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用水检测
实验室检测用水管理制度

实验室检测用水管理制度一、概述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的所有用水设备和用水活动,包括实验室中的实验用水、洗涤用水、冷却用水等。
三、用水设备管理1.选择节水设备:实验室用水设备应选择节水设备,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尽量减少用水量。
2.定期检查设备:实验室应定期对用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四、用水量控制1.合理使用:实验室人员在使用水资源时应尽量减少浪费,合理使用水量。
禁止在无必要情况下长时间开启水龙头。
2.少用顶用:实验室应鼓励人员尽量少用顶用水,对于可以用常规自来水完成的工作,禁止使用纯化水或高纯水等高水质水源。
五、漏水检测和修复1.漏水监控:实验室应戒备常态进行漏水检测,定期巡查用水设备和水管道,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水问题。
2.漏水修复:一旦发现漏水问题,实验室应迅速采取措施修复漏水,确保水资源不被浪费。
六、用水记录和统计1.用水记录:实验室应进行用水记录,记录用水设备的使用时长、用水量等相关信息,便于后期分析和调整。
2.用水统计:实验室应定期统计用水情况,分析用水量变化趋势,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用水教育宣传1.培养节约意识:实验室应对所有人员进行水资源节约的意识教育,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2.举办宣传活动:实验室可以定期举办节约用水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员工对节约用水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实验室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追究责任等。
九、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实验室应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执行细则,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
同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十、总结实验室检测用水管理制度是对实验室用水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制度。
通过制定合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用水利用率,减少用水浪费,保护水资源。
实验室应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制度,共同节约用水,共同维护和保护水资源。
十一、附录用水设备清单:实验室用水设备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台上的龙头、水槽、洗手池、实验室中的冷却水系统、纯化水设备等。
实验室用水PH值的测定检测方案

实验室用水PH值的测定检测方案一、实验室用水pH值的测定原理酸碱度指的是水中溶解的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值,即pH=-log[H+],pH值的范围为0-14,pH值为7表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表示酸性溶液,大于7表示碱性溶液。
实验室用水pH值的测定通常采用玻璃电极测pH法,该方法使用pH电极测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从而得到pH值。
玻璃电极是由玻璃球、充液液体和参比电极组成的。
玻璃球包裹着特殊的玻璃膜,在水中与溶液中的H+发生反应,产生电势差,测量这个电势差即可得到溶液的pH值。
二、实验室用水pH值的测定步骤1.pH标定(1)准备标定溶液:根据需要测定的pH范围,准备2-3个标定溶液,可以使用标准缓冲液或标准强酸强碱溶液进行标定。
(2)将pH电极插入第一个标定溶液中,轻轻晃动电极,待电极的示值稳定后记录下来,这个值就是第一个标定点。
(3)重复步骤(2)直到测得所有标定点的数值。
(4)绘制标定曲线:将标定点的pH值绘制在纵轴上,电极示值绘制在横轴上,通过标定点绘制出标定曲线。
2.pH测量(1)将待测水样倒入干净的容器中,保证容器表面没有气泡。
(2)将pH电极插入容器中,轻轻晃动电极,待电极的示值稳定后记录下来,这个值就是所测水样的pH值。
三、实验室用水pH值测定的注意事项1.确保玻璃电极的干净和完整,避免电极表面有杂质或损坏。
2.每次测量之前要重新调零,即将电极插入去离子水或标定溶液中,记录电极示值,并进行调零。
3.在标定时,要注意不同标定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尽量覆盖待测范围内的pH值。
4.使用前应检查电极的响应是否快速且准确,如在标定或测量中发现电极响应不正常,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5.使用完毕后,应将电极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放入储存液中保存,以防止玻璃膜干燥或被污染。
四、实验室用水pH值测定的仪器和试剂1.电极:玻璃电极2.试剂:去离子水、标定溶液(标准缓冲液或标准强酸强碱溶液)五、实验室用水pH值测定的质量控制1.定期校正电极:每周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校正一次电极。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实验室用水质量监测等。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是根据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需要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纯度标准:实验室用水应达到一定的纯度要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纯度标准包括电阻率、电导率、总溶解固体(TDS)和溶解氧等指标。
2. 微生物标准:实验室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用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控制。
