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

合集下载

人身损伤鉴定标准

人身损伤鉴定标准

人身损伤鉴定标准
人身损伤鉴定标准主要依据损伤的部位、程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恢复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损伤鉴定标准:
1.颅脑、脊髓损伤:根据伤情轻重,分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和轻伤一
级、轻伤二级。

例如,对于颅骨凹陷性骨折、脑挫裂伤等损伤,根据其损伤程度和后遗症影响,可分别评定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或轻伤一
级、轻伤二级。

2.面部损伤:对于面部软组织损伤,如面部软组织挫伤、撕裂等,根据其
损伤程度和愈合情况,可分别评定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或轻伤一级、轻伤二级。

3.肢体损伤:对于肢体骨折、关节脱位等损伤,根据其损伤部位、程度、
后遗症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估,可分别评定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或轻伤一级、轻伤二级。

4.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如内脏器官损伤、皮肤
损伤等,根据其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可分别评定为重伤一
级、重伤二级或轻伤一级、轻伤二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鉴定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人身损伤鉴定时,应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1、伤残鉴定伤残鉴定(本文中仅指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健康权损害、身体权损害等行为的伤残鉴定),是伤残程度与劳动能力的鉴定,是确定受害人是否残疾、残疾程度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受害人向侵权人进行民事索赔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伤残鉴定的残疾程度,从轻到重分为十级,其中最轻的为十级,残疾赔偿率为10%;最重的为一级,即原告为植物人状态,残疾赔偿率为100%。

2、误工期限、营养期限、护理依赖程度及期限鉴定(1)误工期限鉴定误工期限指人体受伤后,不能参加正常工作或劳动的时间。

通常参照住院治疗时限和功能恢复锻炼时限确定。

(2)营养期限鉴定营养期限是指人体损伤后日常饮食不能满足受损伤机体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必须从其他食品中获得营养素的时限。

可以参照住院治疗时限确定。

(3)护理依赖程度及期限鉴定护理依赖程度指人体受伤后造成生活不能自理需经他人护理帮助维系日常生活的程度。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生活自理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项: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动。

法律规定护理依赖的程度分三级:a.完全护理依赖:指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五项均需护理者。

b.大部分护理依赖: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三项需要护理者。

c.部分护理依赖:指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一项需要护理者。

护理期限指人体受伤后,生活不能自理而需他人帮助的时限。

主要包括:住院期间是否需要专人护理、需要专人护理的期限可根据诊疗医院的诊疗意见确定;出院后或者虽未住院但仍需静养的否需要专人护理、需要专人护理的期限。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误工期、营养期、护理期”这三期鉴定并不是只有构成伤残等级后才有,达不到伤残等级也可以申请三期鉴定,达不成伤残等级不等于不需要误工、营养、护理的时间。

3、后期治疗费用鉴定后期治疗是指人体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但遗留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等,需要依赖补救性医疗措施的,一般限于能明显恢复生理功能或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

1—10级人身损害鉴定标准

1—10级人身损害鉴定标准

1—10级人身损害鉴定标准人身损害鉴定是对于因各种原因而导致个体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以及工伤事故等进行鉴定和评估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损害程度,人身损害被分为1—10级。

以下是对于各级人身损害鉴定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级人身损害:轻微伤。

包括轻微的皮肤擦伤、皮外负荷性损伤等,通常不造成功能损害和永久性伤害。

2级人身损害:轻伤。

损害程度较1级较重,但还不够严重以致造成残疾、功能损害或终身残疾。

例如,一般的骨折、扭伤、挫伤等。

3级人身损害:自愈性重伤。

损害程度较2级更重,可能引起一段时间的功能障碍但有望自愈。

例如,较严重的骨折、损伤内脏、功能障碍等。

4级人身损害:重伤。

损害程度较3级更为严重,无法完全恢复,并可能导致终身功能损害、残疾或病情加重。

例如,严重的骨折骨折、游离的断肢等。

5级人身损害:严重伤。

损害程度较4级更为严重,可能导致重大功能障碍、终身残疾或人身伤残。

例如,严重的脑损伤、重度烧伤、器官移植等。

6级人身损害:极重伤。

损害程度较5级更为严重,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器官受损、终身残疾或死亡。

例如,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烧伤、脊髓损伤等。

7级人身损害:丧失生育能力。

由于损伤导致无法生育或严重影响生育的情况,例如严重的生殖器损伤、不可恢复的生殖功能障碍等。

8级人身损害:会看食欲。

损伤导致丧失食欲、无法正常摄入食物的情况,例如严重的喉咙、食道或胃肠道损伤等。

9级人身损害:丢失一头头发。

指损害导致永久性丧失一头头发,例如因疾病或事故导致永久性脱发等情况。

10级人身损害:其他损失。

指损伤导致的其他严重损失,不属于以上9级的情况。

例如,极度精神创伤、超过一定比例的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等。

上述标准仅为参考内容,实际人身损害鉴定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治疗过程、康复情况、家庭环境等,以确定准确的人身损害等级。

