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细菌

合集下载

动物源性细菌及其他相关

动物源性细菌及其他相关

四、防治原则
预 防
重组脲酶幽门螺杆菌疫苗
抗菌(胶体次枸橼酸铋或抑酸剂) +两种抗生素 三联疗法
治疗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位于变形 菌门、γ-变形菌纲、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科。 该属包括一群G-杆菌,分布广泛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 类鼻疽假单胞菌(P. Pseudomallei)
生化反应
不发酵糖类,不分解尿素, 可液化明胶,分解马尿酸盐, 触酶阳性
抗原性
菌体(O)抗原:15个血清型(LP1—LP15) 我国主要流行LP1型、LP6型 鞭毛(H)抗原:
抵抗力
较强,自然界中可长期生存 人工管道的水源中常见 空调冷却水、辅助呼吸机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干燥、紫外线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巨噬细胞和中心 粒细胞胞内增殖
数周至数月
致 病 机 制
免疫性
人普遍易感,但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 力,且不同菌种和生物型之间可出现交叉免 疫。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发挥免疫调 理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血液、骨髓、尿、乳汁及关节渗出液等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分离培养与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短小杆菌, 0.5~1.0μm×2.0~5.0 μm 有鞭毛、菌毛、微荚膜,无芽胞 不易着色,Dieterle镀银染色呈黑褐色 Giemsa染色 红色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2.5%--5%CO2可促进其生长 营养要求特殊,需要L-半胱氨酸和铁离子 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 F-G(Feeley-Garman)琼脂培养基: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

第16章动物源性细菌以动物作为传染源,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某些传染病,所谓的|人畜(兽)共患病(zoono sis)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该类细菌通常以家畜或野生动物作为储存宿主,人类因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污染物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

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氏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等。

第一节布氏菌属布氏菌属(Brucella)又称布鲁菌属,是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现已知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因最早由医师_David Bruce首先分离出,故得名。

本属对人致病的有[羊布氏菌(B. melitens[S、牛布氏菌(B. abortus,又称流产布氏菌)、猪布氏菌(B. sui®和犬布氏菌(B. canis),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氏菌病,其次为牛布氏菌病。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

(二)培养特性为需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若加入血清或肝浸液等可促进生长。

最适pH为6.6〜6.8。

经37C培养48小时可长出微小、透明、无色的光滑型(S)菌落,经人工传代培养后可转变成粗糙型(R)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不产生溶血现象,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使培养液轻度混浊并有沉淀。

牛布氏菌在初分离时需5%〜10%CO2。

(三)生化反应大多能分解尿素,产生H2S。

根据产生H2S的多少和在含碱性染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羊、牛、猪等三种布氏菌。

(四)抗原构造与分型布氏菌含有两种抗原物质,即A抗原和M抗原。

两种抗原在不同的布氏菌中含量不同,牛布氏菌含A抗原多,故A抗原又称牛布氏菌(abortus)抗原;羊布氏菌含M 抗原多,故M抗原又称羊布氏菌(melitensis)抗原。

由于两种抗原的比例在菌种中有差异,如牛布氏菌 A : M = 20 : 1,而羊布氏菌 A : M=1 : 20,猪布氏菌 A : M=2 : 1,因此用A与M因子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可鉴别三种布氏菌(表16-1)。

动物源性细菌汇总

动物源性细菌汇总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 • 菌落直径3mm~4mm • 灰白色、无光泽、不透明、扁平、边 缘不整齐的粗糙型 • 在低倍镜下观察菌落边缘呈卷发状 • 液体培养基:形成长链而呈沉淀生长 • 有毒株在 5%NaHCO3 的血平板上可产生 荚膜
炭疽芽孢杆菌 血琼脂培养,显示具有波 状边缘的大的灰白色菌落。炭疽有高度传 染性,在实验室处理标本时要特别小心。 (血琼脂,18小时, 37℃)
抗原构造
荚膜多肽抗原:抗吞噬作用 结构抗原 抗原 芽孢抗原:免疫原性和血清 学诊断价值 菌体多糖抗原:流行病学调查 炭疽毒素:抗吞噬和免疫原性作用
很强:对青霉素敏感
抵抗力
• 耐热 • 耐化学消毒剂 • 在干燥的土壤或毛皮中存活数年至 20余年,牧场污染可达数十年 • 对碘和氧化剂比较敏感 • 对青霉素较敏感 串珠试验:在含微量青霉素培养基 上,发生形态变异,为大而均匀圆 球形,呈串珠状(以区别其它芽胞 杆菌)
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
俗称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
鼠疫是在野生啮齿类动物间传播的 一种烈性传染病。 人类通过直接接触、剥食受感染动 物及鼠蚤叮咬而传染,引起严重疾病, 死亡率极高。
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鼠疫三次世界大流行
• 第1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 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 近1亿人 • 第2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 、亚、非,成为欧洲历史上 的“黑死病”恶梦 • 第3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 家 • 1989-1998年世界各地报告鼠 疫病例共5440余例,死亡681 人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利于病菌在组织间扩 散 –炭疽毒素: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组织水肿,迅 速发生休克、DIC,甚至死亡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