常见的微生物标准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等指标。
3. 有机物标准:实验室用水中的有机物污染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用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控制。
常见的有机物标准包括总有机碳(TOC)、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多环芳烃等指标。
4. 无机物标准:实验室用水中的无机物污染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用水中的无机物进行控制。
常见的无机物标准包括重金属、阴离子和阳离子等指标。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室用水质量控制方法:1. 水源选择:选择合适的水源对实验室用水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自来水、纯水机、超纯水机等作为实验室用水的水源。
2. 水处理设备:根据实验室用水的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改善。
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包括反渗透装置、离子交换器和活性炭过滤器等。
3. 检测方法:建立合适的实验室用水质量检测方法,对实验室用水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pH值测定、电导率测定、微生物培养和有机物分析等。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用水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操作规程的制定和记录的保存等。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以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满足科研工作的要求。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1. 纯水质量标准实验室常用的纯水包括去离子水和超纯水。
其质量标准如下:(1)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0.1μS/cm,总溶解固体(TDS)小于0.1 mg/L,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 CFU/mL。
(2)超纯水:电阻率大于18.2 MΩ·cm,TOC小于10 ppb,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 CFU/mL。
2. 自来水质量标准实验室使用自来水前,需要对自来水进行处理。
自来水的质量标准如下:(1)总溶解固体(TDS)小于500 mg/L;(2)电导率小于500 μS/cm;(3)PH值在6.5-8.5之间;(4)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0 CFU/mL。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包括水源选择、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水质监测等方面。
1. 水源选择实验室用水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实验的需求和水质标准进行选择。
常用的水源包括自来水、地下水、蒸馏水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源。
2. 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实验室用水的水处理设备包括反渗透设备、去离子设备、超纯水设备等。
为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可靠,需要定期对水处理设备进行运行和维护,包括清洗滤芯、更换耗材、定期校准设备等。
3. 水质监测实验室用水的水质监测是保证水质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固体、微生物菌落总数等。
可以通过使用水质监测仪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可靠。
四、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记录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记录。
常见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1. 水质检测记录:记录水质监测的结果,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固体、微生物菌落总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实验室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非常重要。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H值:实验室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 电导率: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应小于10 μS/cm,以确保实验样品不受到水质的干扰。
3. 溶解氧:实验室用水的溶解氧含量应大于5 mg/L,以保证实验中的生物反应能够正常进行。
4. 有机物含量:实验室用水的有机物含量应低于0.1 mg/L,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无机盐含量:实验室用水的无机盐含量应符合实验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6. 微生物含量:实验室用水的微生物含量应低于100 CFU/mL,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1. 定期检测:定期对实验室用水进行检测,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有机物含量、无机盐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2. 水源管理:选择合适的水源,确保水源的质量符合实验室用水标准要求。
