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常见几种的助听器电路原理图
tda2822高效助听器

第六届“锦电杯”科技创新大赛作品:高效耳聋电子助听器小组成员:廖洪民(队长)李杰马奎指导老师:周渊平目录1 系统总体设计2 芯片和电路的选择方案和论证2.1 语音采集模块2.2功放芯片模块2.3 抑制噪音模块2.4自动增益调节模块2.5 消除失真模块3单元芯片和局部电路分析3.1 TDA2822m原理电路3.2 抑制噪音单元电路3.3 自动增益调节单元电路3.4 消除失真单元电路4 耳聋电子助听器测试5 作品创新之处6 总结7. 附录7.1 助听器总体电路1.系统总体设计助听器实质上是一种低频放大器,可用耳机进行放音,当使用者用上耳机后,可提高老年者的听觉,同时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和记忆能带来方便。
目前,市售的助听器,其中有些产品有如下缺点:(1)噪声大、沙沙声使患者心烦、厌倦;(2)自动增益控制差(有的没有自动增益控制),说话者稍微远一点儿就听不清了,而离近时声又大得刺耳,使患者头痛;(3)最大输出功率小,只能满足轻度耳聋患者需要。
针对上述缺点:我们专门设计了新型耳聋助听器,在普通的助听器的基础上,加上抑制噪声电路,场效应管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二级放大电路,以满足中、深度耳聋患者的需要。
系统由语音信号采集装置,功放芯片,抑制噪声电路,自动增益调节电路,消除失真电路五部分组成。
语音采集装置对语音信号进行接受并初步处理,同时利用两个驻极体话筒抑制外部噪声,再通过功放芯片对有用语音信号进行放大,最后通过自动增益电路自动调节语音信号的大小。
输出信号时通过茹贝尔网络消除失真。
使用我们设计的耳聋助听器可以手动调节自己能够承受的音量,当你选定音量后,外围环境的声音变化很大,耳机输出的还是稳定的音量,以保护你的耳朵,噪声很小,基本没有失真。
2.各模块的方案选择和论证2.1语音采集模块:方案一:动圈话筒:由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产生电信号的话筒。
是由振膜带动线圈振动,从而使在磁场中的线圈感应出电压。
结构牢固,性能稳定,经久耐用,价格较低方案二:电容话筒:这类话筒的振膜就是电容器的一个电极,当振膜振动,振膜和固定的后极板间的距离跟着变化,就产生了可变电容量,这个可变电容量和话筒本身所带的前置放大器一起产生了信号电压。
助听器设计电路

