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的思维方式
高中化学解题思维模型

高中化学解题思维模型篇一: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掌握解题思维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解题思维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并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化学解题思维模型的第一步是理解题目。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以及所给的条件。
理解题目的意思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完全理解题目,才能针对问题进行合适的解答。
第二步是分析题目。
学生需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分析和整理。
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点,确定解题的方向。
分析题目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问题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步是确定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分析的结果,学生应该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例如,在化学计算中,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使用化学方程式、摩尔计算或者溶液稀释等方法。
第四步是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这一步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在进行计算时,学生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单位,正确地运用化学方程式和公式,遵循正确的计算步骤。
在进行分析时,学生应该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最后一步是检查答案。
学生在解答完题目后,应该对答案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检查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改正错误并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除了以上的解题思维模型,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熟悉解题思路,并培养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高中化学解题思维模型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运用解题思维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二:高中化学解题思维模型是指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在高中化学解题思维模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
这包括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解决的具体内容,并确定问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和原理。
论优化高中化学解题效率的几种思维

论优化高中化学解题效率的几种思维高中化学是一门关系复杂、内容庞杂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优化高中化学解题的效率,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一、系统思维高中化学是一个系统性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我们在解决高中化学问题时要学会运用系统思维,将问题整体地看待和分析。
通过抓住问题的主干,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摩尔质量计算的问题时,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它与元素的原子量和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具体分析给定的问题,根据已知条件使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通过运用系统思维,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
二、逻辑思维高中化学问题通常是逻辑性较强的,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我们需要理清思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逻辑推理找出问题的关键。
例如,遇到一个化学方程式平衡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关系,然后通过写反应方程、列平衡方程等方法,运用化学计算的规则,使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找到平衡方程的系数。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处理化学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找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高中化学问题来说,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因为有些问题可能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或者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
通过运用创新思维,我们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新角度和新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来推断化学式或物质的性质。
这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等知识,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发现问题的新解决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四、综合思维高中化学问题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和技巧,才能得到答案。
高考化学解题思路解析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式

高考化学解题思路解析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式化学解题思路的掌握对于高考化学考试来说至关重要。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正确的思考方式来拆解问题、分析关系、找准方法。
下面,我将从理解问题、分析关系、运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掌握高考化学解题的思路。
一、理解问题在解答化学问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
一般来说,问题要求我们找出原因、判断条件、推导结论等。
在理解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表述和要求。
2. 弄清问题中的主要概念和关键词,确定涉及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
3. 根据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整理出已知条件和待求量。
4. 确定问题所需要运用的化学原理或方法。
二、分析关系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准确分析问题中的各种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析关系的方法:1. 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关系:确定分子式、离子方程式、官能团等。
2. 分析化学反应的平衡关系:识别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速率等。
3. 分析物质的性质关系:考虑物质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度等。
4. 分析实验数据的关系:比较数据变化趋势、查找规律等。
三、运用方法为了解决复杂问题,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解题方法:1.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计算、质量计算、浓度计算等。
2. 运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待求量。
3. 运用化学理论:根据相应的化学定律和规律推导结论。
4. 运用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立足于理解问题、分析关系和运用方法,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计算步骤和答案的准确性。
2. 注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符号的正确使用。
3. 尽可能使用化学实验数据和适当的图表来支持解答过程。
综上所述,高考化学解题的思路主要包括理解问题、分析关系和运用方法。
通过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计算题理科科目的学习和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以下是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明晰化学排序的根据就是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控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些化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以及他们的采用范围和采用条件等。
其中化学概念就是化学排序的基础,因为化学排序就是由化学概念的量衍生出的。
化学定律主要就是指质量守恒定律,的定共同组成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由于化学排序的建议就是把数学运算和化学科学知识融合出来,所以,我们在化学科学知识的自学过程中,必须必须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认识概念间的关系,并特别注意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二、规范解体的操作过程1、审题认真审题是完整理解题意和正确解题的关键。
2、把化学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就是要寻找已知条件和判断各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3、数学运算过程4、结论的得出及其检验就是对排序依据、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展开检验,并把数学语言转化成化学语言,作出恰当的提问。
