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荣散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李汉荣回忆父亲阅读理解

李汉荣回忆父亲阅读理解回忆父亲李汉荣①等我闻讯赶回老家,父亲已经卧在简陋的灵堂里。
我凝视着父亲的脸,父亲的脸仍然令我震撼。
额上、眼角的皱纹那么深,令我想起因干旱龟裂的土地和洪涝冲刷后的山坡。
非涝即旱,却少有风调雨顺的日子,父亲和土地的命运,此时重叠闪回在这张脸上。
②我握起父亲冰凉的手,这是-双--生中几乎不曾被人相握过的手、无人问候过的手,甚至他的儿女们都不曾注视和抚慰过这双手。
这大约是世上最辛苦也最寂寞的了。
与这双手终生厮守的就是那些锄头、镢头、镐.... .我抬眼望见不远处的墙角仍然立着父亲生前用过的锄头、扁担,它们也似乎在望着父亲的手,这是它们最熟悉的手。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大拇指向外扭曲,中指向下勾着,小指稍微端正一些一-这是手指里的小弟弟,只有它没有完全变形,其余的手指,全都变得不像是手指了。
这双手一出生就没有停止过劳动。
劳动改变了这双手,也摧残了这双手。
我不知道这双手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但可以想象,这双手不曾厌恶过劳动,但也许怀疑和拒绝过劳役般的生活,最终认命于自己的苦命, -生--世出没于劳苦的深水里。
我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在心里说了-声:父亲,你辛苦了。
这是迟到的相握,惟----次的相握,可是我们已不能彼此交换手温,交换问候。
握在我手里的,是老茧,是艰辛,是寂寞,是已经远去的父亲。
③最后我的目光又返回到父亲的脸上,我注视着他紧闭的眼睛,可是已不能看见他的目光,只从他眼角的鱼尾纹,回想他的神情。
可是记忆里储存的只是他模糊的神情。
我记得父亲晚年很少说话,眼睛里似乎藏着很多心事,目光总是笼罩着忧伤。
也许风烛残年的老人,心情大都是忧伤的,但父亲的忧伤似乎比较复杂,不单是垂暮的感受,更有着对生活的怀疑和失败感、对自己-生的哀怜和不满意。
那目光里到底藏着什么,我已经不可能知道了。
但是我从父亲忧寂多于安详的面容上,感到父亲在生命渐渐离开自己的日子里,-直在哀悼自己,哀悼自己艰难的一生。
④其实,我们的哀悼更像是一种寄托,一种仪式。
李汉荣《槐树记》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李汉荣《槐树记》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李汉荣《槐树记》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槐树记李汉荣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
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
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
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
在他的语言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
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
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
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子,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
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那个美丽的名字。
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
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
渐渐地,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
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
于是,我走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苍老了。
面对他,我只能仰望。
但他分明还是认识我的。
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里的清香。
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李汉荣《转身》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五)记叙文闻读(11 分)转身李汉荣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
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
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
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远去的乡村读后感

远去的乡村读后感篇一:远去的乡村阅读理解及答案《远去的乡村》阅读答案文 / 李汉荣⑴小时候没多久学会走路,在泥土的大枪田埂上面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它们逗乐了。
⑵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决然看不见瑞维尼任何可爱的妖魔,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⑶即使你在田野角落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长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被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⑷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得出来。
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水排列成露珠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组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菱形一行一行。
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照样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句就是一行一行的。
”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 ⑸你听过豆荚爆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
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礼花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的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他物,更无丝毫诗意。
那么,我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称赞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谷,安静地面对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⑹乡村寂寞吗?有时候是有一点的,但很快就被蛙歌填满了;蛙歌退场,寂寞降临,但很快又被主动不久降临的鸟声填满了;鸟声稀疏,寂寞再度袭击爸爸的日子,但是,愈歌多的蛙歌和鸟声同时降临了,超额填补了这并不严重的寂寞。
李汉荣《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中考散文阅读附答案

李汉荣《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中考散文阅读附答案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幺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外婆的手纹阅读练习及答案