本机调试很简单:首先,通过调整电阻器R2的阻值 的阻值, VT1集电极电流 集电极电流( 本机调试很简单:首先,通过调整电阻器R2的阻值,使VT1集电极电流(直 流毫安表串联在R3回路 回路) 左右; 阻值, 流毫安表串联在 回路)在1.5mA左右;然后,通过调整 阻值,使助听 左右 然后,通过调整R4阻值 器的总静态电流(直流毫安表串联在电池G的供电回路),在 的供电回路), 器的总静态电流(直流毫安表串联在电池 的供电回路),在10mA左右即 左右即 因各人使用的驻极体话筒B参数有所以不同 有时R1的阻值也需要作适 参数有所以不同, 可。因各人使用的驻极体话筒 参数有所以不同,有时 的阻值也需要作适 当调整,应调到声音最清晰响亮为止。 当调整,应调到声音最清晰响亮为止。 使用时,一般将助听器置于使用者的上衣口袋内,注意话筒B的受音孔应朝 使用时,一般将助听器置于使用者的上衣口袋内,注意话筒 的受音孔应朝 戴上耳塞式耳机,并将插头插入助听器的插孔XS内 外。戴上耳塞式耳机,并将插头插入助听器的插孔 内,电路即自动通电 工作;拔出插头, 工作;拔出插头,助听器即自动断电停止工作
焊接好的电路板,装入尺寸约为 焊接好的电路板,装入尺寸约为64mm54×mm×18mm的精致塑料或有机玻 × × 的精致塑料或有机玻 璃小盒内。盒面板和上侧面,事先分别为话筒B、插孔XS开出受音孔和安装 璃小盒内。盒面板和上侧面,事先分别为话筒 、插孔 开出受音孔和安装 装配好的耳聋助听器外形如图4所示 所示。 孔。装配好的耳聋助听器外形如图 所示。
二、元器件选择 VT1、VT2选用 选用9014或3DG8型硅 型硅NPN小功率、低噪声三极管,要求电流放大系 小功率、 、 选用 或 型硅 小功率 低噪声三极管, 宜选用3AX31型等锗 型等锗PNP小功率三极管,要求穿透电流 小功率三极管, 数β≥100;VT3宜选用 ; 宜选用 型等锗 小功率三极管 要求穿透电流Iceo尽可 尽可 能小些, 即可。 能小些,β≥30即可。 即可 B选用 选用CM-18W型(φ10mm×6.5mm)高灵敏度驻极体话筒,它的灵敏度划分 选用 型 × )高灵敏度驻极体话筒, 成五个挡,分别用色点表示: 红色为-66dB,小黄为 成五个挡,分别用色点表示: 红色为 ,小黄为-62dB,大黄为 ,大黄为-58dB,兰 , 色为-54dB,白色>-52dB。本制作中应选用白色点产品,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色为 ,白色> 。本制作中应选用白色点产品,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B也可用蓝色点、高灵敏度的 也可用蓝色点、 型驻极体话筒来直接代替。 也可用蓝色点 高灵敏度的CRZ2-113F型驻极体话筒来直接代替。 型驻极体话筒来直接代替 XS选用 选用CKX2-3.5型(φ3.5mm口径)耳塞式耳机常用的两芯插孔,买来后要稍 口径) 选用 型 口径 耳塞式耳机常用的两芯插孔, 作改制方能使用。改制方法参见图2所示 所示, 作改制方能使用。改制方法参见图 所示,用镊子夹住插孔的内簧片向下略加弯 将内、外两簧片由原来的常闭状态改成常开状态就可以了。改制好的插孔, 折,将内、外两簧片由原来的常闭状态改成常开状态就可以了。改制好的插孔, 要求插入耳机插头后, 外两簧片能够可靠接通, 要求插入耳机插头后,内、外两簧片能够可靠接通,拔出插头后又能够可靠分 以便兼作电源开关使用。耳机采用带有CSX2-3.5型(φ3.5mm)两芯插头 开,以便兼作电源开关使用。耳机采用带有 型 ) 低阻耳塞机。 的8 低阻耳塞机。 R1~R5均用 均用RTX-1/8W型碳膜电阻器。C1~C3均用 型碳膜电阻器。 ~ 均用 均用CD11-10V型电解电容器, 型电解电容器, ~ 均用 型碳膜电阻器 型电解电容器 C4用CT1型瓷介电容器。G用两节 号干电池串联而成,电压 。 型瓷介电容器。 用两节 号干电池串联而成,电压3V。 用两节5号干电池串联而成 用 型瓷介电容器
助听器电路设计

摘要助听器是一种电体磨损机器,通常适用于或佩戴挂在耳朵后部,使用它的目的是扩大和调节声音。
早前的装置,被称为“号角状助听器”或“耳朵垫铁”,是一种被动的漏斗状扩增锥旨在收集无害于人体的声音,直接进入耳道。
类似装置包括骨锚式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
关键词:放大电路音频助听ABSTRACTA hearing aid is an electroacoustic body worn apparatus which typically fits in or behind the wearer's ear, and is designed to amplify and modulate sounds for the wearer. Earlier devices, known as an "ear trumpet" or "ear horn", were passive funnel-like amplification cones designed to gather sound energy and direct it into the ear canal. Similar devices include the 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 and cochlear implant.Key words:Amplifying circuit Audio frequency Helps listens to目录绪论.......................... ............................. ....................... .......................... (4)1助听器电路设计 (4)1.1、助听器基本构造 (4)1.2、助听器工作原理 (4)1.3助听器主要性能指标.................................. ................................. . (5)1.4助听器基本外观.................................. ................................. . (6)2.助听器电路图.............................................. ........................................... (7)结论 (7)致谢辞 (8)绪论助听器是一个能扩大音波的装置,为了要帮助一个耳聋或听力有困难的人更清楚的听到声音。
用LM324制作耳聋助听器

用LM324制作耳聋助听器
本例介绍一款采用LM32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制作的耳聋助听器,它具有放大增益高、易于制作等特点,有关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原理
该耳聋助听器电路由传声器BM、音量电位器RP和两级放大电路组成。
第一级放大电路由四运算放大器IC内部的放大器A1和电阻器R2~R5电容器C1~C3组成。
第二级放大电路由IC内部的放大器A2和电阻器R6、R7、电容器C4、C5组成。
产音信号经传声器BM拾取并转换为电信号后,经C1、R4从IC的2脚加入,经IC内放大器A1放大(放大增益为100倍左右)后从1脚输出,再经C3、RP、C4和R6从IC的13脚输入,经IC的放大器A2进一步放大(放大增益为500倍)后,通过外接耳机还原出声音。
元器件选择
R1~R7选用1/4W碳膜电阻器。
C1选用涤纶电容器或独石电容器;C2~C6均选用耐压值为16V的电解电容器。
IC选用LM324四运放集成电路(A1
和A2为其内部的两个运算放大器)。
RP选用带开关的微型合成膜电位器。
BM选用高灵敏度驻极体传声器。
右图为其线路板图,可供参考。
助听器电子线路设计

