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一)》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根据相关数据完成统计表及补画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知识点二:分段整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的方法);3.制作统计表;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知识点三: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几个(或若干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2020·江苏溧阳·四年级期中)笑笑要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应选用调查表()。

A.你喜欢看什么类节目?动画类科普类体育类综艺类B.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不喜欢C.你每天看多长时间电视节目?10分钟 20-40分钟 40分钟以上2.(2020·江苏溧阳·四年级期中)小华在3个笔筒里放了一些铅笔,平均每个笔筒25支,前面两个笔筒里的铅笔都比25支多,那么第三个笔筒里有的铅笔()。

A.比25支多B.比25支少C.正好25支3.(2020·江苏邳州·四年级期中)三年级女生做仰卧起坐。

1分钟做40个以上(含40个)为优秀,21~39个为及格,21个以下为不及格。

三(1)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如下:等第优秀及格不及格人数9 14 3芳芳的成绩在三(1)班女生中排名第7。

她可能做了多少个?()A.38个B.27个C.43个(2021·山西临汾·四年级期中)小明是某公司员工,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是4200元,小明的月工资()4.4200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同步测试题一、填一填.1.游隼是世界上俯冲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当它俯冲追击猎物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可写作.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4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则积是.3.18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304×50的积的末尾有个0.4.根据32×30=960,直接写出得数.64×60=64×30=32×60=32×=4805.卡车在普通公路上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行千米.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卡车在普通公路上速度的2倍,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6.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2个0.(判断对错)7.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判断对错)8.速度=路程÷时间..(判断对错)9.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同时乘2,积不变.(判断对错)10.苹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50米/分,她1小时行15000米.(判断对错)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A.990B.9000C.999012.计算时,竖式中的2与437相乘的实际意义是()A.2×437B.20×437C.200×43713.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A.乘6B.除以6C.不变14.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A.350B.3500C.3515.如果2□7×□6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那么下面三个数中,()可能是它的得数.A.6538B.10332C.100332四、解答题16.笔算下面各题.275×34=428×57=470×36=740×50=306×48=409×60=1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8.先补充条件或问题,再填空.(1)一棵樱花树苗8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已知和,要求的是.(2)一架飞机5小时飞行了4000千米,?已知和,要求的是.七、解决问题.19.一个坏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168克水,一刻钟要浪费掉多少克的水?20.春风小学四年级师生共198人,准备包车去看潮.旅行车包车的价格是39元/人,老师带8000元钱包车,够吗?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哟!21.苹苹和依依今天去公园划船,她们平均每分钟划18米,每划15分钟就休息一会儿.今天一共划了5次,一共划了多少米?22.东方广场有一块长方形草坪(如图),把草坪的宽增加到32米,长不变.扩大后的草坪面积是多少?23.苏华电器江汉路店开张啦!(1)这一天苏华电器江汉路店销售的浦金微波炉一共卖了多少元?(2)如果不优惠,按原价销售,这一天可以多卖多少元?24.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的速度为56千米/时,共用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一填.1.解:游隼是世界上俯冲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当它俯冲追击猎物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可写作300千米/时.故答案为:300千米/时.2.解:由分析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4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5,积也乘5,所以是:48×5=240.故答案为:240.3.解:(1)计算180×50时,可先计算18×5,然后将两个因数后面的0加在积的后面,18×5=90,则180×50=9000,即积后面有3个0.(2)计算304×50时,可先计算304×5,然后将因数后面的0加在积的后面,304×5=1520,则304×50=15200,即积后面有2个0.故答案为:3,2.4.解:根据32×30=960,直接写出得数.64×60=384064×30=192032×60=192032×15=480故答案为:3840,1920,1920,15.5.解:50×4=200(千米)50×2×4=100×4=400(千米)答:卡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400千米.故答案为:200,400.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6.解:假设这两个因数是30与40;30×40=12001200的末尾有2个0所以,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2个0,这两个因数的积的末尾一定有2个0.故答案为:√.7.解:根据题意,假设三位数是700,两位数是50;700×50=35000;35000是五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三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8.解:因为速度=路程÷时间,所以题中说法正确.故答案为:√.9.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同时乘2,积就扩大2×2=4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0.解:1小时=60分,250×60=15000(米)15000=15000答:她1小时行15000米.故答案为:√.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解:999×10=9990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9990.故选:C.12.解:计算时,竖式中的2与437相乘的实际意义是20×437.故选:B.13.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得,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乘6;故选:A.14.解:由分析得:一个因数乘10也就是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除以10也就是第二个因数缩小10倍,所以积不变,还是35.故选:C.15.解:2□7×□6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积的个位是2 2□7×□6得数可能是10332.故选:B.四、解答题16.解:(1)275×34=9350;(2)428×57=24396;(3)470×36=16920;(4)740×50=37000;(5)306×48=14688;(6)409×60=24540.17.解:18.解:(1)条件:妈妈买了5棵樱花树苗(答案不唯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课文和练习及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课文和练习及复习课件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 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 字母表示为(a×b)×c=a×(b×c)。
探究新知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125×9×8= 9000
125×9×8 =125×8×9 =1000×9 =9000
练一练 1.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运算律
第5课时 乘法结合律
探究新知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上述每组的两个连乘算式 中,通过添加小括号,从 而改变了运算顺序。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 两个数相乘或先算后 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练一练 3.计算下列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进
行验算。
918+395 =1313 35×27 =945
请同学们按照本课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做一做吧,你能行!
练一练 4.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减法和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举例略
补充练习 1.不计算,在 里填上“>”“<”或“=”。
24×4×25=24×(4×25)=2400(元) 答:25箱一共2400元。
补充练习
3.简算25×125×5×64。 25×125×5×64 =25×125×5×2×4×8 =(25×4)×(125×8)×(5×2) =100×1000×10
=1000000
课堂总结
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 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 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及答案(全册)

