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古籍整理_冯岭
红色中国风非遗系列之藏医药介绍PPT模板

历史渊源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974年,在编纂《国家医药辞典》时,将西藏历史长、疗效佳的药丸“嘉齐敦巴(铁末之 七)”、“阿卡久阿(沉香十五)”、“吹汤日布”等收入辞典。同年成立了以藏医院老 藏医为主的8位成员组成的藏医研究小组,该小组在收集、整理“文革”期间失散和毁坏的 古代藏医典籍的基础上,开始总结藏医对几种疾病疗效明显的临床经验,通过藏医疗法和 西医检验相结合的诊治疾病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992 年 11 月 , 西 藏 山 南 地 区 藏 医 院 与 中 国 藏 学 研 究 中 心 联 合 创 办 了 北 京 藏 医 院 。 1994年底,他们又在天津河东区中医院开设了藏医门诊。藏医独特的秘方,精湛、 良好的疗效,博得京津二地及国内外广大患者的好评。北京藏医院开诊近4年来,天 津河东区中医院藏医门诊开诊近两年来,先后诊治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患者30万人 1993年9月,《国家药物辞典》编委会、中央卫生部药物标准办公室及西藏、四川、 次。德国、意大利、以色利等30多个国家的医务工作者还到这里参观和学习。 云南、新疆等地的药物检验所的代表相聚在拉萨,召开了中国藏药标准工作会议,总 结了藏药厘定标准工作,对具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的藏药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了论 证19。94年8月,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会后江苏省决定承担援藏项目中的藏 医院制药厂的扩建工程,拨款5300万元(约合660万美元)作为建设费用。所有这些 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藏医事业的重视和关怀。
历史渊源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藏医学也有一定的发展 此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藏学家,诸如噶玛吉美吉森格、 喇嘛吉美赤列、太医乌坚丹增嘉措、多吉坚赞、扎康基 巧堪布强巴土旺、恰布巴当曲班丹、钦饶罗布大师等。 他们编著医书,传授医理,推动了藏医事业的继承和发 展。 在这些医学家之中,钦饶罗布大师功勋最为显著。 他曾广拜名师,研习显密经典、天文历算,熟谙《四部 医典》为主之医典,撰写了《根本续植株·医学海藏》、
藏医药相关著作

藏医药相关著作
藏医药是西藏地区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以下是几本与藏医药相关的著作:
1. 《四部医典》:是藏医药最重要的典籍之一,由四部组成,分别为《蓝色敦珠》、《红色敦珠》、《黑色敦珠》和《白色敦珠》。
其中包含了藏医药的基本理论、方剂、诊断方法等内容。
2. 《藏医药大全》:是一部系统介绍藏医药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包括藏药概况、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3. 《藏医药方大全》:是一部收集了大量藏医药方剂的书籍,其中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使用方法等详细介绍,是研究藏医药方剂的重要参考。
4. 《藏医药学》:是一部介绍藏医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著作,对藏医药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5. 《藏医药杂志》:是一份专门介绍藏医药研究和应用的期刊,内容包括研究论文、临床案例、药材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最新藏医药研究进展的重要渠道。
- 1 -。
藏医药古籍目录编写体例

重、 病势缠绵难解 的根 源所在 。现代 医学 研究证实 , 白血病髓外 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瘀血 ” 与“ 有某种相 似性 ; 附分子在髓 黏 浸润是一个多步骤 、 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与其起源 的正常细 外浸润灶去 向部位上 , 痰 ” 多 与“ 易变性相似 ; 应用攻毒化 痰祛瘀散 胞相 比, 白血病细胞表达 的黏 附因子 、 细胞外基 质蛋 白水 解酶均 结 中药对于抑制 白血病细胞髓外 浸润具有一定疗效 。此外 , 白血 有很大差异 , 这可能 是其易发 生浸润 现象 的分 子基础 。正常造 病细胞浸润还与机体免疫功能减 低 , 免疫监视功 能失常有关 , 这 血细胞逸 出骨髓严格受细胞黏附降解机制调控 , 而黏 附降解机制 与 中医阐述的正虚状态相类 似。 目前 , 急性 白血 病髓 外浸 润成 为治愈 和预 防复发 研究 的结 失调使 白血病细胞能从骨髓 中逸 出。当其脱离原发部位后 , 与其 中一些大分子黏附 、 降解基底膜 及细胞外 基质 而移 动 , 及骨组 点 。深入研究急性 白血病髓外浸润 的病理机制 , 寻找更适宜 的 侵 为 织, 造成骨痛 、 骨破坏。 白血病 细胞与 内皮细胞黏附降解 , 穿过髓 治疗方法 , 发现新 的抗 白血病药物 , 揭示 中药抗癌作用靶点 , 提供 血屏 障进入静脉窦 , 进人循环 系统运行并 逃避 免疫 系统监视 , 到 积极 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达其他组织脏器 , 再次与血 管内皮细胞 黏附降解 , 穿过 毛细血管 内皮进 入组织间隙 , 居增殖 。在此过程 中 , 定 转移相关 基 因调控 参考文 献 : 的黏附、 基质 降解 因子在其 中扮 演着 重要角色 。一方 面, 某些 因 [ 1] 子表达 的减 少 , E一钙粘 素 , 如 可以使细胞 问的附着减 弱 , 导致 其易于脱离原位 ; 另一方面 , 某些 因子表达增 强使进入循 环系统 [ ] 2 的白血病细胞得 以黏 附降解基质 , 定居增殖 , 随血播散 。由此 可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中国藏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藏医药机构不仅致力于收集和保存藏医药传统文献,还通过影印古籍珍本的方式,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传播给更多的人们。
以下是一些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的介绍:一、《四部医宗金匮要略》《四部医宗金匮要略》是中国藏医药领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由明代医家《汉武帝医官》整理而成,汇集了汉代、唐代、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医经验。
