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合集下载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钢的表面淬火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

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

较为合适,其中D。

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退火、谇火及回火,渗碳、氮化及氰化等。

(1)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按工艺温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低温退火和正火处理。

①完全退火是把钢材加热到Ac3 (此时铁素体开始溶解到奥氏体中,指铁碳合金平衡图中Ac3,即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温缓冷到400〜500(,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小于0.83%的铸造、锻造和焊接件。

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变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减少或消除组织的不均匀性,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消除内应力。

② 低温退火是一种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方法。

对钢材进行低温退火时.先以缓慢速度加热升温至500〜600匸,然后经充分的保温后缓慢降温冷却。

低温退火(消除内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铸件和焊接件,是为了消除零件铸造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零件在使用工作中变形。

采用这种退火方法,钢材的结晶组织不发生变化。

③ 正火是退火处理中的一种变态,它与完全退火不同之处在于零件的冷却是在静止的空气中,而不是随炉缓慢降温冷却。

正火处理后的晶粒比完全退火更细,增加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正火处理主要适合那些无需调质和淬火处理的一般零件和不能进行淬火和调质处理的大型结构零件。

正火时钢的加热温度为753〜900°C。

(2) 淬火及回火处理淬火可分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

回火是为了消除或降低淬火钢的残余应力,以使淬火后的钢内纟且织趋于稳定。

钢材淬火后为了得到不同的硬度,回火温度可采用几种温度段。

① 淬火后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降低钢中残余应力和脆性、而保持钢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硬度在HRC58〜64范围内。

适合于各种工具、渗碳零件和滚动轴承。

回火温度为150〜250匸。

② 淬火后中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保持钢材有一定的韧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弹性和屈服极限。

钢铁材料的热处理介绍

钢铁材料的热处理介绍
使钢件获得较高的弹性、一定的韧性和硬度
(1)高温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500~650ºC,经过保温以后冷却,主要用于要求高强度、高韧性的重要结构零件,如主轴、曲轴、凸轮、齿轮和连杆等
使钢件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及足够的硬度,消除钢件因淬火而产生的内应力
5.调质
将淬火后的钢件进行高温(500~600ºC)回火多用于重要的结构零件,如轴类、齿轮、连杆等调质一般是在粗加工之后进行的
7.化学热处理
将钢件放到含有某些活性原子(如碳、氮、铬等)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方法,使介质中的某些原子渗入到钢件的表层,从而达到改变钢件表层的化学成分,使钢件表层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能





(1)钢渗的碳
将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
常用于耐磨并受冲击的零件,如:轮、齿轮、轴、活塞销等
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HRC60~65)和耐磨性,而中心仍保持高的韧性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充分消除内应力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质量分数)在O.8%以下的锻件或铸钢件
(2)球化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ºC,经过保温以后,缓慢冷却至500℃以下再出炉空冷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以减少淬火后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适用于含碳量(质量分数)大于O.8%的碳素钢和合金工具钢
①改善组织结构和切削加工性能
②对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常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③消除内应力
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个别材料在空气中)中急速冷却
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后得到某种特殊性能,如较高的强度、弹性和韧性等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钢材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工艺,改变钢材的组织和性能,以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

在工程实践中,钢材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提高钢材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下面将介绍钢材热处理的四种常见方法。

首先,淬火是一种常见的钢材热处理方法。

淬火是指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或低温,使其组织发生相变,从而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淬火是通过快速冷却来固溶过饱和的碳元素,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

淬火后的钢材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内部强度,适用于制作刀具、弹簧等工件。

其次,回火是钢材热处理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至较低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残余应力和改善硬度。

回火可以使钢材获得适当的硬度和韧性,提高其耐磨性和抗断裂性能,适用于制作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

另外,正火是一种钢材热处理方法,也称为退火。

正火是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钢材内部组织发生均匀的晶粒再结晶和析出碳化物,从而获得较好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后的钢材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韧性,适用于制作焊接零件和需要较高韧性的零件。

最后,固溶处理是一种钢材热处理方法,主要用于不锈钢和高温合金等特殊钢材。

固溶处理是将钢材加热至固溶温度,然后保温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目的是溶解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和固溶相,从而提高钢材的塑性和加工性能。

