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分检验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的标准因不同材质和应用领域而异。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硅、锰、磷、硫、镍、铬、钼、铜、钒、钛、钨、铅、铌、汞、锡、镉、锑、铝、镁、铁、锌、氮、氢、氧等元素的含量分析。
2. 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晶粒度、断口检验、镀层等金相测试。
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领域,有以下一些常用的金属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1. 钢铁:GB/T 222-2006《钢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对钢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针对不同品种的钢,还有相应的标准,如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1591-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
2. 有色金属:GB/T 3880-2012《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对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对于其他有色金属,如铜、镁、钛等,也有相应的分析方法标准。
3. 矿石和冶炼:对于矿石和冶炼领域的金属材料,常见的标准有GB/T 4698-2011《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和GB/T 4700-2008《金属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等。
4. 食品中的金属元素:针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检测,有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等标准。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原材料检验规程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原材料检验规程的示例,以帮助你了解如何编写这样的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2. 检验项目和要求2.1 化学成分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
要求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每批次原材料不少于三个样品。
2.2 物理性质检验:检验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密度、粘度、熔点等方面的检验。
2.3 外观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外观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主要包括颜色、杂质、异味等方面的检验。
2.4 其他检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检验方法3.1 化学成分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2 物理性质检验方法:使用标准物理性质测试方法进行检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3 外观检验方法:使用人工观察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 检验设备和仪器4.1 火焰光度计:用于检测化学成分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4.2 综合硬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硬度。
4.3 粘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粘度。
4.4 其他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5. 检验记录和结果评定5.1 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要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样品编号等相关信息,并将检验结果填写入检验记录表中。
5.2 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公司的质量要求,判定原材料的合格或不合格,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进行退货或重新加工。
6. 异常处理和纠正措施6.1 异常处理:发现原材料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停止使用该批次原材料,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2 纠正措施:根据异常处理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

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原材料质量检验的标准,以确保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能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2. 检验项目2.1 外观检验原材料应具备以下外观要求:- 无明显的色差- 无明显的斑点或瑕疵- 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2.2 尺寸检验原材料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长度:±2mm- 宽度:±1mm- 厚度:±0.5mm2.3 化学成分检验根据产品的要求,检测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满足以下标准:- 元素A含量:≥X%- 元素B含量:≤Y%- 其他元素和杂质限制2.4 物理性能检验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抗拉强度:≥Z MPa- 弹性模量:≥W GPa- 其他物理性能要求3. 检验方法针对每个检验项目,应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具体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应在检验计划中详细说明。
4. 检验记录所有原材料质量检验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与相关检验标准进行比对。