三、化学计算题的做题技巧:重视一题多解,力求巧解妙算。
首先,必须注重一题多求解。
化学计算的技能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操作技能,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去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技能训练过程。
重视一题多解要求我们在遇到化学计算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思维判断,严格加以科学论证,寻求符合题意的全部正确解法。
一题多解的方法迫使我们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多方思考,充分领略知识的结构以及各种解法的内在联系。
不仅有助于提供我们的化学计算技能水平,还会促进我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力求科熠妙算。
巧解妙算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化学计算必须有多种解法;另一个是我们能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发现最简单做巧妙的解法,巧解妙算是我们进行一题多解的目标的之一。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传授的内容就是这些,期望学生可以在2021高考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7 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法

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法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生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
下面例谈化学解题中的一些常用思维技巧。
一、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对一些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析题,以达到迅速找到解题切人点、简化解题的目的。
例1、将1.92g Cu 投入到一定量的浓 HNO3 中,Cu 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
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容器中充满液体。
解析:按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
浓 HNO3 将Cu氧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HNO3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HNO3的化合价未变,即1 .92 g Cu相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
由电子得失守恒知1.92g64g/mol×2 =V(O2)22.4L/mol×4 解之,V(O2 )=0.336L 即通入336mLO2即可。
例2、某种由K2S和Al2S3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32g 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A.64g B.94g C.70g D.140g解析:由K2S和Al2S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K6Al4S9。
得K6Al4S9~~~~9S6309×32X 32g用此方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为70g。
答案:C例3、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 2mol/L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 mol/L NaOH溶液,若要达到最大量的沉淀物质,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A.300 ml B.250 ml C.200 ml D.100 ml解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为Mg HCl Mg2+ NaOH Mg(OH)2→ Al3+→ Al(OH)3Al H+ Cl- NaCl从反应的整体来观察,原溶液里的Cl- 和加入的Na+都不参加反应,最终生成NaCl,即,n(HCl)=n(NaOH)V(NaOH)= n(HCl)/ c(NaOH)=2×0.5/4=250ml答案:B例4、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2 H2O ⇌ 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溶液的颜色将变,其原因是。
高考化学解题思路

高考化学解题思路化学是高考科目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学,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分值。
解题思路对于高考化学的备考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解析和题目的解答三个方面来介绍高考化学解题思路。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高考化学的基础知识非常广泛,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学生在备考阶段首先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首先,要熟悉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了解各元素的周期属性,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熟悉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解答相关题目。
其次,要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各种化学方程式。
包括酸碱中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
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计算。
另外,化学的物质分类也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要熟悉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了解各种常见的物质分类。
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的分类等。
通过对化合物性质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和化学原理。
二、题目解析在高考化学中,理解题目的意图非常重要。
学生在解答题目前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
首先,要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将题目中的数据提取出来,分析其可能的变化和影响。
例如,题目中给出了物质的浓度和体积,我们要判断这可能是一个酸碱滴定的题目,并考虑到滴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计算方法。
其次,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关键信息建立化学模型。
通过建立化学模型,我们可以将题目中的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问题。
例如,当题目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要根据反应物的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原则将题目转化为电子数的计算问题。
最后,要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
掌握化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当题目涉及到溶液的平衡浓度时,我们要掌握平衡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化学动力学方程,从而解答题目。
三、题目的解答在解答化学题目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计算和分析。
高中化学论文: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的思维方式

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的思维方式一、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解法不一.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解题应按一定的基本步骤进行,其中最不可缺少的4个步骤是:1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弄清题意后,在明确化学涵义的基础上,需选择、调用贮存在自己脑中的基础知识块,使之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组合运用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融入思考,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并抓准解题的关键环节;广开思路,使隐蔽的关系项变明显,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将题解出.4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一旦形成解题答案后,有些学生或因盲目冲动、或因焦虑程度过高、或因"暗示"干扰等等,忽视了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和答案合理性验算,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尤其是化学计算,需要逐步认识和消除心理性失误造成对解题成绩的影响,才可能考出最佳水平.以上4个步骤是解题思维的四个基本步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能力,反映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我们有时称"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为解题的能力公式.示例(2002年春季高考题)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1)写出HNCO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若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试计算吸收1.0kgNO2所消耗的三聚氰酸的质量.解析(1)步骤:写出HNCO和NO2反应方程式配平确定化合价变化确定N、C、O、H化合价确定HNCO的结构式(H-NCO),问题得解.(审题、挖掘题示信息)(2)分析反应:H+→+CO2+H2O,反应前后H、O、N化合价不变,根据化合价升降数相等,配平.