固溶处理后的钢材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制作航空发动机零件和化工设备等高温高压工件。

综上所述,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淬火、回火、正火和固溶处理。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钢材和工件类型,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使钢材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确保钢材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使用寿命。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一.淬火将钢制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持一定时间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

常用的快速冷却介质为油、水和盐水溶液。

淬火加热温度及冷却介质热处理规范见表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可达hrc60~65,但淬火后钢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使钢件变脆,因此,要经过回火处理加以消除。

钢件的淬火处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它常用的方法有:1.单液淬火:将钢件加热至淬火温度,并在一种冷却剂中冷却一段时间。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单液淬火。

适用于形状简单、技术要求低的碳钢或合金钢,以及工件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钢,用盐水或水冷却;油冷却用于合金钢。

在单液淬火中,水冷容易变形和开裂;油冷却容易产生硬度不足或不均匀。

2.双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300~400℃,在移入油中冷却,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形状复杂的钢件,常采用此方法。

它既能保证钢件的硬度,又能防止变形和裂纹。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

3.火焰表面淬火:将乙炔和氧气的混合燃烧火焰喷在工件表面,加热至淬火温度,然后立即向工件表面喷水。

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火焰表面淬火。

适用于单件生产,要求高表面或局部表面硬度和耐磨钢件。

缺点是操作困难。

4.表面感应淬火:将钢件放人感应器内,在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2-10s)至淬火温度,立即把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表面感应淬火。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而耐磨,而内部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表面感应淬火可分为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和工频淬火。

高频淬火电流频率为100~150kHz,硬化层深度为1~3mm。

适用于齿轮、花键轴、活塞等小零件的淬火;中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硬化层深度为3~10mm。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结构来改善其力学性能的方法。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淬火等。

下面对这几种常用钢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1. 退火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

退火工艺分为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超过临界温度,然后慢慢降温。

等温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在等温时间内,使钢材的温度均匀,从而使钢材的组织变得均匀,于是提高了钢材的韧性。

2. 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正火一般分为低温正火,中温正火和高温正火三种。

低温正火使钢材的硬度提高,但是韧性降低。

高温正火使钢材的韧性提高,但是硬度降低。

中温正火平衡了钢材的硬度和韧性。

3. 淬火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淬火一般分为油淬、水淬和气淬三种。

油淬适用于要求较低的钢材,水淬适用于要求较高的钢材,气淬适用于要求最高的钢材。

淬火后钢材的硬度很高,但是韧性降低,此时需要回火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钢材的韧性。

4.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由于自然冷却所形成的工艺。

回火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提高了钢材的韧性,但是硬度降低。

高温回火提高了钢材的韧性,但是硬度降低。

5.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一种特殊的热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表面淬火和淬火不同的是,只在钢材表面进行加热和快速冷却。

这种技术对钢材表面的耐磨性提高很大,但是对钢材硬度的提高不大。

总之,钢材热处理是提高钢材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钢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淬火等。

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达到最佳的机械性能。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是指对钢材进行加热和冷却的一系列工艺,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

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几种工艺。

一、退火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软化的目的。

退火分为完全退火和球化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50~10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该工艺可使钢材组织达到均匀化,提高塑性和韧性。

球化退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该工艺可使球形碳化物分布均匀,提高韧性和抗拉强度。

二、正火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或用水或油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硬化的目的。

正火分为低温正火和高温正火两种。

低温正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组织达到均匀化,提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高温正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100~20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组织达到均匀化,提高韧性和抗拉强度。

三、淬火淬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水或油中急速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硬化的目的。

淬火分为水淬和油淬两种。

水淬: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水中急速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大幅提高,但韧性降低。

油淬: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50~8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油中急速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提高,但韧性相对水淬有所提高。

四、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空气中自然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调质的目的。

回火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到200~30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热处理的4种方法

热处理的4种方法

钢铁热处理的四种基本工艺什么是退火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退火所能达到的目的主在是:消除锻件及焊接结构的应力,消除冷加工后的加工应力,避免零件在加热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及开裂;消除铸件和锻件的不均匀组织和粗大晶粒,消除合金钢硬而脆的特性,改善其切削加工的性能,胀管时的管头,胀接前也要进行退火。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

