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康复医学第五节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评定与处理

合集下载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 ppt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  ppt课件

膀胱充盈
ppt课件
7
概述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 排尿功能障碍,即称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它可以由药物、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外 伤等原因引起,并致排尿功能减弱或丧失,最终表 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所有导致储尿和/或排尿生 理功能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均可能出现膀胱 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从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的 病因。其中脊髓损伤(SCI)是最常见的引起NB 的原因。
间歇性导尿(CIC)
开始间歇性导尿的时机多为SCI后1~2周左右。


每4~6小时导尿一次,每日不超过6次,或据摄入量定。
每次导尿量约300~500ml,配合饮水控制。 残余尿量少于80-100ml或只有膀胱容量的10%~20%时即认为 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可停止导尿。 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冲洗、抗菌溶液消毒或沸水进行清洁,并不增
ppt课件 9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Nesbit分类:)
逼尿肌反射亢进 括约肌协调正常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内括约肌协同失调 逼尿肌无反射 括约肌协调正常 外括约肌痉挛 内括约肌痉挛 外括约肌去神经
ppt课件
10
尿流动力学和功能分类(Wein分类)


失禁
A. 由膀胱引:无抑制性收缩, 容量减少,顺应性低, 正常(因认知、运动等原因引起)。 B. 由流出道引起, 膀胱颈压下降, 外括约肌压下降
逼尿肌张力降低 括约肌张力增高
ppt课件 17
潴留+失禁
交感和副交 感均兴奋
逼尿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张力增高 肾脏返流严重
ppt课件 18
康复评定
神经方面的病史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泌尿系评定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课件

Part
05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定期复查与调整方案
定期复查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 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 疗效果,调整康复方案。
VS
调整方案
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恢复情 况,并据此调整康复方案,包括排尿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
注意预防并发症
预防尿路感染
记录排尿日记
在固定的时间提醒患者排尿,帮助患 者养成规律的排尿习惯。
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尿量和感觉, 有助于患者自我观察和调整排尿习惯 。
提醒排尿
通过设置闹钟或使用其他提醒工具, 提醒患者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 。
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如胆碱受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等,改善膀胱的收缩现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尿 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肾积水、尿路感染 等并发症。
诊断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 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辅 助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 超声、膀胱尿道造影等。
Part
02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 护理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 康复护理策略 • 康复护理中的心理支持 •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储尿和排尿异 常的一种疾病。
介入治疗
对于严重尿潴留或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导尿管或其他介入治疗手 段,协助尿液排出。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

逼尿肌收缩诱发训练
适应症: 适用于早期逼尿肌反射未恢复的患者。
方法: 尿排空后在膀胱区频谱照射15分钟 排尿后用手按摩膀胱区15分钟,然后快速
灌注5-100C冷生理盐水500ml再按摩15分 钟,快速排出全部灌注盐水。 在膀胱区频谱照射15分钟
手法排尿
耻骨上扣击法 适应症:适用于骶髓以上损伤但逼
留置尿管的适应症
重症和虚弱不能排空膀胱 尿潴留或女性尿失禁 应用间隙导尿术有困难 上尿路受损或膀胱输尿管反流
留置尿管的禁忌症
尿路感染 膀胱结石 慢性膀胱挛缩 阴茎、阴部并发症,如尿道脓肿、
尿瘘、尿道狭窄、附睾或睾丸炎
SCI早期处理--间歇导尿
时机:一旦病人病情稳定,应尽快进行间歇导尿 目的
评定
2、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方法: 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方法可 以评估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及括约肌功 能。目前,公认的膀胱安全压力上限 是 40cmH2O (1cmH2O =0.098kPa。
评定
2、膀胱容量与压力简易测定法:
患者仰卧位,无菌法插入三腔气囊导尿管,固定后在留 置导尿管末端连接1个三通管:一端连接水柱式测压装置, 一端连接无菌生理盐水输入瓶一端连接引流管。平卧位时 测压装置的零点为耻骨联合中点。排空膀胱,注入生理盐 水(速度50/,液体温度37°c)当灌注量为50,150,250, 350时观察测压装置,患者平静呼吸1分钟,水压计压面停 止波动或波动范围相当稳定,液面高度即为膀胱内压,
定时排尿:排尿或导尿每2~4 h左右,逐渐 增加膀胱容量,•每次尿量在300~400 ml 为宜。禁止尿量超过500 ml/次,以防肾 脏返流。
间歇开放导尿
留置尿管患者训练时每隔2小时开放排 尿一次,如果无尿液从尿管外漏出可逐 渐延长至4小时开放排尿一次,患者出 现尿意预兆如脸红、寒战、起鸡皮疙瘩 或出冷汗时及时放尿,开放尿管排尿时, 让患者做正常排尿动作。此法适用于 SCI后脊髓休克恢复期逼尿肌无反射患 者。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

