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让农村发展更加健康、环境更加美丽,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景观设计的思路。

一、多样化的农田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景观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传统的农田景观设计仅仅是简单的种植作物,缺乏变化和创意。

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农田打造成富有艺术性的景观。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庄稼种植、错落有致的农田分布、农田景观与休闲设施的结合等手段,丰富农田的视觉效果。

二、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密切依赖于自然环境。

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应当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在设计中引入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改善和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使其与景观设计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三、全面考虑农民的需求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景观设计也应当注重农民的需求。

通过了解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设计合适的娱乐设施、公共设施和休闲空间,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

农田景观设计也要注重农民的生产需求,合理规划农田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保留农村传统元素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应当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保留和弘扬农村的传统元素。

可以将农村的村落规划、民居建筑、传统工艺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景观,增强农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五、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景观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可以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摄影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农村土地的信息,为景观设计提供更科学、更精准的依据。

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打造智能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规划与管理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体的建设和美化,更需要全面规划和科学管理的支持。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景观设计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各项设计相互协调、有序推进。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是当前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公共空间往往被忽视,导致农村环境混乱、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给乡村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深入研究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分析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现状,探讨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现状、案例、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乡村建设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意义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是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有效提升乡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其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优质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和社交场所,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可以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保护传统乡村建筑和风貌。

乡村作为传统的文化遗产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通过精心设计乡村景观公共空间,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使乡村建筑和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还可以促进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差距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优质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吸引城市人才和企业向乡村发展,促进城乡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乡村景观公共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城市规划设计——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规划设计——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摘要:随着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在功能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景观也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产生了破坏作用。

因而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创造宜人的具有新农村空间特色的环境景观。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受着气候、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在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传统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表现出许多矛盾。

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新及发展势在必行。

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注重农村特点,既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遗产,又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1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建设现状1.1 生产与服务性差园林景观是建筑、山水、植物、诗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兼具观赏、游憩、环境保护及生产使用功能。

新农村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园林对使用功能有其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农业生产基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

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

有的新农村建成后,农民连打谷晒谷场所都没有,也没有适合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 景观的乡土特征不够突出规划者对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挖掘新农村景观的特色,在设计上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时尚或照搬城市园林景观模式,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导致景观的乡土价值流失或乡土特征不够鲜明。

1.3 景观时效性差自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各地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村容整洁风景宜人的现代新农村景观。

但没过多久,村容村景就大不如前,景观时效性差。

分析其原因,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景观维持和保护费用;二是村民缺乏景观意识,对自己所处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清楚,更谈不上维护;三是景观系统自身的生态功能不健全,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恢复和补偿景观损耗。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究,分析发展的方向和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能夠有效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基本目标通过系统规划,能够让农村景观充分反映中国乡村景观的特色和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还比较缓慢,在农村景观改造中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情况主要是依靠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改造,其中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分散性。

这种情形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建设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景观种类。

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注重设计方法的研究,保证能够进行统一、多样的规划,进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景观类型。

对于农村景观规划应该在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在规划中合理的考虑农田的占用问题,不要对当地的整体生态环境形成破坏,不要对当地的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在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人民群众和设计团队共同的意愿前提下进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长远效益相互统一,共同发展。

2.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2.1生态美学原则在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过程中,对于生态的水平过程和垂直过程都具有景观扩散交替的空间美和时间的动态美。

生态美学原则主要是强调尽可能少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在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景观规划,同时维持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科学合理的对农村的土地和相关的空间、物质进行整合利用,进而构建安全、舒适、美好、健康的环境与空间。

2.2可持续原则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在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中,主要可以体现为:整理农村空闲的土地、保护耕地以及科学的规划,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保证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