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另一答题点.(基础知识)(3)根据共价化合物化合价概念,可从结构式判断HNC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数=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数.由配平的方程式确定计算关系式:C3N3(OH)3~3HNCO~9/4NO2.(逻辑思维)(4)检索审题:知识、方法、计算是否有疏漏,答案的合理性(如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有效数据取舍等,解题规范性等).(心理素质)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2)1.2kg.二、以高考Ⅰ卷为基准的知识点计算训练1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2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3以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观粒子数为主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4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5以物质的量浓度、pH、H+浓度、粒子浓度为主的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计算.6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7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8以处理图表数据、定量实验结果等为主的应用性计算.题型训练例释1今有0.1mol·L-1Na2SO4溶液300 mL,0.1mol·L-1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1A1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1∶1∶1B3∶2∶1C3∶2∶3D1∶1∶3(浓度的计算及思维的敏捷性测试.答:D2 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 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A 0.28molB 0.31molC(n+0.2)molD(n+0.4)mol(化学方程式计算、守恒法运用.答:C.)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A4B3C2D1(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答:B、C.)4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答:B、C.)5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n(Na)∶n(Fe)=2∶1Bn(Mg)∶n(K)=1∶2Cn(Na)∶n(Al)=1∶3Dn(K)∶n(Al)=1∶1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答:D.三、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学问题.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题1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 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答:2.12g.2过量问题的计算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题2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题3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型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答:①20.45%.②BaFe2O4(或BaO·Fe2O3).4有机物计算推算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的计算,有机物燃烧反应有关量的讨论及有机信息迁移等有关计算.题4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8.2%,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共有4个甲基.请写出其结构简式.答:(CH3)3COCH3.5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目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是多个连续反应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列出计算.题5已知下列化学反应:4FeS+7O22Fe2O3+4SO2 2H2S+SO2=3S+2H2ONa2SO3+SNa2S2O3用下列途径制备海波(Na2S2O3·5H2O):(1)计算:原料FeS在反应(a)和(b)中的理论分配比.(2)现有88gFeS,设NaOH溶液吸收SO2的吸收率为96%,问最多制备海波质量为多少﹖答:①2∶1.②120g6范围讨论计算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如H2S与O2反应、多元酸与碱反应、CuO与焦炭反应、Na2O2与NaHCO3共热、C12与NH3反应等),所以,此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范围讨论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是:(1)写方程式、找完全点.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特殊点.(2)确定范围、计算判断.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根据,确定计算关系.题6向300 mL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1)4种.①KOH、K2CO3.②K2CO3.③K2CO3、KHCO3.④KHCO3.(2)K2CO3∶6.9g,KHCO3∶5.0g;c(KOH)=0.50mol/L.7信息迁移型计算题目材料给出与计算有关的新信息,为了将给出的信息迁移至题设情境中,需要调用苦干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信息迁移题的出现,有利于考查计算技能,有利于公平竞争.题7参考下列(a)~(c)项的叙述并回答有关问题.(a)皂化是使1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b)碘值是使100g油脂加成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假设下述油脂皆为(RCOO)3C3H5型的单甘油酯):(1)主要成分皆为(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理884)形成的油,其皂化值是_______.(2)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3)使碘值为180的鱼油100g硬化所需要吸收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是_______L.(4)比较油脂的皂化值大小,可推知油脂_____.答:①190.②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酸.③15.9,④不同的油脂,所含的CC数不同.8半定量计算将化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知识和化学定量计算结合的一类试题.解答此类题应注重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上,从而形成正确的解计算题的思想方法.删减繁杂的数学计算是高考化学命题的趋势.题8(1)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答:①7;H2NCH2-CH2OH.②2n(C)+n(N)+2.③2n(C)+n(N)+2.9数据缺省型的计算数据缺省型题目的特点是:构成计算要素的已知量缺省,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要求补充这一缺省量,然后进行有关计算.数据缺省型计算题是近几年国家命题组开发出来的成功计算题型.此类试题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潜能特别有效.题9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K2Cr2O7、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将Ag漂粉精(过量)放入BLcmol/L浓盐酸中.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欲测定盐酸被漂粉精氧化的最低浓度D,缺少的条件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字母含义),列出求D的计算式,D=_____(假设溶液体积不变).①漂粉精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反应为:Ca(ClO)2+4HCl(浓)=CaC12+2C12↑+2H2O,Ca(ClO)2+2HC1(稀)=CaC12+2HC10.②需测定"标准状况下生成C12的体积VL".D=,或mol/L. 10图表型的计算本题型特点是解题条件隐含在图表之中,旨在考查学生挖掘图表信息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等.题10 图2是100mg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2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B是______.(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答:①CaC2O4CaCO3.②CaC2O4·H2OCaC2O4+H2O↑.③CaC2O4CaCO3+CO↑.④56;CaO.11STS计算计算背景材料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如最新科技、化工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计算.题11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12→KOCN+2KC1+H2O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移方向和数目:□KOCN+□KOH+□C12→□CO2+□N2+□KC1+□H2O(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g.答:①C.② ③33.5.题12 已知1mole-转移时所通过的电量为1法拉第(F),1F=96500C.现有一个铅蓄电池,最初有100gPb和100gPbO2加入过量的硫酸,发生如下反应:Pb+PbO2+2H2SO4PbSO4+2H2O理论上,一个电池可以放电直到其中的一个电极完全耗尽为止.假如现不再充电,电池工作到反应完全,若该电池放电电流为 1.00A.通过计算求:(1)正、负极的电极材料,________极先消耗完.(2)理论上该电池放电最长时间是多少小时?答:①正.②22.4h.学生经过以上化学计算题型训练,可形成化学计算解题技能,并逐步培养《考试说明》规定的"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大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高考化学提分必备!

