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合集下载

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一、引言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资源来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方面。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并探讨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

二、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风险的性质、大小和影响程度等因素将风险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

通常,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1. 低风险低风险是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且一旦发生对施工项目的影响也很小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低风险的风险事件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延误或额外成本,但对项目整体进度和质量影响不大。

例如,施工现场的一些常见安全事故、材料设备的轻微损坏等都可以归为低风险。

2. 中风险中风险是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一旦发生可能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安全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风险。

中风险的风险事件通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例如,施工现场的一些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材料设备的损坏或丢失等都可以归为中风险。

3. 高风险高风险是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极大,且一旦发生可能对施工项目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工程的安全性和成功完成的可能性。

高风险的风险事件通常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和重大调整来避免其发生或减少其影响。

例如,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材料设备的重大损失、自然灾害等都可以归为高风险。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通过对各类风险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从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三、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来有效地应对潜在的风险,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一)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 1.5km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首先,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
程度、所处环境的特点、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划分标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通常包括几个等级,比如一般风险、较大风险、
重大风险等。

不同等级的风险对应着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划分风险等级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发生的概率、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影响等,以确保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另外,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进行应用。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工程项目的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还需要与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标准相结合,比
如ISO 31000风险管理标准等。

这些标准和体系可以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指
导和支持,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可
以帮助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和应用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以保障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风险等级划分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风险等级划分

序号
分部分项工程
风险等级
一级
二级
1
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5
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4、吊篮脚手架工程;
5、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1、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2、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7
其它
1、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2、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3、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4、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2
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3
模板工程及支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
1、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在建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在建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在建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住建部对近三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类型的分析,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总数的54.37%; 物体打击事故总数的14.07%;起重伤害事故占总数的9.51%;坍塌事故占总数的8.37%;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等。

可见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坍塌事故、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

为此,根据风险源的类型及工程中存在风险源数量的多少,我们把各类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级:(1)房屋建筑工程。

(2)钢结构工程。

(3)市政工程中有桥梁、涵洞、遂道、爆破以、深基坑施工、管道施工、临水施工以及在易滑坡易塌方地段施工的。

(4)市政工园林绿化工程中有起重吊装施工、大树种植的。

(5)在城市中心人员密集地段施工的各类工程。

(6)各类车辆机械使用数量较多的工程。

(7)对防火、用电等有特别要求的工程。

二级:一般的市政工程。

三级: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

对于风险等级一级的在建工程项目,各分管事业部应进行重点管控,严格按照公司文件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于一般工程,每季度应进行用电、消防以及文明施工等专项检查。

安全生产部
2017年4月20日。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准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地下工程自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类。

会影响等,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土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掘、连续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一)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二)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三)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调一级。

注: 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一)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 1.0D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建筑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 地质和地基条件,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非常重要,例
如地震、地质灾害等因素都会增加工程风险。

因此,地质条件是划
分风险等级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2. 工程规模和高度,建筑工程的规模和高度也是划分风险等级
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规模越大、高度越高的建筑工程所面临的
风险也越大。

3.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包括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
环境、施工场地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风险产生影响。

4. 施工工艺和材料,施工工艺和所选用的材料也会直接影响建
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也是划分风险等级的考量因素之一。

5. 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
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风险等级的划分也有重要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一般可以将建筑工程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低
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建筑工程,需要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建筑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
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等级

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等级

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等级
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常用的有五级,分别为:
1. 一级风险:一级风险表示极高风险,即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重大事故或灾害。

该等级的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和处理,并确保及时报警和事故应急响应措施的启动。

2. 二级风险:二级风险表示高风险,即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或灾害。

该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管控和处理,并确保事故应急响应措施的启动。

3. 三级风险:三级风险表示较高风险,即可能导致较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或灾害。

该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控和处理,并确保事故应急响应措施的启动。

4. 四级风险:四级风险表示中等风险,即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或灾害。

该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管控和处理,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 五级风险:五级风险表示低风险,即可能导致较小程度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或灾害。

该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进行管控和处理,确保问题不会进一步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 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 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

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2、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3、Ⅲ级
(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
(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
(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四、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一)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类。

1、Ⅰ类环境设施
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厂房等)、110kV及以上高压线铁塔、高速铁路、铁路站场、运营地铁盾构区间、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海河等。

2、Ⅱ类环境设施
标志性建筑、无桩基的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35KV及以上变电站,油库、加油站、加气站、地下道路和交通隧道、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防工程、普速铁路、铁路专用线、运营地铁车站、明挖区间、一般河道桥梁、匝道桥、人行天桥、中压以上的煤气管、自来水主干管(直径大于600mm),大型水源管,使用时间较长的铸铁管、承插式接口钢筋混凝土管,220kV 以上电力管沟、军用电(光)缆等。

3、Ⅲ类环境设施
有桩基的多层住宅楼、多层商业、办公楼,一般的厂房、车库、地下人行过街通道、人工湖、煤气支管、自来水支管、雨污水管、普通电力管沟、通信管沟等。

(二)新建地铁工程与其他环境设施(如建筑物、桥梁、管线、道路、水体)相互邻近程度及相对位置关系用接近度表示。

接近度分为四个范围:Ⅰ(非常接近)、Ⅱ(接近)、Ⅲ(较接近)、IV(不接近)。

1、基坑周边影响分区
2、盾构隧道周边影响分区
ⅣⅣ
(三)环境风险分级
环境风险分级参考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备注:位于明(盖)挖法基坑外边线3H,隧道外边线30m或3H i、3D(取大值)范围以外环境设施不作为风险源。

H—基坑开挖深度;
H i—隧道设计底板埋深;
D—盾构隧道设计外径。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