外婆的手纹阅读练习及答案《外婆的手纹》是作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纪实性回忆散文,作者通过对儿时回忆的描述,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外婆的心灵手巧和朴实勤劳。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外婆的手纹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外婆的手纹》阅读材料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你外婆的手艺好。
②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
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
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③外婆做衣服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
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
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
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④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
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
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⑤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
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
舅舅说,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⑥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
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
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
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慢速流淌的河(李汉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慢速流淌的河(李汉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慢速流淌的河(李汉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①那是一条慢速流淌的河,很美,清澈,温柔。
②她为什么流得那样缓,那样慢呢?我沿河行走,仔细观察她的河岸、河湾、河心、河滩,以及两岸的树林、草地、村庄,想知道她缓慢的原因。
③早起的渔船会让她兜许多圈子,扎猛子的鸭也让她必须画圆一个个漩涡;产卵的鱼逆水上行,河就慢慢送他们一程;A河边歇息的大伯把双腿伸进水里,她就停一会儿仔细抚摸那粗糙的皮肤,还捧起沙粒轻轻按摩他结满老茧的脚底;有时,一头过河的黄牛贪恋河风的清凉,就站在水里用尾巴系住一朵朵波浪……以上种种,都会放慢她流淌的速度。
④晌午,准备做饭的大嫂们来到河边,将一只只水桶放下又提起,一部分河水就走进了村庄的水缸、灶台和生活,B炊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它们绕来绕去就绕到河的上空,似乎在安慰因它们而减少流量降低了流速的河流,生怕她延误了下游。
⑤在开满野花的河湾,洗衣的姑娘们把各色衣服泡在水里,反复揉搓,也把各色的心情泡在水里,反复揉搓。
河水在姑娘们手中逗留,然后,带着她们的手温和手纹返回河里。
这美好的停留,放慢了河流的速度。
河,因此有了深度,有了不为人知的许多细节。
⑥在偏僻的河滩,会有远方归来的人,来到柳树下,坐在古老的石头上,这恰好是他小时候坐过的石头。
他掏起河水,看它一点点从指缝漏尽,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这样一点点漏尽;他撩起河水,看那层层水花一直坚持到河心,然后被一个波浪带走;他久久地凝望河面,他相信,河流的内涵已经被他改变,就像生活的内涵已把他改变。
一条丰富的河流,总是忙于接纳、沉淀和自净,始终保持了清澈的内心。
河,在他的影子里放慢了流速,似乎不忍再让他的影子有半点破碎。
⑦就这样,这条河形成了缓慢的流速,她也满足于这缓、这慢。
她不急于带走太多东西,而是让掉进河里的一切,比如雪、雨水、落叶、石头或女孩的发卡,都有沉淀的机会和重新上岸的机会。
缓慢地,她不忽略任何事物,她耐心地为每个投来的倒影造像。
李汉荣《转身》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李汉荣《转身》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五)记叙文闻读(11 分)转身李汉荣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
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汉荣散文阅读理解一、又见南山李汉荣(1)我是山里人。
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
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
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
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
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
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
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
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 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2)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
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3)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
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哥们儿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4)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5)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
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
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6)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7)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8)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9)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10)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11)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1 2)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13)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14)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5)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16)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17)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18)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本文略有删改)13.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1)小时候:_____________ 。