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源的质量稳定。
3. 水处理设备:使用适当的水处理设备对实验室用水进行处理,包括过滤、软化、反渗透等处理方法,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4. 储存和分配:储存实验室用水的容器应符合卫生要求,避免污染。
使用专用的管道和设备进行实验室用水的分配,避免交叉污染。
5. 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实验室用水的储存容器、管道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纯净。
6. 记录和追溯: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用水质量控制记录,包括水源检测记录、处理设备运行记录、水质检测记录等,以便追溯和分析问题的原因。
四、实验室用水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对于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检验检疫实验室的用水要求

须通过二次蒸馏,又称重蒸馏。
一般情况下,经过二次蒸馏,能够除去单蒸水中的杂质,在一周时间内能够保持纯水的纯度指标不变。
另外,蒸馏水的出水管使用前应洗刷干净,用蒸馏水充分冲洗,保持通畅,并将内部洗刷干净,更换新鲜水;在烧制蒸馏水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避免手或其它未经新鲜蒸馏水冲洗过的器具与蒸馏水的接触,弃去头尾蒸出的水,注意出水流量的大小,一般可以用手测冷凝器外壳底部的温度感到微烫(≥65℃),效果最佳<5>;烧制完毕,待冷凝器冷却后需将锅内余水排尽,以防存水产生细菌。
在蒸馏前,往蒸馏塔内一次性加入5﹪明矾100ml,能有效降低重蒸馏水含氨量<6>。
2.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能除去原水中绝大部分盐、碱和游离酸,但不能完全除去有机物和非电介质,因此最好利用市售的普通蒸馏水或电渗水替代原水,进行离子交换处理而制备去离子水。
此法可以获得十几MΩ的去离子水,但因有机物无法去掉,TOC和COD值往往比原水还高。
这是因为树脂不好,或是树脂的预处理不彻底,树脂中所含的低聚物、单体、添加剂等没有除尽,或树脂不稳定,不断地释放出分解产物,这一切都将以TOC或COD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
另外,在生产200㎏去离子水后,树脂一定要再生,否则,达不到纯水的纯度指标。
2.3 电渗析法将离子交换树脂做成了膜,称电渗析。
在电渗析过程中能除去水中电解质杂质,但对弱电解质去除效率低,它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分别选择性的允许阴阳离子透过,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去,从而使一部分水纯化,另一部分水浓缩,再与离子交换法联用,可制得较好的化验用纯水。
2.4 EDI(电去离子)技术EDI是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结合的膜分离技术。
目前,在国外,主要有美国Millipore、Ionics、Electropure 和加拿大E-Cell等公司拥有成熟的EDI技术与设备<8>。
高效无污染,产品水可稳定在16MΩ·㎝,且能连续不断地合成纯水和高纯水,但是它对细菌的抗污染能力较低;其次,EDI维修也较困难,运行压力较低,一般不能满足生产的压力要求;最后,EDI的系统性或者寿命还不是很高<9>,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技术和工艺水平。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验规程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验规程
一、实验室用水检验的基本需求
1、水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室内用水不得用经处理
及未经处理的地下水;
2、必须保证实验室的用水洁净卫生,室内用水不得有异味、污染、
杂质、明显变色、异物等现象;
3、用水的压力应稳定,满足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4、水量应足够,满足实验室用水的需要;
5、防止污水排放污染室外环境。
二、实验室用水检验的具体内容
1、实验室用水检验的内容以中国《室内水质标准》及《室外水质检
测标准》为基础,严格按照GB5085-2024《室内用水卫生标准》及
GB5749-2024《室外天然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内容包括:
(1)水温:水温应符合室内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2)pH值:应符合《室内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
(3)外观:检查水是否澄清,有无杂质、异物等;
(4)水质:检测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挥发性物质、重金属等;
(5)水质成份指标:检测水中的各种污染指标,如BOD、C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
(6)水杀菌:检测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等;。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是保障实验室实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用水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控制的执行对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1.1 纯水标准实验室使用的水质量标准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如GB/T6682-2008《实验室用水规格》。
其中,纯水的电导率应小于0.1μS/cm,总有机碳(TOC)含量应低于0.1mg/L,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
1.2 蒸馏水标准蒸馏水是实验室常用的水质标准之一,其电导率应小于1μS/cm,PH值应在5.5-7.0之间,不得含有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