4 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水平。
教育方式与方法
图文并茂
利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形象生 动地展示教育内容,便于患者理 解。
随访教育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 的病情状况和掌握情况,针对存 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01
个体化教育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 情等因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进行讲解和指导。
能。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 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制定针对 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改善心理状态
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患者的生 活信心和幸福感。
提高社交能力
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入社 交场合,减轻社交障碍。
促进回归社会
01
02
03
重返工作岗位
通过康复护理,患者能够 恢复一定的劳动能力,重 返工作岗位。
家庭生活重建
改善排尿状况,使患者能 够更好地履行家庭角色, 重建家庭生活。
康复工程设备
如尿失禁护垫、集尿器等,提高生 活质量,减轻护理负担。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教育内容与目标
1 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知识
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水平。
2 掌握排尿功能障碍的应对方法
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水平。
3 预防并发症
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水平。
并发症评估
监测尿量、尿比重、尿素氮、肌酐等指标, 评估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与处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与处理
(平滑肌) -内纵、中环、外纵
▪ 尿道内括约肌(膀胱颈结构) -功能性而非解剖实体,功能依赖正常的逼 尿肌功能
▪ 尿道外括约肌(骨骼肌) -贡献下尿道50%张力
▪ 下尿道平滑肌 -贡献下尿道50%张力
尿道括约肌
▪ 功能性内括约肌和解剖学外括约肌 ▪ 内括约肌:可塌陷的近端尿道和膀胱颈
▪ 脑干内排尿中枢对脊髓排尿反射起促进或 抑制作用。自这些中枢下行的纤维,经锥 体束及锥体外系下行,调节脊髓排尿初级 中枢。
张性。
排尿的高级控制
▪ 脊髓内排尿反射初级中枢:骶2-4 ▪ 脑干“排尿中心”:脑桥 ▪ 大脑皮质高级中枢
排尿的高级控制
▪ 膀胱充盈感(膀胱壁本体感受器、膀胱三 角牵张感受器、尿道本体感受器)经薄束 上行达脑干及大脑皮质。
▪ 膀胱严重刺激(膀胱壁伤害感受器)产生 痛、温、触觉,直接刺激脊髓排尿中枢, 导致悄频。
副交感神经-支配逼尿肌-排尿
▪ 副交感节前纤维自脊髓S2-4节段发出随盆 神经至膀胱丛,与膀胱壁的器官旁神经节 或壁内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 支配逼尿肌
▪ 逼尿肌具有M型胆碱能受体,副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分泌乙酰胆碱与其结合,使膀胱逼 尿肌收缩而排尿。
▪ 对括约肌无作用
交感神经-支配逼尿肌-储尿
▪ 来自脊髓T11-L2 ▪ 发出纤维经腹下神经到达腹下神经节,换
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逼尿肌和括约肌 ▪ 末梢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使以a1肾上腺素
能受体为主的膀胱颈平滑肌与尿道内括约 肌收缩,使以β2受体为主的逼尿肌松弛而 抑制排尿。
躯体神经
▪ 主要由第2-4骶神经组成阴部神经 ▪ 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使其收缩并维持其紧
-随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不断增高压 力,从而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 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向 上向外牵拉,使其扁平结构转变为圆形结 构,阻力下降。 ▪ 外括约肌:横纹肌,收缩使尿道阻断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训练【定义与目的】1、定义膀胱功能训练技术就是针对神经系统受损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而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

