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王幸

合集下载

高产抗病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4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高产抗病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4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No.5.2018种子世界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3547(2018)05-0055-0214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江苏淮安收稿日期:2018-08-01;修回日期:2018-10-18第一作者:徐海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工作*通讯作者:杨加银,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hynksyjy@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2002年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豫豆22为母本、美国品种Pella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杂交选育而成(豫豆22xPella );2003年种植F 1,去伪杂种,单株收获杂交种子;2004年6月种植F 2,秋季单株收获,2004年11月海南种植F 3,家系内摘荚混收;2005年6月种植F 4,家系内摘荚混收;2006年6月种植F 5,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7年6月种植F 6,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8年种植F 7,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9年种植F 8,家内继续摘荚混收;2010年种植F 9,家系内随机选择1株收获;2011年种植F 10,获得若干个家系,以后家系内混合留种;2012年种植若干F 11家系,进行株行产量及其他性状鉴定,2013—2014年参加所内夏大豆品比试验,2年平均产量212公斤/亩,较对照徐豆13增产6.3%;2015—2017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较对照徐豆13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1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豆20180006,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2历年产量结果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5点平均产量3321.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4.88%,增产极显著;2016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5点平均产量2922.0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6.70%,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产量3121.9公斤/■No.5.2018种子世界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5.72%。

可单粒播“徐豆14‘栽培技术“丰收汇”指导手册

可单粒播“徐豆14‘栽培技术“丰收汇”指导手册
2、播种前准备 联系播种机手 最好选择经验丰富、方便联系和沟通的播种机手,并约定 好具体的播种面积、种子数量、地块土质以及其他具体要 求。 做好播种前的调试工作,反复试播,防止卡粒,并计算 出株行距配比,再进行大田播种。 土壤选择 如果是春播,整地质量要达到耕地平整、清洁, 无大土块、秸秆、根茬。
开始播种
大豆叶面肥喷施的注意事项之三
烈日高温时喷肥,空气湿度小,不仅肥液挥发浪费多,而 且肥液喷施后很快变干,叶片难以吸收,会使肥料利用率 降低,有时还会因叶片上的肥液水分蒸发过快,浓度迅速 增高造成“烧叶”。 (4)喷施次数。不少农户认为,叶面喷肥的次数越多越好。 事实上,一般喷施2~3次,且每次喷施一般应间隔7~10 天以上。对微量元素肥料,喷施次数不可过多,浓度不可 过大,否则不仅起不到增产效果,反而会造成微量元素中 毒。 (5)除考虑以上四个因素外,还应注意三点,一是叶面肥 量虽少,但必须充分溶解并搅匀才能喷施;二是植物叶背 面角质少、气孔多,易于吸收,因此叶面喷肥应以叶背为 主,叶面为辅;三是有的叶面肥可以与肥料或农药混用, 但也有许多不能随意混用,否则会影响肥效与药效,有时 还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田间管理之三
5、清除田间大草杂草。在中耕除草过程中往往会遗留杂草,到大豆生育 后期,枝叶虽然繁茂,但压不住。这些杂草生长快,植株高大,与大 豆争光、水、肥,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发育,7月末或8月初,必须拔 除这些大草,以利于大豆通风、透光,促熟增产。这样做,也可减轻 后茬作物草害。 6、后期处理。 1)、间苗:当小苗长出2片单叶,第一片复叶尚未展开时,根据留苗密 度进行人工手间苗。间掉弱、小、病苗,保留壮苗,留苗要均匀一致。 2)、铲趟:小苗刚拱土,子叶尚未展开时,实行铲前深趟一犁。幼苗第 一片复叶展开时,铲头遍地。趟地时只深松不培土,以提高地温,防 旱保墒,促进大豆根系和幼苗健壮生长发育。7-8天后苗高10厘米左 右时,进行第二遍铲趟,做到细铲细趟不伤苗。在大豆封垄前再进行 第三次铲趟。趟成四方头垄,不趟碰头垄,以利接纳雨水和避免埋住 底荚。一般做到3铲3趟即可。

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王红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3期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东北为主产区。

大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用途广泛,加工经济效益很高。

大豆因产量低,加上管理没有玉米省力,长期以来在非传统种植区不被重视。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大豆轮作试点工作范围在扩大,大豆种植受益较好,提振了农民种植大豆的信心。

