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1节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第1节 简谐运动

第十一章 第1节 简谐运动

一、弹簧振子及其位移—时间图象┄┄┄┄┄┄┄┄①1.弹簧振子(1)平衡位置:振子原来静止时的位置。

(2)机械振动: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是一种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3)振子模型:如图所示,如果小球与杆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且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相比也可以忽略,则该装置为弹簧振子。

(4)振动特点:振动是一种往复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往复性。

2.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1)建立坐标系:以小球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振动方向建立坐标轴。

规定小球在平衡位置右边时,位移为正,在平衡位置左边时,位移为负。

(2)绘制图象: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显示振子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以横坐标轴代表时间t,纵坐标轴代表位移x,绘制出的图象就是x-t图象,是一条正弦函数曲线。

(3)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振动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对振动位移的理解1.振动位移的大小为平衡位置到振子所在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

2.x-t图象中,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位移大小为图线到时间轴的距离。

①[判一判]1.平衡位置即速度为零时的位置(×)2.振子的位移-5 cm小于1 cm(×)3.弹簧振子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4.振子运动的路程越大发生的位移也越大(×)二、简谐运动及其图象的应用┄┄┄┄┄┄┄┄②1.简谐运动的定义: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t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点: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其振动过程关于平衡位置对称,是一种往复运动。

3.图象的应用:医院里的心电图仪、地震仪中绘制地震曲线的装置。

[说明]1.只要质点的位移随时间按正(余)弦规律变化,这个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振动质点的轨迹。

做简谐运动质点的轨迹是质点往复运动的那一段线段(或曲线线段)。

第十一章第一节简谐运动

第十一章第一节简谐运动

课标定位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簧振子以及弹簧振子 是理想化模型. 2.知道什么样的振动是简谐运动,了解简谐运 动的若干实例. 3.知道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简谐运动的 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重点难点:1.掌握简谐运动的含义以及简谐运动 的图象. 2.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弄清各时刻质点的位移、 路程及运动方向. 易错问题:质点的位移与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分辨 不清.
【答案】
AD
【规律总结】
简谐运动的图象反映了质点在不
同时刻的位移情况,另外根据图象的形式还可以 推断下一时刻的运动趋势,因此解此类问题应先 寻找再过1 s的振动图象,只要将振动图象随时间 延伸即可,而图象形状不变,然后再根据图象寻 找规律.
变式训练
1.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11-1-7所示, 则该质点( )
图11-1-1
(2)与一段时间内位移的区别 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如图11-1-1,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位移 为x2-x1,从t1时刻到t3时刻的位移为x3-x1.
2.简谐运动的速度
跟运动学中的含义相同,在所建立的坐标轴上, 速度的正负号表示振子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 向相同或相反.
变式训练
2.(2010年吉林模拟)劲度系数为20 N/cm的弹簧 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11-1-9所示,在图中 A点对应的时刻( )
图11-1-9
A.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0.5 N,方向指向x轴的
负方向
B.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 C.在0~4 s内振子作了1.75 次全振动 D.在0~4 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 cm,位移 为0 答案:B
图11-1-4
(3)任意时刻质点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变化情 况及大小比较:看下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判断是 远离还是靠近平衡位置.若远离平衡位置,则速 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位移越来越大.若靠近平

高考化学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4)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讲与练(含解析)

高考化学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4)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讲与练(含解析)

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李仕才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四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2.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1)蒸馏和重结晶(2)萃取分液①常用的萃取剂:苯、CCl4、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②液—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③固—液萃取: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1)元素分析(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质荷比(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值即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鉴定(1)化学方法: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再制备它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

(2)物理方法①红外光谱分子中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对红外线发生振动吸收,不同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将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②核磁共振氢谱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蒸馏分离液态有机物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少量碎瓷片。

( √)2.某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则该有机物一定是CH4。

( ×)3.根据物质的沸点利用蒸馏法提纯液态有机物时,沸点相差大于30 ℃为宜。

( √) 4.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乙醇从水溶液中萃取有机物。

( ×) 5.混合物经萃取、分液后可以得到提纯,获得纯净物。

( ×)6.有机物完全燃烧后仅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 ×)7.质谱法可以测定有机物的摩尔质量,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图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官能团类型。

( ×)1.实验式中氢原子已经达到饱和,则该物质的实验式就是分子式,如实验式为CH4O,则分子式为CH4O,结构简式为CH3OH。

2.实验式通过扩大整数倍时,氢原子数达到饱和,则该式即为分子式,如实验式为CH3O 的有机物,扩大2倍,可得C2H6O2,此时氢原子数已达到饱和,则分子式为C2H6O2。