这本古籍珍本被誉为中国藏医药的“圣经”,影印品让更多的人可以研习和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中创作的一部辞章丰富、内容广泛的藏医药著作。
它详细地记载了各种草药的特性、功效和用途,并附有详细的药物配方和疗效案例。
通过影印古籍珍本的方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中草药的药性和应用。
三、《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的又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中的重要一部。
这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加入了更多的注解和扩展内容,对各类草药进行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描述和解释。
通过影印这部珍本,人们可以直接了解到古代草药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辨证论治金匮要略》《辨证论治金匮要略》是明代医学家张仲景编写的一部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藏医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影印这本珍本,人们可以学习到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以上仅是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的一部分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和文献值得被影印和传承。
通过保护和传播这些古籍珍本,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以及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非遗系列之藏医药PPT

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6年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非
藏医药科研工作被列为青海省医学科研重点之一,成立了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和州县藏医药研究机构。
先后整理、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医药选编》等10余部藏医药经典著作。
遗
“《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整理研究”被评为199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 系
元)作为建设费用。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
家对藏医事业的重视和关怀。
列
非
遗
0 2
前景展望
系
列
02 前景展望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 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 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 体系,涌现了许多医学贤圣,丰富了藏医理论,同时又由 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出现了发展极其缓慢的局面,直到 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20治06区年区藏藏医医药教被育国逐务步院走列向入正第轨一,批以国正家规级学非历物教质育文和化在遗职产进修培训为主、民间师带 徒带教为辅的格局已经名形录成。。1983年,该区建立了第一所专门培养藏医药人才的自治区藏医学校,1985 非 年,西藏大学又设立了藏医系。1989年,藏医学校与藏医系合并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该院设大 遗 专、中专两部,每年为全区各地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等成为该区藏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系 1990年至1995年间,在瑞士红十字会、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和外籍人士的援助下,分别成立了学制6年
名录。
在天津河东区中医院开设了藏医门诊。藏医独特的秘方, 非 精湛、良好的疗效,博得京津二地及国内外广大患者的好
藏医药概论

和大食的嘎利诺联合编纂的一部 7卷本 医书 — 《 无畏的武器》 就充分地体现出吐蕃时期 , 的藏医学曾经吸收了这三地的古代医学精华 , 并加以融合而成为藏医学奠基时期的主要组 成部分。可惜上述两部经典医著都已散失。 8 世纪 , 赤德祖赞与唐王朝联姻 , 金城公 主人藏时再次带去各种著作 , 其中的医书被译 成藏文后 , 汉族医僧摩诃衍和藏族大译师毗卢 札那在综合这些译稿的基础上 , 编译成一部综 时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宗教苯教教徒已经学会 合性医书— 《 月王药诊》其中不但有外国及 , 也包含藏民族的医疗卫生经 使用祈 卜 与医药合用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虽然 汉地的医学内容 , 它是现存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最早的一部 这时的医药知识很原始也很朴素, 甚至还带着 验 , 浓厚的巫术、 宗教色彩 , 但毕竟是一种积极 的 藏医经典著作。 行为, 已经脱离了听天由命 、 任由疾病肆虐的 赤松德赞在位期间藏医药受到了重视 , 各 被动局面。 地的医生 , 包括中原、 古印度及冲姆地区的医 随着吐蕃社会进人畜牧和农耕时期 , 生产 生纷纷被礼聘人藏传授医学。同时 , 赤松德赞 技术 的提高也使 得 医药知识 更加丰富起来。 还召集来 自藏区各地的 9个青年人进行精心 在制作酥油和酿制青棵酒的过程中, 人们逐渐 的培养 , 中以宇陀 ・ 其 云丹贡布最为优秀。他 掌握 了用油汁涂抹伤 口, 结扎脉 口以治疗 出 不但学习藏区已有的医学知识 , 还多次游学行 经 0多年 的艰苦学习 血, 利用酒糟治疗外伤等方法, 还知道了饮食 医于国外和祖 国内地 , 2 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和害处。 和实践 , 他广泛地 吸收了各种 医疗体 系的精 当医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的时候 , 经过 华 , 并以西藏人 民长期积累的经验为基础 , 撰 初步的总结, 藏医药的系统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写成一部 医著— 《 四部 医典》 。