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分析
建筑坡地地基基础设计要点

建筑坡地地基基础设计要点摘要:本文结合云南某地基基础设计方面的一些实务展开研究,就其施工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实施了分析,并以和县龙泉湖坡地施工的项目为案例展开研究,分析了坡地建筑结构的特点与相关的技术要求,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专业课题探讨提供有益地推动作用。
关键词:坡地;基础设计;加固1.工程概况我国南方的某个项目,施工地点背靠青山,面临湖泊,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属于丘岗地貌,施工项目地选址位于坡地边缘,下伏基岩节理,裂隙经检测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化现象,基岩完整程度不理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标地区属对防御地震较为不利的地质条件。
一些建筑属于陡坡与缓坡别墅。
针对以上问题,目标项目的坡地基础应当怎样设计,笔者按照目前掌握的起概况就目标工程进行以下一些要点的分析:目标项属于山区坡地的地基修建,因而需要考虑到以下一些关键性问题:(1)目标区域当中,通常条件下,是否存在山体滑坡现象,是否存在断层破碎带。
(2)施工作业当中,挖方、填土等施工作业环节是否会造成对坡体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3)目标地区建筑地基在不均匀性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何。
(4)目标地区是否存在岩溶、土洞等现象,其各自的发育程度如何。
(5)目标地区自然情况下发生山体崩塌、滑坡等灾害现象的历史资料及其几率。
2.建筑结构自身稳定性分析对于设计建造于坡地环境当中的建筑,如果不采取针对性的结构设计,很难保障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因而对于此类建筑,应根据坡地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如:观察坡地建筑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有可能出现的稳定性问题,通常坡地建筑无法拥有双向对称结构,因而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使得压力聚集在建筑某处,造成对建筑稳定性的不良影响。
设计建议:对于坡地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应尽量有可能使减少建筑发生扭转的条件,通过将环境中的局部地坪进行平整,让建筑四周处在同一标高环境下,同时在建筑靠近坡顶部位,安排一定的支挡结构用于固定。
对某大楼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质灾 害的评估结果 , 建场地所处 区域 范围 内无影 响场地稳定 拟
性 的 不 良地 质 作 用 , 宜 作 为 建 筑 场 地 ; 场 地 位 于 山前 地 带 , 适 但
地质 条件 复杂 , 围岩护 坡高度 超过 2 m, 0 在暴 雨等 极端天 气条
件 下 可 能 存 在 滑 坡 和 泥 石 流 等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口 。
层和屋面 分别与 B区首层 、 、 2层 3层相连 。由于 受建筑功能布 置 的限制 , 本工程 A区和 B区采取不分缝结构设计 。
B区与 A区交接处 , 存在 9 m高 的岩石坡体 。岩 体以上的 B 区基础 的荷载可 能对岩体产 生不利影响 。设计时采取 以下主要 措施保证坡体 以上岩 体和 建筑 物的稳定:当 B区基础底部岩石 裂隙面的倾斜 角度和倾斜方 向背 向 A区时,岩体稳 定受影响较
23 岩石 锚杆 基础 设计 -
为 增 强 独 立 基础 承 受 水 平 力 的 能力 , 并 提 高 基 础 与 基 岩 的 整 体 性 , 独 立 基 础 下 设 岩 石 锚 杆 , 杆 采 用 + 2钢 筋 , 杆 孑 在 锚 3 锚 L
本工程拟建场 区地 层上部为 人工填土 , 其下为第 四系坡积 物和岩层 , 自上而 下分为 4大层 。第①层为人工填土, 主要为灰 渣、 砾石 和建筑 垃圾 ; 第②层 为 山前 坡积物 , 风化 程度很 高 , 为 角砾 含土 , 以坡 积的碎石 和角砾 为主 , 砾径不 等 , 菱角锋 利 , 层 间夹有粉 质黏土, 土的含量不均; 第⑦ 层 以下 为岩层, 为侏罗系
小 , 由于 基 坑 开 挖 对 岩 层 的连 续 性 和 整 体 性 可 能 破 坏 , 有 但 仍
2 地 基处理及基础设计
关于坡地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和抗扭措施的讨论

关于坡地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和抗扭措施的讨论摘要:因场地的局限性,建筑须建造在坡地上,而坡地往往高差很大,全面平整场地会造成一侧挡土墙过高,挖填土方量大,既不经济,也很危险,对建筑竖向排布和周围街道的布置均会造成很大的难度。
建筑专业往往采用顺坡势的方式进行方案布置,简单明确,有视觉冲击感,但如此设计会增加结构专业的设计难度,因为不仅每栋楼的基础不在同一个标高上,而且建筑物室外地面不在同一个标高上,因此在确定高层基础埋置深度增加了一定困难。
此外,室外地面土对主楼的约束不在一个标高上,当地震发生时,对主楼产生很大的扭转,这个扭转造成的后果还不明确。
如何正确分析基础的埋置深度,以及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增强结构的安全性能,需要每一个结构设计人员不断分析、创新、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坡地建筑;基础埋深;抗扭措施1坡地建筑1.1坡地建筑危害有些建筑由于场地的限制或者经济造价的原因,建筑建造在斜坡上,见图一.剖地建筑示意。
这种情况应注意以下两点危害:1)坡地建筑一般不具备双向均匀对称的条件,在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等水平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将产生很大的扭转,属于抗震不规则结构[1]。