第十一章第一节头脑风暴法

第十一章第一节头脑风暴法
1、准备阶段:选择主持人 2、参与人员:5—10人,根据问题的性质确定,要有外
行;有一人做记录,选择好开会地点;会议主题事先 通知、并作提示: 如:会议主题是“新颖电扇的构思”提示,可从外观上
考虑、从方便上考虑、从物美价廉上、从保健角度 上、从辅助功能上等 3、热身活动:播放音乐等,放松心情后,主持人提出一个 与会议无关的轻松话题,气氛活跃后宣布开会
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
本节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 简称BS) 二、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三、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 四、激发思考的策略
一、什么是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原意指精神病患者神经错乱、胡言乱语, 这里转义为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思考问题
饭、听音乐时。
头脑风暴法运用举例:
议题:剥核桃壳新方法
解题: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剥核桃的方法,要求剥得多、快、好。平 时你们都如何剥核桃?
发言:(大家列出了如下办法)用牙磕、用手掰、用榔头砸、 用钳子夹、用门挤等等。
主持人:大家的发言很好。核桃少用这些办法,核桃多时怎么办 呢?
大家发言: ⑴ 应该把核桃按大小进行分类,各类核桃分别放在压力机上
砸;
头脑风暴法运用举例:
⑵ 可以把核桃粘上某种物质、粉末,使它们变成一般大的圆球, 再在压力机上砸,用不着分类;
⑶ 粘上粉末可能带有磁性,在压力机上轧压后,或者在粉碎机上 粉碎后,在磁场的作用下脱掉核桃壳;
主持人:很好,那么用什么样的力才能把核桃砸开,用什么样的 办法才能得到这些力?
三、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
4、明确问题 1)介绍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简单讨论 2)重新叙述问题,改变叙述方式

第十一章第1节功

第十一章第1节功
2.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 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分析: F=0 S ≠0 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 不可”
对物体做功了吗?
3.吊车吊起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钢丝的拉力
F
s
F≠ 0 分析:S≠0
F⊥S
没有做功.
(劳而无功)
对比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 零(劳而无功).
波比从楼上摔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的,什么力对波比 做了功?
起 重 机 拉 着 同 一 货 物 匀 速 上 升 在拉力相同时,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越大,做功越多
起 重 机 拉 着 货 物 匀 速 上 升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同时,拉力越大,做功越 多。
二、功的计算
1.力学中:功等于力跟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 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表达式: 单位: F —— N(牛) S —— m(米) J(焦耳) W —— N· m
思考
1.怎样才算“做功”? 2.在力学上“做功”的含 义是什么?
实例1:我们看见人对重物的成效没?
实例2:人对小车有没有成效?
实例2:人对小车有没有成效?
实例2:人对小车有没有成效?
实例2:人对小车有没有成效?
实例2:人对小车有没有成效?
实例2:人对小车有没有成效?
2. 1.找出活动 实例1和实例 1、活动 2中人对物体有 2中的共同点。 F F 没有成效? 实例2:
即: 小刚对桶做了900J功
例题: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 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 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10 N/kg) 解:马拉车所用的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F摩=800N 马移动的距离s=3000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功》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功》PPT课件
第三十二页,共34页。
一、功的概念 (gàiniàn)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二、做功的两个(liǎnɡ ɡè)必备因 素
1.有力的作用 2.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
三、功的计算(jì suàn)及单位 W=Fs 单位:1 J=1 N·m
第三十三页,共3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D.2B400J
第三十页,共34页。
3.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丁美媛获得(huòdé)女子75 kg以上级举重
金牌,她的挺举成绩是165 kg。估算她在挺举全过程中对
杠铃做的功为( A.3×102 J
) C
B.1×103 J
C.3×103 J
D.5×103 J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4.用200 N的力,在粗糙(cūcāo)不同的水平路面上,沿水平方向 分别拉重500 N和800 N的两辆小车匀速前进4m,则( )C A.拉重车做的功多 B.拉轻车做的功多 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 D.无法确定
50N
10m
100N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已知:F=50 N, s=10 m, G=100 N, h=1.5 m。 求:W1和W2。 解:W1=Fs=50 N×10 m=500 J
W2=F′s′=Gh=100 N × 1.5 m=150 J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机械功原理(yuánlǐ)
用机械工作时,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但省力 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则一定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 能的。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zhè ge) 结论叫做机械功原理。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功的计算(jì suàn)
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 - 第一课时

