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藏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标题: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引言:西藏是中国重要的藏药资源区,拥有丰富的草原植被和高山草甸,孕育了众多的草药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藏的藏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西藏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就西藏藏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对这一产业的观点和理解。
一、西藏藏药产业的现状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逐渐成熟阶段。
当前,西藏藏药产业已经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草药采集、深加工、产品研发到市场销售形成了良好的格局。
1. 草药资源丰富:西藏地处于青藏高原,拥有广袤的高山草甸和富饶的草原植被,自然条件优越,草药资源丰富多样。
2. 传统藏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西藏历史上一直有着独特的藏医药文化传统,孕育了众多的藏药方剂和独特的药物制备技术。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西藏藏药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4. 市场需求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传统医药的再次兴起,藏药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二、西藏藏药产业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发展西藏藏药产业,以下是几个发展战略建议:1. 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推动科研与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藏药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
2. 建立规范化生产体系: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草药采集、深加工流程,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3. 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如开展电商平台销售、与大型连锁药店合作等,扩大藏药产品的市场份额。
4. 强化品牌宣传和推广:加大对藏药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培育品牌忠诚度,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三、观点和理解西藏藏药产业作为西藏的重要特色产业,必须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
个人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藏药产业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草药资源,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藏医发展历程

藏医发展历程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藏医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藏族先民的医疗实践,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医学体系。
在古代,藏民族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面临着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有着迫切需求。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在青海、西藏等地出土的文物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古老的藏医学文献和医疗工具,显示出古代藏民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疗实践经验。
直到公元7世纪,藏传佛教传入西藏后,藏医学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佛教与藏医学的结合,使得医药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西藏的一些著名寺庙成立了医馆,开设医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藏医学人才。
这些人才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配方,丰富了藏医学理论体系。
19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大陆地区,对藏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西方医学强调科学性和实证性,与传统的藏医学存在一定的对立。
西藏政府也开始重视西医,并建立了藏医学校,试图将西医和藏医学相结合,进行综合医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弘扬和传承藏医学,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成立了专门的藏医学研究机构,编纂了一系列重要的藏医学著作,促进了藏医学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藏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经济支持,为藏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藏医学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藏医学,各地的藏医学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得以发展壮大。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为藏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可以说,藏医学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传承和创新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医学不断吸收西医学和现代科学的优点,为民族的健康和生命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相信在未来,藏医学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弘扬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发展(端智)

弘扬藏医药文化 促进藏医药发展青海省藏医院 端智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是藏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文化遗产之一。
多年来,青海省藏医院始终坚持将保护、传承和弘扬藏医药文化作为最高宗旨和神圣使命,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现就这些年藏医院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与各位医药界同仁做一交流,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 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长期致力于藏医药古籍的抢救性挖掘。
藏医药典籍浩瀚,古籍文献数目不下3千部(函)。
由于历史久远、分布散乱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保护意识淡薄,大量珍贵藏医药古籍文献损毁严重,甚至已经或濒临失传。