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种植效益,是扩大大豆种植规模的主攻目标。

一、选用良种,合理调茬中上等肥力地块,应选用中晚熟品种,中下等肥力地块,应选用中早熟有限结夹习性的品种。

与其他高秆作物间作还应考虑选用耐阴性强、节间短、结荚密的品种。

大豆忌重茬,应合理调节茬口。

二、适期适量播种适期适量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是大豆生产过程关键一环。

黄淮海农区大豆多夏播,一般生育期110天以上的品种应在5月下旬麦垄套播,生育期100~110天的品种以6月上旬播种为宜,生育期100天以内的品种以6月15日以前播种为宜。

种植密植视种植模式、土壤肥力而定。

单一种植大豆,一般高水肥地块控制在每亩1万株,中等地块,密度在1万~1.2万株,行距配置一般为宽行36cm,窄行24cm。

播种时要掌握足墒下种,墒情不足时要浇水造墒后再播,播种要深浅一致,一般掌握在3~5cm之间。

三、搞好田间管理大豆从播种到收获大致经历苗期、花荚期、鼓粒成熟期三个时期。

搞好田间管理工作,是大豆丰产丰收的关键。

1、苗期管理从出苗到开花为苗期,一般为30~40天。

苗期的长短,主要与播期及品种有关,播种早,苗期长,播种晚,苗期短;中晚熟品种苗期长,早熟品种苗期短。

苗期的主攻目标是培育根系,使茎秆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叶色浓绿,长成敦实的壮苗。

主要管理措施如下:(1)及时查苗补种、间苗定苗。

大豆播种后在土壤商情、温度适宜的条件下7~10天后即可出苗。

大豆出苗后,应立即逐行查苗,出现缺苗断垄30cm以上的地方,应立即补种或移栽。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夏大豆开花早、生育期短、单株产量低。

因此,夏大豆高产的关键是适期播种,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时间,在发挥个体生产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密植,依靠群体夺高产。

一、科学选择良种要选择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大面积种植还要注意早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以解决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产量风险大、成熟集中,人员物资调配困难的问题。

品种可选择郑1440、郑1307、中黄301、齐黄34、周豆25、安豆203、荷豆21、荷豆33等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连作在同一块地里,连续二年以上种植夏大豆会造成减产。

原因是土壤养分的非均衡消耗,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钾明显减少,锌硼成倍降低,土壤酶活性下降等;一些病虫害加重,如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霜霉病、地老虎、蛴螬等;并且大豆根系分泌的毒素会积累,土壤的理化性质会恶化。

因而应避免夏大豆连作,注意进行轮作倒茬。

三、精选种子选择具有良好播种品质的种子。

在播种前进行充分精选,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留下饱满、大粒、整齐一致种子。

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和发芽率,力争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四、种子处理为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可用高巧加上卫福拌种,防病治虫。

也可用根瘤菌拌种,只是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大豆防治立枯病、根腐病高发区,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13%甲霜·多菌灵悬浮种衣剂拌种或包衣;大豆孢囊线虫、根腐病高发区,可用20.5%多·福·甲维盐悬浮种衣剂或35.6%阿维·多·福悬浮种衣剂拌种或包衣;防治蚜虫、根腐病可用35%噻虫·福·萎锈悬浮种衣剂拌种或包衣。