炭疽芽胞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炭疽病,
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感染该菌。
19:46
致病性
人类炭疽病有3种临床类型: ① 皮肤炭疽:由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毛皮所致, 最多见, 占95%。
伤口感染 小疖 水泡、脓包 坏死溃疡 中央黑色焦痂
① 肺炭疽:由吸入芽胞所致。占 5% 。多见于皮革工 业的工人。
② 肠炭疽:由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被芽胞 污染的食物所致。少见

免疫荧光法检测荚膜抗体,ELISA检查炭疽毒素, PCR技术检测核酸。
19:46
(四)防治原则

病畜应严格隔离,死畜焚毁或深埋,严禁现 场解剖、剥皮和食用;易感家畜接种疫苗; 患者严密隔离至痊愈。
易感人群皮上划痕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者可采 用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等。
19:46
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布鲁斯菌属共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 布鲁菌病。
19:46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培养特性 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 抵抗力 较强:在土壤、毛皮、病 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 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19:46
4.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
19:4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血液、骨髓、尿、乳汁及关节渗出液等
分离培养与鉴定: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血清学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布鲁斯菌素皮肤试验用来诊断慢性布鲁斯菌

I3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5.30

I3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5.30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帕里诺眼淋巴结综合征 猫抓热(cat-scratch fever)
病原体:汉塞巴尔通体
血清学鉴定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灭鼠疫的根本 措施。
鼠疫菌苗有活菌苗(EV活菌苗)、死菌苗和化学菌 苗三类。接种途径有皮下、皮内、皮上和气雾等, 一般在接种后10~15d产生免疫力,维持约1年。
此外,应加强国境、海关检疫。 治疗:腺鼠疫采用链霉素加磺胺类药物;肺鼠疫和 败血症鼠疫常用链霉素或阿米卡星加四环素治疗。
H2S 含染料培养基中生长
凝集试验
菌种
需试 要验
产 复红(1: 硫堇(1: 抗A 抗M 生 50000) 20000) 因子 因子
牛布鲁 + + +
氏菌

羊布鲁 - 不 -
氏菌


猪布鲁 -
氏菌
+ +/ -










抵抗力
生物学性状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皮毛、肉和乳制品 及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但在湿热60℃、20min死亡;直射日光下 20min死亡;3%来苏儿中数分钟死亡。 对常用的抗生素也较敏感。
芽胞杆菌属(Bacillus)
芽胞杆菌属是一大群具有芽胞的革兰阳性杆菌,其 共同特点是绝大多数菌种在有氧条件下形成不大于菌体横 径的芽胞,多有周鞭毛,对营养要求不高,菌体呈长链状 排列,菌落为粗糙型。 本菌属包括: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炭疽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其它芽胞杆菌:是实验室和药品生产车间常见的污染菌
一、生物学性状
G-需氧杆菌,个别种有单极鞭毛,为兼性细胞内 寄生。

(人卫7版微生物)16 动物源性细菌

(人卫7版微生物)16 动物源性细菌

炭疽杆菌青霉素串珠试验菌体呈现串珠状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重点在于控制家畜感染和牧场的污染 对疫区家畜接种活疫苗
对从事畜牧业的有关人员用炭疽减毒
活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Exotoxin
Protective antigen (PA) - subunit 保护性抗原 B
Lethal factor (LF)-Both PA and LF are
required for lethal activity. required for edema to occur.
致死因子 水肿因子
侵入门户:

所 消化道 致 疾 病
败血症
呼吸道
皮肤
肠炭疽
肺炭疽
皮肤炭疽
炭疽性脑膜炎
Cutaneous Anthrax
Lab diagnosis
标本 采取标本时注培养与鉴定
青霉素串珠试验
动物试验
青霉素串珠试验:
炭疽杆菌接种含青霉素(0.05-0.5u/ml) 培养基中,其形态变异为肿大而均匀的圆球形, 呈串珠状排列,故称串珠试验,其他需氧芽胞 杆菌无此现象。
Chapter 16 Zoonotic
bacteria
动物源性细菌
概念:以动物作为传染源,能引起动物和人 类发生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 菌。
储存宿主:家畜或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接触病畜及其污染物 高发区: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Bacillus)
一、炭疽芽胞杆菌 (B. anthracis)
Gram stain of Bacillus anthracis
Gram stain of Bacillus anthracis