为了挽救和保护藏医药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青海省藏医院历时30余年,投入100多人次,先后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及蒙古、印度、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抢救挖掘藏医药古籍文献3000余部,为藏医药传承与发展挽回部分损失。
在藏医药文献编纂出版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青海省藏医院先后启动实施《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100卷4000万字)、《藏医药大典》(60卷6000万字)、《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18卷600万字)编纂出版工程。
《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对自公元前800年到建国以来的藏医药经典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成为广大藏医药工作者理论学习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书。
《藏医药大典》囊括了藏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所有的内容,系统完整的介绍了藏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藏医药学几千年来的发展成果,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藏医药文献编纂项目。
《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首次采用藏、汉、英、日四种文字对《四部医典系列唐卡》进行编译注解,使《四部医典系列唐卡》这一藏医学奠基之作焕发异彩,走向世界。
着力拓展藏医药文化阵地。
2005年,斥资1.2亿元建成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藏医药文化传播内容不够现代化

藏医药文化传播:现代化的路径探索引言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藏医药文化传播却面临着一个现代化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藏医药文化传播不够现代化的原因和解决路径,希望为推动藏医药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不够现代化的原因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性1.口传和手抄:传统的藏医药知识多是通过口述或手抄的方式传承,存在信息传递的不准确性和不及时性。
2.有限的传播渠道:传统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地方社区和医药学院,受众面窄,无法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中西医文化差异1.语言障碍:藏医药文献多以藏文和汉文为主,很难被更广泛地理解和接受。
2.理论体系差异:中医和西医在理论基础、病因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精心的解释和借鉴才能传达给更多人。
现代化传播的路径借助互联网技术1.建设藏医药文化网站:建立专门的网站,集中整理和发布藏医药相关的知识、论文、经典文献等,提供多语种的翻译和解释。
2.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将藏医药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并通过互动和分享功能增加参与度。
3.开设线上课程:借助网络教育平台,开设藏医药相关的线上课程,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1.邀请外国专家学者:邀请国际上的中医学、藏医学专家来华交流和讲学,加强中西医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2.与西方医学结合:在传播藏医药文化的过程中,注重与西方医学的对话与结合,凸显其科学性和现代实用性。
3.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鼓励藏医药学者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论文,争取更多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机会。
引入现代传播手段1.电视和广播节目:制作关于藏医药文化的纪录片和广播节目,在各大电视台和广播台播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藏医药文化。
2.书籍和期刊出版:出版相关的藏医药书籍和期刊,以便更多人能够获取和学习。
3.举办藏医药文化展览:策划和举办藏医药文化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和介绍,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藏医药文化的魅力。
布达拉宫的藏医药知识

布达拉宫的藏医药知识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老宫殿之一。
作为西藏文化的象征,布达拉宫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藏医药的重要研究与传承中心。
藏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布达拉宫,探寻藏医药知识不仅可以了解其发展和传承情况,还能领略到其独特的医药理念和疗法。
一、藏医药的发展历程藏医药起源于古代吐蕃王朝时期,经过历代医学家的继承、整理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方法。
布达拉宫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藏王朝以来,布达拉宫就设立了藏医院,聚集了大量的医学家和药物专家,开展了广泛的医学研究和实践。
这些医学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医学交流和合作,吸收外来的医学经验,为藏医药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藏医药的特色理念藏医药的特色理念主要包括整体观念、平衡观念和个体化治疗观念。
在藏医药中,医生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身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因此治疗疾病时注重全面的调理。
而平衡观念则强调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等理论,认为人体健康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紧密相关。
而在个体化治疗观念方面,藏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都是独特的,因此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藏医药的独特疗法藏医药的独特疗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和藏药疗法。
草药治疗是藏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中草药进行药物疗法,以达到调和阴阳、平衡五行的效果。
针灸疗法则是利用针刺经络来调理人体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的流通,以起到平衡阴阳、滋养气血的作用。
而藏药疗法则是以藏区特有的药材制成的药物,通过药物的内服和外敷来治疗疾病。
四、布达拉宫对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布达拉宫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中心,对于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布达拉宫设立了藏医学院,培养了大批的藏医学人才,促进了藏医药的研究和传播。
