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甲苯胺MSDS

合集下载

物质安全资料

物质安全资料

1不饱和聚酯树脂UPR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具有令人发笑的臭味,可刺激皮肤、呼吸道2三氧化铬急性中毒,吸入后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3三氯甲烷(氯仿)急性中毒,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4松节油急性中毒,高浓度蒸气可引起麻醉作用,出现平衡失调、四肢痉挛抽搐、流黕、头痛、眩晕5树脂轻微抑制中枢神经剂,高浓度蒸气可能引起头痛、恶心、头晕、嗜睡,动作不协调和精神混淆,刺激眼睛,吞食或呕吐时可能吸入肺部6聚丙烯酰胺/7异丙醇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 。

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8氯化钠大量食入会有反胃,呕吐症状9钛酸四丁酯易燃,低毒,遇水分解10焦亚硫酸钠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支气管炎症状。

有过敏体质或哮喘的人,对此非常敏感。

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11硝酸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皮肤接触引起灼伤甲硅烷吸入其蒸气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恶心、严重者面色苍白、脉搏微弱、昏迷硫酸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严重者可有胃穿孔无水乙醇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硫化钠本品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口服后能引起硫化氢中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乙二醇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记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盐酸接触其酸雾,引起眼结膜,鼻及口腔粘膜有灼伤感无水乙醇氢氧化钾有腐蚀性,粉末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食入量大会出现呕吐、腹泻和胃疼等症状硫化碱本品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口服后能引起硫化氢中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酚醛树脂粉尘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对皮肤接触会引起皮肤炎物质安全资料(MSDS健康危害英文化学品名称序号三氯甲烷(氯仿)环氧树脂轻微抑制中枢神经剂,高浓度蒸气可能引起头痛、恶心、头晕、嗜睡、动作不协调和精神混淆、刺激眼睛、吞食或呕吐时可能倒吸入肺部清洗剂(石油醚,乙醇)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危化品MSDS-邻联甲苯胺

危化品MSDS-邻联甲苯胺

邻联甲苯胺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邻联甲苯胺英文名:o-Tolidine中文别名:邻联甲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联苯英文别名:o-Tolidine;3,3'-Dimethylbenzidine;4,4'-Bianisidine推荐用途:科研限制用途:不可作为药物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2.1 GHS 危险性类别:2.2 侵入途径:经口、经皮2.3 健康危害:本品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易经皮肤吸收。

其毒性类似苯胺,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无长期职业性接触致慢性影响的报道。

动物喂饲本品可导致肾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2.4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2.5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纯品邻联甲苯胺邻联甲苯胺119-93-7 无资料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可燃。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5.3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6. 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邻甲苯胺

邻甲苯胺

-26

对于伯胺,产生CH2= H2,m/z=31的特征峰 对于仲胺(或叔胺),其中R的取代基容易以自 由基丢失生成m/z=30+14n的特征峰
不饱和度
U=7+(1-9)/2+1=4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中有三个吸收带,分别被称 为E1带、E2带、B带。 E1带位于184nm,强度较 大,没有精细结构,由于波长较短,一般仪器 观察不到; E2带位于204nm,一般仪器只能看到 其“末端吸收”; B带以低强度和明显的振动 精细结构为特征,这种精细结构常被用来识别 芳香化合物,故称为“苯吸收”。 但在极性溶 剂中其精细结构容易简化乃至消失,变为很宽 的吸收谱带。苯的三个吸收谱带中E1带为强吸收 带,E2和B带吸收强度相对较小。

通过课件制作我对office 办公软件更加了解,也 认识到了它的重要作用。
课件制作过程是对学过程的一个巩固过程,对没 学过知识的一个探索过程。 课件制作也让我尝到了自己动手收获果实的喜悦, 希望以后有更多自己动手的机会。 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同学们学习愉快!




2.芳烃
芳环(=C-H)通常出现在3000-3100范围内芳环骨架 伸缩振动υ(C-C)产生1600和1500两条普带,当苯 环与C=O,C=C,NO2和Cl,S,P 等共轭时 1600普带会列分成1600和1580两条普带且强度增 强,1500吸收峰裂解成1500和1450两条普带,但 共轭1500变弱甚至消失 Ar-H面外变形振动γ(=C-H)出现在650-900的吸 收峰较强由于相邻氢的强耦和作用,谱图峰位 置对于相邻氢的数目极为敏感同时谱峰数目只 与取代记得情况有关而与取代基的种类无关
1.
苯胺呈碱性,与酸易生成盐。其氨基上的氢原子可被烃 基或酰基取代,生成二级或三级苯胺及酰基苯胺。当苯 胺进行取代反应时,主要生成邻、对位取代产物。苯胺 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由此盐可制成一系列苯的衍 生物和偶氮化合物。