动物源性细菌知识

动物源性细菌知识

假结核耶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 致病性 人类感染多为胃肠炎,肠系 膜淋巴结肉芽肿,回肠末端炎等, 后者的症状与阑尾炎相似,多发生 于5~15岁的学龄儿童,并易发展为 败血症。少数表现为高热、紫癜, 并伴有肝、脾肿大,类似肠伤寒的 症状。并有呈结节性红斑等自身免 疫病症的。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0月 下午5时 55分20 .10.291 7:55Oc tober 29,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29 日星期 四5时55 分35秒 17:55:3 529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5时55 分35秒 下午5 时55分1 7:55:35 20.10.2 9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
•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 菌,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 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称为人畜 (兽)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 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 (zoonosis)
动物源性细菌
• 布鲁菌 • 鼠疫耶氏菌 • 炭疽芽胞杆菌 • 弗朗西丝菌
布鲁菌属 (Brucella)
预防
•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 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
• 我国目前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菌疫 苗,多用皮下、皮内接种或皮上划 痕,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Y. enterocolitica)
• 致病物质:耐热肠毒素
• 小肠结肠炎分为四型:①胃肠炎 (或小肠结肠炎)型;②回肠末端 炎、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型; ③结节性红斑与关节炎型(自身免 疫病);④败血症型。