1.3 超纯水标准超纯水是实验室中高纯度水的一种,其电阻率应大于18.2MΩ·cm,TOC含量应小于5ppb,微生物总数不得超过10CFU/mL。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2.1 水质监测实验室应定期对用水进行水质监测,检测项目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氧、有机物含量等。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分析,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2.2 设备维护实验室用水设备如纯水机、蒸馏水器等应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水质稳定。
定期更换滤芯、消毒管路是保证水质的重要措施。
2.3 废水处理实验室废水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环境中。
废水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废水处理效果达标。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3.1 实验准确性实验室用水质量控制的不到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3.2 仪器保护水质不符合标准会损坏实验仪器,增加维修成本,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3.3 人员健康水质不良会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实验人员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四、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的方法4.1 定期检测定期对实验室用水进行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控制的有效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导率电极的注意事项有:
①应根据水样的电导率范围正确选用电极: 若被测溶液的电导率<10μS/cm,使用光亮铂 电极;被测溶液电导率在10~40μS/cm范围 时,则用铂黑电极。 ②铂黑电极在使用前后最好浸在水中,防止铂 黑的惰化。测量时电极表面不得有气泡。如果 发现镀有铂黑的电极失灵,可浸入10%的HNO3 或HCl溶液中2min,用水洗净后使用。
• 用蒸馏水冲洗电极,用滤纸轻轻吸干电极上的 水滴,然后将电极插入待测样品溶液中,轻轻 摇动烧杯,使溶液混匀,并加快达到平衡。 • 调节温度开关为溶液温度。 • 此时仪器所显示的pH读数即为待测试样溶液 的pH(精确至0.02 pH单位) • 重复测量一次,取读数的算术平均值(要求两 次测定的结果之差不超过0.1 pH单位)。提起 电极,移开待测试样,用蒸馏水冲洗电极。 • 2)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开关。取下电极,套 上下端的套,将电极浸入饱和KCl溶液中。
③电须先测定水样的温度,然后校
正为25℃时的测定值。
④为确保测量精度,电极使用前应用小于0.5μs/cm的 蒸馏水冲洗2次,然后用被测试样冲洗3次后方可测量。 ⑤电极插座绝对禁止沾水,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测量误 差。 ⑥井穴板一定要清洁干燥,但不能烘。测电导率时,
浓度一定要由稀到浓。
无机物定性分析
项目一:一般无机盐等鉴别 任务一:实验室用水检验 3.实验室用水可氧化物的限 度测定
分析实验室用水技术要求
实验室用水可氧化物的限度测定
• 1、将100mL三级水注入烧杯中,然后加入 10.0mL浓度约为98g/L硫酸溶液和1.0mL浓度 为0.002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盖上表面皿。 • 2、将其煮沸并保持5min。 • 3、与置于另一相同容器中不加试剂的等体积 的水样作比较,此时溶液所呈淡红色如未完全 退尽,则符合可氧化物限度试验,如完全退尽 则不符合可氧化物限度试验。
醋酸
磷酸 浓氨水 三乙醇胺
CH3COOH
H3PO4 NH3H2O N(C2H4OH)
3
60.05
98.00 35.05 149.19
1.05
1.69 0.88~0.90 1.12
37%
85.0 25%~28%
6.0
14.6 13.3~14.8 7.5 67 67
2)高锰酸钾溶液
• 每组配制100mL 0.002mol/L 高锰酸钾溶 液,应该如何配制? • 计算 • 配制
无机物定性分析
项目一:一般无机盐等鉴别 任务一:实验室用水检验 1.实验室用水pH值检测
分析实验室用水级别
共分三个级别: 1 一级水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 粒有要求的试验。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2 二级水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用水。 3 三级水 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任务二:实验室用水pH值的测定
• 校准仪器 • 测定样品的pH值 • 4人一组,单独轮流完成实训任务。
pH测定记录表
校正液或样品名 校 正
1 2 1
温度
pH值
样 品
2 平均值
【知识链接】 有效酸度(pH)的测定
pH 值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电位法 ( pH 计法)、比色法及化学法等,常 用的方法为电位法及比色法
配 1升 1mol/L 溶液所 需毫升 数
84
盐酸
HCl
36.46
1.18~1.19
36%~38%
12
硫酸
硝酸 冰醋酸
H2SO4
HNO3 CH3COOH
98.08
63.01 60.05
1.83~1.84
1.39~1.40 1.05
95%~98%
69%~71% 99.5%
18
16 17.4
56
66 58
二)pH计的校正
电极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 1.电极在测量前必须用已知pH值的 标准缓冲溶液进行定位校准,为取得更 正确的结果,已知pH值要可靠,而且其 pH值愈接近被测值愈好。 2.取下帽后要注意,在塑料保护栅 内的敏感玻璃泡不与硬物接触,任何破 损和擦毛都会使电极失效。 3.测量完毕,不用时应将电极保护 帽套上,帽内应放少量补充液,以保持 电极球泡的湿润。
任务一:样品预处理和标准缓冲 液的配制
• 蒸馏水:不需要预处理。 • 标准缓冲液的配制:如何选择? • 注意:溶液配制过程的规范操作!