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及答案(全册)
1. ( 1) 360÷ 6 360 ÷ 6÷ 3 (2) 360÷3 360 ÷ 3÷ 6 2.
3.1 千克 =1000 克 1000÷ 25÷2=20(克)答:每块饼干重 20 克。
2.6 练习三
7. 填空。 (1)208÷26,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 。 ( 2)279÷ 31,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 8. 根据所给算式提出相应的问题。 每盒铅笔有 12 支,小红买了 4 盒铅笔,共花了 96 元。 96÷4=24(元) ? 24÷12=2(元) ? 3.4 只啄木鸟 3 天吃了 720 只害虫, 1 只啄木鸟平均每天吃多少条害 虫?
数,此时,要把商调() 。
2.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68÷24
117
÷13
522
÷ 58
3. 李老师买了 19 个钢笔,共花了 171 元,每支钢笔多少钱?
1. ( 1) 30 小( 2) 60 大 2.7 9 9 3.171 ÷ 19=9( 元)答:每支钢笔
9 元。
2.10 商不变的规律
13. 填空。
()()()()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升=()毫升
2
升 3 毫升 =()毫升
7000 毫升 =()升 7800 毫升 =()升()毫升
9 升-4000 毫升 =()毫升 8000 毫升 -3000 毫升 =()升 3. 买了一瓶 2 升的牛奶,小丽每天喝 300 毫升,喝了 6 天,这些奶喝 完了吗?
1.
(√)()()(√) 2.2000 2003 7 7 800 5000 5 3.300 × 6=1800(毫升) 2 升 =2000 毫升 因为 1800<2000 所以这些牛奶没有喝完。 答:这些牛奶没有喝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练习题(带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练习题(带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选择题1.学校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2.新学期开始,教导处要给各年级绘制课程表应选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统计表3.四名同学的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2厘米,最矮的是13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厘米。

A.137 B.145 C.152 D.1554.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得分时,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是为了()A.公平合理B.计算方便C.节约5.丽丽有18枚邮票,比明明多6枚,他们两人平均每人有()枚邮票。

A.12 B.15 C.216.四(1)班同学平均身高137厘米,五(1)班同学平均身高147厘米。

五(1)班的张磊和四(1)班的王浩的身高相比()A.张磊比王浩高B.王浩比张磊高C.两人一样高D.无法判断谁高7.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人。

A.4B.3C.2二、填空题8.统计时,我们把有关联的几个统计表合成一个表,更简洁的表示信息,这样的表叫( )统计表。

9.条形统计图中每2格的高度表示40人,一格表示( )人,表示120人需要( )格.10.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表示40支笔,表示120支笔应该画( )厘米;一个条形长5厘米,表示( )支笔。

11.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良以下的有( )人。

12.小明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英语比语文多9分,小明数学考了( )分,英语考了( )分。

13.16 28 8 5 1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 ),这五个数中比平均数大的有( )个,比平均数小的有( )个。

14.一张桌子,需要2人一起抬。

现在3人要把桌子从离家600米远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人要抬( )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全册附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全册附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全册附答案1.1 认读亿以内的数一、我会填。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位,第()位是百万位,它的右边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一个数千万位上和千位上的数都是3,其余各数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3.由5个百万,7个十万,8个百组成的数是()二、我会读。

90900704 读作251600 读作3985001 读作三、按要求写数。

760500 8001003 90170 20451036 8800008 58005000 只读一个零:()读两个零:()一个零也不读:()四、用3、5、6、0、0能组成哪些一个零都不读的五位数?答案:一、1.万七十万十万2.300030003.5700800二、九千零九十万零七百零四二十五万一千六百三百九十八万五千零一三、只读一个零:(760500 8001003 90170 8800008)读两个零:(20451036 )一个零也不读:(58005000 )四、35600 36500 53600 56300 63500 653001.2 亿以内数的写法一、写出下列各数。

八万三千零八写作();一千零一十万二千写作()七千万写作();三万写作();二、下面算盘上拨出的数是多少?写一写,读一读。

三、我会写。

1.全世界动物种类约九千二百个。

写作:()2.“世界家园”住宅小区占地约十二万八千平方米。

写作:()3.一天有八万六千四百秒。

写作:()4.四年级的语文书有二十万字。

写作:()5.巴西足球闻名世界,巴西的国土面积为八百五十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五平方千米。