由于坡地的特殊性,除建筑物本身的不均匀造成的扭转外,场地对建筑物本身的不均匀约束是造成建筑物扭转的主要原因,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计算软件往往很难模拟场地的实际情况,从计算文件看是满足规范的要求,但当实际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破外力要大于我们设计的抗力,造成建筑物先天性抗扭能力不足。
2)室外地面前后高差较大的情况,对计算埋深的起点不明确,埋置深度不准确。
前底后高是坡地建筑普遍成在的问题,按后坡确定埋深,显然埋深是偏小的;按前坡确定埋深,是满足规范要求的,但会造成地下室多设一层或基础加厚的做法,经济造价增加很多。
1.2坡地建筑抗扭措施应重视坡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建筑物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避免在坡地上建造建筑物。
在抗震设防区域,尤其是高烈度区,应采取有效措施之后,建筑物才能建造在坡地上。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建模分析与基础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建模分析与基础设计浅谈坡地建筑结构建模分析与基础设计摘要:坡地建筑通常存在场地高差大地质情况复杂等问题,对于带有地下室的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建模中对地下室参数定义及地下室底板及基础的结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文章结合某实际工程案例,对坡地建筑的结构建模与基础设计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分析,并给出施工方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坡地建筑;地下室;结构建模;基础设计坡地建筑不仅可以满足正常使用性能,还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在国内许多城市都进行坡地建筑的开发利用,坡地建筑以其特有的错落有致的变化,使建筑具有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优势。
然而,在高差较大、地形复杂的坡地建造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不在同一标高上,且标高相差较大。
坡地建筑由于基础持力层高差大,特别是带地下室的建筑,常会出现结构模型与实际工况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这就要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坡地建筑结构的特点,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合理的建模分析。
本文通过对位于坡地上的某公共建筑进行研究,给出了合理的建模措施和设计方案。
1带地下室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上部结构建模问题坡地建筑通常在建筑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存在较大的场地高差,对于带地下室的坡地建筑,其地下室通常存在一侧有覆土,一侧对外敞开的半地下室情况。
半地下室只在一侧或者两侧有覆土约束,与传统地下室情况不同,对于结构建模中地下外墙的定义及地下室层数的定义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而在模型计算中,这点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扭转不规则问题。
结构建模中应结合具体的场地情况和建筑条件,合理地定义地下室外墙刚度和地下室层数,合理考虑部分覆土对半地下室的有效约束作用,避免模型计算中出现严重的扭转不规则。
同时应有概念设计的意识,合理分析软件计算结果,从概念的角度,加强非覆土部位的结构刚度,减小刚度不均匀,减轻结构扭转效应。
1.2地下室底板的建模问题带地下室坡地建筑,其持力层标高变化较大,地下室底板通常存在部分区域位于基础持力层,部分区域距离基础持力层较远的情况。
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心得与体会

An l sso o e i o ef r n t o a y i n b r d p l h l-o mi g me h d e
绍兴 市人 民代 表大 会活 动 中心 大、 力学性质 差 , ①一 层韧质粘 土具 中偏高压缩 性 、 学性质 尚可 , 2 案例 二 : 力 绍兴 市人 民代表大 会活 动 中心位 于绍兴 市城 南环 城南 路 以 但厚度 不大 , 变化较大 , 且 下卧有软弱 的②一 淤泥 , 高压缩性 、 层 具
力学性 质差 , 故本 场地 天然地 基浅 基础 条件较 差 , 中有 部分 楼 南 , 其 小亭山山脚 。场地北 、 、 东 南三 面为南 环河 , 西侧 为小亭 山 , 整
0一 处 于山坡 开挖 , 现直接 为风 化基 岩 , 浅基 条件 良好 , 采用 ⑩。 可 层 个场地是 大量的块石填土 。本场地 西侧小 亭 山坡 坡角 约在 3 。
根据地勘报 告 , 道在场 地 中部及 流量 计房 南侧 、 知 北侧 分别
中, 如何处 理复杂的坡地地基基础 , 合理 、 经济 地设计 好 山地 建筑 有 l 0 m, 0 i 的输水 管线 分布 , 深 为原 始地 面下 0 m 150 ml 8 l 埋 的基 础以及如何 防治地 质 灾害 的发生 是关 键。通过 几个 工程 实 15m 2mm, . m一 与拟建建筑物相距较 近 , 计 时考虑该 管 为绍兴 设 例来探讨 坡地建筑 的地基基础及地质 灾害防治 。 县的 自来 水输水管 , 系重大 , 关 在水 管附近 的建筑在 2 以内全 0m 部采用钻 孔灌注 桩 , 以⑩。 中等 风 化凝 灰 岩作 为桩 基 持力 层 。 层 而对 于位 于东侧的建筑 , 由于⑩。 层起伏较大 , 最浅处 2I、 I最深处 T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在坡地上建造建筑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与分析以确保建筑物在坡地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面的稳定性。
在选择建筑区域时,需要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土层的组成和性质,以确定地基的稳定性。
在坡地建筑的设计中,常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打桩、扩底或加设地基桩等,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