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
而 经历 了一个 曲折 性 的 重构 过 程 , 乡村 空 间 由分
s o c i a l l i f e .
Ke y wo r ds:u r b a n p l a nn i n g;p u bl i c s p a c e;l a n d s c a p e p l a n n i n g;n e w v i l l a g e;s p a t i a l t y p e;v i l l a g e c o n t e x t
Abs t r a c t:Pu b l i c s p a c e i n ne w r u r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a s n o t s i mi l a r t o t ha t o f c i t i e s . Th i s ma d e t h e l a nd s c a p e
0 引 言
2 1 世 纪之 初 , 我 国进 入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建 设 蓬 勃 发展 时期 , 各 级政 府积 极 地 开 展 旧村 改 造 工 作, 一 批批 经 过规划 的村 庄焕 然一新 , 农 民的居住
我 国的乡村 聚 落空 间格局 随着 经济 社会 发展 而不
断演 进 , 近 代 以来 , 乡村 聚落经 历 了 3次 大 的改造 过程 , 受政 治 、 经济 、 体 制 等方 面 重 大 变革 的影 响
AN Xu, T AO Li a n z h e n, BAI Co n g x i a (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g r a p h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Z h e j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h u a Z h e j i a n g 3 2 1 0 0 4,C h i n a )

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

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

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发表时间:2019-01-03T11:22:18.9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应敏涛[导读] 摘要: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协调城乡关系,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发展下,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问题得到了相关人员的关注。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摘要: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协调城乡关系,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发展下,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问题得到了相关人员的关注。

为此,文章在阐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从人居环境绿化、居住建筑、公共空间、乡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具体分析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景观规划引言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是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居民生活融合的一种体现,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受地理位置、空间环境影响,新农村和城市发展特点不同,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新农村景观规划,实现对新农村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需要相关人员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之前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地理位置、农村文化风俗等,进而在合理、高效利用农村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概述1.1新农村景观内涵新农村景观主要是指对农村地域范围内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在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农村独特特点、文化内涵的景观形态。

基于农村发展以农业为主,因而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人文和生态结构的协调。

1.2新农村景观内容新农村景观内容主要包含土地、林地、养殖业、耕地、畜牧业、种植业等,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生态稳定性和农业发展规律,具体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

其中,自然景观能够体现农村地区的发展面貌、季节变更特点等。

人文景观则是能够充分显示出当地农村发展的风土人情、人文精神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探析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农村社会文化的繁荣。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空间是农村社会交流和文化活动的核心,而景观设计则能够提升乡镇形象,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乡镇公共空间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农村社会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要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例如,在乡镇公共空间中设置购物中心、超市、医疗卫生设施等,方便农民的日常购物和就医。

其次,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设施。

举办音乐会、戏剧演出、文化展览等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团体活动需求,设置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景观设计在乡镇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乡镇的景观设计应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相融合,既要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又要体现现代化的特点。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合理利用绿化、花坛等元素,打造美丽的乡村风景,增强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艺术雕塑、景观灯光等方式,为乡镇增添艺术氛围,提升乡镇形象。

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的探索需要注重实践与创新。

一方面,要充分调研农民的需求和意见,将他们的参与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推动乡镇公共空间的现代化建设。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改善公共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乡镇的管理效率。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的探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也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不断完善乡镇公共空间的建设,使其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分析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分析
破坏 。
示着不同的美景 。人文景观是指 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 ,以及 当地人的素质与精神 层次需 求 ,在 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融合了文化与风情 ,进而形成的一种景观面貌。 主要体现在农村街道分布 、民俗 习惯 、民风风情 、居住特征 、建筑特征 、植物动 物等 ,直接反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情 况。
村旅游业开始成为农村经济来源的又一大支柱 ,发展旅游式农村景观是现代发展 的必然趋势。农村景观建设的主 旨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 ,景观 规划必须兼顾 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 、发展前 景以及社会地位四大要素。
房更加有序 ,节约土地 面积 ,形成特色的农村文化。
1我 国 农村 景观 发 展 的现 状
现 阶段我国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到了飞速发展时期 ,相关土地部门针对农村发
展而带来土地利用问题 、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探讨 。在社会
3农村景观的概述
3 . 1 农村 景观 的含义
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引导下 ,我国农村基础建设越来越快 、环境越来越优美 ,农村 的经济发展也迎来 了新机遇 。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升级 ,高效带动 了农村经济 的发
果。 自然景观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农村地理面貌 ,具有季节性 ,在季节的交替 中展
用不合理 ,例如 :乡村屋 舍瓦房 的建设 布局混 乱,不得章法 。其次,农村 土地保
护意识低 。农 村耕地保 护不科 学 ,导致 地表层遭 到侵蚀与破 坏 ,水土流失问题 越 来越严重 ,导致土地 养分较低 , 耕 地损坏面积巨大。最后 ,农村 自身特点与文化 底蕴逐渐 消失,在新农 村建设的进程中 ,景观规划设 计开始模仿城市建设 ,导致 农村建设 相似度极高 ,为传承下来的本地透文化景观 以及人文面貌造成了极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6 卷第 2 期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年 5 月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 Sci. )
Vol. 36 ,No. 2 May 2013