这标志着藏 了, 而政治上的统一和藏族文字的统一为它的 医学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 成为一门独立 的医学 形成奠定了基础。6 1 , 4 年 松赞干布与唐朝文 学科。宇陀 ・ 云丹贡布也因此被尊称为“ 医 藏 成公主联姻 ,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各种典籍 医圣”“ 、药王菩萨” 。 中就包括了医药的内容 , 这些医著由当时的汉 新宇陀生活于 1 世纪, 2 是宇陀・ 云丹贡布 族医僧摩诃德瓦和藏族大译师达摩郭夏两人 的后代 , 曾到印度等南亚诸国学习古印度的医 编译成一部藏医著作— 《 医学大全》这是已 学著作。在寻获《 , 四部医典》 的原稿以后 , 他一 知吐蕃王朝藏医学 中最早 的一部经典著作。 面学习, 一面把 自己的医疗经验结合印度的八 此后 , 松赞干布不断地向邻近的国家和地 区以 支医学 以及 中医的诊 断和五行理论 等 , 四 对《 进行注疏和增补 , 由他修订的《 四部医 及内地求派医生人藏, 传授医疗经验和交流医 部医曲》 疗技术。由天竺的巴拉达札 、 内地的亨翁杭德 典》 终于定型, 并一直流传至今。
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啦!

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啦!小编说: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快和小编一起直击入选历程!《四部医典》挂图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项目申报视频播放结束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日前在韩国光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一幕。
最终,《四部医典》全票通过,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我们推动《四部医典》纳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出发点是为了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让中医药为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作更大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入选项目中,唯有《四部医典》项目未被评审专家提出任何质疑。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白玛央珍回忆,“我们向大会提交了汉、英两种语言文字的申报文本和专题介绍视频,利用一切机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交流,宣传《四部医典》和我国政府保护发展藏医药事业的举措。
”《四部医典》挂图藏医药学的《内经》《伤寒论》《四部医典》是藏医药学的奠基著作,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于公元8世纪末编著完成。
全书对传统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了完整的藏医药理论体系。
后经历代诸多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整理而更加完备。
在公元11世纪,宇妥萨玛·云丹贡布又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增补。
《四部医典》全面反映了藏医药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和蒙古高原地区的藏医药学传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藏医药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好比《黄帝内经》加《伤寒论》,不但记载了藏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也指导着藏医学的临床实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民族医学研究室主任甄艳介绍,《四部医典》不论是在院校教育,如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教学中,还是在寺院传统医学教育,如拉卜楞寺曼巴札仓、塔尔寺曼巴札仓的传承中,甚至在目前开展的留学生教育中,都是必学、必背的经典。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第四章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二、维吾尔医基础知识(新增)
总的来说,维吾尔医药学是在吸收了中医药 学和希腊-阿拉伯医药学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 独特的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诊治疾病的技术 和方法。
主要包括爱日康(四大物质)、密杂吉(气 质)等12大学说的内容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爱日康(四大物质)学说 密杂吉(气质)学说 合立体(体液)学说
单选题: 维吾尔医密杂吉(气质)学说中正常气质有几种( ) A. 4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E. 8种
答案:E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多选题:维吾尔医爱日康(四大物质)学说中包括火 以及( ) A. 木 B. 水 C. 土 D. 气 E. 金
答案:BCD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三因学说 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风
隆
风
气
赤巴
火
津液
培
水
根
土
中医
三因
五元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三因学说指的是( )。 A、水、火、土 B、血、肉、脂肪 C、骨、骨髓、精液 D、汗液、大便、小便 E、“隆”、“赤巴”、“培根”
答案:E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3)阴阳(寒热)学说 阴与阳代表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关联而又矛盾的事物的现象
火、水
土、风
润、重、稳、温,能生胃火,增强消化,能使油 酸 脂糜烂稀释,并兼顺气,能治培根病,其中余甘
子还能治血病、赤巴病、热症
苦 轻、糙、凉、锐、浮等。能开胃,驱虫,止渴, 解毒,医治赤巴病、麻风、晕眩、瘟疫等疾病