记录应包括以下信息:- 检验日期- 检验员- 检验项目及结果5. 报告与评定根据检验记录和标准要求,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评定,并编制检验报告。
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不合格原材料。
6. 参考标准以下标准可作为参考:- 国家标准XXX- 行业标准YYY7. 修订记录本文档如有修订,应记录修订内容、日期和修订原因。
以上为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的内容概要,具体细节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产品和材料的特点进行具体细化。
材料质量检验措施

材料质量检验措施摘要:材料质量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所采购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需要进行材料质量检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材料质量检验措施,包括材料采样、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和检验报告的编制等。
一、材料采样材料的采样是材料质量检验的第一步,通过采样可以获取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
采样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要求进行,可以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混杂和损坏等问题,以确保采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化学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是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的含量,进而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火花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物理性能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材料需要进行不同的物理性能测试,例如强度测试、硬度测试、韧性测试、耐磨性测试等。
通过这些物理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材料在使用中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物理性能测试时,需要严格按照测试方法和标准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检验报告的编制材料质量检验完成后,需要编制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是对材料质量检验结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评价材料是否合格的依据。
在编制检验报告时,应包括材料的基本信息、采样过程的描述、检验结果的详细记录和评定、检验仪器的校准情况等内容。
检验报告需要标明检验机构的名称、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日期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五、质量保证与改进措施材料质量检验只是确保材料质量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持续改进措施。
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检验程序和质量管理文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全面提升材料质量管理水平。
持续改进措施包括定期评估、培训和技术交流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材料质量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常用材料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

常用材料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常用材料的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材料的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的简要介绍。
1.钢材:-化学成分检验:通常需要检验钢材的主要成分,如C、Si、Mn、P、S 等。
-机械性能检验:钢材的拉伸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等机械性能需要进行检验。
-取样数量:钢材的取样数量一般根据批次大小确定,可以参考统计抽样方法。
2.混凝土:-试块强度检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需要进行检验。
-取样数量:根据施工工程量和施工部位的要求确定取样数量。
3.水泥:-化学成分检验:水泥的主要成分如SiO2、Al2O3、Fe2O3、CaO、MgO 等的含量需要进行检验。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比表面积、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检验。
-取样数量:根据批量、型号以及工程要求等因素决定,取样数量一般在20个以上。
4.砂石:-含泥量检验:包括干燥后的含泥量、湿试样含泥量等。
-颗粒分析:对砂石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检验。
- 取样数量: 根据不同规格、用途的砂石而有所差异,一般在10kg 以上。
5.砖瓦:-抗压强度检验:砖瓦的抗压强度是常见的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根据砖瓦批次大小确定,一般在20块以上。
6.涂料:-干燥时间检验:涂料的干燥时间需要进行检验。
-色差和光泽度检验:涂料的色差和光泽度是常见的检验项目。
- 取样数量: 根据批次大小确定,一般在500ml以上。
7.土壤:-酸碱度检验:土壤的酸碱度是常见的检验项目。
-水分含量检验:土壤的水分含量是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取样数量:根据工程要求、土壤类型和批次大小等因素决定。
总之,常用材料的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是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在进行材料检验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1.材料标识:
每批次的原材料必须有明确的标识,包括材料牌号、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等,以便追溯和管理。