(1)预热仪器 (2)安装电极 1)把电极下端的套拔下,保存好。检查饱和KCl溶液是否浸 没内玻璃管的下端,若没有,应补加饱和KCl溶液。 2)将电极固定在电极夹上,并将电极插入电极插口内。 (3)校正仪器 0)测定待测溶液的温度;粗测样品的pH值。 1)把选择开关选钮调到pH档,调节温度调节器至溶液温度。 2)将pH为6.86的标准缓冲溶液倒入干净的小烧杯。 3)调节定位调节器,使读数为标准缓冲溶液当时温度下的 pH值。然后按“确认”键,进入pH测量状态,pH指示灯停止 闪烁。清洗电极。 4)然后用pH为4.01或9.18的标准缓冲溶液调节斜率调节器。 清洗电极。 仪器校正好后,不可以再旋动定位器和斜率调节器,否则必 须重新校正!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 CB= nB/V,n=m/M, V=m液/ρ • CB 物质的量浓度(mol/L) • nB 物质B的物质的量,mol; • V 溶液的体积,L
【例1】配制500mL 2mol/L NaOH溶液所需NaOH的质量为 ( D ) A.80g B.20g C.50g D.40g
电导分析法测定电导率
测量原理: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
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
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
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 流决定的。
指针式电导率仪
便携式电导率仪 HI8633
DDS-11A型 数字电导率仪
DDS-11A型(旧) 数 字电导率仪的操作流程
设计实训方案 并展示
项目分析
项目 任务
样品预处理
操作步骤
用pH计 测定样品 的pH值
pH值的测定
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pH酸度计的校正
实验室用水pH值的测定
一)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1)pH=4.00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
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小时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需要同时配制三种标 [KHC8H4O4] 10.12g ,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 盘里.
4)用镊子向右盘里加 减砝码.
5)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 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不要超过量程.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 质量叫做天平的量程.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不 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用镊子往盘里加减砝码时 要轻拿轻放.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 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用手直 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3、读数时,衡量标尺上游码的读数看游码左 侧对齐的刻度线,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 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DDS-11A型(新) 数字电导率仪的操 作流程
• • 接通电源;选择恰当电极插入电极插口。 将量程开关置于较正位置,温度旋钮置于25度位置,调节校正 调节器,使仪器读数在1.000。开机预热10~30分钟; 调节温度旋钮:用温度计测出被测介质温度后,把温度旋钮置 于介质温度处。 调节“常数”,调节“校正”调节器使仪器读数与所使用电极 的常数相一致。 仪器校正完成后,把电导电极浸入溶液中。 把量程开关置于所需的测量档。如预先不知被测介质电导率的 大小,应把其置于最大导率档,然后逐档选择适当范围,使仪 器尽可能显示多位有效数字。此时仪器显示即为溶液的电导率。
准溶液吗? (2) pH=6.86溶液 (磷酸盐标准缓冲液) 如何选择? 精密称取在115± 5℃干燥2~3小时的无水磷酸氢二 (3)pH=9.18溶液(硼砂标准缓冲液)
钠3.533g与磷酸二氢钾3.387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 精密称取硼砂[Na2B4O7· 10H2O]3.80g(注意:避免风化), 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塞, 避免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接触。
工作任务
• 由1mol/L硫酸(已配制好)和实验台上 的药品高锰酸钾测定实验室用水的可氧 化物(限度检查)。 • 两人一组,制定今天的工作计划。
工作任务分析
• 配制溶液 1)硫酸溶液 2)高锰酸钾溶液 • 可氧化物限度测定
1)硫酸溶液
• 配制100mL 98g/L硫酸溶液,应该如何配 制? • 计算 • 配制
分析实验室用水技术要求
样品的酸度 如何表示? 酸度的表示方法 如何检测?
食品中的酸度通常用总酸度(滴定酸度)、有效 酸度、挥发酸度来表示。 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包 括已离解的酸浓度和未离解的酸浓度,采用标准 碱液来滴定,并以样品中主要代表酸的百分含量 表示。 有效酸度:指样品中呈离子状态的氢离子的浓 度用pH计进行测定,用pH值表示。 挥发性酸度: 指食品中易挥发部分的有机酸。 如乙酸、甲酸等,其大小可以通过蒸馏法分离, 再借标准碱液来滴定。
•
• • •
注意事项
• 电极引线、插头应保持干燥,在测量高电导 (即低电阻)时应使插头接触良好。 • 高纯水应在流动中测量,并且使用洁净容器。 • 在测量过程中如需重新校正仪器,只须将量程 开关置于校正位置即可重新校正仪器,而不必 将电极插头拔出,也不必将电极从待测液中取 出。 • 仪器的校正档与“温度”调节器的位置有关, 因此当温度位置确定后进行校正,测量时,不 能变动校正调节器的位置,否则影响测量精确 度。
无机物定性分析
项目一:一般无机盐等鉴别 任务一:实验室用水检验 2.实验室用水电导率的检测
一、电导率(condu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