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方法资料
标准工时及秒表法

标准工时及秒表法标准工时及秒表法一、概述标准工时及秒表法是一种管理劳动时间的方法,通过设定标准工时和使用秒表来监控和计量员工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
标准工时指的是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
秒表法则是通过使用秒表来记录员工在工作中的每个活动的时间,以便评估工作效率和提高生产力。
标准工时及秒表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二、标准工时1. 标准工时的设定标准工时是根据工作内容的特点和任务的复杂度来确定的,可以分为每件标准工时和每批标准工时两种形式。
每件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每批标准工时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批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参考实际生产情况,同时考虑到员工技能水平、工作环境、设备条件等因素。
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2. 标准工时的作用(1)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通过设定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根据订单数量和工期要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产品的按时完成。
(2)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明确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工作量,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
(3)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标准工时,企业可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找出改进的方向,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三、秒表法1. 秒表的使用(1)记录工作时间。
员工在开始进行某个活动时,需要启动秒表,并在活动结束时停止计时,记录下所花费的时间。
通过记录工作时间,可以准确评估员工在每个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
(2)分析工作效率。
通过对记录下来的工作时间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浪费时间和低效率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3)设定目标时间。
通过秒表法,企业可以设定合理的目标时间,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高的生产力。
2. 秒表法的优势(1)真实准确。
秒表法可以准确地记录员工在各个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避免了主观估计的误差。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标准工时培训讲义

标准工时培训讲义标准工时培训讲义一、概述标准工时是一种衡量工作时效的方法,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来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
标准工时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标准工时的概念、原理和实施步骤,帮助员工掌握标准工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二、标准工时的定义和意义1. 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在不超过正常工作强度和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合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速度,完成一个标准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 标准工时的意义:- 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工作时间;-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增强生产线的稳定性,减少资源浪费;- 为企业的奖惩制度提供依据;- 为企业提供参考,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1.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标准工作量 / 标准工作效率其中,标准工作量指的是完成一个标准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量;标准工作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能力。
2. 标准工作量的确定:- 调研比较法:通过调研其他企业类似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综合考虑因素,确定标准工作量。
- 样本分析法:选择一部分典型样本进行时间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标准工作量。
- 经验估算法: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估算出标准工作量。
3. 标准工作效率的确定:- 工作速度法: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和标准工作量,计算出工作速度。
- 经验估算法: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估算出标准工作效率。
四、标准工时的实施步骤1. 了解企业现状:- 收集和整理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分析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
2. 设定标准工作任务:- 综合考虑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确定标准工作任务; - 区分常见和特殊工作任务,分别制定标准工作任务。
3. 观察和记录时间数据:- 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时间观察和记录,统计得出样本的平均工作时间;- 根据样本数据进行推算,确定标准工作量。
MOST定标准工时介绍

MOST定标准工时介绍MOST(英文全称:Method of Standard Time,即标准工时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生产过程中工时标准的工程技术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生产工时的合理规划与控制。
一、MOST定标准工时的原理和意义MOST定标准工时是从研究和分析作业者手势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业活动的时间测定,确定各类操作活动的工时标准,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控制和流程改进。
MOST定标准工时的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步骤:观察、测量、分析和合理化。
在观察阶段,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描述作业者的动作姿势和手势来了解和把握作业活动的具体内容。