其次,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稳定性。
在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在坡地上的受力情况,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主要来自建筑物本身的重量以及使用荷载,而水平荷载则来自地震、风荷载等外部因素。
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增加结构的水平支撑、设置抗滑支撑结构、加固屋面结构等。
此外,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在坡地上,地下水的变化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在建筑物外部,或者考虑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加入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渗透和侵蚀。
最后,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的侵蚀问题。
在坡地上,土壤的侵蚀可能会导致坡地的失稳和土壤的下滑。
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可以采用植被覆盖、设置固定器具或者采用排水系统等方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需要考虑地面稳定性、建筑物本身结构稳定性、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土壤的侵蚀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
施,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坡地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简析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简析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坡地的地形地貌都比较复杂,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非常容易产生建筑沉降、变形、边坡的稳定性及基础承载能力遭到破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的实现提高坡地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等目标。
同时,还可以合理的防治边坡,为建筑排水系统合理有效的进行提供保证,以免诱发滑坡以及其它地质灾害。
一、分析坡地建筑的具体特点山地建筑的形式较为复杂,可以创造出轻松优雅的现代生活,在这里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优雅的艺术形式,可以解放人的思维,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但是,同平地建筑相比,针对山地建设基础设计的应用与研究还并不完善和成熟,因此需要更大力度促进对这方面应用的研究。
(一)坡地建筑的历史和现状坡地建筑的历史非常悠远。
远古时期,人们在高处建筑是为了预防自然灾害和抵抗野兽和敌人的入侵。
把住宅建设在贫瘠的山地上,把平地开垦成为耕地,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这种原始的自然生态意识使山地住宅和自然得到了长足互惠互利的发展。
由于山地具有非常广阔的分布区域,区域特征和文化机理混合在一起,出现了很多各种外部形态不同的山地建筑,甚至有一些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建筑形态一直留存到现在,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复杂的坡地建筑空间形态坡地建筑基因之一是山地环境,它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属性对山地建筑的形态组织和形态体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山地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然地貌类型,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决定了它的千般变化,因此,难以采用准确且固定统一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划分类型。
通常情况下,如果想详细的划分山地的类型,需要采用多种诸如气候条件、坡面曲率以及坡度等方法来进行。
凹凸不平是山地环境的主要地貌特征。
(三)坡地建筑可以与环境相融合坡地建筑的形态基础是通过坡地环境表现出来的,这是坡地建筑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部分。
如果有新的实体以及开放空间置入到现阶段拥有的环境中,会对现有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新置入的空间拥有其它空间所不具备的独特表现形式,这也就使新建成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全新形态。
某坡地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及加固分析

CHEN Xi
( N a n j i n g H o n g t u H i g h — T e c h Ma n a g e me n t C e n t r e f o r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o f R e a l E s t a t e , 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 1 0 0 0 9 C h i n a)
江苏 建 筑
2 0 1 3年 第 l 期( 总第 1 5 3期 1
某坡地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及加固分析
陈 玺