2.外观检查:
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明显划痕、裂纹、凹痕等缺陷,同时检查原材料的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光谱分析仪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关注的主要元素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等。
4.金相组织检查:
取样后进行宏观和显微观金相分析,观察和评估原材料的晶粒结构、晶界清晰度、相分布等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5.机械性能测试:
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测试原材料的屈服强度、延伸率、韧性等机械性能指标,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和评估。
6.表面处理检查:
若原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如镀锌、氧化等,需检查处理层的厚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7.包装和存储:
原材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应的包装要求,并采取合适的储存方式,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损。
8.记录和报告:
对每批次的原材料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制造工序和质量控制。
以上仅为一份冷轧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的示例,具体的检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要的是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材料检测检验方案

材料检测检验方案一、引言材料作为产品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对于产品的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材料的检测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环节。
本文将提出一种材料检测检验方案,旨在确保材料质量,提高产品性能。
二、检测检验目的1.确保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产品要求。
2.测量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如硬度、密度、强度等。
3.检测材料的表面质量,如光洁度、腐蚀等级。
4.检查材料是否存在缺陷,如裂纹、气泡等。
1.化学成分检测:采用光谱仪、质谱仪等仪器,测量材料的主要元素和含量。
并与产品要求的标准进行比对。
2.物理性能参数测量:-硬度测量:使用硬度计等设备,测量材料的硬度值,以评估其耐磨性和抗变形能力。
-密度测量:采用比重法或气体比较法,测量材料的密度值,以评估其质量和成分均匀性。
-强度测量:使用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量材料的拉伸、压缩或弯曲等强度参数,以评估其强度和韧性。
3.表面质量检测:-光洁度检测:采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材料表面的光洁度情况,评估其表面粗糙度。
-腐蚀等级检测:采用腐蚀试验仪等设备,浸泡材料样品于不同腐蚀介质中,评估其抗腐蚀能力,并分级。
4.缺陷检测:-裂纹检测:采用超声波探伤仪等设备,对材料进行超声波扫描,发现并评估裂纹的大小和位置。
-气泡检测:采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材料中存在的气泡情况,评估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四、检测检验流程1.样品准备:从原料中取得材料样品,并标记清晰。
2.化学成分检测:将样品送入化学分析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得出化学成分报告。
3.物理性能参数测量:按照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方法,使用各种仪器对材料样品进行物理性能参数测量。
4.表面质量检测:将样品置于相应的仪器中,观察其表面光洁度情况,并进行腐蚀等级检测。
5.缺陷检测:采用超声波探伤仪和显微镜等设备,对材料样品进行缺陷检测。
6.结果分析:根据各项检测数据,与产品要求进行比对,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7.报告撰写:根据各项检测结果,撰写检测报告,明确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钢筋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要求及测试方法总结

钢筋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要求及测试方法总结钢筋材料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钢筋材料符合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需要进行化学成分的检验。
本文将对钢筋材料化学成分检验要求及测试方法进行总结。
一、化学成分检验要求1. 总碳含量:钢筋的总碳含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总碳含量应符合钢筋材料的标准规定,通常为0.25%以下。
过高的碳含量会导致钢筋的强度降低,而过低的碳含量则会影响到钢筋的韧性。
2. 硫含量:硫是钢筋材料中的一种杂质,过高的硫含量会降低钢筋的韧性和焊接性能。
因此,钢筋的硫含量要求一般为0.05%以下。
3. 磷含量:磷是另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过高的磷含量会降低钢筋的冷加工性能和耐蚀性。
钢筋的磷含量要求通常为0.04%以下。
4. 锰含量:锰是钢筋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适量的锰能够提高钢筋的强度和韧性。
一般来说,钢筋的锰含量要求为0.30%至0.60%之间。
5. 裂纹敏感元素:除了以上几种主要元素外,钢筋中还含有一些裂纹敏感元素,如砷、铅、锡等。
这些元素会影响钢筋的冷加工性能和韧性,因此其含量要求较低。
6. 其他元素: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元素外,还有一些钢筋材料要求检测包含其他特定元素的含量,如铜、镍、钒等。
这些元素的含量要求根据具体的标准规定来确定。
二、化学成分检验的常用方法1.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可用于测试钢筋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是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2.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和定量方法来测定钢筋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法、电位滴定法等。