五、足墒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早进行灭茬,墒情不足时,要先造墒后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大豆新品种商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新品种商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32 丰产 性 好 .
7月 中旬 每 亩 用 复 配 甲维盐 + 氟铃 脲 或 灭 幼 脲 + 5 4 %
几 年来 , 比试 验 、 备 试 验 、 品 预 区域 试 验 、 产 试 高 效 氯 氟 氰 菊 酯 、 生 吡虫 啉 防 治 大 豆 夜 蛾 类 、 虱 、 飞 蚜 验 结果 表 明 .商豆 1 4号 比对 照豫 豆 2 2增 产均 达 到 虫 等害 虫 。8月 中下旬 , 亩用 2 %速灭 杀 丁等 菊酯 每 0 极 显 著水 平 。该 品种 茎 秆粗 壮 , 韧性好 , 耐水 肥 , 倒 类 农 药 l ~ 5m , 水 5 g喷雾 , 抗 0 l l加 0k 防治 大 豆食 心 虫 伏 。幼 苗 生 长快 且 健 壮 , 中期 长势 繁 茂 , 期落 叶性 等 , 花期 每亩追 施 磷酸 二铵 1 g 后 始 Ok 。
20 0 9年 参加 河 南 省 大豆 区试 , # 4 均 亩 产 2 38 g 比对 照增 产 6 4 极 显 著 ;0 0年 生 产试 两- - - 0. k , 7 . %, 9 21
验 , 均 亩 产 154 g 比 对 照 增 产 68% ; 白 质 含 量 4 . %; 肪 含 量 1 . 平 6. k , 1 .6 蛋 07 7 脂 99 %。该 品 种 于 2 1 0 1年
露2通 i 相
2 2 经 作物 0. 济 18
大豆新 品种 商豆 1 号 的选 育 及栽 培 技术 4
张 琪 闫延 梅 闫 向 前 孙 化 军 寇 传 喜 郝 瑞 莲
( 南省 商丘 市农林 科 学院 商 丘 4 6 0 ) 河 7 0 0
摘要 : 商豆 1 大豆 新 品种是 河 南省 商丘 市农 林科 学 院采 用 有性 杂 交 , 系谱 法 选 育而成 ;0 8 4号 经 20-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蒋书廷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4期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一)品种选择根据土壤肥力及灌溉条件选用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

若水肥条件好,宜选用耐肥力强、秆强不倒的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而瘠薄地则需选用耐瘠薄、生育繁茂的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

机械化栽培大豆应选用株高大、不倒伏、分枝少、株型收敛、底荚高、不裂荚的品种。

(二)种子处理1.精选种子。

在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是保证全苗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用粒选机精选种子或人工挑选种子,以提高种子的田间出苗率。

2.根瘤菌接种。

第一次种植大豆的地块,进行根瘤菌接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方法是将根瘤菌剂倒入种子质量为1%的清水中,搅拌均匀后,将菌液喷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阴干后播种。

根瘤菌接种的种子不可再用药剂拌种。

3.钼酸铵拌种。

大豆施钼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可采用拌种和生长期喷洒的方法进行。

一般每50?kg种子用钼酸铵20~30?g,制成1%~2%的钼酸铵溶液,边喷洒边搅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二、大田管理技术(一)施足基肥增施农家肥作基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

在农家肥料中,以猪粪对大豆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马粪和堆肥,土杂肥的效果最差。

一般粪肥质量高的施1.5~2?t/hm2;质量差的需施2000~3000?t/hm2。

结合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实现早出苗、出壮苗。

化肥作基肥应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肥、钾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4~6?kg、磷酸二铵8~10?kg、硫酸钾10?kg。

一般基肥撒施后翻耕比播种后行间集中施肥效果好。

(二)精细整地夏大豆播种期短,整地必须抓紧,耕地灭茬与抢墒早播有矛盾时,应力争早播种,出苗时再进行锄地灭茬,达到苗早苗全的目的。

(三)播种技术1.播期。

决定大豆播期的主导因素是温度。

应抓住墒情,适时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夏大豆播种期主要受前茬农作物收获期的限制。

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要尽早播种。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夏大豆是我国主要作物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

下面介绍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准备1.选择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应该在6.5-7.5之间,如果土壤的酸碱性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要求肥沃,富含有机质,以便保持水分和提供足够的养分。

2.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松耕,打草靠,清洁杂草,以减少害虫的数量和对土壤的危害。

同时进行植物残体化,加入有机肥料,优化土壤结构。

3.在种植前进行土壤调理,做到适应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土地如果水土流失比较厉害,需要进行梯田分层处理,以便保持水分和土壤营养。

可以进行覆盖作物,营造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二、种子选择1.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育种科学,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

