气地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纺木棉;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
外祖父隔不了两天就差个人来送点东西。
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排排晒在台阶下面。
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
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
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
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
每逢阴雨天气,堂兄就不上学了,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在家里。
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诵读《孝经》,倘我读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便很高兴。
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
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
先母故世十一年后,大姐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先母生前应允的。
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
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给我定的。
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先母。
夜半三更,和妻子流着眼泪(回忆往事),只记得(先母)一两件往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其余的就都记不起来了。
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啊!天啊,多么悲痛啊!三、语言运用9.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留全部信息,语言连贯。
(可以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总是想方设法地营造出一种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的浓烈的“可喜”“可悲”情感氛围。
答:答案:①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②《项脊轩志》抒发了“可喜、可悲”之情。
③它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10.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写出理由。
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于2011年12月12日公布他们认为最可以代表2011年的年度汉字,是“羁绊”的“绊”字。
在日文里,“羁绊”的“绊”字意为羁绊、纽带、联系等,有“牵挂”的意思。
今年“绊”字出线的理由是:答案:自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人才知道身边的人,不管是家人或是亲友,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有多么重大,每个人与其他人都是不可分离的,就像是有联系,有纽带一样,亲友会让我们一生都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