3. 电子探针分析法:电子探针分析法是一种使用电子束来轰击样品,并通过测量由样品发射的X射线来测定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方法。
电子探针分析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非金属元素的分析。
4. 扫描电镜(SEM)-能谱扫描仪:SEM-EDS是一种结合了扫描电镜和能谱扫描仪的分析方法,可以对钢筋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的分类和钢号表示方法按化学成分,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在碳素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04%的称为工业纯铁,小于或等于0.25%的为低碳钢,在0.25%~0.60%之间的为中碳钢,大于0.60%的为高碳钢。
在合金钢中,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5%的为低合金钢,在5%~10%的为中合金钢,大于10%的为高合金钢。
根据钢材中含有害杂质的多少,钢材可以分为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普通钢含硫量(质量分数)一般小于或等于0.055%,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45%,其他非有意加入的杂质,如铜、砷等均有一定限制。
普通钢又分甲、乙、丙三类,按机械性能供货的为甲类普通碳素钢,按化学成分供货的为乙类普通碳素钢,按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分类的为丙类普通碳素钢。
优质钢对不同的钢种其磷、硫质量分数要求不同,一般要求小于或等于0.04%,其他非有意加入的杂质元素也有一定限制。
高级优质合金钢要求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35%,含硫量小于或等于0.030%,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要求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30%,含硫量小于或等于0.020%,其他非有意加入的杂志也有一定的限制。
我国标准《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221)…混合稀土元素用RE表示。
常用钢号表示方法举例及说明:1.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钢号举例Q235AF,Q235BZ,Q345C,Q345D表示方法说明:①采用代表屈服点的拼音字母“Q”、屈服点数值(单位为MPa)和所规定的质量等级、脱氧方法等符号表示,按顺序组成排号②质量等级号“A、B、C、D、E”。
脱氧方法沸腾钢“F”;半镇静钢“b”镇静钢“z”和特殊镇静钢“TZ”③碳素结构钢的排号组成中,表示镇静钢和表示特殊镇静钢的符号可以省略;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在牌号组成中没有表示脱氧方法和符号2.优质碳素结构钢(普通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较高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锅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举例45,10b,20A,50Mn,70Mn,20g表示方法说明:①普通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阿拉伯数字表示平均含量的万分之几。
例如: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45%的钢,钢号表示为“45”②较高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在阿拉伯数字后标出锰元素符号。
如50Mn③高级优质碳素钢结构,在牌号尾部加符号“A”④沸腾钢、半镇静钢和专门用途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和普通碳素钢一样在钢号头(或钢号尾)特别标出3.碳素工具钢(普通含锰量碳素工具钢、较高含锰量碳素工具钢)钢号举例:T7,T12,T8,Mn①普通含锰量碳素工具钢,钢号冠以“T”,阿拉伯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②较高含锰量以及高级优质碳素钢的表示方法同优质碳素结构钢4.易切削钢(易切削碳素结构钢)钢号举例:Y12,Y40Mn表示方法说明:①钢号冠以“Y”,阿拉伯数字表示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较高含锰量者表示方法同上。
如Y40Mn②硫易切削钢或硫磷易切削钢,排号中不标出易切削元素符号,而汗钙、铝、硒等易切削元素的易切削钢,在牌号尾部标出易切削元素符号5合金钢钢号举例:15MnV,16Mn,低合金结构钢30CrMnSi,合金结构钢38CrMoAlA ,60Si2Mn,50CrV A,合金弹簧钢Cr12MoV,4CrWSi,合金工具钢W18Cr4V,高速工具钢W6Mo5Cr4V2,GCr15,滚珠轴承钢GCr15SiMn,2Cr13,不锈耐酸钢00Cr18Ni10,4Cr10Si2Mo,耐热钢1Cr23Ni18钢号表示方法说明:1.合金钢含碳量表示方法①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弹簧钢等在牌号的头部用而为数字表示含碳量的万分之几②不锈钢、耐酸钢、耐热钢等,一般用一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
平均含碳量小于0.1%时,用“0”表示;平均含碳量不大于0.03%时,用“00”表示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高碳轴承钢等,一般不标出含碳量数字;若平均含碳量小于1.00%时,可用一位数字表示含碳量凤千分之几2.合金元素质量分数表示方法(铬轴承钢和低铬合金工具钢除外)①平均某元素合金质量分数小于1.50%时,钢号中仅标明元素,一般不标明质量分数。
②平均某合金元素质量分数为1.50%~2.49%,2.5%~3.49%,…22.50%~23.49%...时,在元素符号后相应地写成2,3,…,23,…③合金钢中的钼、钒、钛、硼……等元素,如系有意加入的,虽然质量分数很低,仍应在钢号中标出。
例如:20MnVB,平均含碳量0.20%,Mn1.20%~1.60%,V0.07%~0.12%,B0.001%~0.004%④高碳铬轴承钢,其铬质量分数用千分之几计,并在牌号头部加入符号“G”。
例如:平均含铬量为0.90%的轴承钢,其牌号表示为“GCr9”⑤低铬(平均含铬量小于小于1%)合金工具钢,其铬质量分数亦用千分之几计,但在质量分数数值之前加一数字0.例如:平均含铬量为0.60%合金工具钢其牌号表示为“Cr06”3.高级优质合金结构钢,弹簧钢等,在牌号尾部加符号“A”4.专门用途的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在牌号头部(或尾部)加代表该钢用途的符号。
