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

合集下载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标题: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命科学部分1. 生物的多样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基本特征与区别,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生应掌握不同类群生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 人体的生长与健康主要涉及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主要生理系统的功能及保健知识,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认识合理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植物的生命周期学习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植株成长,再到开花结果的完整生命周期,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二、物质科学部分1.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基本物质状态的特点,并学习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融化、凝固、蒸发、冷凝)原理。

2. 简单机械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理解并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力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1. 地球与月球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的原因;同时,介绍月相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认识到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特点。

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风、雨、雪、霜等天气现象的成因,初步探究气温、湿度、气压等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科学探究与实验技能本学期将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预测、推理、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框架,培养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国际单位:摄氏度,符号:℃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并且要让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4、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电子体温计)、(温湿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4、温度计的液柱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4、蒸发: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如:拖地以后,地上的水变干了。

5、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露、雾、热水上方出现的“白雾”、盛冰的瓶子外壁出现的水珠、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的水珠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局部:〔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法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屈伸: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肘关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完成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兴盛〕、〔体力充分〕、〔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0、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打算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青黑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电1.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2.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国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8.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1.开关是电路中拉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一个电路是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电器元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

2.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4.油花由片、花、雄葛、雌组成。

5.由片、花、雄和雌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7.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10.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11.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4.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里按2-3个洞,深度1cm左右。

在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然后用土盖住洞。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工具:种植杯。

(2)在透明玻璃的内壁上放几层卫生纸,里面放点土,让卫生纸粘在玻璃壁上。

(3)将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4)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种子萌发:指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变化。

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长出了根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长,然后长出茎和叶。

(2)无论把种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根、茎、叶三者之中,根生长最迅速,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

2.根芽:从植物根部长出的幼芽。

根和芽出土后,移植后可成为独立植株。

3.主根系统:具有强壮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

4.须根系统: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根,根细长如须。

5.变态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根称为变态根。

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6.探索植物根的作用(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Xia)册科学知识点第一(Yi)单元《电》●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飘动;冬天梳头发,头发容易打结;干燥的季节用手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干燥的季节脱毛衣(Yi),会发出啪啪声和电火花;阴云密布的天空,常产生雷电……这些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后,会发生互相排斥的现(Xian)象,这是因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Ling)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

★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人通常(Chang)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物质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由于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不显示带电。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Yi)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电可分为(没有触电危(Wei)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的电线、插座的电是(220V)交流电。

220 V 以上的电压很不安全,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不能做实验及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的干电池,对人体来说,低于(36 V)的电压是安全的。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

●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路径。

★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区别:①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电流从干电池的一端经(铜帽,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发成新的植株与种子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种子是有生命的。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3.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

胚包括子叶、胚芽和胚根三个部分。

种皮:保护种子。

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

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

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

4.种子在萌发时,根向下生长,芽向上生长。

5.一般来讲,葵花子出苗土深是由葵花子的长度、土壤硬度等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土深超过4厘米,葵花子就很难出苗。

6.种子传播的方式与种子本身的特点存在着关系,种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种子传播的方式。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是弹射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

13.用根、茎、叶繁殖1.植物除了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之外,还可以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后代。

2.利用根、茎、叶来繁殖的植物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蓟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水仙就能生根、发芽、开花;落地生根的幼芽(嫩叶),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3.还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也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用根繁殖的植物:蔷薇、茶花、杜鹃、胡萝卜、郁金香……用茎繁殖的植物:紫藤、桂花、夜来香、杜鹃、山茶花、吊兰、草莓、荸荠、山药……用叶繁殖的植物:燕子掌、石莲花、长生草、宝石花、神刀、玉扇、万象……4.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创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14.动物的繁殖1.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2.动物的求偶方式:雄蛙鸣叫、孔雀开屏、角马搏斗、弹涂鱼“跳舞”等3.动物求偶成功之后,就会进行交配,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集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集锦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题1一、我会填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 千米。

用带子围着地球绕赤道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千米长。

2.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

3.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级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叫赤道,它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6. 6.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7.7.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8.光是沿着直线像四面八方传播的。

9.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平面镜。

10.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的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11.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

(填“多”或“少”)12.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1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5.红绿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变成了黄。

16.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为三类,即白亮污染、和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8.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19.遇到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大理岩。