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身损害鉴定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请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进行相关鉴定和评估。

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一般来说,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功能损害,包括对受伤者身体功能的影响,如肢体活动
能力、感觉功能、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损害程度。

2. 精神功能损害,考虑受伤者因身体损伤而导致的精神状态改变,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的影响。

3. 外貌和整体形象,评估受伤者因外伤导致的外貌改变或整体
形象受损的程度。

4.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考虑受伤者因伤残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的影响,如饮食、穿衣、洗漱等方面的损害程度。

5. 工作和社会参与能力,评估受伤者因伤残对工作和社会参与
能力的影响,包括对职业、学习和社交活动的影响程度。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结合医学诊断、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影响等多个方
面进行综合评估。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受伤者的权益,为其提供合理的赔偿和康复服务,同时也为法律和保险行业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专业原则和伦理规范,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性。

司法人身伤害鉴定标准

司法人身伤害鉴定标准

司法人身伤害鉴定标准我们在不同的人身伤害事故中受到伤残的是需要进行伤残鉴定程序,这样在确定好伤残程度就可以向责任人索赔了,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那么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司法人身伤害鉴定标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一、司法人身伤害鉴定标准1、重伤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

2、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

3、轻微伤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条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二、人身损害的纠纷举证是怎样的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

2、损害的时间、地点、方式的证据;3、当事人承认或者双方达成损害赔偿的证据;4、人身损害的证据(1)医疗单位诊断证明;(2)法医鉴定书以及伤残等级评定书;(4)医药费、住院费、交通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证据。

人身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人身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人身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人身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对于人身损伤造成的残疾程度进行评定的依据,是司法鉴定和医疗赔偿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规定,人身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了身体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精神障碍等方面的评定标准。

在进行人身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被害人的身体状况、医疗诊断、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定。

一、身体功能障碍程度。

身体功能障碍程度是评定人身损伤致残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人体功能障碍等级》的相关标准,将身体功能障碍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其中,轻度功能障碍指的是对日常生活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基本生活自理的程度;中度功能障碍指的是对日常生活活动有较大影响,需要部分帮助或辅助设备;重度功能障碍指的是完全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全面帮助或依赖他人照料。

根据被害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诊断,结合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进行科学的评定。

二、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评定人身损伤致残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了日常生活自理、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标准》,将生活自理能力分为独立自理、部分依赖、完全依赖三个等级。

独立自理指的是被害人能够完全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部分依赖指的是被害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部分帮助或辅助设备;完全依赖指的是被害人完全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全面帮助或依赖他人照料。

根据被害人的具体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表现,进行科学的评定。

三、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评定人身损伤致残程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劳动能力评定标准》,将劳动能力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三个等级。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指的是被害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从事任何工作;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指的是被害人在原有职业或其他适当职业中仍能从事一定工作,但因残疾程度不同,劳动能力有所减弱;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指的是被害人因受伤或疾病需要暂时休养,暂时丧失劳动能力。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损伤为主要作用的,既往伤/病为次要或者轻微作用的,应依据本标准相应条款进行鉴定。

损伤与既往伤/病共同作用的,即二者作用相当的,应依据本标准相应条款适度降低损伤程度等级,即等级为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的,可视具体情况鉴定为轻伤一级或者轻伤二级,等级为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的,均鉴定为轻微伤。

既往伤/病为主要作用的,即损伤为次要或者轻微作用的,不宜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只说明因果关系。