夏大豆根据其生长期限分为早熟、中晚熟和晚熟三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

比如,在北方光照较长的地区,可以选择中晚熟和晚熟品种;在南方阳光较短的地区,则应选择早熟品种。

2.选取健康的种子,保证质量。

观察看种子的颜色和形状有没有变化,颜色要正,形状要饱满,否则,很多是不正常发育的种子,就会影响正常发芽。

3.将种子看成是保险公司,对种子质量要求越高,就越能获得高产和品质好的厚利。

选择买一些有质量保证的种子。

如要订购夏大豆种子,要选择有名气的种子品种,如影响期限越长、公认品种,有一些特色(抗病性、适应性等)尤佳。

三、播种和育苗1.时间选择:一般情况下,种子的播种期在2月份到5月份之间,具体根据地区的气候和品种而定。

2.深度控制:夏大豆的种子播种深度要求是3-5cm左右,种子大小越大,播种深度就越深。

3.拉行距离控制:育苗时早期拉行距离要控制在6-8cm左右。

4.芽期管理:浇水保湿,保证土壤的透气度和排水性,半月内,夏大豆开始在地面逐渐蹿出。

进入插秧期后,应稳定床温。

四、田间管理1.施肥:通过育苗期控制铁通、有效期内、腐熟稻渣等有机肥料来营养。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徐豆 l 适宜 江 苏和 安徽 的淮 北地 区 、 4号 山东南 部 、 南等 地作 夏 大豆 种植 。 河
4 栽 培技 术
4 1 种 子 处 理 .
居 1 参 试 品种 ( ) 一 位 。2 0 6个 系 第 0 5年 l 3个 试 点 平 均产 量 28 0 2k/ m , 0 . g h 比对 照增产 极 显 著 , 居参 试 品种第 一 位 。 两 年平 均产 量 为 27 2 0 k / m . 7 . g h
稳 定株 系 , 系谱 号 为 徐 9 1 2 3 19 3 3— 0— 。 9 9年 种 植
株 系 圃并进 行 测产 。2 0 0 0~2 0 0 1年 进入 鉴 定 圃 , 对
1. 5 0节 , 分枝 1~ 2个 。叶形 卵 圆 , 色绿 , 花 , 叶 紫 灰
毛 。单株 结 荚 3 . 3 6个 , 熟 色 草 黄 , 荚 高 1 . 荚 底 50 e m左 右 。籽 粒 椭 圆形 , 皮 黄 色 , 光 泽 , 粒 重 种 有 百 2 . , 白质 含 量 4 . 1 , 肪 含 量 1 . 5 。 2 0g 蛋 20 % 脂 99%
抗 倒 伏性 强 , 涝性 较好 , 熟 时落 叶性好 , 裂荚 。 耐 成 不
3 2 抗 病 性 .
20 20 0 4~ 0 5年 两年 区域 试验 及 生产 试 验 结 果 ,
徐豆 1 4号抗 花 叶 病 毒 病 , 细 菌 性 斑 点 病 和 霜 霉 抗
病 。经人 工 接种 鉴 定 , S S 3株 系 的抗 性 表 现 对 MV C 为 高抗 , S 8株 系的抗 性 表 现 为 中抗 , S 1 对 C 对 C 1株
中 图分 类 号 : 55 13 ¥6 .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10 (0 8 0 0 0 — 1 10 32 20 ) 2— 1 1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 幸,王宗标,张祖明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21)
摘要:徐豆14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

徐豆14号具有高产稳产、籽粒商品性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地作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徐豆14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65.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8)02-0101-01
收稿日期:2007-10-22
作者简介:王 幸(1973—),女,江苏丹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花生育种工作。

T e l :(0516)82189229;E-m a i l :s x w a n g x i n g @126.c o m 。

1 选育过程
1993年以徐豆8号为母本、徐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4年种植F 1,1995~1997年分别在F 2、F 3、F 43个世代中进行系谱选择,1998年F 5获得稳定株系,系谱号为徐9313-20-3。

1999年种植株系圃并进行测产。

2000~2001年进入鉴定圃,对其生育期、产量、抗性、稳定性等综合性状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系产量突出,生育期适中,籽粒商品性优良,抗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且遗传性状稳定。

2002~2003年进行多点品系比较试验,各点综合性状均表现优良。

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6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徐豆14号。

2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2004年12个试点平均产量2741.6k g /h m 2
,比对照中豆20增产12.05%,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系)第一位。

2005年13个试点平均产量2800.2k g /h m 2
,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两年平均产量为2772.0k g /h m 2
,比对照平均增产14.56%。

2005年在国家生产试验
中,6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822.1k g /h m 2
,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41%,居第一位。