三大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高考化学提分必备!在高中化学的计算类题目中,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但还是要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能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一、差量法(1)差量法的应用原理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①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②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
(3)差量法的类型及应用质量差法二、关系式法物质间的一种简化的式子,解决多步反应,计算最简捷。
多步反应中建立关系式的方法:(1)叠加法(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2)元素守恒法(3)电子转移守恒法三、极值法(1)极值法的含义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巧。
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
(2)极值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极值法解题有三个基本思路:①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
②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3)极值法解题的关键紧扣题设的可能趋势,选好极端假设的落点。
(4)极值法解题的优点极值法解题的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过程简化,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从而提高了解题速度。
4.平均值规律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考题的平均值需要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断。
【典例导析4】已知25℃下,0.1 mol/L某二元酸(H2A)溶液的pH大于1,其酸式盐NaHA溶液的pH小于7。
取等体积的H2A 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等于7,则酸溶液与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小于0.5B.等于0.5C.大于0.5且小于1D.大于1且小于2答题规范:数字与单位的书写规范进行某实验需要0.5 mol/L的氢氧化钠镕液约400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他玻璃仪器是?(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的思维方式一、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解法不一.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解题应按一定的基本步骤进行,其中最不可缺少的4个步骤是:1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弄清题意后,在明确化学涵义的基础上,需选择、调用贮存在自己脑中的基础知识块,使之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组合运用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融入思考,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并抓准解题的关键环节;广开思路,使隐蔽的关系项变明显,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将题解出.4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一旦形成解题答案后,有些学生或因盲目冲动、或因焦虑程度过高、或因"暗示"干扰等等,忽视了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和答案合理性验算,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尤其是化学计算,需要逐步认识和消除心理性失误造成对解题成绩的影响,才可能考出最佳水平.以上4个步骤是解题思维的四个基本步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能力,反映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我们有时称"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为解题的能力公式.示例(2020年春季高考题)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1)写出HNCO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若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试计算吸收1.0kgNO2所消耗的三聚氰酸的质量.解析(1)步骤:写出HNCO和NO2反应方程式配平确定化合价变化确定N、C、O、H化合价确定HNCO的结构式(H-NCO),问题得解.(审题、挖掘题示信息)(2)分析反应:H+→+CO2+H2O,反应前后H、O、N化合价不变,根据化合价升降数相等,配平.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另一答题点.(基础知识)(3)根据共价化合物化合价概念,可从结构式判断HNC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数=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数.由配平的方程式确定计算关系式:C3N3(OH)3~3HNCO~9/4NO2.(逻辑思维)(4)检索审题:知识、方法、计算是否有疏漏,答案的合理性(如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有效数据取舍等,解题规范性等).(心理素质)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2)1.2kg.二、以高考Ⅰ卷为基准的知识点计算训练1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2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3以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观粒子数为主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4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5以物质的量浓度、pH、H+浓度、粒子浓度为主的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计算.6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7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8以处理图表数据、定量实验结果等为主的应用性计算.题型训练例释1今有0.1mol·L-1Na2SO4溶液300 mL,0.1mol·L-1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1A1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1∶1∶1B3∶2∶1C3∶2∶3D1∶1∶3(浓度的计算及思维的敏捷性测试.答:D2 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 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A 0.28molB 0.31molC(n+0.2)molD(n+0.4)mol(化学方程式计算、守恒法运用.答:C.)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A4B3C2D1(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答:B、C.)4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答:B、C.)5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n(Na)∶n(Fe)=2∶1Bn(Mg)∶n(K)=1∶2Cn(Na)∶n(Al)=1∶3Dn(K)∶n(Al)=1∶1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答:D.