治疗效果取决于对患者处理策略是否正确,患者参与程度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主要包括:排尿习惯训练、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肛门牵张排尿及盆底肌训练。

2、目的推动膀胱排空,防止病毒感染,维护肾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适应范围】适用于于神经功能异常患者分拆膀胱掌控障碍,包含脊髓受损、脑卒中(中风)、脑外伤、周围神经受损、糖尿病等患者。

患者能主动协调,手功能较好时可以单一制顺利完成,或由看护者展开,以保持和提升排尿功能。

【禁忌症】1.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

2.膀胱或尿路感染。

3.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4.患者存有以下情况,不洁展开反射性排便训练:①逼尿肌膨胀不当;②引起非协同排便,膀胱内压力长时间﹥40cmh2o;③膀胱-输尿管反流;④膀胱容量过大,复发性尿路感染持续存在。

5.患者存有以下情况,不洁将展开代偿性排便训练:①膀胱输尿管-肾反流;⑤颅内高压;⑥尿道异常;⑦存有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系列不适宜屏气动作者。

【操作方式准备工作】1.准备安静、私密的环境,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2.评估有无影响排尿的因素,如心理因素、排尿习惯、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泌尿系结石和肿瘤、外科手术、外科检查及使用影响排尿的药物。

3.评估患者的排便活动,膀胱功能和分型,制订具体内容训练计划。

4.根据训练计划,准备相应的用物。

【操作流程】录入有效率遗嘱→评估、表述→确认训练方法→知会患者获得协调→环境准备工作和物品准备工作→实行训练→征用病人→观测及记录【操作方式要点】1.排便习惯训练⑴详细记录患者3d的排尿的情况,以确定患者的排尿模式⑵根据患者排尿模式和日常习惯,确立排尿的间隔时间表。