稀、凉、钝、软,能增长元气和体力,对老人小 甘 孩有补益作用,能医治隆病、赤巴病,对消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第11卷 第10期 2009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0 Oct . ,2009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药古籍是藏医药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发掘、整理藏医药古籍是传承藏医药知识的重要途径。
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党和政府、藏医药理论和临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了加强古籍保护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这就为藏医药古籍的系统性、专业性保护和整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古代藏医药古籍整理医乃“生生之具”,关乎人类健康,言其小者,可以治病养生;言其大者,可以利国利民。
藏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五部遗教・大臣篇》记载,公元前200年左右,聂赤赞普推举为王时,提出六点疑虑,其中之一就是“有毒何以治?”表现了对医药的重视。
松赞干布时期称医生为“活命医生”。
对藏医药古籍的整理是发展藏医学的必经途径。
公元8世纪末,《四部医典》的问世,是宇妥・元丹贡布吸收了《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等医书的内容,总结了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巨著,体现了宇妥对藏医药古籍整理的成就。
《四部医典》著成以后,藏王赤松德赞将其埋入桑耶寺。
公元11世纪被发现以后辗转传到宇陀萨玛・元丹贡布手中。
新宇陀对《四部医典》进行了精心校勘、考证和注释修订,同时撰著了注释《四部藏医药古籍整理冯 岭(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029)摘 要: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历代藏族统治阶级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藏医药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藏医药;古籍整理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0- 0007- 02收稿日期:2009-07-15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7FY220500)作者简介:冯岭(1953-),男,安徽巢湖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民族医学。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FENG Ling(Science and Research Division of Beijing Tibe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The collation of the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had alway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Tibetan ruling clas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under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Party's minority policies and health policies, great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and periodic succ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ationwide general investigation,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ow have no time to be delayed.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采用活血化瘀与补益法合用,常用四物汤加黄芪、鳖甲或用鳖甲煎丸[13]。
由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加茵陈蒿20~100g ;凝血酶原显著降低或出血者加仙鹤草30g,白茅根60g,另加云南白药3~6g,每日3次口服;肝性脑病加石菖蒲10g,郁金15g。
◆参考文献[ 1 ] 杨国敏.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临床应用与耐药预防[ J ] .中国医刊,2007,42 ( 11 ):64.[ 2 ] 徐巍,苏乐群,李宏建.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 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 ( 9 ):737.[ 3 ] 张涛,贾继乐.2005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要点[ J ] .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 ( 4 ):240.[ 4 ] 邓志华. 慢性乙肝药物治疗现状[ J ] .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24 ( 4 ):220.[ 5 ] 邢思邵,刘燕玲.名老中医之路[ M ]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9:53-63.[ 6 ] 李文.中草药抑制HBV-DNA 的实验研究[ J ] .中医杂志,1997,16 ( 5 ):45-47.[ 7 ] 顾伟. 慢性乙肝抗炎护肝治疗的单味中药研究进展[ J ] .四川中医,2008,26 ( 6 ):39.[ 8 ] 韩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研究进展[ J ] .山东医药,2008,48 ( 25 ):88.[ 9 ] 蒋忠胜. 苦参素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体会[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49.[ 10 ] 于洪亮,唐立尧,魏斌. 4种常见中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 J ] . 药学实践杂志,2006,24 ( 1 ):31.[ 11 ] 王雅静.慢性肝炎中医降酶四法应用[ J ] .中医药信息,1999,16 ( 2 ):28.[ 12 ] 董振华,季元.祝谌予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J ] . 中国临床医生,1999,27 ( 6 ):20-21.[ 13 ] 戚忠玺,姜剑军.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近况[ J ]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 ( 2 ):154-157.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医典》的专著。