1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现在的助听器也变得种类繁多,功能齐全。
按照助听器放大线路的类型分类总共有三种:1 线性放大器在声输出达到饱和前,增益时一固定值,不随声输入而变化。
声增益:声输出和输入间的差值就是放大器的增益. 输入较低时,输出随输入的增加而增加。
声饱和:当输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输出不再随输入增加而增加时即达饱和状态。
2 、非线性放大器--压缩放大K -amp放大器是临床使用最多的压缩线路。
该放大线路是十分先进的助听器放大线路,该放大线路的增益并不固定,是随着声输入的变化而变化的。
声输入越大,增益越小。
这样可防止耳聋患者小声听不清,大声难受的缺点。
该线路将宽的自然言语动态变化,压缩到听患者窄的范围内,减少了言语的放大失真。
3,全数码自动放大器数字助听器类似于一台处理言语声信息的微型电脑,可以根据要求进行编程,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听力和生活声环境变化的需要。
这是全新的放大线路,是计算机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目前数字助听器的放大可随输入声强、输入声的声学特征的变化而快速自动变化。
数字助听器放大将言语频段划分数段,分别处理,从而使其能满足各种听力损失的需要。
自动地鉴别言语和噪音,改善信噪比,增强言语清晰度数字助听器应用只有3年多的时间,其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人们预言不远将来,数字助听器将很快取代现有的电子模拟放大助听器。
数字助听器的放大为全自动放大,增益与听力损失程度和声输入强度相关。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放大器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3.耳机(受话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开关6.电源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尽管现在的助听器功能都很齐全但是由于价格的原因使得一般群众难以购买的起。
助听器原理线路分析

助听器基本工作原理全数字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全数字式助听器采用的是逻辑电路,能根据外界输入信号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工作特性,以保证输出信号与使用者的实际需要高度吻合。
此外,数字式助听器还可以将自身的频谱范围分成若干个频段,分别进行调节,以补偿使用者不同频段之不同的听力损失。
数字式助听器还可以区分出语音与噪声,实现强化语音、降低噪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比较典型的数字式助听器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传声器(麦克风),负责以模拟的方式将输入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第二部分为输入信号处理器,负责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第三部分的分流装置负责将数字信号分向若干信号处理通道;第四部分为信号处理(通道)装置,具有独立、灵活、合理地处理信号的能力;第五部分为整合装置,负责将不同通道传来的信号合并为高、低频两大部分进行运算;第六部分将前段运算完成的高、低频信号合并,以数字方式输出;第七部分为受话器,负责将电信号还原为声信号。
1. 助听器基本工作原理:图1 全数字助听器工作原理经过了将近一个多世纪模拟信号发展历程,助听器领域终于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声音处理方式,其核心成分就是助听器中的模/数转换器,目前DSP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多为:麦克风——前置放大器——模/数转换ADC——数字微处理器和数字滤波器——数/模转换器——受话器,如图1。
外界的声音信号,比如一个正弦波的音调,进入麦克风从声能转化成电能,通过模/数转化器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在数字微处理器和数字滤波器中运用预先设置好的运算法则对这一数字信号进行计算,一个计算法则是一系列确认和计算的过程,数字化助听器需要有尽可能多的字符,利用不同的运算关系的数据符来进行计算与判断,以获得对某种听力损失性质的再现。
计算法则同样被用于标定数字化助听器中的处理器,以满足在特定条件中应进行的切换或调整。
助听器独立执行的分析通过应用计算法则来实施和鉴定。
项目二简易助听器电路分析

