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

合集下载

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1.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A.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B.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3.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1. 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 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

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 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

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

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

5. 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

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1. 个体自身的因素2. 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

3.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并分析教育在不同阶段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的认知发展的影响教育在人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

教育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匡助个体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灵便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批评思维,使其具备辨别真假、理性思量的能力。

二、教育对人的社会发展的影响教育对人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为个体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培养了个体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育还能够为个体提供就业的机会和职业发展的平台,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三、教育在不同阶段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 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育是个体发展的起点,通过幼儿教育,个体能够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感知和观察能力,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

幼儿教育还注重培养个体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匡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

2.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是个体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基础教育,个体能够系统地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批评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基础教育还注重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个体的兴趣和爱好,为个体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 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个体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阶段。

通过高等教育,个体能够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等教育还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立思量和批评性思维能力,培养个体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结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还能够提高个体的社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教育在不同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幼儿教育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注重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注重专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培养。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标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引言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的认知发展的影响1.1 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教育能够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培养个体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拓展个体的知识面教育能够拓展个体的知识面,让个体接触更广泛的知识,从而拓展个体的认知范围,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1.3 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教育能够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使个体具备更好的认知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教育对人的情感发展的影响2.1 培养个体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2 培养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2.3 培养个体的价值观念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价值观念,使个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更好地引导个体的行为和选择。

三、教育对人的技能发展的影响3.1 培养个体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专业技能,使个体具备更好的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3.2 培养个体的实践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实践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3 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4.1 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使个体具备更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4.2 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4.3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个体的潜能,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仅仅学会了6个词;七年
过后,她学到45个词,并勉强学了几句话。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年中,卡玛那喜欢并开 始适应人类社会了。人类文化的习惯取代了 以前野兽生活习惯。她已经习惯于晚上睡觉 并开始害怕黑暗了;她吃东西用手拿着,喝 水也使用杯子;时钟报时也理解成作息的信 号了;她整天喜欢和辛格夫人在一起,还能 从晾好的衣服中拣出自己的去熨平……但是 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卡玛那根本不能与同 年龄的正常孩子相比。在刚被发现(8岁)的 时候,她的智力只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快到 15岁时,相当于2岁婴儿;她在17岁那年死去 了,当时的智力才相当于4岁小孩的水平。
•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关键期; •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第一个的关键期; •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按要求
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
卡玛那对阿玛那怀着深厚的感情。 她俩象小狗一样互相偎依着睡在一块。 一年后,阿玛那死去了,卡玛那流了 眼泪,而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十天 过后,她还经常嗅阿玛那生前常到的 那些地方。但是卡玛那对其他人却怀 着敌意,要是有人在她吃食时靠近, 她就咆哮起来,显出凶狠的样子。其 他的孩子也引不起她的兴趣。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统一性
• (一)社会的发展制约和促进人的发展 • (二)人的发展推动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不同学龄阶段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1.小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2.中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概述1、概述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包括方面(1)生理的发展(2)心理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动因:推动因素记忆口诀:内有四尔董孟弗,外出墨荀洛华生(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1、孟子:性善论2、弗洛伊德:性本能推动人的发展(性本能包含两方面:生存和繁衍,如:找对象生孩子)3、威尔逊:基因复制4、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较成熟的时期学习更好5、高尔顿:《遗传的天才》能力由遗传得来6、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7、董仲舒:人性三品说(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墨子: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荀子:性恶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3、洛克:白板说4、华生:一打婴儿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辐合论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单选、重点)(一)遗传1、概念: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2、作用(简答)记忆口诀:差生成(1)提供可能(内部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格赛尔提出(3)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错误观点: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1、构成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2、作用(简答)记忆口诀:科技小猪(1)提供多种可能(外部可能性)(2)积极与消极影响(3)人在接受环境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3、错误观点:环境决定论(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主导作用(已考简答)(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特殊作用(独特作用)(简答)记忆口诀:归家寄腌菜(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已考简答)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 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相应的教育策略:
充分地发挥个体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牢固树立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而实现的信 念 提升个体的素质水平,特别是通过环境和学校 教育提升学生的理想和志向水平,提高他们的 成就愿望和发展需要。
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
5、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生长长期趋势
注意: 适应 ≠ 迁就 而是要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 洞。”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 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 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天才——卡尔· 威特
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 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 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 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 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 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出版 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 学位。16岁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 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 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 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 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83岁逝世为止。
第三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为什么教育能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 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 系统和深刻 3、学校教育有专门的经过训练的教师 4、学校教育可以调控遗传素质和环境的作用
早慧的 王勃, 14岁 《滕王阁序》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发展

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总的条件和背 景,制约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微观社会环境——是指人的生活活动圈。由 家庭、邻里、亲友、伙伴、娱乐场所、工作 单位等构成。微观社会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 出一定信息给人以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而 直接的。 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 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类特有的意识特征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发 展
1、人的哪些方面能通过遗传传递,哪些不 能? • 一般而言,人的形态特征如外貌、身高、 体重、骨骼构造以及神经组织的类型等是 通过遗传传递的。 • 生物学家的研究和人类生活的经验到目前 为止证明:获得性行为是不能通过遗传传 递的。人的知识、道德意识与行为等都是 靠后天学习得来的。
2、人因遗传而造成的先天性差异有多大? • 现有研究的结果表明: • 在常态下,人在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能力 的强度与反应的灵活程度上有类型的差异; 脑在大小、体积上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脑在 结构上的差异较大,如左脑与右脑的结构, 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在人脑的微观结构上。但 这种差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智力差 异,还是一个有待科学家揭破的“谜”。 • 总体而言,常态下遗传带来的差异并不显著。
• 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既受个体发展的基本 规律制约,又纷呈差异与独特。个体发展 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 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 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 实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8、教育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人的地位。△
答:1)教育发现人的价值;2)教育发掘人的潜能;3)教育发挥人的力量;4)教育具有发展个性的作用。
9、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教育的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状况。
10、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5、“未来”是青年最重要的概念。在青年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16、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答:1)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2)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3)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4)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5)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17、中学生的教育。☆
答:1)重视人生观教育;2)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11、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1)生理活动;2)心理活动;3)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12、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的特点:1)体形剧变;2)身体机能迅速健全;3)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4)性开始成熟。☆
13、性的成熟是少年期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
14、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情感与意志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3、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在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个方面的发展。

2、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两方面。

3、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个方面。

4、人的身心发展特征:1)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阶段性(不
能一刀切,衔接性)3)不平衡性(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4)互补性(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观:1)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认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
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美国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华生、荀子、洛克)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道德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B遗传因素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遗传作用的性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为: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遗传决定论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8、环境的定义: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按环
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范围分大环境和小环境。

9、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现实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
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人事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10、家庭教养方式:1)过渡保护型2)严厉惩罚型3)过分干涉型4)温暖理解型
11、环境作用的性质:1)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型。

2)环境对人的发
展虽然其重大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决定论
12、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定义: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从意识方面讲,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从外部表现看,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的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促进作用: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4、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5、教育的万能论:
(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2)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