例如:铆螺用30CrMnSi钢,其牌号表示为ML30CrMnSi铸铁的分类和铸铁牌号的表示方法铸铁含碳量一般在 2.0%以上,除了铁和碳以外,还含有硅、锰、磷、硫及其他合金元素。
一般分为四类: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特殊性能铸铁。
混合稀土元素符号用“R”表示。
合金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1%时用整数表示,小于1%时,一般不标注。
合金元素按质量分数递减次序排列。
质量分数相等时按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牌号中代号后面一组数字表示抗拉强度,有两组数字时,第一组表示抗拉强度,第二组表示延伸率,两组数据间用“-”隔开。
当牌号中标注元素符号及质量分数还需标注抗拉强度时,抗拉强度值置于元素符号及质量分数之后,之间用“-”隔开。
示例:QT 400 - 17球墨铸铁代号抗拉强度(N/mm2)延伸率(%)MT Cu 1 P Ti - 15耐磨铸铁代号铜的名义质量百分数抗拉强度(N/mm2)光电光谱分析光电直读光谱仪分为真空型和非真空型。
真空型可以用来作波长在200nm 以下的碳、硫、磷的分析,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和我国都有这种仪器产品,且种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多种。
工作原理:光电直读光谱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光谱激发光源,分光系统和电子测量系统。
当样品被激发后。
发出的光经入射狭缝射到色散元件凹面光栅(或棱镜)上,再经分光后被聚焦在焦面上,形成光谱。
在焦面上放置若干出射狭缝,将待测元素的特定波长引出,投射到光电倍增管上,使光能变成电能,再由积分电容储存。
当曝光终止时,由测量系统(具有高输入阻抗)逐个测量积分电容其上的电压,根据测定值的大小来确定质量分数。
若积分电容为C,电流为i ,经过积分时间T 后在积分电容上所达到的电压为U ,则CT i idt C U ==⎰1 式中:i 为平均光电流。
由于光电倍增管的光电流i 正比于谱线强度I ,故U ∝i ∝I 。
曲线的绘制:对标样及试样的质量分数(%)和强度应取对数进行计算。
标样质量分数应标准,组织必须均匀;标样的表面处理和激发条件必须和试样相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本身所具有的颜色或某些待测组分与一些试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之为比色法。
基于溶液对光吸收的大小来确定被测组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或分光光度法)。
比色分析的相对误差通常为5%~20%,分光光度法为2%~5%。
一、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波长小于400nm 的光陈伟紫外光,日常所见的白光是波长400~750nm 连续光谱的混合光,大于750nm 的光称为红外光。
当混合光通过溶液时,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透过溶液。
溶液所呈现的颜色实际就是透射光的颜色。
如果溶液全部吸收了可见光,则该溶液呈黑色;如果溶液对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即入射光全部透过,则该溶液呈无色透明状。
若把两种适当颜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人们称这两种颜色的光为互补色。
绿色光和紫色光,黄色光和蓝色光互为互补色。
例如当白色光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时,它选择性的吸收了白光中的绿色光,其他光不被吸收就透过溶液。
又因为除紫色光未互补外,别的透过的颜色的光两两互补成白光,因此高锰酸钾溶液呈现紫色。
二、光吸收定律光吸收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即kbc TI I A ===1lg lg 0 式中:k ——比例常数;I 0——入射光的强度;b ——液层厚度;I ——透过光的强度;c ——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T ——透射率(度),T=0I I A ——溶液的吸光度。
比例常数k 又称吸光系数、吸收系数,它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性质和温度等有关。
如果同时存在多种吸光物质,那么溶液的总吸光度应等于每一种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和,即A=A1+A2+A3+···=(k1c1+k2c2+k3c3+···)b三、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吸光系数越大,同一浓度的溶液所测得的吸光度也越大,该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比耳定律中的k随b、c所用单位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液层厚度的单位为cm,溶液浓度的单位为mol/L时,则吸光系数用ε表示,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或摩尔吸光率),单位为L/(mol·cm),比耳定律可以写成:A=ε·b·c摩尔吸光系数是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其数值越大,该有色物质的颜色越深,该光度分析法的灵敏度越高。
在λmax波长处,用1cm比色皿(又称液槽或吸收池)测定适当浓度该溶液,可计算得摩尔吸光系数。
10四、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要求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要求:①光吸收定律只适用单色光。
因为吸光系数k随波长的不同而改变的,只有固定在某一波长下,吸光系数才为常值。
②对每种物质比色分析方法,光吸收定律都有其适用的浓度范围。
若物质的浓度超出这个范围,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就会随之发生某些化学变化,如电解、水解、缔合、溶剂化等。
③溶液必须是均匀的。
五、定量分析采用绘制曲线法。
首先选定波长,在无干扰情况下,一般选定吸光度最大波长λmax;其次,配制一系列(5个左右)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下,逐一测他们的吸光度A,然后在方格坐标纸上以溶液浓度(μ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吸收符合光吸收定律,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直线,即工作(标准)曲线。
按同样方法配制样品溶液并测定其吸光度A,在工作曲线上找出与此吸光度相应的浓度,即为样品溶液的浓度,再计算样品的组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