在测量阶段,研究人员使用停表、计数器等工具对作业活动的时间进行测量和记录。
在分析阶段,研究人员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在合理化阶段,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
MOST定标准工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工时标准,实现生产工时的有效控制;2.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方案提供依据,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3.为企业评估和优化生产过程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4.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MOST定标准工时的应用范围MOST定标准工时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类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适合小、中型企业运用。
它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间生产线:对车间生产线上的各类作业活动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制定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标准,提高生产效率;2.装配线:对装配线上的各个操作活动进行时间测量和分析,形成作业时间规定曲线,实现装配过程的工时控制;3.物流系统:对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时间测量和分析,优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效率;4.工艺流程:对工艺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时间测量和分析,找出瓶颈环节和改进空间,优化工艺流程;5.办公室工作:对办公室工作中的各类行政、人力资源等活动进行时间测量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1、秒表测量法,即使用秒表(也叫码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秒表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连续测量;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s,PTS)法它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
2、模特法,即将人体的各种动作分解为21种基本的动作,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将员工作业的动作分解成模特法中对应的动作,并根据对应动作相对应的时间来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法中最基本的动作单元时间为0.129秒,可以根据熟练度等条件不同而加以调整。
3、简明工作因素法(BWF:BriefWorkFactor),BWF也是将各种动作分解成基本动素,基本单位为BU,每个BU的时间为0.06秒,每个动素为5个BU,通过将员工动作分解为BWF中的基本动素,以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展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观测时间将每道工序的工作分成假设干个工作单元,分别进展计时。
注:重点强调:测时前操作方法应已标准化。
操作方法不同,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
假设操作方法尚未标准化,操作单元的划分及其时间研究将毫无意义。
划分单元时应注意:1、每一个单元应有明确且易辨识的起点和终点。
在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场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
2、人工操作单元与机器单元应分开,时间研究主要是测定人工单元。
3、不变单元和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根本相等的单元,如焊接操作中的手拿焊枪为不变单元。
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
在焊接操作中的焊缝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的,故为可变单元。
4、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
因为搬运时间受工作场所布置的影响很大,别离出来便于单独研究。
测时方法:〔1〕归零测时法,即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终了时,使指针回零的方法。
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
〔2〕累计测时法,即每次按停显示当时时间,再按那么显示累计走时。
〔3〕连续测时法,在整个过程中,秒表不停的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完毕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
研究完毕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出操作单元实际的持续时间。
优点是现场记录时,因秒表开动后不再归零,任其连续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时间,比拟方便,且一直连续计时,能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无遗漏。
缺点是各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通过减法求得,处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
评定系数评比时需要将操作者的速度和理想速度作准确的比拟,所以必须有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其快慢,为了到达这个目的,就必须有一个评比的尺度。
评比方法:1、速度评定法,是比拟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概念评定工人的工作速度,即将工人工作速度与观测者脑海中已有的标准水平概念进展比拟。
工时分析及标准工时测量方法

12/130
1.8 标准工时的用语
名称
定义
例
主体作业
作
业
宽
附属作业
放
准备作业
生理宽放
人
Personal
为
宽 放
疲劳宽放 Fatigue
管
作业宽放
理
宽
放
工厂宽放
Job
特殊宽放
作业目的本身在进行中的作业 (让材料变形)
• 加工,组装,变形,变质,切割
观测每一瞬间并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有效率 的,但在评价的精度上还存在问题
一面把与规则作业时不同的作业因素加以分类, 一面进行测定
在影片上用一般的速度记录并进行分析。通常连 续记录时间约为3分钟
在VTR和影像盘上以每秒30间隔或60间隔的通常 速度记录并分析
终日观测被测对象,并记录工作状态。观测效率 差,难于测定自然状态
跟主体作业以相同的CYCLE发生, 并附属于它的作业 (材料无变形)
每批次发生1回的 准备及整理时间
• 部品的附着、去除等的手工操作 • 机械操作 • 测量,检查
• 作业交替,作业准备,机械及工具的准备 • 作业场所的整理
在作业中出现的生理需求的行为补偿
• 上洗手间,喝水,擦汗等 生理宽放,工厂统一设定
为了恢复由作业环境/条件导致的身体上、精神 上的疲劳而制定的休息、作业速度减慢等延迟补偿
在作业途中不规则地、偶然地发生。由于发生频率 不定而很难包含在正规作业的作业补偿
• 为了恢复的休息 • 为了恢复的作业速度减慢