(2)后来:_______________ 。
(3)辗转城市多年后:_______________ 。
14.作者在第⑥段中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的原因。
(4分)答:_____1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4分)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答:_____16.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_____参考答案:13.(4分)(1)(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
(1分)(只答出括号内容也可给分)(2)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
(1分)(3)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更深刻地返回南山。
(2分)点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页第9页No.90)16.(6分)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
)内容上:①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
?(2分)②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让我找到归宿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
(2分)(若答作者感悟到故乡才是精神寄托地,或又见南山感悟返璞归真、大自然等方言之成理皆可。
)乡村炊烟李汉荣有时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在采猪草的山上,有时是在玩耍的河滩上,远远地,我们看见,村里的炊烟陆续飘起来了。
那时,我们贪玩,也贪吃,炊烟撩拨起我们对饭食的向往,看见炊烟,就好像看见饭菜了。
炊烟是村庄的手势,是母亲的手语,是生活的呼吸,我们喜欢看炊烟。
看炊烟,距离远一些最好看。
在高处看,尤其有意思。
我们经常在山梁上远远地看。
那是杨自明叔叔家的,那炊烟一出来就比别人家的高出好多。
自明叔叔是远近有名的大个子,一米九,有人说两米。
我有一次悄悄站在他的旁边,才挨着他的衣襟,还不到他的裤腰。
自明叔叔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好好长,将来也是大个子。
他的几个儿女都高,所以他们家的房门高,灶也盘得高,这样免得进门碰头,做饭弓腰;灶台高,烟囱也就高,不然烟抽不上去。
每当村里炊烟升起,我们一眼看见的准是他家的。
我们就喊:高个子炊烟,高个子家快开饭了。
那炊烟似乎也知道自己个子高,不能落后,在众多炊烟里它飘得最快最远,其他的炊烟都落在后面。
自明叔叔家成分高,是地主,经常受欺负,事事都落在人后,他们家的炊烟总算在无人的天空跑在了前面。
我暗暗为自明叔叔高兴,感慨天空的善良温厚。
那该是寡妇杨婶家的慢腾腾、病怏怏的。
人在地上没个依靠走不稳,炊烟在天上也是这样,无根无趣地晃悠着。
她的炊烟起得晚,收得早,细细歪歪地升了一阵子就停了。
我们知道,她又潦草地吃了一顿饭,潦草地过完了一天的生活。
后来,她不到50岁就去世了,潦草地过完了一生。
喜娃看见他家的炊烟了,今天肯定是他妈妈做饭。
他爸爸做饭总是不耐烦,说蹲在灶神爷胳肢窝里急人,就不停地向灶膛塞柴火,还用吹火筒吹火。
他不耐烦,火也不耐烦,几下子饭就焦了,喜娃没少吃他爸做的夹生饭。
几次看见他家屋顶上急慌慌的炊烟,喜娃皱眉,糟了,又要吃夹生饭了。
喜娃肯定今天是他妈妈做饭,他说,妈现在正往灶膛里慢慢添柴火哩:你看,那炊烟慢悠悠的,像妈说话一样,斯文地一字一字地说,说到要紧处,还停顿一下,然后继续慢慢说下去;看见那炊烟了么,也停顿了一下,显然有要紧事要做,是要蒸饭了,妈说文火做的饭香,好吃……你们看,那就是文火,冒的烟是文烟。
喜娃妈是过去秀才家的女儿,读过古书,会背不少诗文,虽然日子紧,但还是讲究。
我们就笑着说,这炊烟也有文化,也会咬文嚼字,在和老天爷商量学问呢。
我看见我家的炊烟了,我们家在村边,离河不远。
起风的时候,我家的炊烟在屋顶上转几个弯,迟疑一会儿,就出了村,飘过原野,随着风过了河,与对岸孙家湾的炊烟汇合。
我就想,我们家烧的柴经常是父亲在孙家湾附近的山上割回来的,柴也想念自己的老家,想念自己的同伴,它变成烟也要回去,与同伴们再见一次面。
不过,对于一个小孩子,炊烟的意义首先是一种招呼,是母亲轻轻挥动的白头巾,告诉她的孩子,该回家吃饭了。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村庄上空那一道道炊烟,想起我和小伙伴站在山梁上看炊烟的情景。
烟,一缕缕散了;人,一茬茬走了。
我怀念过去的炊烟,怀念那些点燃灶火、扶起炊烟的人们:自明叔、寡妇婶、成娃妈、喜娃妈、我妈……那天,我回老家。
我过了河,来到孙家湾。
我走在田埂上,走在树林里,走在山坡上,那是我家炊烟经常要返回的地方,说不定,我脚下的泥土里,就藏着几十年前飘落的细小烟尘。
人,活在世上,也是一缕炊烟,被命运之灶点燃,被岁月之风吹拂。
到底在烹调什么,自己也未必清楚。
别人看见的,只是那或浓或淡或直或弯的一缕,在屋顶,在天空,轻轻飘过。
不管怎么说,炊烟升起来了,或者曾经升起过。
生命路过的地方,总算都留下了各自的味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对炊烟进行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炊烟比作村庄的手势、母亲的手语、生活的呼吸,表达了对乡村炊烟的深厚感情。
B.第段的描写最为传神,通过“慢腾腾”“病怏怏”“无根无趣”“晃悠”“细细歪歪”等词准确地刻画了寡妇杨婶“潦草”的一生。
C.第段,写我回老家,特地到孙家湾去,一方面是照应上文对自己家炊烟的描写,另一方面说明作者想在那里找到当年村落的烟尘。
D.第段,由炊烟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无论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最终都会如同炊烟一样留下充满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的人生。
5.请赏析文章倒数第二段。
(5分)6.文章以“乡村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参考答案4.C(3分。
C项“作者想在那里找到当年村落的烟尘”不正确)5.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如炊烟般的不同形态。
总结上文对炊烟的描述,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无尽思考,给读者留下更深广的思考空间。
(5分。
每点2分,两点5分。
如从其他方面进行鉴赏,可酌情给分)6.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抒发情感的载体,借炊烟这一物象来思乡怀人;具有象征意义,象炊烟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人生命运漂泊不定,无法把控。
(6分。
每要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槐树记李汉荣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
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
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
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
在他的语言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
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
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