动物源性细菌、厌氧菌

动物源性细菌、厌氧菌
荚膜有无
毒力有无
────────────────────────
㈤抗原和毒素
1、荚膜多肽抗原:半抗原
谷氨酸多肽
抗吞噬
2、菌体多糖抗原:半抗原
乙酰葡糖胺、半乳糖
与毒力无关,非保护性抗原
阿(Ascoli)氏热沉淀试验
3、外毒素蛋白复合物(炭疽毒素)
全抗原
高度抗吞噬,高侵袭性
(1)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致组织水肿
例1.抗战期间,河北县一座山上,日本鬼子撤退时把死马深埋在山洞中。跃进时,当地农民去挖洞而感染。
例2.前苏联佩尔姆洲五一农庄附近有一地质队开挖一座1000年前沉下的小村不少人发生感染,科学家认为是此菌。
㈣变异性
粗糙型(R)光滑型(S)
───────────────────────
培养条件普通培养高温、石碳酸等
一生物学特性
㈠形态结构:
最大致病菌长4-8um,宽1-15um,G+杆菌:竹节状,有芽孢(体外)和荚膜(体内)
串珠反应: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细菌胞壁生长被抑制,菌体胀大粘连成串。
㈡培养特性:需氧菌落粗糙,灰白、边缘呈卷发
㈢抵抗力:芽孢抵抗力强大,室温空气中:10年;动物皮毛上:数年;土壤中:数年—数十年
(三)抵抗力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对于寒冷、干燥、潮湿尤有耐力,但加热60℃30分种或煮沸5分钟即死亡,对一般消毒剂抵抗力不强,在5%石炭酸或5%次亚氯酸钠液中迅速死亡,对链霉素、氯霉素、四坏素及卡那霉素敏感。
(四)变异性有毒的鼠疫杆菌生成粗糙型(R)菌落,在内汤中生长有菌膜及沉淀,变为无毒菌株时即生成光滑型(S)菌落,在肉汤中生长呈均等混浊。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标本采取依据病型抽取肿胀淋巴结内的脓汁、病人血液、痰汁、咽分泌物或脑脊液,密封送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6
所致疾病
• 人类——波浪热
– 1~6周的潜伏期 – 胞内菌
– 反复形成菌血症及内 毒素血症
– 发热呈波浪型
– 慢性病变:肝脾肿大
• 感染家畜
– 母畜流产
编辑版ppt
7
免疫性
• 细胞免疫为主
•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
编辑版ppt
8
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 – 血液
编辑版ppt
29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 血清学试验及皮肤试验
编辑版ppt
9
防治原则
•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 • 切断传播途径 • 免疫接种
– 减毒活疫苗
• 抗生素治疗
编辑版ppt
10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一类G(-小Ye杆rs菌in,ia)
有11个菌种,对人致病主要有 鼠疫耶氏菌-------鼠疫
• 形态与染色
– G-短杆菌、两端浓染、 有荚膜
– 可呈多形性
• 培养特性
– 浑浊 24h 沉淀 48h 菌膜(呈“钟乳石” 状下沉)
– 27-30℃
• 抵抗力较弱
编辑版ppt
13
所致疾病
物质 荚膜、鼠毒素、内毒素等
病 鼠疫,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
传染源:鼠、病人
鼠-蚤-人
• 培养特性
– 需氧菌
– 营养要求较高
• 抵抗力--较强
– 在土壤、毛皮、病畜的 脏器和分泌物、肉和乳 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 月
编辑版ppt
5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 内毒素
– 荚膜与侵袭酶
• 感染途径
–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 畜产品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 染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小肠炎、结肠炎、败血症等 假结核耶氏菌--------胃肠炎、肠系膜淋巴肉芽肿
编辑版ppt
11
鼠疫耶氏菌 (Y. pestis)
• 烈性传染病,历史 上曾发生过三次世 界性大流行。
• 1989-1998年世界各 地报告鼠疫病例共 5440余例,死亡681 人
编辑版ppt
12
生物学特性
–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 – 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
编辑版ppt
19
炭疽芽胞杆菌
• 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 •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俗
称炭疽杆菌 • 传播方式
编辑版ppt
20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
– 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杆菌,两端平切、排列 呈竹节状、有荚膜
• 采标本注意:严禁在室外剖检病体 • 直接涂片镜检(荚膜、竹节状) • 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形态、串珠试验等)
编辑版ppt
26
防治原则
• 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的卫生防护
– 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 – 严禁现场剖检取材,死畜剥皮或煮食,必经焚毁
或深埋2m以下
• 特异性预防
– 减毒活疫苗 – 疫区工人
• 治疗以青霉素为主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编辑版ppt
1பைடு நூலகம்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动物源 以动物为传染源
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
人畜(兽)共患病 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 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
编辑版ppt
2
主要动物源性细菌
• 布鲁菌 • 鼠疫耶氏菌 • 炭疽芽胞杆菌
编辑版ppt
途 径:鼠蚤、人蚤、呼吸道 人-人
肺鼠疫
引起
败血症型鼠疫
腺鼠疫
编辑版ppt
14
编辑版ppt
15
免疫性
• 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防治原则
灭鼠灭蚤 无毒株活菌疫苗接种 治疗:早期足量用药
编辑版ppt
16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Y. enterocolitica)
• 致病物质:耐热肠毒素 • 小肠结肠炎
– 胃肠炎(或小肠结肠炎)型 – 回肠末端炎、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型 – 结节性红斑与关节炎型(自身免疫病) – 败血症型
3
第一节 布鲁菌属
(Brucella)
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 人 波浪热 畜 流产
对人致病的有 牛布鲁菌 (B.abortus) 羊布鲁杆菌(B.melitensis) 猪布鲁杆菌(B.suis) 犬布鲁杆菌(B.canis )
编辑版ppt
4
一、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
–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 芽胞在有氧条件下形成,呈椭圆形,位于菌体 中央
• 培养
– 灰白色粗糙型菌落,边缘不整齐(卷发状菌落)
– 有毒株在血平板上产生荚膜,为粘液性菌落
• 抵抗力很强
– 5%石炭酸5天
– 干燥土壤、皮毛中存活数年至几十年
• 对青霉素等敏感
编辑版ppt
21
炭疽芽胞杆菌
编辑版ppt
22
致病物质
• 荚膜
– 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
• 炭疽毒素
– 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
编辑版ppt
23
所致疾病
• 炭疽病: –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 品或被污染物 – 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 食用——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
• 可并发败血症,死亡率极高
编辑版ppt
24
免疫性
•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编辑版ppt
25
微生物学检查
编辑版ppt
17
假结核耶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 结核样肉芽肿 • 引起的疾病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相似
– 胃肠炎 – 肠系膜淋巴结肉芽肿 – 回肠末端炎
编辑版ppt
18
芽胞杆菌属(Bacillus)
• 需氧 • 有芽胞 • 革兰阳性大杆菌 • 多数为非致病菌(枯草杆菌等) • 少数为致病菌
编辑版ppt
27
蜡样芽胞杆菌
• 食物中毒
– 含菌量达106/g以上 – 呕吐型 – 腹泻型
• 全眼球炎(外伤后) • 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脑膜炎
编辑版ppt
28
其他需氧芽胞杆菌
• 枯草芽胞杆菌:实验室常见的污染菌 • 多粘芽胞杆菌:多粘菌素 •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国际通用的热力灭菌
效果的质控指示菌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