此外,布达拉宫还收藏有大量的医学典籍和文物,为后人研究藏医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资料。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藏医药的传统知识和疗效。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藏医药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现状分析1.传统医疗体系藏医药作为藏族传统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融合了丰富的藏族文化和哲学,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方法广受藏族人民的认可。
2.医疗资源藏医药在西藏自治区等藏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包括藏药材种类丰富、藏医药机构和专业人才的积累等。
这为藏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藏医药领域设有专业机构和学术团队,积极开展藏医药的研究和推广。
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努力,使得藏医药的知识得到积累和传承。
4.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藏医药也受到了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支持。
在医药领域的政策支持下,藏医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三、存在问题1.医学体系融合虽然藏医药在传统民间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与现代医学相比,藏医药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这使得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度受限。
2.专业化人才短缺藏医药的发展还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专业的藏医药人才培养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和课程设置相对较少。
3.市场推广藏医药的市场推广仍面临着困难。
一方面,缺乏科学研究的支撑使得藏医药很难在现代医学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另一方面,尚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渠道和机制。
四、发展机遇和策略1.融合现代科技将现代科技融入到藏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中,有助于提升其在医学领域的地位。
可以加强与现代医学的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藏药材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藏医药的疗效和可信度。
2.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藏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更丰富的培养机制,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
在课程设计和专业培训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3.加强国内外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藏医药的研究和教育中来。
论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论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同多种疾病斗争中的实践经验总结。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理论体系,既是祖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是医学史上灿烂的篇章。
并且以博大的藏族文化为背景,融合了藏族古代哲学、天文历算、生物学和化学等知识,并同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然而,藏医药文化的地区局限性以及现代医药快速发展等原因对藏医药造成了冲击性,从而导致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限制。
关键词:藏医药;研究现状;传承与发展1.研究背景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理论体系。
如今,藏医药学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医学内涵,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藏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藏医药学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随着对藏医药体系的研究日渐深入,如何很好传承、保护藏医药文化,如何构建科学而系统的产业链,让藏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于更多国家和民族,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2.研究意义藏医学是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在高原环境中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是藏族哲学思想、科技文化和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藏医药的起源有3700多年历史,理论形成已有2300多年历史。
在高原医学的基础上,藏医药学吸收了周边兄弟民族医药学的一些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近年来,人们对于藏医药针对特殊疾病的奇特功效产生了极大关注,而在此之际浮出水面的是一个体系独立的藏医药学。
传统藏医药学理论中就已经有了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内外等学科体系。
[2]在某种程度上,弘扬民族医学,发展民族医学,首要就是传承。
因此,身为藏研所的一名医生,有必要了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意识的普及状态及其对民众身心健康的推动,去研究藏医药传承与发展状况,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健康服务。
3.当前藏医药的传承现状藏医药之所以在常人眼里呈现出如此丰富的魅力,正由于它是一个传承久远、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系统,并以其“天人相应”、“身心同治”的医治理念发展成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的一支奇葩。
藏医药在传承中走向世界

19藏医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疗效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诊疗方式正走出高原,广医世界患者。
文| 本刊记者 李 媛藏医药在传承中走向世界黄涵是重庆人,今天她感觉身体有些发冷,“觉得自己要感冒”。
她拨通了楼下一家名叫“无域宝藏”会所的电话,预约了一次藏药浴。
黄涵和她16岁的女儿都是这家藏药浴会所的常客,她们认为“藏药浴对解决很多亚健康问题十分有效”。
已在青藏高原传承2000多年的藏医学,与中医学、印度吠陀医学、西方传统医学并称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藏医药浴法是藏医学的一种传统治疗方式,2018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一名藏医背着行囊在西藏林芝的原始森林寻找藏医药材FOCUSFOC 今日视点20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科学性和医疗价值得到国际认可。
如今,以藏药浴为代表的藏医药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疗效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诊疗方式正走出高原,广医世界患者。
藏药有疗效王婉琳是“无域宝藏”藏药浴会所的创办者。
10年前,藏医疗法治好了她的妇科疾病,她认可藏药疗效,看好藏药浴的发展前景,于是开办了这家藏药浴会所。
“刚开始客人不多,近几年生意越来越好。
我们也没打过广告,都是亲朋好友推荐来的。