2.1.1 BJT的结构
一、结构、符号和分类 collector
N 基极 B P N 集电区 集电结 基 区 B 射极 E
P N P
E
emitter
C
B E
C
B
NPN 型
PNP 型
E
分类: 按材料分: 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 NPN、 PNP 按使用频率分: 低频管、高频管 按功率分: 小功率管 < 500 mW 中功率管 0.5 1 W 大功率管 > 1 W
表2.1.1 3DG100 三极管 值的分挡标志
色点颜色
大小相近 可以混用
红
20 ~30
黄
30 ~ 60
绿
60 ~ 100
蓝
100 ~ 150
白
100 ~ 150
不标色
范围
> 200
2. 极间反向饱和电流
(1) 集电极 – 基极反向饱和电流 ICBO
ICBO
b e c A
VCC
(2) 集电极 - 发射极反向饱和电流 ICEO
IC = IB = 37.5 0.04 mA =1.5 mA UCE = VCC – IC RC = 12 – 1.5 mA 4 k = 6 V
二、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iC
A
iB
Rc VCC
B
iC VCC/RC
ICQ
O
直流负载线 斜率 –1/Rc
Q IBQ
UCEQ
uCE VCC
iC f ( uCE ) iB C (AB左)
4 3 2 1
B常数
iC / mA
耳聋助听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耳聋助听器的设计目录摘要 (3)引言 (4)方案选择 (5)本项目设计方案 (12)1工作原理2耳聋助听器电路图中元器件的选择3元件描述4调试过程完成电路 (16)总结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助听器(Hearing Aid)是一种供听障者使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小型扩音设备,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代:手掌集音时代、炭精时代、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助听器时代。
人类最早、最实用的“助听器”可能是听障者自己的手掌。
将手掌放在耳朵边形成半圆形喇叭状,可以很好地收集声音。
虽然这种方法的增益效果仅为3dB左右,而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助听器,但是,这是最自然的助听方法。
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倾听别人讲话时用手掌来集音的情况。
许多哺乳动物都有硕大的耳朵,所以它们的听力比人要好得多。
受到手掌集音的启发,一些有心人先后发明了各种形状的、简单的机械装置,如像喇叭或螺号一样的“耳喇叭”,木制的“听板”、“听管”,像帽子和瓶子一样的“听帽”、“听瓶”,像扇子和动物翅膀一样的“耳扇翼”,以及很长的象听诊器一样的“讲话管”,等等。
由于人们认为听管越长集音效果越好,所以有的听管竟长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多。
听别人讲话时用手拿着听管伸到别人的嘴边,样子滑稽可笑,但却使聋人提高了听力。
同时,也提醒讲话者尽量大声讲话。
这种简单的机械助听装置一直使用了几百年,直到十九世纪,才逐渐被炭精电话式助听器取代。
助听器有电力的和非电力的两类,后者目前已被废弃。
前者又有电子管式和晶体管式两种。
晶体管式耳聋助听器最为灵巧轻便,于1950年问世后已取代电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
集成电路的问世又迅速地取代了“晶体管耳聋助听器”,集成电路IC于1964年问世,其体种小,低耗电,稳定性更高。
近年来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耳聋助听器也逐步向智能化、体内化发展:1982年“驻极体麦克风”的问世实现耳聋助听器微型化,灵敏度及清晰度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而1990年随着“电脑编程耳聋助听器”的问世,耳聋助听器增益初步智能化调整,又让耳聋助听器达到了另一新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常见几种的助听器电路原理图(8种)
助听器实际上是一部超小型扩音器,它包括送话器(话筒)、放大器和受话器(耳机或骨导器)三部分。
声音由话筒变换为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输送到耳机(或骨导器),变换成较强的声音传入耳内。
图1~图8给出了国内外厂家生产的八种助听器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图2开关S的1位为断,2位为一般助听,3位为电话助听。
从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又各具有特色。
图1
图2
从电路程式看,多为3~4级低频放大器,除部分电路的末级采用固定偏流式电路外,各级都引入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负反馈电路,以稳定放大器的工作点和放大倍数,减小非线性失真。
图7的输入级很有特色,它用一电感取代了通常使用的射极电阻,这样既获得了较大的交流阻抗而又不使直流压降太大,而在低电压下,更要注意直流压降的微小损失。
图3
图4
图5
为了进一步完善功能,有的助听器加入了音调选择(图3,6,7)和听电话装置(图2,3,4,6,8)。
其中图6的音调选择是通过转换开关来改变负反馈电容的数值。
利用电容对较高音频的容抗较小,反馈量大的特性,从而降低高音增益,使低音得到相对的提升。
图8则是通过接入或断开基极回路旁路电容器来完成“低音”与“高音”转换的。
图3的音调选择采用了多种方式,“低音”档接上反馈电容“中音”档不接,“高音”档则是用一电容与原耦合电容串联,使总的耦合电容量减小来提高下限频率(削除低音频)。
音调选择装置可适应不同使用者对音调的要求,其中以图3的效果最为显著。
至于听电话装置,是用一拾音线圈L通过转换开关取代话筒,当它置于电话机旁时,会感应到话音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耳机,以解决戴助听器时打电话的困难。
图6
图7
图8
图3与图8加入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它们将末级输出的音频信号的一部分经整流滤波后,得到一个随输出信号强弱而改变的电压加到输入级的基极,当信号过强时,增益降低,以免末级过载引起大的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