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子键及典型离子化合物(精)

合集下载

第三节 离子键、配位健与金属键

第三节 离子键、配位健与金属键

第三节离子键、配位健与金属键银光闪闪的精美银器会令居室内熠熤生辉,玲珑晶莹的银制饰物也会让你变的光彩照人。

你当然应清楚: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银制品来装点人类的生活,原因是金属银是可以被改变形状的,可以被压成薄片,也可以被拉成细丝。

构成金属银的微粒能发生相对滑动但又不容易被分开而断使银断裂。

说明微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这就是金属键。

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一种。

这一节我们主要来学习几种重要的化学键。

一、离子键: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原子间越容易发生电子得失。

一般认为,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原子间才有可能形成离子键。

如:电负性较小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价电子形成阳离子,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当这两种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

镁与氧气在通电情况下生成氧化镁,同时发出强光。

在这一反应过程中,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成为Mg2+,氧分子中的每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成为O2-,带正电的Mg2+和带负电的O2-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氧化镁。

以NaCl为例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例1、现有七种元素的原子,其结构特点见下表:元素的原子可以形成离子键的是( )A.a和bB.a和fC.d和gD.b和g解析:较活泼的金属因素的原子与较活泼的非金属因素的原子可以形成离子键。

答案:BD3、离子键的实质(1)实质: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2)静电引力:根据库仑定律,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F)与阳离子所带电荷(q +)和阴 离子所 带电 荷(q -)的 乘 积 成 正 比,与阴、阳离子的核间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

F= (k 为比例系数)(3)静电斥力:阴、阳离子中都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除了异性电荷间的吸引力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同性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第一课时离子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第一课时离子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分点突破2
电子式
1.电子式 (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粒子的电子式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四大错因
(1)阴离子漏标“[ ]”,如将 O2-的电子式错写为

(2)阳离子多标电子或“[ ]”,如将 Al3+的电子式错写为
AlCl3 中就不存在离子键,B 项错误;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总能量
降低,对外释放能量,C 项正确;化合物 CaCl2 中,只存在 Ca2+与 Cl-之间的离子
键,而两个 Cl-之间不存在化学键,D 项错误。
答案:C
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结合形
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
A.10 与 .14 与 8
解析:Ne 是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不能与 K 以离子键相结合形成稳定化合物,
A 项错误;C 与 S 都是非金属元素,都难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B 项错误;Na 与
Cl 通过电子得失能形成 Na+、Cl-,Na+、Cl-可通过离子键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
NaCl,C 项正确;Si 与 O 都是非金属元素,都不易失去电子而成为阳离子,D 项
错误。
答案:C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碘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 最外层有 2 个电子,I 最外层有 7 个电子,1 个 Ca 失去最外层 2 个电 子,被 2 个 I 得到,每个 I 最外层均成为 8 电子稳定结构,故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一、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强烈吸引力,它是维持分子或晶体结构稳定的基本力量。

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原子或离子能够结合成稳定的分子或晶体。

1.2 化学键的类型根据形成方式和性质的不同,化学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键。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键,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二、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2.2 离子键的特点高熔点和沸点:由于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较强,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

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离子化合物能够导电,因为此时离子可以自由移动。

硬度大、脆性大:离子化合物通常硬度较大,但脆性也大,容易在受到外力时断裂。

2.3 典型离子化合物NaCl(氯化钠):由Na+和Cl离子组成,是最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之一。

CaCO3(碳酸钙):由Ca2+和CO3^2离子组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三、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

两个原子通过共享一对或多对电子形成共价键,使得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配置。

3.2 共价键的类型单键:由一对共享电子形成,如H2分子中的HH键。

双键:由两对共享电子形成,如O2分子中的O=O键。

三键:由三对共享电子形成,如N2分子中的N≡N键。

3.3 共价键的特点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决定了键的方向。

饱和性:每个原子能够形成的共价键数量有限,取决于其未成对电子的数量。

极性: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电负性差异,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键—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离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精)

化学键—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离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精)