的场所. 旧村落中的公共空间形态丰富、 尺度多样, 按 不同的依据分类很多, 大致有以下类型: 点状空 间, 如古树、 水井等; 线状空间, 如道路、 弄堂等; 面 , 、 ; , 状空间 如池塘 广场等 混合状空间 如牌坊、 商 店、 自发娱乐中心; 公共建筑, 如祠堂、 戏台、 老年 [3 ] 活动室等 . 根据研究目的, 通过调研发现不同 使用对象 的空间类型使用人数和频率是不同的, 和使用时间也在变化, 分析可知: 古树、 道路、 广 场、 牌坊使用频率高, 对象广且人数多, 较明显的 使用对象是儿童; 水井、 池塘, 女性使用者居多, 使 也是儿童的游戏场地之 用时间以早晨最为集中, 一; 老年活动中心毫无疑问以老年人为主 , 全天候 不间断有使用者, 其他年龄段的人较少; 戏台通常 以有表演诸如社戏和放电影时成 在广场的一侧, 为全村人的集会中心; 商店, 人流频繁, 虽说使用 但仍有就近使用的明显特点; 祠堂, 人群不确定, 使用者比较稳定, 使用频率较低, 大多以本祠堂或 , 本族的人使用为主 只在特殊事件时开放; 弄堂, 使用频率较高, 尤其是本街巷的儿童大多在这里 做作业、 玩游戏等; 天井和自发娱乐中心, 使用者 是一些村民自然选择的 和使用时间也相对固定, 结果. 总之, 原有村落的公共空间在长期的生产和 生活中形成了完整的类型链, 并且开敞程度越高, 惠顾的村民越多, 无论是单次还是累积, 使用者和 使用活动内容可供选择的灵活程度高 , 如图 1.
1
1. 1
村落公共空间的概述
村落公共空间的界定和分类 “公共空间” 关于 的概念,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
但具体的内涵有较大差别. 本文采用社会学 解释, 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指社会内部业已存在的一些 具有某种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 [2 ] 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 . 在传统村落 里主要指供村落住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生活公 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村落道路、 戏台、 集市和 菜市场、 广场、 空地, 甚至水井附近、 池塘、 牌坊、 古 还有一些可以进入的室内或半室内空间 , 如 树等, 祠堂、 民居建筑围合天井、 弄堂、 商店、 老年活动中 心、 自发娱乐中心等. 由笔者调研所知, 自发娱乐 如 中心是以村落精英家庭为核心而自发形成的 , 电视之家、 棋牌室等. 公共空间是人们可以自由进 入、 聚集, 交流彼此的感受, 并进行各种信息交流
Abstract: Public space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as not similar to that of cities. This mad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in rural are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ities,and led to the use of different design method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new built village, it was analysed why public space in rural areas didnot satisfy the villagers' need of communication and association.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planning public space in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which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diversity in rural social lif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space; landscape planning; new village; spatial type; village context 我国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 断演进, 近代以来, 乡村聚落经历了 3 次大的改造 过程, 受政治、 经济、 体制等方面重大变革的影响 而经历了一个曲折性的重构过程, 乡村空间由分 散化、 均等化走向分化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 伴随 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型 , 城市 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由过 “同质同构” “异质异构 ” , 去的 转变为 逐步趋向差 异性发展路径和多元化发展目标. 尤其在我国经
图1 1. 2
村落公共空间类型( 虚线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建部分) 筑低矮, 多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整体布局自发 形成, 因地制宜, 顺应自然. 村庄空间尺度小巧亲 自然植被、 河流水系等与民居组合方式、 建筑 切, 形式、 色彩等各方面与自然环境形成有机的整 体
[4 ]
村落公共空间的特点和作用
旧村落的文脉特征与城市相比, 具有更高度 密切的血缘纽带性质, 生活习惯 的人际地缘关系、 保持高度的地域一致性、 更强的邻里关系, 这些都 是旧村落生机和魅力的源泉. 原有村庄规范小, 建
0