( 南 京宏 图高科房 地产 有限公 司规 划管理 设计 中心 , 江 苏南京 2 1 0 0 0 9 ) 【 摘 要】 文章以某坡地建筑项目为例, 目前为了改善居住环境, 建筑依山伴水, 但已建的边坡工程中有垮塌事故和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分析
摘要:地基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基础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内容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而言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于坡地建筑而言,由于区域内地基物类型较多,如何确保坡地建筑的安全
性是现阶段建筑企业基础设计作业的重中之重。
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坡地建筑
地基基础分类,剖析了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内容,以此在切实保坡地建筑安全性
的基础上,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坡地建筑;地基基础分类;地基基础设计
一、坡地建筑地基基础分类的基本概述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地球陆地面积中百分之七十是山地,而由于山地
的特殊性,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也较为复杂,虽然近年来随着交通硬件设施的不
断发展和完善,坡地建筑周遭的交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在建筑基础设计过
程中,由于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大量性,坡地整体建筑施工质量始
终未能达到预期施工目标,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要想在当
前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坡地建筑设计是极为必
要的。
就目前来看,坡地地基的基础形式主要有天然地基、复合地基与深基础几
种形式,地基形态以及空间属性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坡地建筑的形态组
织多样化,而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
不同,建筑基础设计作业成效也不尽相同,此外在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建设
的过程中,地基稳定性与承载力的问题、渗透问题以及水平位移和不均匀沉降问
题的发生,在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给企业发展也造成了极
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妥善处理上述问题是设计人员的重
点和难点。
二、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剖析
(一)坡地建筑自身结构稳定性设计
地基作为项目工程的基础构成,其工程施工设计的科学性与否,在影响地基
工程施工作业质量的同时,还与工程整体施工效益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与传统平
面施工作业相比,坡地建筑无论是施工难度还是施工作业量都高于前者,此外由
于区域地质物的复杂性,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化,在地
基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考虑以下内容:
其一,由于山地建筑建筑群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当受到不可控外力因素时,建筑滑坡现象较为严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故此在进行地
基设计时,为确保建筑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人员需在设计时做好对周边环境
的地质勘测,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下建筑滑坡现象以及断层破碎带等因素;
其二,在工程施工作业工程中,由于填土亦或是挖方等问题的存在,山坡的
稳定性往往也受到了极大威胁,故此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将上述作业影响考虑在内,从而设计出具有稳定结构的建筑物,以此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三,地基均匀性问题以及岩溶土洞发育程度问题也是现阶段影响坡地建筑
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泥石流问题的频发也给人们的生命财
产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故此为妥善处理上述问题,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设计人
员可通过平整场地局部地坪,使建筑物坐落在四周同一标高上的场地上,以此来
提高坡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二)坡地建筑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
在坡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施工单位开挖部分山体,在破坏山体
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坡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给人们
的生命财产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
因此坡地建筑在进行地基处理过程中,设计人
员需提高对地基处理作业设计的重视度,确保其设计工作内容符合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地质灾害评估,以