公元15世纪,藏医学中南北两派争鸣,南派苏喀・洛哲给布刻印《四部医典》,这是现在所知最早的关于《四部医典》的刻印本—扎塘版《四部医典》。
他还在整理《四部医典》的基础上,著成《祖先口述》。
五世达赖时期,摄政王桑杰嘉措修订《扎塘版四部医典》,校勘不同版本,重新修改、注释《四部医典》,结集成《四部医典・蓝琉璃》,组织画师绘制79幅医学曼汤。
这一时期,五世达赖组织人校勘整理《四部医典》,木刻印刷了《新老宇陀传》《宇陀内外治十八支》《蓝琉璃》等医书。
19世纪,十三世达赖土丹嘉措时期重新刻板印刷《四部医典》《蓝琉璃》《秘诀部补遗》《晶珠本草》等藏医学典籍。
十三世达赖还亲自校订《四部医典》。
2 新中国成立以后藏医药古籍整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藏医药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藏医药古籍整理也得到了党和政府、藏医学理论和临床专家学者的重视。
1984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联络、指导、协调”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
藏族古籍是少数民族古籍中藏量最多的,对藏族古籍的整理包含了对藏医药古籍的整理。
同年,在呼和浩特召开的首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上,对藏医、蒙医等民族医药古籍整理提出了具体规划。
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各藏区非常重视藏医药古籍的整理。
西藏藏医学院藏医药科技研究所先后出版发行了以《四部医典大详解》为主的藏医药古籍典著10余部,同时抢救、挖掘、整理完成了《藏医饰花精要集》《措如・才朗论文集》《利乐新月之光》等众多学术价值很高的藏医理论著作和工具书。
抢救整理并出版了上百部藏医药重要古籍孤本资料。
1973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藏医药研究院,该研究院已经收集和整理了大批藏医药古籍手抄本、善本、孤本。
2006年1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藏医药文献书目编制》一书,收集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图书馆收藏已久的藏医药学珍贵文献资料及西藏大学图书馆、西藏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私人收藏等古籍藏医药文献资料。
该书对藏医药古籍书名、摘要、作者、年代、版本、收藏处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翻译成英文和汉文。
[1]青海省成立了全省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工作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全省藏医药古籍整理“十一五”工作规划》。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致力于藏医药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先后抢救、挖掘《藏医秘诀宝库》《子书精要》等藏医药古籍,其中60%为手抄本,内容涉及藏医药学历史、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药物方剂、炮制工艺等各个方面。
在国家的支持下,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程,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160部)《中国藏医药大全》(100卷)和《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6卷)三部大型丛书的整理出版。
[2]甘肃省在一些大中专院校开展藏医药教育,培养了大量的藏医药人才,藏医药古籍的发掘与整理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效。
四川省德格印经院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德格印经院古籍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藏医学文献。
1987年,成立了德格藏医药研究所,组织名老藏医进行古典藏医药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截止1988年止,研究所已整理出《米旁医学选集》《四部医典注释》《藏医尿诊脉诊注释》《藏医临床杂记》《药物配方精华》《钦则医学选集》《长寿珠鬘·母子合璧》《藏医药诊二元药诀》《德格八邦天文星算》共9部医学典籍。
[3]北京藏医院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民族医院。
2002年北京藏医院申报了国家级课题——“藏药秘方资源的抢救、挖掘与保护”。
院长黄福开主编了《中国藏医药文献目录索引(1907—2001)》一书,为藏医药工具书编撰做出了开拓性成就。
2002年9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罗秉芬主编,强巴赤列、黄福开审订的《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
2008年由北京藏医院承担的科技部“藏医古籍整理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基础性科研课题已正式启动。
藏医药古籍的整理是继承发扬藏医药学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好地为教学、医疗、科研服务。
其中藏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内容,可以长久保存藏医药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构建,实现藏医药古籍的保护、研究、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