”她说。
“泡完藏药浴会出很多汗,感觉浑身通透,特别有精神。
”黄涵描述自己的泡浴感受。
她说,每次自己在感冒初期泡上一二次药浴就能痊愈。
据史料记载,藏药浴从理论上说是藏族沐浴节文化习俗的延续和深化。
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如藏药浴中最普通的“五味甘露汤”,就是将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等五种药用植物放在一起煎煮成汤,选择适当温度,洗浴全身或患部。
药物透过皮肤毛孔、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濡养全身等功效。
为了扩大藏药浴的治病范围,历代藏医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藏药浴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藏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从藏医药文化在西方国家传播的历史,不难发现其中的艰辛;同时,也可深刻体会到藏医药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
传统藏医药学自7世纪开始,受到尼泊尔、蒙古、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近代,藏医药的国际迁徙,大约从18世纪开始传播到欧洲,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
在俄罗斯,对藏医药的研究始于18世纪末期或更早的时期,研究范围广泛,且研究深刻,从藏医理论到藏药成品,从药材基源调查和成分分析到药理作用,从藏医的外科手术器材到藏医教育的曼汤挂图,几乎涉及到藏医药的全部领域,并且在藏药的现代研究方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彼得-白玛于1903年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中《总则本》的俄文本,此为《四部医典》的第一个外文版本。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其发表的有关藏医药方面的俄文文献和出版的俄文书籍多达数千篇(本)之多,19世纪80年代,俄罗斯对藏医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美国,1890年威廉姆-伍德菲尔-洛克黑尔是最早将藏医药介绍给美国大众的人,但欧美国家对藏医药的真正了解始于20世纪70年代,藏医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播是通过著名的藏医药专家康卡尔-洛桑卓玛、洛桑若杰、益西顿丹、丹增曲扎、巴桑云丹等人的讲座、巡诊以及科研活动等来实现的。
他们在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和荷兰等地开办藏医药实习班,开展了如藏医药学对精神病的治疗作用、传统藏药做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并出版了涉及藏医
药各个方面的文章和著作。
此外,美国藏医药学会主席及主要发起人特丽-珂尔弗女士为藏医药在美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亚洲,最具现代化研究特色的藏药研究当数以色列。
1988年,以色列小儿胃肠病学家赛热-塞伦在印度工作时,不幸染上赤痢,服用一般的抗寄生虫药物,无法去病止泻。
后来,靠当地草方郎中用藏药治疗才获痊愈。
因为有感于藏药的神奇效果,她从此为藏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积极奔走。
在她的努力下,以色列拥有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传统藏药研究机构天然药物研究中心。
该中心和瑞士PADMA AG(白玛)公司合作,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传统藏药方面做了很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瑞士PADMA AG(白玛)公司是一家有37年历史的瑞士藏药制药公司,也是欧美地区惟一从事藏药产业的公司,产品在欧美主流市场上销售,年销售额约相当于所有中国藏药企业销售额的总和。
多年来,PADMA AG公司做了许多以Padma 28(二十八味莲花丸)为主的藏药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理,是国际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有关藏医药论文最多的一家公司。
1857年,俄罗斯境内发生了疫情,俄罗斯当局通过某种渠道,从贝加尔湖地区的一座佛教寺庙邀请了名藏医曲登白玛(音译)到圣彼得堡,从此揭开了藏医药在西方传播的真正序幕。
他以精湛的医术,与他的弟弟和合作者共同使藏医药在圣彼得堡及周围地区广为传播。
十月革命后不久,其后代彼得-白玛把祖传的古老藏药处方于1964年带到了瑞士的苏黎士。
并在一名瑞士籍的商人卡尔-鲁兹的帮助下,经两人的协商和合作于1969年在苏黎士成立了瑞士PADMA AG(白玛)公司,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生产和销售白玛家族的藏药。
PADMA AG(白玛)公司积极倡导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阐释藏药的有效性,1979年Padma 28(二十八味莲花丸)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在瑞士完成。
随后,关于该药的
PVD(周围血管疾病)双盲试验相继进行。
该药行销于欧美20多年的时间里,与其相关的藏药研究论文有几千篇之多。
治疗范围从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癌症到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等十分广泛。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戴维艾森伯格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季刊》上发表的有关后来被称为交替治疗法或非传统治疗法的文章,使藏医药等自然医学得到了美国大众的热衷,推进了传统藏医药在西方社会的传播进程。
1998年11月,第一界国际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主要就传统藏医药的现状和实践、临床验证、文献研究、精神疗法的应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来自世界各地近20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的论文达100多篇。
第二届国际藏医药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为促进藏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推动传统藏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医疗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藏医药学又一次迎来了发展与创新的春天。
藏医药在保留传统优秀文化本色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理念,在藏医诊治技术、藏医药基础研究、藏药制药行业等领域百花齐放。
目前,仅西藏就拥有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可生产360多种藏成药,20多个品种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年产值近6.23亿元人民币。
致力于传统藏药的传承与创新的奇正藏药集团,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建立有原生态的藏药材基地、符合国家GMP认证的藏药生产厂房、独具特色的藏药浴养生馆,产品涉及药品、保健食品、养生等领域。
奇正藏药在充分结合藏医药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科技的成果和理念,利用现代超微粉碎、喷雾干燥、真空乳化、冷冻干燥、薄膜包衣等技术改进制药工艺,如作为企业拳头产品的奇正消痛贴膏,首创了国内
新型湿敷贴剂先例,引进超低温真空冻干技术,弥补了普通膏药有效成分易挥发的不足,真空冻干后的多点给药系统保证了药物高溶出度、高复水率;药物与润湿剂分离的制备工艺,使有效成分浓缩于药垫内,既保证了药物以较高浓度直达患病部位,同时使用方便,得到了广大医患群体的认可,赢得了民族企业的自信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