价键理论的基本论点包括: (1)共价键的本质: 是什么? (2)成键三原理 (3)共价键的特点
现代共价键理论有两个:VB法和 MO法
VB法的要点——共价键成键三原理
(a) 电子配对原理
(b) 能量最低原理 (最小排斥原理)
(c) 原子轨道最大(对大)重叠原理 总之:单电子要配对,共价键尽可能远离,沿 重叠程度最大的方向重叠。
第二步 靠静电吸引, 形成化学键 。 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V 0
r 为核间距
Vr0
r0 r
V为体系的势能
纵坐标的零点 当 r 无穷大时,即两核之间无限远时的势能。 下面来考察 Na+ 和 Cl - 彼此接近的过程中,势能 V 的变化。 图中可见: 当 r 减小时,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 势能 V 减小,体系趋于稳定。
+ pz
z
z pz
+
+
+
所以共价键有不同类型
共价键的键型
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连线称为键轴。 按成键轨道与键轴之间的关
系,共价键的键型主要分为两种。 键 将成键轨道沿着键轴旋转任意角度,图形及符号均保持不
变。 即 键的键轴是成键轨道的任意多重轴。
一种形象化描述: 键是成键轨道的“头碰头” 重叠。

的半径,分别为 133 pm 和 132 pm。 结合 X 射线衍射所得的 d
值,得到一系列离子半径。
rMg 2 = d MgO- r O
2
= 210 - 132 = 78 ( pm )
这种半径为哥德希密特半径 。
1927 年,Pauling 把最外层电子到核的距离,定义为离 子半径。并利用有效核电荷等数据,求出一套离子半径 数值,被称为 Pauling 半径 。 教材上在比较半径大小和讨论变化规律时,多采用 Pauling 半径 。

离子键举例

离子键举例

离子键举例离子键是一种由两个离子结合而成的非共价键。

它是由具有不对称电荷的离子的官能团之间形成的非共价键,这种官能团可以是单原子或多原子的离子。

离子键也称为盐键,因为它们通常可以在水溶液中观察到,而水溶液中的离子经常是盐,如钙盐、钠盐等。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形成是由离子的电荷不对称所决定的。

当两个具有不同电荷的离子相互作用时,会形成强烈的调和力,从而使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

此外,由于离子键非共价,离子之间形成的键更加稳定,因此可以高效地键合,并形成它们特定的构型。

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的性质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官能团的大小,数量和形状。

离子键的键长短取决于电荷差以及两个离子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小,键越长。

由于两个离子之间没有共享电子对,离子键的松弛度小,振动能量低,表现出强烈的分子稳定性。

离子键的化学应用离子键在化学中有许多应用,下面介绍几个最常用的应用。

1.分子结构稳定性:离子键的分子结构稳定性是指离子可以通过形成离子键来赋予分子中的其他部分更强的稳定性,这样一来,离子键就成为保持分子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

2.溶解能力:离子键通常使离子溶解得更快,因为离子能够彼此紧密结合,使它们更容易溶解在水中。

3.毒性:离子键可以影响化合物的毒性,因为它们可以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使得它们更容易被吸收和代谢,从而增加其毒性。

离子键的研究目前,研究者正在研究离子键的机理,以及它们在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应用,并且正在进行大量研究,以探索其结构和性质。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离子键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用于分析生物样品。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离子键如何影响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物理学和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总结离子键是一种由两个离子结合而成的非共价键,由不对称电荷的离子官能团之间形成。

它的形成是由离子的电荷不对称所决定的,离子键的性质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官能团的大小,数量和形状。

离子键具有许多化学应用,比如分子结构稳定性,溶解能力和毒性影响等。

化学键解析版

化学键解析版

Al 原子:·A·l
A· l 或· ·
Si 原子:·S·i·或·S··i·
· P 原子:·P· ·
·· S 原子:··S··
·· Cl 原子:·C··l·
·· Ar 原子:·A··r·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 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例如: Na+、Li+、Mg2+、Al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 画出最外层电子数,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以表示其所带的电荷。例如:
D.HCl 的电子式:
【答案】B
37
【解析】A.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的质子数为 17、质量数为 37,原子符号为 17 Cl,故 A 错误;B.水分
子的结构式为 H—O—H,分子中含有氢氧极性共价键,故 B 正确;C.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 11,核外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氯离子
、硫离子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氧化钙:
、硫化钾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例如:
(1)NaCl:

(2)MgBr2:

【书写电子式的注意事项】
(1)一个“·”或“×”代表一个电子,原子的电子式中“·”(或“×”)的个数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s1,C 项错误;D.Na2O2 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D 项错误;故选 B。
2.(2022·江苏苏州·模拟)反应 Cl2+Na2SO3+H2O=Na2SO4+2HCl 可用于污水脱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化学键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化学键
反常? 氢键的存在
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六、分子作用力
3. 氢键 (1) 氢键的强弱: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强
主要存在 F、O、N与H之间 (2) 主要影响:熔沸点和溶解度
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如HF、H2O、NH3) 使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如NH3极易溶于水)
六、分子作用力
1.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HCl
H2O2
H2O CO2
NH3 CH4
四、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1.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CCl4
2. 其他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
H2
O2
N2Cl2HClONaOHNaClO
NH4Cl
Na2O2
四、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3. 含有共价键的物质 ① 共价化合物(3类) ② 非金属的单质 ③ 部分离子化合物
原子
成键本质
静电作用
形成共用电子对
形成元素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 非金属元素
相同或不同的非金属;不活 泼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电子式 举例
总结
概念 构成粒子 粒子间的
作用
物质类别
导电性
离子化合物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 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
离子键
强碱、绝大多数盐、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活泼金属过氧化物
固体不导电,水溶液 或熔融状态可导电
电子 转移
Na+
Cl-
一、离子键
阴离子与阳离子 1. 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2. 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静电吸引 静电排斥
3.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注意: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可有可无
①第IA、IIA族的金属和第VIA、VIIA族非金属元素 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KCl、Na2O、CaO、Na2S、MgCl2

离子键和共价键知识点总结

离子键和共价键知识点总结

离子键和共价键知识点总结一、离子键1. 定义: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 特点:(1)离子键通常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

(2)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因为需要克服静电相互作用力才能使其分解。

(3)离子化合物通常在水中溶解,因为水分子可以将正负离子分散开来。

3. 例子: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等。

4. 形成过程:(1)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正离子;(2)非金属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负离子;(3)正、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结构。

5. 应用:(1)氧化铝可用于制造陶瓷、高温隔热材料等;(2)氯化钠可用于制造食盐、制冰等;(3)硫酸铜可用于制造涂料、催化剂等。

二、共价键1. 定义: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2. 特点:(1)共价键通常是由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

(2)共价键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离子键弱。

(3)共价化合物通常不溶于水,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带电离子来吸引水分子。

3. 例子:氢气(H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等。

4. 形成过程:(1)两个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2)它们之间的外层电子云开始重叠;(3)两个原子中的电子开始共享,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4)这些电子对保持在两个原子之间,并形成了共价键。

5. 应用:(1)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饮料、火灾灭火等;(2)硝酸可用于制造肥料、炸药等;(3)甲烷可用于制造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三、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1. 区别: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形成方式不同。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所形成的,而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

2. 相同点:(1)它们都是化学键,用于将原子结合在一起。

(2)它们都能够形成化合物。

(3)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应用。

四、总结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化学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 原因
化学组成类型和离子 半径比一定,决定了正、 负离子有一定的配位数。在此前提下,负离子 可以有不同的密堆积方式,从而有不同的晶体 结构类型。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等条件下,产生的同 质多晶变体
2.离子键理论
(3)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是指离子在晶体中的“接触”半径,即离子 键 的键长是相邻正、负离子的半径和。
产生配位数降 低的效应
使键长也相应地比离子键长 的理论值逐渐缩短。
使得键能和点阵能增大,
晶体化学定律
哥希密特晶 体化学定律: 晶体的结构 型式,取决 与其结构基 元(原子、 离子、原子 团)的数量 关系、离子 的大小关系 和极化作用 的性质。
影响结构 型式的三 个主要因 素
晶体的化学组成类型 结构基元的相对大小
1.离子键及典型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它向空间各方向发展,形 成离子键。 离子键中正负离子采取密堆积方式,正负离子可看成不 等径圆球,正负离子各与尽可能多的异号离子接触,使 体积能量尽可能的低。
离子晶体的结构多样而复杂,但复杂离子晶体的结构 一般都是典型的简单结构型式的变形。
离子晶体结构下表:
离子极化
键型变异现象
晶体化学定律
离子极化
2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其作用力也越大;一般与 成正比。
n d 含 电子的离子,比一般离子的极化力强。
叫诱导极化率(即离子在单位电场强度的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诱导偶极矩)它的大小,是离子可极化的量度。