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 - 第一课时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1.1杠杆第1课时
问题集锦
1.什么是杠杆?
2.它由哪些因素组成?
3.如何画一个杠杆各力对应的力臂?
知识清单
知识点1:杠杆的定义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知识点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练习1】画出下列图中各杠杆的支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练习2】指出下列图中的动力与阻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知识点3:杠杆力臂的画法
杠杆力臂的画法:一找点( ___ 点)、二画线(力的_________ )、三作垂线段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 O ;
2.画好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练习3】在以下各图中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补画完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 第1节功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 第1节功  课件(共20张PPT)

3、及时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 含义 理解做功包含的两 个必要因素 能准确判断力对物 体是否做功
学习目标二: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 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能应用公式 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3-64页“功的计算”部分,完 成下列填空:
在力学中,功等于力与 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 乘积,功的计算公式: W = Fs ;在国际单位制中, 力的单位是 牛 ,距离的单位是 米 ,功 的单位是 牛米 ,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 焦耳 ,简称 焦 ,符号是 J .
2、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 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5m,此过程中,重力所做 的功是___0_ J,拉力所做的功是_2_5_0_ J。
3、 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
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
滚了30 m才停下来。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
所做的功为( D )。
学习目标一: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理解做功包 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几个例子中人是否做了功 ,并说明理由。
人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人用力搬大石头而没搬起来。
冰壶在光滑的冰面上滑行。
F
人提着滑板在水 平路面上前行
s
分 析 F≠ 0
s≠ 0
力的方向与运 动方向垂直
(2) 有力无距离。
(3) 有距离无力。
请列举生活中力不做功的其他的例子,由其他学生点评。
学习目标一: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理解做功包 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针对训练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出为什么。 1.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 ) 2.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对汽车做 了功。 (√ ) 3.人推货车,货车不动,人对货车做了功。(×) 4.拉动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 力对小车做了功。 (×) 5.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 人对球做了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电化学第一节 镁和铝1.(2009·广东理基)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B .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D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金属的相关知识,主要涉及Mg 、Al ;B 项中生铁、普通钢、不锈钢中碳含量应是依次减少的,故B 错。

答案:B2.下列有关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镁条燃烧的火灾可用CO 2进行扑灭B .镁不能与水反应放出H 2C .镁制容器可用来装浓HNO 3D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并不全是MgO解析:镁是很活泼的金属,具有强还原性,燃着的镁条能够夺取CO 2中的氧而继续燃烧,镁条也 能与水反应放出H 2,温度低时反应较慢,加热时速度可以加快。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化 合生成MgO ,还能与少量氮气化合生成Mg 3N 2。

常温时,铝在浓HNO 3中钝化,而镁则不能。

答案:D3.镁和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镁不与任何金属氧化物反应,而铝可用于冶炼金属B .金属镁、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时,负极反应一定为:Mg -2e -===Mg 2+C .MgCl 2及AlCl 3溶液分别蒸发并灼烧,均可得到氧化镁和氧化铝D .历史上曾用反应3Na +AlCl 3=====△Al +3NaCl 制铝;现代工业用反应Mg +2RbCl=====800℃MgCl 2+2Rb↑制铷,所以活动性:Mg>Rb>Na>Al解析:氯化镁、氯化铝在溶液中均能水解,加热时水解生成的氯化氢从体系中不断逸出,生成的 氢氧化物灼烧后生成氧化物,故C 项正确;镁制取铷的反应实际上是利用铷的沸点比镁沸点低, 铷蒸气不断从体系中抽出从而制得铷,不是依据金属活动性大小置换原理,D 项不正确。

答案:C4.把镁粉中混入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盐酸B .氯水C .烧碱溶液D .纯碱溶液解析:盐酸跟镁、铝都反应,A 错;氯水中有氯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盐酸和次氯酸,镁、铝都会与其反应,B 错;烧碱是氢氧化钠,铝有两性,可以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铝变成偏铝 酸钠溶于水,镁不反应而分离,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C 对;纯碱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与镁、铝都不反应,D 错。

答案:C5.有镁、铝混合粉末10.2 g ,将它溶于500 mL 4 mol/L 的盐酸中,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 则需加入2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 )A .1 000 mLB .500 mLC .100 mLD .1 500 mL解析:利用元素守恒,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Na +与Cl -结合,即n(NaOH)=n(HCl),V(NaOH)=500 mL ×4 mol/L 2 mol/L=1 000 mL 。

答案:A6.某无色溶液中,已知含有H +、Mg 2+、Al 3+等阳离子,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消耗NaOH 溶液体积(x 轴)和生成沉淀量(y 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与OH -反应的能力应是H +>Al 3+>Mg 2+(同浓度下)。