写作:()四、数学乐园。

亮亮家的电话号码是八位数,百万位上数字是5,万位上数字是8,任意相邻三个数字的和刚好是20,你能猜出她家的电话号码吗?( )答案:一、 83008 10102000 70000000 30000二、 50781369 五千零七十八万一千三百六十九62000305 六千二十百万零三百零五三、 1.92002.1280003.864004.2000005.8511965四、 857857851.3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在里填上“>”“<”或“=”。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知识点总结与习题汇总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知识点总结与习题汇总

平行与相交知识点总结与对应习题知识点1: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2.射线的特征: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3.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知识点2:平行与相交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相交(包括互相垂直)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式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3.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知识点3:垂线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已知点重合(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垂直符号;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垂直符号;知识点4:平行线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沿着直尺平移三角尺;3.再沿第一步中所用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知识点5: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识点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点7:垂直、垂线与垂足: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知识点8: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如果这点在直线上,那么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零。

知识点9:平行四边形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积的变化规律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积的变化规律 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2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126×22=2772,那么126×11=()。

A.2772B.1386C.41582.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

A.不变B.扩大100倍C.扩大20倍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

A.不变B.扩大5倍C.扩大6倍4.若A×360=2160,则A×3600=()。

A.2160B.216C.21600D.2160005.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

A.乘5B.不变C.除以56.一个长方形,如果它的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那么它的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倍。

A.3B.6C.97.两个因数的乘积是15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则积()。

A.扩大3倍B.缩小3倍C.不变二、判断题8.960×80与96×800的积相等。

()9.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如果把它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新长方形的面积是600平方厘米。

()10.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乘3,积就乘6。

()三、填空题11.在横线上填上“˃”、“= ”或“<”。

220×3737×221 24×5+36×524+36×5250×402500×4 34×125+66×125125×(30+70)12.两个因数分别是66和8,积是,如果把一个因数缩小2倍,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13.根据6×70=420,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6×35=×=420014.已知A×B=1000,如果A不变,B乘5,则积是;如果B不变,A除以2,则积是。

15.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如果它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扩建后花坛的面积是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四单元练习及答案
4.1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算一算,填一填。

红红亮亮强强每分钟跑的路程(米)115137215
时间(分钟)264812
总路程(米)
二、用竖式计算。

347×58=139×18=157×34=
三、在○里填上>或<。

115×11○115×12358×24○256×24
141×13○414×11345×64○345×46
164×17○416×71347×58○139×18
四、23元,卖了156个,一共收入多少元?
五、一瓶露露235毫升,一箱有24瓶,一箱露露有多少毫升?
答案:
一、299065762580
二、2012625025338
三、<><><>
四、156×23=3588(元)
五、235×24=5640(毫升)
4.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20×30=750×24=106×30=
二、不计算,你能快速找到朋友吗?说说你的窍门。

251×50132×32517×20112×18
201612550422410340三、快餐店出售两种快餐:
A种快餐B种快餐
每位25元每位18元
有一个旅游团有140人。

选择A种快餐需要多少元?
选择B种快餐需要多少元?
四、兴旺面粉厂有面粉580袋,每袋25千克。

1.一共有多少千克面粉?
2.一辆能载8吨的卡车一次能运走多少袋大米?
答案:
一、12600180003180
二、
三、选择A:140×25=3500(元)
选择B:140×18=2520(元)
四、1.580×25=14500(千克)
2.8吨=8000千克8000÷25=320(袋)
4.3积的变化规律
一、填空。

因数16163216641616
因数21010882001000
积32
二、根据每组中第1题的结果,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20×10=200380×60=22800
20×200=400()380×30=11400()
20×180=360()380×20=7600()
20×80=1600()380×15=570()
三、在○里填上>、<或=。

16×50○160×532×30○10×69
210×4○21×4018×200○20×170
四、一小瓶洗发液50毫升,10瓶多少毫升?如果一瓶500毫升,那么10瓶多少
毫升?20瓶呢?
五、小明家距学校300米,小雨家距学校60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从家到
学校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
一、160320128512320016000
二、××√√√×
三、=>=>
四、50×10=500(毫升)500×10=5000(毫升)
500×20=10000(毫升)
五、300÷60=5(分钟)
4.4解决问题
一、上衣裤子
125元50元
买8套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某水果店上午卖了20千克苹果,下午卖了24千克苹果,如果每千克苹果5
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三、明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45分钟,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

明明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需要多少分钟?
四、小亮一家在双休日骑车去野营。

去时的速度是12千米/时,用了5小时到达
目的地。

返回时因为逆风,速度比去时每小时慢2千米,返回时用了几小时?
答案:
一、(125+50)×8=1400(元)
二、(20+24)×5=220(元)
三、45÷3=15(分)
四、12×5÷(12-2)=6(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