3 主要特征特性3.1 生物学特性
徐豆14号生育期110d ,属夏大豆中熟品种。

有限结荚习性。

植株直立,株高64.0c m ,主茎节数15.0节,分枝1~2个。

叶形卵圆,叶色绿,紫花,灰
毛。

单株结荚33.6个,荚熟色草黄,底荚高15.0c m 左右。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2.0g ,蛋白质含量42.01%,脂肪含量19.95%。

抗倒伏性强,耐涝性较好,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

3.2 抗病性
2004~2005年两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徐豆14号抗花叶病毒病,抗细菌性斑点病和霜霉病。

经人工接种鉴定,对S M V S C 3株系的抗性表现为高抗,对S C 8株系的抗性表现为中抗,对S C 11株系的抗性表现为抗,对S C 18株系的抗性表现为抗。

3.3 适应性
徐豆14号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地作夏大豆种植。

4 栽培技术4.1 种子处理
采用精选机或人工粒选,选择粒大、饱满度好、发芽率高、纯度高的优质种子,除去霉变、杂种和破损种子,保证播后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4.2 适时播种
5月上旬到6月下旬均可播种,最佳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早播或晚播要适当降低或提高密度。

4.3 合理密植
土壤肥沃、肥水条件较高的田块种植密度为16.0万株/h m 2
,一般肥力田块种植密度为18.0万
(下转第102页)

101—江苏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
DOI :10.15889/j .issn .1002-1302.2008.02.039
野菊花提取物对19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万大伟,魏 艳,李园园,孙伟光,厉建燕,孟昭礼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测定了野菊花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等19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在野菊花乙醇提取物浓度为8m g /m l 时,提取物对19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其中1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对苹果腐烂病菌、瓜果腐霉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4.9%、80.0%和72.9%;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瓜果腐霉病菌、葡萄黑痘病菌、番茄绵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的E C 50分别为0.486、1.039、1.524、2.719、3.933、5.628m g /m l 。

关键词:野菊花;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S 4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8)02-0102-03
(上接第101页)
株/h m 2
,肥力水平较差的田块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 m 2。

条播、点播和撒播均可,以条播和点播为
好。

行距40c m ,株距11~15c m ,点播穴距25~30c m 。

4.4 及时定苗
足墒播种后一般4~6d 即可出苗,当豆苗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在掌握“宜早、宜小、去病弱、留壮苗”的原则下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

4.5 肥水运筹
播种前整地时施农家肥45~60t /h m 2
、复合肥300k g /h m 2
作底肥,大豆初花前5d 左右追施尿素
75~112k g /h m 2。

没有施底肥的田块,应在苗期及早追肥,一般在7月上旬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生长状况刨穴或开沟追施有机肥35~40t /h m 2
、复合肥150~225k g /h m 2。

花荚期和鼓粒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

4.6 除草治虫
播种后立即喷洒乙草胺、赛克津、豆草净等除草剂防除杂草,使用乙草胺时要防止发生药害。

出苗后的杂草防除一般选用盖草能、精禾草克等。

大豆生长期间如发生大豆卷叶螟、烟粉虱等食叶性害虫,可选用菊脂类杀虫剂防治。

生长后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和食心虫,有的地方还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蛴螬。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问题,如农药残留、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因此从生物体特别是
植物体中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用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已成为当今新农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1-3]。

杨征敏等[4]
已分离鉴定出苦皮藤鲜假种皮中的主要杀虫杀菌活性成分;孟昭礼等[5-6]
从银杏中分离出了对植物病原菌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人工模拟合成开发出“银果”、“银泰”和“仿生安”等系列农用杀菌剂产品,已投入生产应用。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 h r y s a n t h e m u m
收稿日期:2007-09-11
作者简介:万大伟(1982—),女,山东莱阳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杀菌剂的毒理和应用。

T e l :(0532)88030134;E-m a i l :w a w 1023@126.c o m 。

通讯作者:孟昭礼。

E-m a i l :m e n g z h a o l i 42@163.c o m 。

i n d i c u mL .)的头状花序,又称疟疾草、苦薏、山菊花等。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之功效,在我国民间药用历史悠久,中国药典也早有记载[7]。

现代药理证
明:野菊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
[8]。

本试验初步研究野
菊花乙醇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野菊花购于青岛市城阳区中药店,粉碎,低温保存备用。

1.2 野菊花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野菊花20g ,用95%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7、5、3d ,合并3次滤液后浓缩,得干物质,备用。


102—江苏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