程度分级5.1 颅脑、脊髓5.1.1 重伤一级a植物生存状态。

b)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c)偏瘫、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小便失禁。

d)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重度)。

e)重度智能减退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5.1.2 重伤二级a)头皮缺损面积累计75.0cm2以上。

b)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须手术治疗。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

e)颅底骨折,伴面神经或者听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f)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g)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h)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

i)外伤性脑梗死,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j)外伤性脑脓肿。

k)外伤性脑动脉瘤,须手术治疗。

l)外伤性迟发性癫痫。

m)外伤性脑积水,须手术治疗。

n)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o)外伤性下丘脑综合征。

p)外伤性尿崩症。

q)单肢瘫(肌力3级以下)。

r)脊髓损伤致重度肛门失禁或者重度排尿障碍。

5.1.3 轻伤一级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5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24.0cm2以上。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

e)脑挫(裂)伤;颅内出血;慢性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f)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颅内动脉瘤;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g)脊髓损伤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轻度)。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人体损伤鉴定是司法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对人体损伤的形态特征、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确定损伤的性质、原因和程度。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是司法医学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于司法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人体损伤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损伤的形态特征。

人体损伤的形态特征是指损伤在人体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特点,包括损伤的部位、形状、大小、颜色等。

通过对损伤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判断损伤的性质和原因。

比如,在判断一处瘀伤时,可以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深浅等特征,从而初步判断其是由于外力作用所致还是自然疾病引起的。

二、损伤的生理变化。

损伤的生理变化是指损伤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改变。

不同类型的损伤会引起不同的生理变化,比如骨折会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而皮肤擦伤则会引起局部疼痛和红肿等生理变化。

通过对损伤的生理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为鉴定损伤的性质和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三、损伤的病理变化。

损伤的病理变化是指损伤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的病理性变化。

不同类型的损伤会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比如刀伤会导致组织断裂和出血,烧伤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

通过对损伤的病理变化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分析,可以为鉴定损伤的程度和原因提供重要依据。

四、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适用于各种损伤的鉴定工作,包括外伤损伤、烧伤、冻伤、中毒等。

在进行损伤鉴定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损伤特点和鉴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五、鉴定标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是司法医学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在进行损伤鉴定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鉴定技术和理论,提高鉴定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六、鉴定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对于司法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规范鉴定程序和要求,提高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保障司法公正和人身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程度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重伤的”、(含“造成严重残疾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损伤程度评定。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时应引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15499-1995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6180-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三、总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处
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运用医学及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结合检案实践经验,在归纳、衔接原《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
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条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整,为人体损伤程度评定提供科学的鉴定依据和统一的等级划分标准。

本标准按照各部位解剖学损伤和功能损害顺序分述编排。

2、人体损伤是指身体结构完整性遭受破坏或者功能(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出现的差异或者丧失。

本标准将人体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轻微伤三等。

(1)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或者容貌毁损;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

(2)轻伤是指使人肢体或者容貌中度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

(3)轻微伤是指使人肢体或者容貌轻微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轻微或者短暂障碍;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轻微伤害的损伤。

3、按照损伤严重程度由重至轻依次分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重伤三级;轻伤一级、轻伤二级、轻伤三级;轻微伤一级、轻微伤二级,共八级。

损伤程度评定
1、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致伤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为依据,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1)对于以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作为评定依据的,评定时应以损伤当时伤情为主,结合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为辅,综合评定。

(2)对于以容貌损害或者器官(脑、听器、视器等)、肢体功能损害作为评定依据的,评定时应以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为主,结合损伤当时的伤情为辅,综合评定。

2、损伤与既往伤、病并存
(1)对于损伤与既往伤、病并存,应当综合分析损伤在导致现存后果中的作用,将损伤在导致现存后果中的作用分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相等作用、次要作用、轻微作用和没有作用。

(2)对于对称性器官、四肢的一侧健康器官与对侧非健康器官并存,在一侧健康器官遭受损伤,在对其进行损伤程度评定时,应说明由此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加重,以及损伤程度较双侧健康器官中的一侧遭受损伤的后果相对加重;在一侧非健康器官遭受损伤,在对其进行损伤程度评定时,应说明由此而产生的对人健康损害的加重,以及损伤程度较双侧健康器官中的一侧遭受损伤的后果相对减轻;双侧器官同时遭受损伤,按上述原则进行评定并说明。

3、对于2处(种类)以上的损伤应当分别进行损伤程度评定,并说明由此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加重作用。

损伤程度评定时机
应当参照本标准的具体条文规定,视损伤程度评定主要依据的不同情况,结合司法实践分别进行评定。

综上所述,2017人身伤害司法鉴定根据损伤程度评定而来,而损伤评定要公平公正的进行,以全面分析、后遗症和并发症为准。

同时评定时应当以损伤的后果结局为主,结合损伤者当时的伤情为辅,综合评定为准,严格遵守鉴定结果,争取保障自身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