此自确保地基处理作业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为预期施工作业目标的
达成打下坚实基础。
在进行坡地建筑地基处理作业设计过程中,为确保设计工作的合理化,在设
计前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需做好山地的勘察工作,判断地基的持力层、持力层承
载力、施工后地基变形情况、地下水以及建筑场地安全性,通过对其稳定性做好
全面的评估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
从目前来看在坡地建筑设计
过程中,设计人员的设计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后期施
工作业质量达到预期施工目标,设计人员需对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降低施工过程对山体结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的同时,以此来有效地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除此之外,在进行评估作业时,除了对上述稳定性影
响因素进行评估外,施工单位还需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即对施工区域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发生率做出合理化评估。
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为确保后期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以及提高坡地建筑
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工作人员可根据区域勘测的地质相关信息设计合理化施工方案,由此为后期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设
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可采取浅基础,分别以浅部层粉质黏土、黏土为浅基础持力层,局部基岩浅埋地段以风化岩为浅基础持力层,以此来加强地基强度和稳固性,为
后期地基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对于较厚的地段,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可考虑作换土垫层处理,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拟建建
筑浅基础持力层,并通过对持力层不同的区域做深宽调整以此来强化整体建筑施
工强度,进而在有效规避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同时,增加地基宽度,提高工程整体
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三)坡地建筑边坡加固设计
随着坡地建筑建设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切实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结
构安全性,成为了现阶段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中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除了要对不稳定场地采取措施保证岩体以上岩体和建筑物稳定性外,确
保边坡加固设计作业落实到位也是极为必要的。
就目前来看,重力式挡墙的加固
是常见的边坡加固技术,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整体滑动破坏、挡土墙变形过大、
局部垮塌、整体垮塌等事故的发生率始终高居不下,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效
率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此要想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施工单位需根据重力式挡
土墙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加固方式,而目前常用的加固方式主要有——新增抗滑桩、新建重力式挡土墙、对墙后土体采用灌浆加固以及用树根桩法
加固边坡。
三、结语
简而言之,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山地建筑
规模和数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与传统建筑相比,坡地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
建筑底层坐落在坡底,为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坡
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工作落实到位,是现阶段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前
提。
参考文献:
[1]杜建良,赵滇生,徐海华.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心得与体会[J].山西建筑,2011,21(7):111-112.
[2]陈玺,张建东,李雯雯.某坡地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及加固分析[J].江苏建筑,2013,12(2):144-147.
[3]孙若峰,李志鹏,张卫华.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及地质灾害防治[J].黑龙江科学,2014,12(7):133-135.
[4]李玉汕,徐海洋,李志鹏.某山地建筑小区地基、基础、边坡设计及地质灾
害防治[J].福建建筑,2012,12(3):166-169.
[5朱炳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7,11(12):133-135.
[6]刘兴远,张本欣,陈金国.边坡工程:设计.监测.鉴定与加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2(15):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