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

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什么样叫金属冷加工硬化现象?在工程中,有时需用对钢件进行冷加工,如锻打、压延、弯曲、冲压等。

当冷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不但其外形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的晶粒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晶粒沿受力方向被拉长。

冷加工塑性变形较大时,还会产生较大内应力。

这种现象称为冷加工硬化。

利用冷加工硬化对钢材使用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而冷加工硬化引起的塑性降低及残存的内应力则是有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
一.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急剧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

常用急剧冷却的介质有油、水和盐水溶液。

淬火的加温温度、冷却介质的热处理规范,见表<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
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可达HRC60~65,但淬火后钢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使钢件变脆,因此,要经过回火处理加以消除。

钢件的淬火处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它常用的方法有:
1.单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一定时间后,在一种冷却液中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单液淬火。

它适用于形状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碳钢或合金钢,工件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素钢,选用盐水或水中冷却;合金钢选用油冷却。

在单液淬火中,水冷容易发生变形和裂纹;油冷容易产生硬度不够或不均的现象。

2.双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300~400℃,在移入油中冷却,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形状复杂的钢件,常采用此方法。

它既能保证钢件的硬度,又能防止变形和裂纹。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

3.火焰表面淬火:用乙炔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喷射到工件表面,并使其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立即用水向工件表面喷射,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火焰表面淬火。

它适用于单件生产、要求表面或局部表面硬度高和耐磨的钢件,缺点是操作难度大。

4.表面感应淬火:将钢件放人感应器内,在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2-10s)至淬火温度,立即把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表面感应淬火。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而耐磨,而内部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表面感应淬火根据所采用的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和工频淬火三种。

高频淬火电流频率为100~150kHz,淬硬层深1~3mm,它适用于齿轮、花键轴、活塞和其它小型零件的淬火;中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淬硬层深3—10mm,它适用于曲轴、钢轨、机床导轨、直径较大的轴类和齿轮等;工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Hz,淬硬层一般大于10mm,适用于直径在300mm以上的大型零件的淬火,如冷轧辊等。

二.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某一温度性(见表),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或油中冷却的过程,称为回火。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钢件淬火时所产生的内应力,使钢件组织趋于稳定;降低淬火中的脆性,增加塑性和韧性。

回火是继
淬火后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也是热处理的最终工序,它对产品最终所需要得到的性能和组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钢淬火后,硬度和强度虽有很大的提高,但塑性、韧性却有明显的降低,这就是淬火脆性。

为了取得回火后所要求的机械性能,选择好回火温度是很重要的。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三种。

1.低温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150~29℃,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称为低温回火。

目的在于保持钢件淬火后所得到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条件下,降低淬火脆性和内应力。

低温回火适用于各种刃具、量具和模具等的处理。

2.中温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350~450℃,经保温一段时间,随炉冷却下来。

这种处理方法,称中温回火。

它的目的是为了使钢件保持一定硬度,从而得到较高的弹性。

中温回火适用于弹簧、锻模的处理。

3.高温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500~650℃,经保温后冷却下来,称为高温回火。

它的目的是完全消除淬火内应力,使工件得到高强度和高韧性。

高温回火主要用于要求强度、韧性高的重要结构零件,如传动主轴、曲轴、凸轮、齿轮等。

三.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在此温度下停留一段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退火。

碳钢的临界温度是随含碳量多少而变化,一般是750~800℃,有些合金钢是在800~900℃之间。

退火的目的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进切削性能、消除内应力,如消除锻压、铸造的内应力,防止加工后的变形、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改进机械性能。

上面指出的退火目的,不是所有钢材都能达到的,而只能满足一个或几个目的。

四.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正火。

正火的加热、保温温度都与退火相同,不同的只是冷却速度不一。

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冷却速度快,时间短,操作方便,效率高。

正火的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钢件的机械性能,消除内应力,改善钢件的切削性能。

正火常用于碳钢代替退火
五.调质
将钢件淬火后,再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

其目的是细化晶粒,使钢件得到高韧性和足够强度。

调质一般是在粗加工后进行的,它适用于各种重要结构零件,特别是交变载荷下工作的传动轴、齿轮、丝杠等精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经过调质后,再进行加工的工艺过程。