20.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风吹日晒、植物生长、水流冲刷、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21.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砂质土。

22.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粘质土。

23.分布面积较广的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南方的红壤。

24.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25.土壤能够给植物提供水分、无机盐、空气。

二、我会选世纪,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C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北冰洋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 B )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要点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形状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上述不同的特点为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大小最好不要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而形状可以作为分类标准。

3.以岩石的形成原因为标准,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我们可以用感官和借助工具来观察岩石。

2.我们可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来认识岩石。

结构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等。

构造主要指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比如层理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等。

3.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详见课文P68、69)。

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稀盐酸后会冒气泡,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

第3课岩石的组成
1.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近4 000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
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

花岗岩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一)
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2.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如石英),颜色不同是因为所含杂质不同;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3.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擦划,瓷板上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矿物条痕的颜色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一致,比如金,其颜色和条痕都是金黄色。

石墨的颜色和条痕都是黑色。

矿物条痕的颜色也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不一致,比如黄铁矿的颜色是浅铜黄色,但条痕是绿黑色。

4.几种矿物的条痕:
自然xx——黄色
xx、黄铜矿——绿黑色
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
xx——白色或近于白色
赤铁矿——xx红色
5.矿物抵抗刻画和磨擦的能力称为硬度。

通常人们确定矿物硬度的方法是用两种矿物相互刻画,即用已知硬度的矿物来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

我们还可以先比较指甲、铜钥匙(回形针)、小钢刀哪个最软,哪个较软,哪个较硬。

然后用它们作为判断软硬的标准,分别去刻划矿物,从而知道矿物的硬度。

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序,云母<长石<石英。

6.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鉴别矿物的硬度在建筑、珠宝、雕塑等行业中很有意义。

第5课观察、描述矿物(二)
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2.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观察几种矿明三种。

3.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的情况。

分三种情况:
(1)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反光很强,光耀夺日。

有着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2)半金属光泽:反射光的强弱介于金属光泽与废旧金属光泽之间,暗淡而不刺日。

(3)非金属光泽:常常是透明、半透明或是颜色较浅的矿物所具有的光泽,根据表现不同,又可分为玻璃光泽(像玻璃的光泽,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最多、油脂光泽(像涂上脂肪一样)、珍珠光泽(像珍珠发出的光泽)、丝绢光泽(像丝织品反光一样)、土状光泽(表面反光暗淡像泥土)。

4.反光从强到弱:金属>玻璃>丝绸>蜡烛>泥土。

有的石英具玻璃光泽、有的石英具油脂光泽。

5.石英的光泽像玻璃或蜡烛(脂肪)的光泽、长石有像玻璃一样的光泽、云母的光泽和珍珠或丝绸的光泽差不多。

6.自然界中的矿物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完整的石盐晶体是立方体,石英晶体是六角柱的,辉锑矿是柱状或针状,方解石是平行四边形六面体。

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1.我们可以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特征卡片的项日有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以及重量、磁性、嗅觉等。

矿物的磁性是指铁磁性矿物可以用普通磁铁吸引。

2.对于不知名的矿物,科学的鉴别步骤是:
第7课岩石、矿物和我们
1.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

2.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比如人们利用方解石、石英、萤石的光学特性,把它们作为光学仪器(棱镜);利用红宝石(刚玉)的特性,将其作为产生激光的关键材料;利用铜、铝的良好导电性作电线,利用云母、滑石的绝缘性作绝缘材料,利用石英具有压电性,制作雷达、通讯、微处理机等的元件;利用金刚石、刚玉、石英等矿物的高硬度作研磨及切割材料;利用宝石、玉石等的夺日光彩,制成人们珍爱的装饰品。

人们还利用矿物的成分,从矿物中提取有用的元素或成分。

比如从磁铁矿、赤铁矿中提取铁;从方铅矿中提取铅;从黄铜矿、斑铜矿中提取铜。

化工工业利用黄铁矿制硫酸,利用石盐制取纯碱、烧碱、盐酸、氯气等;农业上把钾盐作为钾肥,把磷灰石作为磷肥的来源等。

中药利用石膏的清热作用、朱砂的安神镇静作用、硼砂的清热消炎和解毒防腐的作用等,对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

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4.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