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诱导极矩 , 。
目。
2.离子键理论
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简介
(1)离子配位多面体和泡令规则
第三规则:在一个配位结构中,公用棱边,特别是公用
但离子并非刚性球,同一离子在不同晶体形型式中表现
NaCl “接触”半径也有不同。一般所说的离子半径,是以
型离子晶体为标准的数值。具体情况见下表:
一些 NaCl 型晶体的点阵常数
晶体 MgO MnO CaO MgS MnS CaS
a A
0
4.21
4.44
4.80
5.19
5.21
:6
O O O
C
h
CsCl
立方
8: 8
000
333 113 , , 444 444 131 311 , 444 444
00 5 211 , 8 338
h
ZnS 立 ZnS 方 立方F (4个)
六 六方 方
4:4
000,
11 0, 22 1 1 11 0 ,0 2 2 22
h
ZnS
六方
ZnS
(2个)
4:4
211 000, 332
6v
几种 型及 型晶体构型
晶体 构型 晶 结构 点阵 基元 系
配位比
AB
AB 2
分数坐标
A
000 , 1 1 0, 2 2 1 1 1 1 0 ,0 2 2 2 2
1 4 1 4 3 4 1 4 1 4 1 4 3 4 3 4
B
1 1 , 4 4 3 3 , 4 4 1 3 , 4 4 3 3 , 4 4 3 4 1 4 1 4 3 4 1 4 1 4 3 4 3 4
Z Z ( y x) (1 ) R0 R0 2 Z Z N Ae (1 ) R0 R0 1 N Ae (1 ) R0 R0
'' 2
2.离子键理论
(2)离子的极化和键型变异
实际晶体中, 单纯的离子键很 少。而多数晶体 往往是几种键型 兼而有之,因此 会产生离子极化 和键型的变异,
几种 型及 型晶体构型
晶体 晶 点阵 结构基元 配位比 构型 系
NaCl
AB
AB 2
分数坐标
A
000, 11 0, 22 1 1 11 0 ,0 2 2 22
111 222
B
111 1 , 00, 222 2 1 1 00 ,0 0, 2 2
点 群
立 NaCl 立方F 方 (4个)
立 立方P CsCl (1个) 方
同价离子的半径越大,和与此相联系的负离子价数 越高,正离子价数越低,极化率和可极化性越大。
键型变异现象
键型变异现象:极化力强和变形性大的离子之间,特别 n Ag , Zn2 , Hg 2 ),与极化率大 是含 d 电子的正离子(如:
2
S , I , Br )之间,产生较大的相互极 化, 的负离子(如: 导致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这种现象称为键型变异现象。
点 群
CaF 2
立 立方F CaF 2 8: 4 方
(4个)
O
h
2个 四 金红石 四方P TiO 2 方
6: 3
(TiO )
2
(1个)
111 000, 222
u u 0, u u 0 1 1 1 u, u, 2 2 2 1 1 1 u, u, 2 2 2
D
4h
NaCl
晶胞
TiO2 型
结构基元的极化作用
类质同晶现象 同质多晶现象
类质同晶现象
指化学式相似的物质,具有相似的晶体外形。具有同
晶现象的各物质叫做同晶体。
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 (或化学式)类型 产生 原因 相应离子的半径相近 或离子半径比相近
具有相同的结构类 型,从而有相似的 晶体外形
同质多晶现象 同一种化学组成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晶体结构类型的 变体。
M Z X
Z
MX U
对 NaCl
型离子晶 体:
(气) (气)
(晶体)
N AZ Z e 2 1 U (1 ) R0 m
2.离子键理论
(1)点阵能
yM Z xX Z M y X x U
(气)
对于 M y X x 型晶体: (气) (晶体)
U ' N Ae 2
负离子 正离子
a
b
c
2.离子键理论
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简介
(1)离子配位多面体和泡令规则
第一规则:在每个正离子的周围,形成了负离子的配
位多面体,正、负离子的距离取决于半径之和,正离子 的配位数取决于半径比。
第二规则——静电规则:在稳定的离子结构中,每个负
离子的电价数,等于或近乎等于这个负离子与其邻近正离子 之间各静电强度的总和。即公用同一顶点的配位多面体的数
CaF2 型
立方ZnS 型
六方ZnS 型
2.离子键理论
(1)点阵能
点阵能就是晶格能,是用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 子键的强度的。 点阵能越大,离子键强度越强,晶体越稳定
如: Na Cl NaCl U (晶) (气) (气)


U 即为 NaCl晶体的晶格能
2.离子键理论
(1)点阵能
由库仑定律可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