三、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学问题.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题1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 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答:2.12g.2过量问题的计算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题2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题3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型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答:①20.45%.②BaFe2O4(或BaO·Fe2O3).4有机物计算推算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的计算,有机物燃烧反应有关量的讨论及有机信息迁移等有关计算.题4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8.2%,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共有4个甲基.请写出其结构简式.答:(CH3)3COCH3.5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目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是多个连续反应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列出计算.题5已知下列化学反应:4FeS+7O22Fe2O3+4SO2 2H2S+SO2=3S+2H2ONa2SO3+SNa2S2O3用下列途径制备海波(Na2S2O3·5H2O):(1)计算:原料FeS在反应(a)和(b)中的理论分配比.(2)现有88gFeS,设NaOH溶液吸收SO2的吸收率为96%,问最多制备海波质量为多少﹖答:①2∶1.②120g6范围讨论计算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如H2S与O2反应、多元酸与碱反应、CuO与焦炭反应、Na2O2与NaHCO3共热、C12与NH3反应等),所以,此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范围讨论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是:(1)写方程式、找完全点.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特殊点.(2)确定范围、计算判断.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根据,确定计算关系.题6向300 mL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1)4种.①KOH、K2CO3.②K2CO3.③K2CO3、KHCO3.④KHCO3.(2)K2CO3∶6.9g,KHCO3∶5.0g;c(KOH)=0.50mol/L.7信息迁移型计算题目材料给出与计算有关的新信息,为了将给出的信息迁移至题设情境中,需要调用苦干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信息迁移题的出现,有利于考查计算技能,有利于公平竞争.题7参考下列(a)~(c)项的叙述并回答有关问题.(a)皂化是使1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b)碘值是使100g油脂加成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假设下述油脂皆为(RCOO)3C3H5型的单甘油酯):(1)主要成分皆为(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理884)形成的油,其皂化值是_______.(2)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3)使碘值为180的鱼油100g硬化所需要吸收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是_______L.(4)比较油脂的皂化值大小,可推知油脂_____.答:①190.②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酸.③15.9,④不同的油脂,所含的CC数不同.8半定量计算将化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知识和化学定量计算结合的一类试题.解答此类题应注重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上,从而形成正确的解计算题的思想方法.删减繁杂的数学计算是高考化学命题的趋势.题8(1)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答:①7;H2NCH2-CH2OH.②2n(C)+n(N)+2.③2n(C)+n(N)+2.9数据缺省型的计算数据缺省型题目的特点是:构成计算要素的已知量缺省,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要求补充这一缺省量,然后进行有关计算.数据缺省型计算题是近几年国家命题组开发出来的成功计算题型.此类试题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潜能特别有效.题9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K2Cr2O7、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将Ag漂粉精(过量)放入BLcmol/L浓盐酸中.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欲测定盐酸被漂粉精氧化的最低浓度D,缺少的条件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字母含义),列出求D的计算式,D=_____(假设溶液体积不变).①漂粉精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反应为:Ca(ClO)2+4HCl(浓)=CaC12+2C12↑+2H2O,Ca(ClO)2+2HC1(稀)=CaC12+2HC10.②需测定"标准状况下生成C12的体积VL".D=,或mol/L. 10图表型的计算本题型特点是解题条件隐含在图表之中,旨在考查学生挖掘图表信息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等.题10 图2是100mg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2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B是______.(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答:①CaC2O4CaCO3.②CaC2O4·H2OCaC2O4+H2O↑.③CaC2O4CaCO3+CO↑.④56;CaO.11STS计算计算背景材料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如最新科技、化工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计算.题11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12→KOCN+2KC1+H2O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移方向和数目:□KOCN+□KOH+□C12→□CO2+□N2+□KC1+□H2O(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g.答:①C.② ③33.5.题12 已知1mole-转移时所通过的电量为1法拉第(F),1F=96500C.现有一个铅蓄电池,最初有100gPb和100gPbO2加入过量的硫酸,发生如下反应:Pb+PbO2+2H2SO4PbSO4+2H2O理论上,一个电池可以放电直到其中的一个电极完全耗尽为止.假如现不再充电,电池工作到反应完全,若该电池放电电流为 1.00A.通过计算求:(1)正、负极的电极材料,________极先消耗完.(2)理论上该电池放电最长时间是多少小时?答:①正.②22.4h.学生经过以上化学计算题型训练,可形成化学计算解题技能,并逐步培养《考试说明》规定的"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