2019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5 邻联甲苯胺盐酸盐

2019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5 邻联甲苯胺盐酸盐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MSDS-005邻联甲苯胺盐酸盐别名:邻联甲苯胺盐酸盐一:标识【危化品名称】:邻联甲苯胺盐酸盐【中文名】:邻联甲苯胺盐酸盐【英文名】:【分子式】:C14H16N2·2HCl【相对分子量】:285.22【CAS号】:119-93-7【危险性类别】:有毒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3,3'-二甲基联苯胺、盐酸【外观与性状】:灰色晶体或颗粒状【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乌来糖树脂的交联剂、鉴定金及水中游离氯的试剂。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对呼吸道和眼有刺激性。

对皮肤无刺激性;易经皮肤吸收。

慢性影响:无长期职业性接触致慢性影响的报道。

动物喂饲本品可导致肾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资料【燃爆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危险特性】:可燃。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中国MAC】: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邻甲基苯胺波谱谱图解析

邻甲基苯胺波谱谱图解析

物质名称及结构式:邻甲基苯胺一、基本信息CAS号: 95-53-4英文名称: o-Toluidine分子式: C7H9N分子量: 107.15二、理化基本性质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熔点 : -23 °C沸点 : 199-200 °C(lit.)密度 : 1.008 g/mL at 25 °C(lit.)蒸气密度: 3.7 (vs air)蒸气压: 0.26 mm Hg ( 25 °C)折射率 : n20/D 1.572(lit.)闪点 : 185 °F储存条件 : 2-8°C溶解性 :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稀酸水溶解性 : 1.5 g/100 mL (25 ºC)邻甲苯胺又称“邻氨基甲苯”,曝露在空气中及光照下变为红棕色,遇甲醛生成白色沉淀。

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ppm。

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会散发有毒气体,毒性与苯胺相似,进入体内容易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发生神经性障碍及发绀。

三、用途邻甲苯胺是生产染料及颜料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制备直接红62,红色基RL、大红色基G、枣红色基GBC、碱性品红、色酚AS-D、酸性红35、158、265,溶剂红124,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及偶合组分,制有机颜料黄14、17、蓝19;农药原料,生产农药杀菌剂“三环唑”,杀虫剂螟蛉畏、杀虫脒;除草剂乙草胺;橡胶硫化促进剂的原料;糖精原料;缓蚀剂原料等。

在有机合成中,邻甲苯胺还用于合成杂环化合物吲哚及其衍生物等。

四、制备方法1、在稀酸介质中,用邻硝基甲苯与铁粉、水一起加热制得本品。

2、邻硝基甲苯和氢气在电感应加热器中预热,在铜催化剂存在时加氢亦可制得邻甲苯胺。

3、甲苯在铑-碳催化剂作用下与氨基钠发生氨基化反应制备本品。

4、苯胺在硝酸铁与二氧化锗催化作用下,与甲醇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邻甲苯胺成品。

五、此类物质结构特点及其反应类型在苯胺中,N—C 键为极性键,N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使环上电子密度减少;但同时氮原子有孤对电子,与苯环形成供电的p—π共轭效应,使环上电子密度增加。

对硝基邻甲苯胺

对硝基邻甲苯胺

对硝基邻甲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对硝基邻甲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p-nitro-o-toluidine 中文名称2:4-硝基-2-甲基苯胺 英文名称2:4-nitro-2-toluid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747CAS No.:99-52-5 分子式:C 7H 8N 2O 2分子量:152.1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粘膜、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

吸收进入体内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对硝基邻甲苯胺 99-52-5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邻苯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邻苯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邻苯二胺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邻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o-phenylenediamine;1,2-diaminobenzene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邮编:供应商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作为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301:吞咽会中毒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41:怀疑可造成遗传性缺陷(如果最终证明没有其他接触途径会产生这一危害时,应说明其接触途径)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01:使用前获特别指示。

P202:在明白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请勿搬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30:漱口。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8+P313: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N-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N-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
N-甲基苯胺
中文别名:
N,N-二乙基邻甲苯胺
英文名称:
N-Methylaniline
英文别名:
2-Methyl-N,N-diethylaniline
CAS号:
606-46-2
技术说明书编码:
XXX-MSDS-00X
食入:
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
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57
沸点(℃):
196.2
分子式:
C7H9N
主要成分: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13/36.0℃
闪点(℃):
78
引燃温度(℃):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燃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甲苯胺
∙CAS No.
∙95-53-4
∙危险货物编号.
∙61750
∙别名
∙2-甲基苯胺
∙分子式
∙C7H9N
∙英文名
∙2-toluidine
∙分子量
∙107.15
邻甲苯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 1.00
∙相对蒸气密度: 3.69
∙熔点: -24.4
∙沸点: 199.7
∙浓度: 纯品
∙饱和蒸气压: 0.13(44℃)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稀酸。

∙燃烧热(kJ/mol): 4054.3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邻甲苯胺的用途
用作染料中间体、有机合成及合成糖精等。

邻甲苯胺的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邻甲苯胺的运输性
∙危险货物编号: 61750
∙UN编号: 1708
∙包装标志: 无资料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酯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

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