21 世纪之初,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蓬勃发展时期, 各级政府积极地开展旧村改造工 作, 一批批经过规划的村庄焕然一新 , 农民的居住 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 随着新农村的进一 步发展和建设, 旧有秩序被打乱, 逐渐产生诸多人 际交往问题和社会矛盾. 李红波、 张小林在《城乡 统筹背景的空间发展: 村落衰退与重构 》 中阐述:
Analysis for landscape planning method of public space in the new village
AN Xu, TAO Lianzhen, BAI Congxia
(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5051 ( 2013 ) 02022807 文章编号: 1001*
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
安 旭, 陶联侦, 白聪霞
( 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
摘 要: 新农村的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 其景观规划也有差别, 所以在设计方法上应有区别 . 通过调
研已建成的新农村公共空间, 分析了新农村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交往行为的原因, 提出了新农村公共空间 并且强调村落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对村民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 景观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空间; 景观规划; 新农村; 空间类型; 村落文脉 中图分类号: TU985. 12 文献标识码: A
229
济发达地区, 乡村聚落空间的格局要素、 结构和组 [1 ] 织关系等方面呈现出加速变动和重构的趋向 . 诸如义乌在以商兴市的思想指导下, 经济活跃的 地区呈现城镇化小区生活特征. 从目前已建成的 新农村现状来看, 在公共空间和景观规划设计方 面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对城市公共空间, 农村有着自己深厚的历史、 地理和文化特点, 如何 发展仍需积极探索. 本文通过例举义乌的较具代 表性的 2 个已建成新农村, 提出新农村建设公共 空间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和相应的方法 .
*
1212 ; 修订日期: 20130110 收文日期: 2012基金项目: 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2011 年度立项项目( 77 ) 作者简介: 安 旭( 1976 - ) , 男, 北京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园林景观规划; 古村落史.
第2 期

旭, 等: 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
2. 1
新农村案例简述
2006 年 义乌南下朱改造前村民约 3 000 人, 2007 年底新农村落成, 底旧村改造开始, 在原址 拆建, 村民住房联排式, 以 4. 5 层为主, 户主多居 , . 住在顶层 余下房屋均作出租 新村建有 1 个村民 广场, 在菜市场旁边有 2 个篮球场和 1 个老年之 家, 这几个场所据动线观测法观察为村民集中活 主要以老人为主. 该村 2011 年初引商建 动场所, 立皮革专业街, 加之与市场相毗邻, 交通便利, 外 来人口逐渐大量地聚集, 全村常住人口已达 2. 1 万. 景观营造工作停滞不前, 绿化面积很少, 人均
2
问题的呈现
现有的很多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 观设计, 并作为新世纪城市空间战略的重点 . 城市 的公共空间不仅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重 要内容, 是民间资本积极开展角逐的领域 , 也是市
. 在长期的传统文化影响下, 原有的村落内
230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年
的公共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 表现为自然的适 如充分保留水系, 既方便生活, 也使生活更 应性, 加接近自然, 并成为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 有的甚 至把宗祠等公共建筑环列于四周, 从而形成村落 的中心公共空间; 其次是社会的适应性, 公共空间 常常表现为以宗祠为中心的布局形式 , 层层展开, 主次分明, 作为节点类型的一种, 与戏台、 广场、 池 形成一个公共景观与 塘等公共空间有机地组合, 公共生活的区域中心, 和连接其中忽宽忽窄的道 路, 成为人们由村外经村口至道路穿弄堂 , 最终走 进各 自 的 宅 院, 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序列 ( 见图 1 ) , 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性; 最后, 是人文的 适应性, 公共空间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从选择风 水宝地建华丽又严谨的祠堂, 以强化道德观念, 通 仁义礼智信等 过戏台的表演熏陶村民尊师重道、 品德, 借用山水比德的思想, 在公共空间中常以道 说书、 故事的形式来感化人们的精神内涵, 并 情、 在建筑细节如木雕、 石雕、 绘画、 对联等上面表现 . 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原有村落的公共空 间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为村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 是 村民心中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也是村落社会 稳定的重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