此题解法为化学问题数学化(图形化)。

注意:Al 3+——Al(OH)3——[AlO 2-]-图形是非等腰三角形。

答案:B7.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 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解析:从实验过程看,将包铝箔的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时发生置换反应2Al+3Hg2+===3Hg+2Al3+,该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有一些金属汞附在铝箔表面,置于空气中时,铝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疏松的Al2O3,即4Al+3O2===2Al2O3,该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从红墨水的移动可推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综合分析答案为D,因“白毛”只是Al2O3而无氧化汞(汞在常温下不与O2反应)。

答案:D8.(2009·上海)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

反应中镁和铝的( )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解析:由图像可知,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4∶3,故A项正确,B项错误;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C项错;由图像可知,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则二者的速率之比为3∶2,D项错。

答案:A9.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4+、Cl-、SO42-、HCO3-、MnO4-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Al3+、Mg2+、NH4+、Cl-B.肯定有Al3+、Mg2+、HCO3-C.肯定有K+、HCO3-、MnO4-D.肯定有Al3+、Mg2+、SO42-解析:由于溶液无色,则不含有MnO4-;根据①的现象,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原溶液中不存在NH4+;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则含有Mg2+和Al3+,由于Al3+与HCO3-可发生双水解;故无HCO3-;根据②的现象可推知原溶液含有SO42-,而K+、Cl-无法确定。

答案:D10.(2010·东莞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回收的镁铝合金制取氢气。

现有10.8 g镁铝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与足量18 mol·L-1 H2SO4溶液反应,最多可放出0.6 mol H2B.常温下与足量2 mol·L-1 HNO3溶液反应,最少可放出0.45 mol H2C.常温下与足量2 mol·L-1 H2SO4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间D.常温下与足量2 mol·L-1 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间解析:A、B项中的酸与镁铝合金反应不产生H2;C、D项应利用极值法解决,若10.8 g全为Mg,则放出H2为0.45 mol,若10.8 g全为Al,则放出H2为0.6 mol,由于10.8 g为镁铝的混合物,故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间,C项正确;D项中只有铝与碱反应,只能确定放出的H2小于0.6 mol。

答案:C11.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五色代表的是世界五大洲不同肤色的人民,五环连在一起代表着五大洲的人们能够友好相处。

如图所示五圆环代表A、B、C、D、E五种常见的物质,而且A、B、C、D、E这五种物质含有同一种元素,两圆圈交叉是指两种物质之间可以转化,其中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B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对C的水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即可得B;D难溶于水,这种物质的生成是明矾净水的主要原因。

(1)试推测A是________,C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2)由B生成A需要电解才能达到目的,当生成1 mol A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C是一种强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五元环中交叉环之间可相互转化或有相同元素”作为信息,围绕这一信息关系,考查物质的推断。

(1)①由题意可知,A是铝;B是氧化铝;C是一种挥发性酸的铝盐(如氯化铝);D是氢氧化铝;E是偏铝酸盐。

(2)由B到A是氧化铝到铝的过程,需要电解,根据电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生成1 mol铝时需转移3 mol的电子。

(3)C 是强酸盐,同时又必须是挥发性酸的铝盐,所以可以是氯化铝,溶液呈酸性是由于铝离子水 解。

答案:(1)Al AlCl 3[或Al(NO 3)3] (2)3 mol (3)Al 3++3H 2O Al(OH)3+3H +12.(2010·苏州模拟)为确定某铝热剂(含氧化铁和铝)的组成,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1)若取a g 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测得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同)体积为b L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样品中铝的质量是________g 。

(2)若取a g 样品将其点燃,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铁与铝 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3)待(2)中的反应产物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c L,该气体与(1)中所得气体的 体积比c∶b=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铝与碱反应、铝热反应及有关计算。

(1)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27 g 3×22.4 Lm(Al) b Lm(Al)=9b 11.2g (2)2Al +Fe 2O 3=====点燃Al 2O 3+2Fe2×27 160可得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为80∶27。

(3)从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得出,(2)中生成Fe 的物质的量与铝热剂中Al 的物质的量相等。

由 于Al 与NaOH 溶液反应中,2Al ~3H 2,而Fe 与盐酸反应中,Fe ~H 2,即等物质的量的Al 和Fe 分别 与NaOH 溶液、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3∶2,因此c ∶b =2∶3。

答案:(1)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9 b 11.2(2)2Al +Fe 2O 3=====点燃Al 2O 3+2Fe 80∶27(3)2∶313.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 中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