⑶排尿时间不少于2h,在预订时间协助并提示患者排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肥胖者、内收肌痉挛女性、不依从或不能获得 持久帮助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IC,需留置导尿
15
1.间歇性导尿
? 注意事项
– IC继发膀胱结石和尿路感染的几率低于留置导 尿
– 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可使用间歇无菌性 IC或无接触的一次性导尿管
16
2. 膀胱训练
? 意义:
–恢复膀胱功能,达到自行排尿的常用方法
? 禁用
–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盂肾炎患者;
? 慎用
–泌尿系感染、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 患者
? 训练时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的方法,每 2~5小 时训练 1次,每次 10~15分钟
17
2. 膀胱训练
? 常用的膀胱训练方法,如下: ? 耻骨上区轻叩法 ? 屏气法(Vasalval法) ? 扳机点法(triggering voiding) ? 电刺激法 ? 磁刺激法
现返流,可进而并发感染及肾盂积水,终致肾 功能衰竭 –这是神经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 主要死亡原 3因
膀胱的神经控制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4
(二)分 类
? 神经源性膀胱目前有多种分类方法 ? 随着对排尿生理的认识日益深化,检测
技术、设备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上多 采用以尿流动力学为基础制定的Wein分 类法
骨上区、肛门指检直接刺激或牵张肛门括约肌等, 诱导反射排尿
21
电刺激法
? 机制:
– 可对骶神经根( S2-4)进行刺激,使骶神经兴奋, 使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
? 操作:
– 需手术将电极植入体内,通过电极刺激逼尿肌收 缩排尿
22
3. 集尿器的使用
? 主要是男用阴茎套型集尿装置 ? 女用集尿装置还很不理想,往往仍需使用尿垫 ? 集尿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尿失禁患者 ? 尚需解决的问题是不易固定而滑脱 ? 若使用不当可引起感染、溃疡、坏死及皮肤过
衡,可停止导尿 – IC开始时,需每周行尿常规、定期尿培养 – 若有尿路感染征象,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并根
据具体情况酌情进行膀胱冲洗
14
1.间歇性导尿
? 注意事项
– 对膀胱逼尿肌无力,残余尿量保持 100ml以上或 更多的患者,需长期 IC
– 尿管经抗菌溶液消毒或沸水进行清洁后 ,可反复 使用几周甚至几月
1.间歇性导尿
? 液体量控制
– IC治疗者,液体摄入量应控制在 2000ml/日以内, 约为1500~1800ml
–具体方案:
? 早、中、晚入液量各400ml,另在上午、下午、晚上 睡前各饮水200ml,睡后到次日起床前不饮水
–要求:
? 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 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第五节 神经源性膀胱的 康复评定与处理
1
(一)概 述
? 定义: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伤 病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 病因:
–药物、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外 伤等
? 临床表现:尿失禁或尿潴留
2
(一)概 述
? 治疗
–维持膀胱正常压力、预防和处理好返流是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的关键点
? 原因:
–由于膀胱排空的障碍,使得膀胱壁增生肥厚 –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变成直行通过,严重时可出
5
(二)分 类
6
(三)治疗原则
?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的原则: ? 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 ? 使膀胱具有适当排空能力 ? 使膀胱具有适当控尿能力
7
(四)治疗方法
? 间歇性导尿(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
? 膀胱训练 ? 集尿器的使用 ? 药物治疗 ? 外科控制
– 在每次导尿前,可配合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 训练,诱导出现反射性排尿
– 出现反射排尿后,可根据排尿恢复情况及排出 尿量多少调整导尿次数,如:导尿减少为 1~3 次/天。
13
1.间歇性导尿
? 注意事项
– 常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来测量膀胱容量,指导 IC – 成人残余尿量 <100ml,即认为膀胱功能达到平
? 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成年人用10~14号导尿管 –导尿管前端到达尿道括约肌处时稍做停顿 –了解尿道括约肌处阻力---继续插入---导尿完毕 –拔管要慢,到达膀胱颈部时,稍做停顿,屏气或用手轻压膀
胱区,使全部尿液引出
? 次数:
–每4~6h导尿 1次,每日不超过6次 –11每次导尿量控制在300~500ml
敏等并发症
23
4. 药物治疗
? 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抗胆碱能类药物 –肾上腺素能药物 –平滑肌松弛剂 –骨骼肌松弛剂
24
5. 外科手术
? 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 膀胱功能重建术 –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 – 经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
25
18
耻骨上区轻叩法
? 适应证: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 ? 机制:
–通过逼尿肌对牵张反射的反应,经骶髓排 尿中枢引起逼尿肌收缩
? 操作:
–手指轻叩耻骨上区,致逼尿肌收缩而不伴 有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产生排尿
19
屏气法(Vasalval 法)
? 机制:
– 用增加腹内压的方法增加膀胱压力,使膀胱颈 开放而引起排尿的方法
? 操作:
– 身体前倾,快速呼吸 3 ~4 次,以延长屏气的时 间。作 1次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排尿。反复 间断数次,直到没有尿液排出为止
? 禁忌证:
– 痔疮、疝气患者慎用。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禁 用
20
扳机点法(triggering voiding )
? 适应证:骶髓以上神经病变 ? 操作:
–在腰骶神经节段区找扳机点 –反复挤捏阴茎、牵拉阴毛、持续节律地轻敲耻
? 1947年,Cuttmann 对SCI 患者采用无菌性 间歇导尿,使得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 大大减少感染的发生机会
? 1971年,Lapides 提出间歇性清洁导尿更是 一10 大的进展
1.间歇性导尿
? 时机:多为 SCI后1~2周左右 ? 准备:
–导尿前,详细说明导尿目的,消除顾虑,先由医护人员示范 操作
8
1.间歇性导尿
? 定义:
–是指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 , 使膀 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
? 分型:根据是否采用无菌操作
–间歇性无菌导尿 –间歇性清洁导尿
?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
9
1.间歇性导尿
? 膀胱残余尿量增多或尿潴留的患者多需导 尿
? 持续导尿留置的导尿管易引起膀胱尿路的 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