环境:热,温度,照明,GAS,灰尘,噪音,湿 气
•去除刀具上的铁屑 •细长线的缠成一团, 喷嘴堵塞等 •作业中的紧急联络, 协议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有标准工时还有综合工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而且不同的企业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操作方法:
0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02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03综合计算工时制:按照以月、季度、半年、一年为周期。
比如以月为综合计算工时,21.75*8=167小时左右,超过167小时的需要按照150%支付加班工资。
国定假日需要按照300%支付加班工资。
04附: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及工时计算方法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工作日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1天/年(法定休假日)=250天/年季工作日:250天/年÷4季=62.5天月工作日:250天/年÷12月
=20.83天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
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
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
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
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
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
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
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
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评比技术: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评价结果定量化。
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4.3.1、熟练程度(表现工人的工作能力,在完成工序连续性,动作有没有犹豫不诀情况)
4.3.2、努力程度(表现在动作的速度上,工作的重要会影响速度,而工作
时集中注意力亦影响速度)
4.2.2标准工时具体的设定方法:(本公司标准工时是由秒表法设定)
a、准备秒表,笔和记录窗体《现场观测工时统计表》。
B、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测试的操
作时间。
其中,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最少记录5组数据;可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并能够挑选出更合理的数据。
C、在观测的同时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宽放和评估努力,熟练程度;并在过程
记录窗体上作记录。
对人员的配置同样做记录。
D、产品加工的流程图务必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便于清楚知道产品加工
的顺序和正确性。
E、在加工过程中,影响作业时间的工治具,辅具必须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
F、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找出瓶径工时,并计算出产线时产和人均
时产以及线平衡率。
五、标准工时变更
5.1、新增机型投入生产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时间。
5.2、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必须对相应的标准间做相应更新。
5.3、工治具的增加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必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5.4、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工程师建立。
由于作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新进员工操作生疏,厂房内温度过高,通风设施不够好;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料,缺料和混料现象,作业方法不当,工作顺序的复杂化,引起异常工时增加.
采用时间标准将计算的方式most;
让率=(作业时间是+附加时间)/(作业时间是+附加功能+小时时间。
你率标准时间*生产数量/让时间* 100 %;
1 .有效计算方法:
效率=实值/标准时值×100%
工作效率=产量×标准工厂时÷投入工时×100%
产量÷标准时实=产量×100%
为标准作业时间÷实时工作时间×100%
转净运=转率运气可转运÷时间上的时间×100%
故障率(mlb . com)报道,下面数除以运转总时间×100%
衡效拉平序工业率总时间最长的比率和工业上到序时间×人员数)×100%
不合格率为不良个数除以生产个数×100% =(1 -拉平亏损衡效率)×100%
2 .计算方法:时工业标准
标准周期时间(c / t)*(数平均预测实)=()相比评价1 +
“现场”<>﹐「现货”﹐「感想”11 of 13 c
标准产能= 投入时间*投入人数
标准时间*标准人数
标准周期时间(c / t)正常工作时间
瓶子颈工时(l / t)=(c /吨)max
标准时间:c / t *(1 +宽放率)
标准时间:正常工作时间+宽放时间×100%
价系评价×时间观测=宽放+(1×数比率)×100%
标准总工厂时(s / t)=(c /吨)后,*(数名标准“1 +宽放率)
B3工时定额的组成
C 1 单件时间(用Tp表示)
单件时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作业时间(用TB 表示):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
它又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两部分,其中基本时间(用Tb 表示)是直接用于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而辅助时间(用Ta 表示)是为实现上述工艺过程必须进行
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b) 布置工作地时间(用Ts表示):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7%计算。
c)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用Tr 表示):工人在工作班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4%计算。
若用公式表示,则Tp=TB+Ts+Tr=Tb+Ta+Ts+Tr
1)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标准工时=生产一个良品的作业时间)
(2)测标准工时需要的条件是:a、作业人员都是经过良好训练的熟练操作工,b、必须是正常速度,c、所有物品都是良品,在以上条件下然后需要用码表测出从第一个工序到最后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反复测量取平均值.
(3)用所得的平均值除以85%即得到标准工时.(为什么取以85%,因为考虑人不可能象机器,而我们的嫁动率在正常情况下需达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