调质和高温回火处理方法是相同的,目的都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应力,使钢件得到良好的机械性能,不同的是高温回火是热处理的最终工序,而调质处理则是精加工前的预备工序,是对半成品而作的热处理操作。

六.时效
它是长时间消除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内应力的工艺方法。

时效处理有人工时
效和自然时效。

1.人工时效:将钢件(或铸铁件)加热到100—150℃或更低的温度,长时间(5~10h)保温,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方法,称为人工时效。

时效处理也是一种低温补充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后钢件内部组织的微观应力和机械加工后的残余应力,以达到高精度零件的变形小和尺寸的稳定性。

如对量具、铸铁件消除内应力的人工时效处理。

2.自然时效:将粗加工后的零件,长期放置在露天,受自然温度的调节,逐渐消除内应力的处理方法,称为自然时效。

如铸件放在露天、丝杠放在海水中、长轴悬吊挂起等。

七.化学热处理
将钢件放到含有某些活性原子,如碳、氮、铬、铝等的化学介质当中,借助高温时原子扩散的能力,使介质中的某些原子渗入到钢件表面层里,达到改变钢的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使钢件的表面层具有特殊的性能,这种方法称为钢的化学热处理。

它的目的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耐热和抗疲劳等性能。

化学热处理使零件表面层和内部都得到不同的组织和性能,从而大大地提高零件的质量和寿命。

常用的方法有渗碳、渗氮、氰化等。

1.渗碳:
渗碳是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的过程。

渗碳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0.1~0.25%C)。

钢件经过渗碳淬火后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HRC60—65)和耐磨性,而内部仍保持较高的韧性。

一些受冲击的耐磨零件、如轴、齿轮、凸轮、活塞销等都要进行渗碳处理。

按渗碳剂的不同,渗碳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

其方法是将钢件碳处理。

按渗碳剂的不同,渗碳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

其方法是将钢件放人渗碳剂中,加热至930℃左右,经保温使碳原子扩散到钢件表面,钢件表面含碳量可达0.8~1%,渗碳厚度为0.5~2mm。

2.渗氮:
渗氮是把氮原子渗入钢件表面的过程。

渗氮多于含铝、铬、钼等元素的中碳合金结构钢。

渗氮可使钢件表面得到比渗碳更好的硬度和耐磨性,特别是提高了钢件的耐蚀性。

渗氮方法是将钢件放人含氮的介质或利用氨气加热分解后的氮气中,加热至500-620℃,保温一定时间,使氮原子扩散到钢件表面,然后随炉温冷却至200℃以下,停止供氮。

取出钢件在空气中冷却。

由于渗氮温度低,因而渗氮速度缓慢,如得到0.3—0.5mm厚的渗氮层,就要经过20~50h的渗氮过程。

3.氰化:
在钢件表面同时渗入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过程叫氰化。

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钢件表面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氰化又是提高疲劳强度极限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中、小型零件,如齿轮,小轴最适宜。

氰化还适用于碳钢和合金结构钢,也适合于高
速钢等切削工具。

氰化是将钢件放在熔融的氰盐溶液中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由氰盐[NaCl、KCl、K4Fe(CN)6]氰化分解而形成活性的碳、氮原子,渗入钢件表面。

根据加热温度不同,氰化可分为高温氰化(900-950℃)、中温氰化(800—840℃)和低温氰化。

氰盐是剧毒物质,因此,要特别防止中毒。

八.发黑:
发黑处理是属氧化处理的方法。

它的作用是使钢件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以增强钢件表面防锈和耐蚀能力,同时可使钢件表面光泽美观,对淬火零件还有消除淬火应力的作用。

发黑又叫煮黑,是将钢件放在很浓的碱和氧化剂的溶液(苛性钠和过氧化钠)中加热煮沸,使钢件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Fe3O4薄膜的工艺处理过程。

发黑主要用于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工具钢,发黑层厚度约为0.6—0.8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